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研究揭示催產素影響母性行為

2021-01-13 科學網

 

本報訊 4月16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小鼠研究揭示了催產素如何通過調節大腦對顯著聽覺信號的反應影響母性行為。其他形式的社會行為被認為背後也存在同樣的現象。

幼鼠被從窩裡拿出來和母親分開時,會發出超聲求救信號,有經驗的母親會用這種信號定位和找到幼鼠。美國紐約大學Robert Froemke 和同事發現,老鼠母親對哭聲的反應,與左側聽覺皮層中興奮和抑制的神經活動的受控模式有關。這個反應在沒有懷孕過的雌鼠大腦中很罕見,它們對幼鼠的求救漠不關心。然而,如果在幼鼠求救的同時給予左側聽覺皮層催產素,沒有懷孕的雌鼠的大腦活動和反應會開始像有經驗的母親。

作者同時指出左側聽覺皮層有豐富的催產素受體,這表明這塊區域可能專門用於識別與社會關係相關的信號。這和人類大腦語言處理部分的非對稱性驚人相似。(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5-04-16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催產素在神經科學領域多影響引科學家關注—新聞—科學網
    在治療之前,雌性老鼠在很大程度上對鼠崽的哭聲漠不關心,甚至會傷害它們。但注射催產素後,老鼠開始更像母親,並將幼崽叼在嘴裡。Froemke監控了這些動物的大腦,以找出為何發生這種情況。 首先,當聽到幼崽哭聲時,老鼠表現出不規則的神經衝動。當催產素開始起效後,這種信號發展成一種更有序的母親大腦模式。研究顯示了激素改變神經行為的與眾不同的細節。
  • 科學網— 催產素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用光遺傳學方法特異刺激這些繞行的投射纖維,則對動物的社交行為產生調控作用。 下丘腦存在著一群特殊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們既保留了神經元的放電特性,又能夠釋放激素入血,作用於外周的靶器官,在調節機體生長發育、代謝生殖和內環境穩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分泌血管加壓素和催產素(OXT)的神經元主要位於下丘腦室旁核(PVN)與視上核(SON)。
  • 狗眼看人親,只因催產素
    但是事實並不如此:研究表明,哺乳動物的很多行為都會受到催產素的影響。催產素釋放後,一部分會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外周組織,如生殖器官,包括女性的子宮、卵巢和乳腺,男性的前列腺和陰莖等;另一部分則穿過血腦屏障,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起著神經遞質的作用,可以影響我們的很多社會行為[3]。催產素,不止管生催產素對個體行為的調控表現在很多方面。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對母性行為的影響。有研究顯示,母親懷孕時的催產素水平與她和孩子之間的依戀關係是正相關的。
  • 催產素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工作揭示了催產素並不是僅通過釋放到外周起到激素的作用,也可以通過投射到腦內情感調控區域而影響人們的情感行為。用光遺傳學方法特異刺激這些繞行的投射纖維,則對動物的社交行為產生調控作用。下丘腦存在著一群特殊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們既保留了神經元的放電特性,又能夠釋放激素入血,作用於外周的靶器官,在調節機體生長發育、代謝生殖和內環境穩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最新研究揭示催產素增加人們社交恐懼感—新聞—科學網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7月24日報導,以「擁抱激素」、「愛情激素」聞名的後葉催產素,除了是一種似乎能夠催生愛情的化學物質之外
  • PII:研究發現催產素促進求助行為
    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催產素能夠增強困難時期對他人的信任感,有助於向他人尋求支持和幫助,共同解決困難。加拿大康科迪亞大學人類行為研究中心的馬克·埃倫博根和克里斯多福·卡多佐進行一項雙盲實驗,讓100名學生使用催產素或安慰劑鼻用噴霧,然後讓他們遭遇社會排斥。研究人員冒充學生,與志願者對話,其間或與他們發生爭執、或無禮打斷、或對他們不理不睬。
  • 科學家們找到了「母性本能」線索
    科學家們找到了「母性本能」線索mints 編譯由於催產素在調節社會行為和母性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
  • 你知道催產素對胎兒有什麼影響嗎?這六類孕婦,千萬不能用催產素
    但若是有其他的突發情況,如宮縮不好,就需要注射人工催產素了。一、天然催產素不僅催生還催情催產素對個體行為的調控表現在很多方面。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對母性行為的影響,母親的催產素水平高,她對自己的子女就表現出更多的依戀和親密行為,如擁抱、愛撫等。
  • 催產素水平影響婚姻
    瑞典研究人員首次研究發現,這或許與女性體內的催產素水平有關。「離婚基因」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行為遺傳學者哈瑟·瓦爾倫帶領研究人員檢測超過1800名女性及其伴侶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和體內催產素水平。每對情侶或者已婚,或者同居,在一起的時間均超過5年。
