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印度洋發現巨型「達斯·維達」等足目動物

2021-01-17 cnBeta

據外媒報導,如果你發現了一隻巨大的甲殼類動物,你不妨用《星球大戰》中最強大的反派之一--達斯·維達來給它取號。一種新發現的等足類動物是科學家最近發現的最大的標本之一。這種在印度尼西亞附近的印度洋發現的新等足類動物正式被命名為Bathynomus raksasa。

這標誌著第一次在印度尼西亞水域採集到大王具足蟲屬(Bathynomus)。這些標本是在950米到1260米的深度之間被發現的。

雖然大多數深海等足類動物的長度通常略長於3/8英寸(10毫米),但這種超大的Bathynomus raksasa的長度約為13英寸(330毫米)。根據發表在《ZooKeys》上的新研究論文了解到,這是10多年來首次被發現的巨型等足類動物。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印度尼西亞科學院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他們關於新巨型等足類物種(包括雄性和雌性標本)的發現。這些新發現最初則是在2018年的一次深海生物多樣性聯合考察中在印度尼西亞西爪哇島南部海岸收集到的。

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Lee Kong Chi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在Instagram上發文稱:「在探險過程中,有些動物是你意外發現的,而有些則是你希望找到的。我們希望找到的動物之一是一種深海蟑螂,人們親切地稱它為達斯·維達等足目動物(Darth Vader Isopod)。當我們探險隊的工作人員終於看到一隻的時候他們無法抑制自己的興奮之情並得意洋洋地把它舉到空中。」

據科學家估計,目前約有10000種等足類動物,它們都有共同的特徵,如複眼、觸角、四對頜以及分節的身體--有7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長有腿。

「這個新物種的發現表明我們對海洋知之甚少,」研究合著者、研究員Helen Wong在一份聲明中說道,「在我們這一地區的深海生物多樣性方面我們顯然還有更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相關焦點

