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音樂的耳朵」,黃金期只有5年!孩子學音樂必看

2020-12-04 玖月教育雙排鍵

我們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尷尬場景:有些小朋友在學習很多年樂器後,拿到一首新的樂曲,還是讀得很慢,彈得也很不流暢。因為一直依賴於老師依賴於錄音,自己讀譜能力差。

還有些學習聲樂的同學到高中二年級,準備報考音樂學院之前才知道視唱練耳是必考科目,於是臨時抱佛腳,因為錯過了聽覺訓練的黃金時期,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

在「玖月智能音樂課堂」中,3-5歲的幼兒課程裡,就加入了視唱練耳環節訓練,讓孩子們在學習雙排鍵演奏的同時,也開始培養「音樂的耳朵」。

因為訓練「視唱練耳」的最佳年齡段,其實是在幼兒時期。因為隨著幼兒生理機能的發展,幼兒與嬰兒相比,神經系統不斷完善,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5歲時,左右腦已有明確的功能分工。這些都為幼兒學習視唱練耳提供了物質基礎。

嗓音的發展

作為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幾個小孩子在一起,只要有一個發出尖叫聲,其他小孩一定不甘示弱,也會發出尖叫聲,而且聲音會非常高,孩子為自己能飆高音而洋洋得意。這證明了幼兒的音域比較高,一般來說3-7歲的小孩一般的音域是小字一組以上一個八度左右甚至更寬。

視唱的作品一般在8-16小節,以四個樂句為多,結構長度上類似兒歌。幼兒視唱練耳教學在視唱曲目的選擇上一定要遵循幼兒的聲帶特點,玖月琴房就配備了自己的編曲團隊,專門創作適合孩子演唱和彈奏的雙排鍵作品。

聽覺的發展

經研究發現,幼兒依靠聽覺能自然學會很多成年人都覺得困難的東西,小朋友的視覺發育是比聽覺晚的,幼兒時期的視力平均在0.6-0.8都是正常值。

因此,幼兒時期就開始視唱練耳的學習,掌握絕對聽覺或有固定唱名的相對聽覺就越容易,絕對聽覺不是任何時期都可以訓練出來的,年齡越大耗費的時間越多。3歲開始學習音樂的孩子,4個月左右就能自然掌握絕對音感。

感覺、知覺的發展

視唱練耳訓練對感知覺的發展及開發智力有積極作用。視唱時,要求用眼識譜,用耳校音,用手劃拍來控制節奏和速度,並在瞬間取得音樂律動,與身心運動的協調統一。

通過對聽覺、視覺、動覺的有效刺激,促進感覺、想像、思維等能力的提高。

注意力的發展

由於幼兒對富於變化的事物更感興趣,所以視唱練耳教學,需要老師設計豐富有趣的教學環節。

玖月智能音樂課堂中的「大家來模唱」環節,課件裡的老師唱出各個調式的旋律與和聲,孩子們跟著模仿,可以把各種音樂表情記號和時值都唱出來。

「模唱」教學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課堂便加設練耳環節,孩子們圍在老師身邊,老師在雙排鍵上彈一小段和弦,讓孩子們辨認這是C大調主和弦還是屬七和弦等等。孩子們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就訓練出了「會聽的耳朵」。

從一個音樂小白,到聽到熟悉的旋律可以直接唱出譜子、拿到簡單的陌生曲譜可以直接視奏,這是2歲零9個月的菁菁小朋友的驚人變化。

通過視唱練耳訓練,讓孩子們記住音樂的旋律、節奏等諸多要素,把聲音信號與具體的音樂符號相對應起來,學會理解音樂、感受音樂,讓音樂永駐心中,當聽音和讀譜成為幼兒時期培養的本能,那他以後的音樂學習道路一定是一馬平川。

