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媽媽們普及一下什麼是感官敏感期?
敏感年齡段:0~4個月,可延伸到6歲
------------
嬰兒從出生起,會運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來認識和熟悉環境,外界的信息要通過感官輸入大腦,促進神經元伸出突起與別的神經元聯繫,產生突觸,完成神經迴路網絡,作出條件反射。
哈佛大學休伯爾等為了說明為什麼一隻眼患先天性白內障,手術後仍失明。他們做了一個實驗,把一隻新生貓和一隻成年貓的一隻眼皮縫上,拆線後成年貓的視力恢復正常,新生貓的縫合眼拆線後仍然失明,因為那隻眼的視覺神經元不能與其他神經元建立聯繫,或者只能幫助正常眼傳遞信息,沒有雙眼的視覺,就是沒有立體視覺。這個實驗說明,人在早期某個特定的階段,腦內的神經元要適應環境需要與其他神經元發生聯繫,錯過了時機,大腦的發育就會受到永久性的影響。因此醫生為患先天性白內障嬰兒手術的最佳時機是在出生後兩個月之內。新生兒愛看人的臉,或看黑白對比明確的條紋、同心圓、棋盤等圖案,他們的眼球也能跟隨紅球轉動,滿月後喜歡看一圖一物的大彩圖,並對某幅圖表示高興。所以要讓寶寶看到多種顏色、室內外各種事物、會動的東西,豐富視覺的體驗。
讓寶寶聽胎教時的音樂,辨別各種生活中發出的聲音以及玩具的聲音,大人在照顧寶寶時要多同寶寶說話,要讓寶寶接觸外界大自然和社會上人和物發出的多種聲音,以豐富寶寶的聽覺體驗。
讓寶寶聞到多種氣味,嘗到多種味道,以豐富嗅覺和味覺體驗。在護理和擁抱時讓寶寶感到不同的皮膚觸覺。特別是在0~4個月內每天做撫觸,可以滿足寶寶觸覺的需要。同寶寶做遊戲,讓寶寶體會不同的體位和不同的高度以發展平衡覺。用不同材質的玩具刺激寶寶精細的觸覺分辨。感官的學習有必要延伸到6歲,隨著寶寶的成長,精細的感官分辨和感官記憶就會成為感知覺,寶寶會認識顏色、形狀、方位和不同的物體,發現彼此的關係等。通過多個器官的探索認識客觀事物,是認知能力的基礎。多跟寶寶做遊戲,親子互動,多帶寶寶們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物/事物,這些都能不斷促進寶寶感官敏感期的發育!
------------------
【最後一些總結的話】
0-6歲階段的孩子,會經歷多達十幾個敏感期,這是因為0~6歲寶寶的成長神經突觸以迸發是生長,6歲開始到高潮期,14歲後開始減少。神經突觸越多的寶寶就越聰明!後續科學育兒創新社會將會為媽媽們普及一下其他十幾個敏感期,都需要注意哪些。
--------------------
如果這篇文章能夠給你帶來新的認知,也希望你點個讚~謝謝~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科學育兒創新社)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