  • 【前沿】科學家發現「母性本能」的線索
    催產素被廣泛稱為愛情激素,在社會和母性行為的調節中起著重要作用。
  • 瑞典研究發現體內催產素水平影響婚姻幸福
    瑞典研究人員首次研究發現,這或許與女性體內的催產素水平有關。 「離婚基因」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行為遺傳學者哈瑟·瓦爾倫帶領研究人員檢測超過1800名女性及其伴侶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和體內催產素水平。每對情侶或者已婚,或者同居,在一起的時間均超過5年。
  • 催產素影響社交能力 男性體內也有
    研究人員發現,與其他人相比,「CD38 基因」表達量高、「CD157 基因」序列存在特定變異的年輕人,他們待人處事時更為友好,密友也更多,社交技能更嫻熟。  這份最新的研究報告發表於《精神神經內分泌學》期刊,主要負責人理察·埃布斯坦教授表示,研究結果從基因表達量去評價人類社交行為,且證實了催產素對社交技能的重要影響。
  • 研究發現:「愛情荷爾蒙」催產素有望治療自閉症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催產素使高自閉特質個體對積極的面部表情產生了注意偏好。這一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精神神經內分泌學》上。  催產素是一種由下丘腦合成並由垂體後葉釋放的神經肽類激素,它在人和動物內普遍存在,在分娩與母嬰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之前就有研究發現,催產素對大腦的影響:在社會人際交往、戀人關係中起著關鍵作用,並可增強面孔情緒識別能力,減少社會侵犯和焦慮行為等。
  • 實驗證實手觸摸所感受到的柔軟和愉悅感能使唾液中催產素含量增加
    花王株式會社感覺科學研究所和衛生研究所不斷推進的、有關催產素和觸感之間關係的研究最近證實,手在觸摸時所感受到的柔軟和愉悅(舒適),能使唾液中的催產素含量增加。  「催產素」※1,又被稱作「愛的荷爾蒙」、「擁抱荷爾蒙」,是關係到育兒者和孩子之間的依戀關係形成的荷爾蒙。
  • 「愛情荷爾蒙」催產素也會導致攻擊性行為
    這些條件都是嚴格控制和人為的,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限制影響行為的變量的數量。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老鼠在半自然環境中的行為可以教會我們更多關於自然行為的知識,尤其是當我們打算將這些發現應用到人類身上時。人們曾認為這種激素能調節親社會行為。但研究結果一直是相互矛盾的,一些人提出了另一種假說,稱為「社會顯著性」,稱催產素可能參與放大對各種社會線索的感知,從而導致親社會行為或敵對行為,這取決於個人性格和他們所處的環境等因素。 為了驗證社會顯著性假說,研究小組使用了可以輕輕激活下丘腦中催產素產生細胞的老鼠,將它們首先放置在豐富的、半自然的實驗室環境中。
  • 催產素促進社交能力,那男人咋辦?
    催產素促進社交能力,那男人咋辦? 來源: 生物探索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9-30   今日/總瀏覽:1/4261
  • 我國科學家揭示催產素可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科研團隊解析了下丘腦-神經垂體內分泌系統(HNS)的三維精細結構及中樞功能,研究揭示了催產素並不是僅僅通過釋放到外周起到激素的作用,也可以通過投射到腦內情感調控區域而影響我們的情感行為。  下丘腦存在著一群特殊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們既保留了神經元的放電特性,又能夠釋放激素入血,作用於外周的靶器官,在調節機體生長發育、代謝生殖和內環境穩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催產素在保持動物合作中起關鍵作用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近日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志B輯:生物科學》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催產素與野生黑猩猩維護彼此合作關係密切相關。會相互合作的動物活得更久,並且它們的後代有更好的生存機會。人們發現,在非人靈長類動物和其它合作動物中,密集和持久的社會關係主要存在於相互有遺傳關係的動物之間。
  • 大腦如何分泌多巴胺, 羥色胺, 催產素?
    大腦中的丘腦是人類的情愛中心,貯藏著丘比特之箭,並含有多種神經遞質,包括多巴胺,羥色胺, 催產素,腎上腺素等。多巴胺能左右人們的行為,還參與情愛的過程,激發人對異性情感的產生。        200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瑞典的阿爾維德·卡爾松的研究成果說明,多巴胺不僅有左右人們行為的作用,也參與了人的情愛過程並激發人對異性情感的產生。
  • Nature長文解析:新思路恢復自閉症小鼠的催產素反應和社會行為
    為了儘量減少這種遺傳的複雜性,最近的一些治療策略集中在調節哺乳動物社會行為的神經肽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上。在人類中,催產素受體(OXTR)基因的遺傳變異與社會行為的個體差異有關。在小鼠中,編碼催產素或其受體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社會認知和社會獎勵信號的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