相關焦點

  • 聰明的孩子學音樂,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在音樂的表演過程中,無論是老師,或是孩子們在演奏,在大多數人看來,貌似都很簡單:「還不就是動手按兩下琴鍵,按對了就好麼?」這種說法可就大錯特錯了,看似很容易的演奏,實際上,並沒有想像當中那麼簡單。由此我們得知,演奏音樂是通過手、眼、腦、耳朵共同結合完成的,而且處理速度基本是瞬間反應。所以,音樂可謂是一項「高腦力運動」,訓練音樂的同時,孩子的智力和協調性也會提高。如需了解更多詳情,請點擊觀看視頻
  • 聰明的孩子學音樂,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音樂,讓孩子的大腦也會發展得更加均衡,認知聲音的強弱、高低、漸強漸弱等特點,滿足孩子的表現欲,理解團隊合作的意義,引起兒童情感共鳴,還會使孩子終身受益哦!而且,即使所受音樂訓練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結束,結果也是如此。1音樂開發右腦潛能培養孩子大腦發展更平衡人的大腦左半球負責完成語言、閱讀、書寫、計算等工作,被稱為「語言腦」;大腦的右半球負責完成音樂、情感等工作,被稱為「音樂腦」。由於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而「語言腦」的利用率特別高;而一般人「音樂腦」的利用率就比較低,從而容易造成左右腦的功能失調。
  • 新手爸媽必看 如何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如今的80後一代人,很多都已經結婚生子,而關於孩子今後的興趣愛好培養,不少新手爸媽都在想一個問題: 我該讓孩子聽什麼音樂?如何培養他對於音樂的興趣? 而許多家長則想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讓孩子從小就接觸音樂。不過,我們要知道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孩子並不是你的第二人生,想要培養孩子成為音樂家,並不能強求,而是要誘導。
  • 學音樂的孩子是讓父母驕傲的孩子
    其實,學習音樂帶來的好處可不僅僅是氣質性格的改變和塑造,還有品質的磨練。「學音樂的孩子不會學壞」,就是這個道理。學音樂的孩子能吃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哪個學音樂的孩子不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除了身體上吃的苦,還有精神上不斷「重複」帶來的折磨。
  • 中外音樂大咖的教育經 孩子音樂怎麼學?
    在孩子牴觸情緒較大的情況下,寧可不考級,也不應為此扼殺孩子對一種音樂的喜愛 □在伊頓,一名學生如果要申請獎學金,學校不會強制要求其通過考級,但面試官會和孩子面對面,用一個小時時間去聽他演奏,即使沒有證書,學校也能判斷一個孩子真實的音樂水平 □與其給孩子設計好每一階段的目標,全程盯著他練習,不如自己一邊在廚房做飯,一邊豎起耳朵聽孩子練習
  • 為什麼學音樂的孩子都那麼優秀?
    音樂就是這個美好世界的一扇門,它是歡快的、幸福的、激情的,欣賞它獨特的美感,感受它豐富的感情,你有沒有發現,喜歡音樂的孩子,由內而外帶著一種普通孩子沒有的氣質。音樂教育是以培養身心素質為根本,家長們應當特別注意孩子對於音樂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對此進行引導、培養!
  • 想讓孩子更聰明,至少讓他學兩年音樂,培養的關鍵期在七歲以前
    有相關研究發現課外學習的時間超過2年的孩子數學成績高於沒有學習音樂的。古今中外很多的大學問家,都非常擅長音樂。 愛因斯坦就說「我的很多科學成就都來源於音樂的啟迪」「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孩子學好音樂,重點在七歲以前。
  • 如何培養寶寶學習音樂的興趣?父母學會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音樂
    女兒每晚聽著小姐姐的練琴聲,很羨慕地說:「媽媽,我也要學習音器,音樂太美妙動聽了!」 我笑著對女兒說:「媽媽小時候,特別想學古箏,但條件不允許,一直沒有機會學習。不如媽媽給你報古箏興趣班,我們一起學習,好嗎?」女兒興奮地說:「太好了,我們一起學習,比賽看看誰學得快,學得好!」看到女兒這麼有興趣,我當天就給她報了古箏興趣班,陪她一起學習。
  • 我為什麼堅決要讓孩子學音樂?因為有這10個理由!
    都8102年了,本以為這種觀念早已滅亡,誰知還有不少家長認為音樂無用。有次去商場,路過一個鋼琴課體驗區,不少孩子在彈。幾個路人悄悄腹誹,真以為都能成朗朗?學樂器多貴呀,還不如學英語。簡直醉了!學英語當然重要,感受音樂就是瞎折騰?
  • 孩子沒有音樂天賦就不能學習音樂?當心進入音樂啟蒙的五大誤區
    誤區2,不專業學音樂,就別學音樂。相信這也是很多家長有著的思想,太過於利益化的看待孩子學習音樂,有些父母讓孩子學習音樂單純的只為了讓孩子參加藝考,考取好的大學,其實音樂教育的本質是教育,也可以說音樂只是一種形式。
  • 音樂促進孩子成長,開展「音樂教育」,給予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音樂教育的必要性——想要培養孩子的品味和素養,家長不妨從音樂教育開始音樂教育促進孩子成長——音樂教育——家長了解方法,正確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 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們會給寶寶做胎教,時不時的陪寶寶說說話,也會通過播放輕柔音樂的方式,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那麼,胎教裡我們希望通過音樂來感染孩子,在將來的教育裡,音樂充當著怎樣的角色呢?