  • 豐富多彩的等足目動物
    作者丨炭烤豬頭 等足目(Isopoda)是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軟甲綱囊蝦總目(Peracarida)下的一類,和我們熟悉的蝦蟹所在的真蝦總目(Eucarida)勉強能扯上一點關係,它們早在三億年前的石炭紀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目前現存約有1萬餘種,在陸地、淡水、海洋中都能發現等足目動物的蹤跡。
  • 星球大戰維達扮演者去世,是貫穿星戰六部曲電影的靈魂人物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演員大衛·普勞斯(David Prowse)去世,終年85歲,他因在《星球大戰》正傳三部曲中扮演黑武士達斯·維達而聞名。他的經紀人託馬斯·鮑靈頓在一份聲明中說,普勞斯因突發疾病去世。
  • 印度洋發現巨型「海蟑螂」,外形酷似黑武士,體長可達50釐米!
    據《每日郵報》7月16日報導,一組來自新加坡和印尼的科考團隊在印度洋底部發現的一批令人毛骨悚然的深海物種,包括巨型深海大蝨、巨型魷魚及多種蜘蛛蟹等等,其中那類似「《星際大戰》黑武士」的巨型深海大蝨被確認為新物種。
  • 印度洋海底的神秘怪物被發現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很多科幻片中,除了那些擁有超能力的人類之外,其它經常露面的常客,便是各種「異形」了,當然,還包括哥斯拉等這些巨型怪物。那麼,在地球上,真的存在刀槍不入、水火不侵的怪獸嗎?
  • 印度洋下的巨型構造板塊正在斷裂,千萬年後將一分為二
    在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印度洋下面的巨型構造板塊正在經歷一次自身的巖石破裂。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地質學的角度講),這個板塊將一分為二。然而,對人類來說,這種分裂將是永恆的。這個被稱為印度-澳大利亞-摩羯座的構造板塊,正以蝸牛般的速度分裂——每年大約1.7毫米。
  • 科學家在印度洋深海發現恐龍時期遠古微大陸
    聲納探測到的印度洋深海微大陸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科學家宣稱,在印度洋深海區域發現恐龍時代沉沒的遠古大型陸地。  這兩個大陸分段,叫做微大陸塊,是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和澳洲板塊從岡瓦那古陸分離時形成的殘留部分。最新發現的沉沒微大陸塊面積相當於美國西佛吉尼亞州,之前曾被測繪師認為是巴達維亞海峰,但當時除了獲悉所在位置之外,並未掌握其他任何特徵,所在區域位於澳大利亞佩斯市以西1600公里海域。
  • 印度洋海底升起一座800米高巨型結構!
    去年年中,印度洋葛摩群島法屬馬約特島附近連續發生幾百次微震,西至加拿大,東到紐西蘭的地震監測站都能檢測到地震波信號。雖然低強度地震沒有造成多大財產損失,但連綿不絕的隆隆聲讓當地人惶恐不安,徹夜不得安眠。
  • 科學家在印度洋第三深海溝裡發現蒼蠅拍狀生物,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近日,有科學家在印度洋平均深度排位第三的爪哇海溝發現了一種形似蒼蠅拍的未知生物。爪哇海溝(又稱雙巽他海溝)位於印度洋東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西南岸外約三百千米處,呈西北-東南走向,全長約2500千米,平均深度在印度洋所有海溝中排在第三位。爪哇海溝最深處達7227米,這正是印度洋最深的地方。
  • 岡底斯山脈,誰才是青藏高原真正的「王」?
    看過《不見不散》的人都知道,葛優葛大爺在電影裡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在喜馬拉雅山脈上炸開一道口子,把印度洋的暖風引進來。先不說炸開喜馬拉雅山脈可不可行,就算你炸開了,暖溼氣流還是進不來,因為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北部,還平行坐落著一條巨型山脈——岡底斯山脈。
  • 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巨型藍鯨亮相印度洋(圖)
    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巨型藍鯨亮相印度洋(圖)2015-08-21 09:15:15來源:???作者:責任編輯:闞金劍字號:T|T【摘要】藍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甚至比記錄中的恐龍的體格還大。巨型藍鯨亮相印度洋 皮划艇愛好者超近距離接觸  來自美國丹佛電影製作者Patrick Dykstra在2009年至2015年期間,用無人機在斯裡蘭卡印度教海域捕捉藍鯨身影。
  • 膽小勿入丨25種無孔不入又超級恐怖的昆蟲(圖為巨型水蟲)!
    非洲狂蜂如果你在你的床上發現這個傢夥,那麼你可能有更大的麻煩了,因為你家裡或許就有一個完整的蜂巢。這些傢夥具有極強的攻擊性,而且牠們會盡力殺死一切牠們想要殺死的東西。▼ 6.▼ 8.▼ 23.▼ 24. 黑寡婦毒蜘蛛。
  • 科學發現恐怖史前巨型昆蟲 蜻蜓翼展長達70釐米
    3億年前的巨型蜻蜓,翼展長達76釐米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千裡鶯啼綠映紅,我們在聆聽鳥兒帶來美妙配樂的同時,也應該感激鳥為我們除掉了恐怖的「巨型昆蟲」。昆蟲算是地球上最微小的生物之一了,目前翼展最大的昆蟲是蝴蝶和蛾類,但也不過20、30釐米,但在3億年前,巨型昆蟲卻是隨處可見的,其中最神奇的應是巨型蜻蜓,它們的翼展可以達到70釐米,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  遠古時代,地球大氣層中氧含量遠遠超出了今天的標準,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猜測,也許是大氣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在它們的興亡中起了關鍵作用。
  • 【一日一百科】科學家發現巨型船蛆;行人闖紅燈也要被拍了
    生物學家在菲律賓的海灣中發現了巨型船蛆,這種船蛆其實很早就被證實存在,但是從來沒有被拿來進行科學研究,他們生活在長管狀的硬殼中,頭部朝下在海邊潟湖的泥土中,以泥土裡產生的有害氣體為食。與其他船蛆一樣,巨型船蛆也利用細菌來獲取營養。它們生活的泥土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會產生具有腐爛雞蛋氣味的硫化氫。這些氣體對人體有害,卻又能為巨型船蛆提供能量。更確切地說,巨型船蛆體內的細菌能將硫化氫轉化為有機質,供巨型船蛆食用。行人闖紅燈也要被拍了
  • 西南印度洋,這裡的熱液生物不一般
    自1977年「阿爾文」號深潛器發現深海熱液噴口生態系統以來,熱液生物逐漸進入人們視野,並成為國際海洋研究的熱點和前沿領域。可是,在全球熱液生物地理分布的版圖上,卻有很多「模糊的拼圖」。印度洋就是其一,其認知程度明顯較低。
  • 宇宙中發現又一巨型結構:像一堵牆壁,跨度達14億光年
    日前,一個來自國外的科研團隊再次有了驚人發現:觀測到一個被稱為「南極牆」(South Pole)的超級結構,該超級結構包含數十萬個星系,像一堵厚厚的牆壁一樣,橫亙在宇宙中,跨度超過14億光年,這是繼著名的「史隆長城」之後,天文學家發現的又一個巨型結構。什麼是「史隆長城」?
  • 科學家都解釋不了
    並且科學家定義,不可能再出現已經滅絕的生物,可是為什麼他會突然出現了呢,為什麼會復活呢?這種情況是極其少見的,並且是讓人迷惑不解的,科學家也解釋不了。並且這種發現的生物是自然狀態下的復活,極其罕見。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以及樸茨茅斯大學聯合公布這條信息時,引起了科學界熱議。白喉秧雞是一種生活在陸地上的鳥,主要集中在印度洋中海洋西部,由於它不能飛所以在陸地被海水淹沒時,均不能倖免於世。
  • 印度洋海底巨型構造板塊正在緩慢斷裂成兩半
    沃頓盆地地圖,2012年發生8.6級和8.2級地震的地方(紅白點)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從地質學時間跨度上的很短的時間內,印度洋海底的巨大構造板塊正在經歷一場巖層斷裂,這個板塊將一分為二。但兩次強烈的地震發源於印度洋一個奇怪的地方,表明地球變化的力量正在醞釀。2012年4月11日,一場8.6級和8.2級的地震在印度尼西亞附近的印度洋下面發生了。這些地震不是發生在俯衝帶上,即一個構造板塊在另一個構造板塊下滑動的地方,相反,地震的發源地是在一個奇怪的地震發生地:板塊中間。
  • 陝西科研人員在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等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
    西南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及附近的馬斯克林群島在世界上以其擁有大量獨特珍惜物種,尤其大型動物(絕大部分大型動物體重為10-150kg甚至>150kg)而聞名於世,比如馬達加斯加的象鳥,狐猴,矮河馬,巨型陸龜,模里西斯的渡渡鳥和羅德裡格斯孤鴿等。然而在晚全新世至近代,這些島嶼又因珍惜物種滅絕而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