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4月16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小鼠研究揭示了催產素如何通過調節大腦對顯著聽覺信號的反應影響母性行為。其他形式的社會行為被認為背後也存在同樣的現象。
幼鼠被從窩裡拿出來和母親分開時,會發出超聲求救信號,有經驗的母親會用這種信號定位和找到幼鼠。美國紐約大學Robert Froemke 和同事發現,老鼠母親對哭聲的反應,與左側聽覺皮層中興奮和抑制的神經活動的受控模式有關。這個反應在沒有懷孕過的雌鼠大腦中很罕見,它們對幼鼠的求救漠不關心。然而,如果在幼鼠求救的同時給予左側聽覺皮層催產素,沒有懷孕的雌鼠的大腦活動和反應會開始像有經驗的母親。
作者同時指出左側聽覺皮層有豐富的催產素受體,這表明這塊區域可能專門用於識別與社會關係相關的信號。這和人類大腦語言處理部分的非對稱性驚人相似。(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5-04-16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