12月2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通報 ,《交通強國建設廣東試點實施方案》已獲交通運輸部批覆,今年底廣東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將突破1萬公裡。廣東將從在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交通與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智慧交通建設、樞紐服務效率提升和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等5個方面著手,推動交通強國試點工作建設。
首先廣東將重點推進高速公路改擴建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推動綜合樞紐服務能力提升,推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提升廣深港綜合運輸通道效能。同時,探索開展跨海交通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和中小跨徑鋼橋建設技術研究及應用。
截至2019年底,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9市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4500公裡,核心區密度約8.2公裡/百平方公裡,超過紐約、東京都市圈。預計至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將突破1萬公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在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廣東注重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大力推廣應用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四新」技術,先後建設或建成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等一批具有「品質工程」特質的世紀工程,實現了公路建設項目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2015年以來,我省公路建設項目獲得科技、勘察設計等獎勵110多項。
同時廣東將力爭通過1—2年時間,深汕西、開陽等國家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在高速公路改擴建關鍵技術研究上取得有效突破。「四網融合」成效顯著,並形成相關行業規章制度、標準規範。在城市群綜合運輸通道內線路配置規劃技術研究、跨海交通集群工程建設等方面形成相關理論、方法、標準。力爭通過3—5年時間,基本實現橋梁、隧道等結構物構件施工機械化及預製裝配化。公路常規跨徑鋼結構橋梁建造技術廣泛應用,在裝配化橋梁設計、製造、安裝、運營、維護等方面形成相關技術標準。
加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廣東將科學規劃建設旅遊公路,穩步推進濱海旅遊公路和粵北生態旅遊公路建設,重點推動梅州、雲浮、河源、陽江等區域旅遊公路發展,推動交旅融合發展。加大跨境電商倉儲物流發展力度。同時,以佛山市為重點,加快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推廣應用,推動氫能有軌電車應用;以珠江旅遊為重點,有序推動電動船投入應用。
為了探索綠色交通發展新模式,省交通運輸廳已先後印發了《廣東濱海旅遊公路規劃》《廣東南嶺生態旅遊公路規劃(2020—2035年)》,規劃了1875公裡的濱海旅遊公路和626公裡的南嶺生態旅遊公路。同時,全面深化「農村公路+」旅遊、產業、扶貧等發展新方式,積極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攻堅,確保至2020年底完成約14804公裡砂土路改造任務,助力打通農村經濟「微循環」,推動農村因路而美、農民因路而富、產業因路而興。
《方案》明確,廣東將力爭通過1—2年時間,建成一批旅遊公路,在旅遊公路規劃、設計等方面形成技術指引、標準規範等成果,在生態敏感山區高速公路綠色建設方面形成成套關鍵技術。跨境電商倉儲物流中心建設取得有效進展,實現貨物倉儲、分揀、發運、清關等全環節集約化處理。佛山市投入應用100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力爭通過3—5年時間,建成鶴港高速「綠色公路」「品質工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推廣應用程度大幅提升,整車及部件、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維修與服務等相關產業鏈基本形成,地鐵和現代有軌電車產業發展迅速,電動船舶基本建造完工下水並在運營使用上取得典型經驗。
責任編輯:李剛
作者: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