  • 孩子學音樂,家長的必讀書目
    當孩子是學習的過程,做父母同樣也是學習的過程。在孩子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父母也應當對音樂有所了解,甚至變得專業,因為在當代的教育理論中,溝通是第一要素。父母了解音樂,自然也就能理解孩子,父母會欣賞音樂,孩子自然會受到薰陶,這都是會相互作用的,同時,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話題也就更廣泛,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日常生活和功課成績。
  • 「音樂啟蒙」多重要?專家: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現在「音樂啟蒙」早就已經被很多家長了解了,尤其是在家長想進行胎教的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音樂。很多家長也會發現,基本上每個孩子對音樂都表現得很有興趣,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音樂,只要旋律響起來,孩子就會立刻手舞足蹈。而根據相關調查表明,那些學音樂的孩子比同齡人會更加聰明。
  • 如果不為了考級、走特長,孩子還有必要學音樂嗎?
    仔細想想,身邊朋友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學音樂,不過,似乎真正想清楚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音樂的卻是少數。相當一部分人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參加各種考級,自家孩子不跟上,豈不是要「輸在起跑線上」,更何況,成為特長生,也是孩子未來升學的一條路徑。至於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音樂,這些年的「考級打怪」訓練有沒有真正提高他的音樂素養和鑑賞能力,倒在其次了。
  • 家長不懂音樂,但是想讓孩子學音樂,身為父母可以幫助到什麼?
    家長不懂音樂,但是想讓孩子學音樂,身為父母可以幫助到什麼?很多人無法進入音樂的世界,往往找不到與音樂建立聯結的方式。有的媽媽很頭疼,覺得自己唱歌不好聽;有的爸爸五音不全都不好意思開口,如何教孩子唱歌,想著萬一要是影響孩子的音樂聽覺敏感度怎麼辦?
  • 音樂能讓孩子變聰明嗎?是的「莫扎特效果」得到證實
    >我認為,其實音樂能讓孩子更聰明,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聽了鄰居的話,我呆住了,其實我一直不太贊成孩子學這個,覺得孩子學這個有浪費孩子學習時間的孩子學習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適當的音樂不僅對健康的孩子學習也有好處現有的比較權威的"莫扎特的音樂的效果已經確認了這一觀點現在和這個效果一起來看看確認莫扎特音樂的效果,音樂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更聰明
  • 孩子幼時喜歡音樂,長大卻對音樂無感,多半是家長沒注意這4點
    媽媽讓孩子聽的是古典音樂在小櫻兩歲以前,或許只是媽媽以為的小櫻喜歡聽古典音樂。一歲多的孩子大多都慢慢地開始有自己的個性,開始有自己的情緒和喜好。兩歲以後有自己的喜好了,覺得不喜歡這樣的音樂,所以就不再願意聽了。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絕對不可以強求。
  • 孩子學音樂,不重視這1點等於白學
    (二)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1.節奏訓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良好樂感當孩子在聽到一首節奏感很強的歌曲或樂曲時,會情不自禁地跟著節奏做出動作,跟隨歌曲的旋律哼唱。可見,孩子對音樂要素有著潛在的感知力,而節奏訓練正是將這種潛在的感知力加以誘發和訓練,幫助孩子掌握準確的節奏知識,培養孩子更為敏銳的音樂感覺和知覺。2.節奏訓練有利於培養孩子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孩子在初次欣賞音樂時,儘管他們對音樂的音色、節奏、旋律等音樂語言,沒有較多的感受與理解,但是他們依然能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愉悅。
  • 音樂星球,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來自《在辰山的細雨中,過一個有愛的古典音樂節》2018「純淨·如實」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如期在辰山植物園舉辦,不論是豪華陣容演繹德國三巨匠傳世之作,青年藝術家首秀辰山舞臺,還是陳燮陽率上海愛樂呈現「愛的禮讚」,點亮「5·20」暖心時刻,都讓到場的每一位觀眾感受到了音樂節的魅力。
  • 楊鴻年:他愛音樂更愛孩子
    他愛音樂更愛孩子——追記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楊鴻年也許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或許在電視上、廣播裡或者是劇場中,感受過那仿若天籟的童聲對你耳朵的洗禮、「越是知名教授,越應該從孩子教起,這對他們一生都是很重要的。」2018年,愛樂合唱團(原中央交響樂團附屬少年及女子合唱團)成立35周年的時候,他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我愛孩子。」8月2日,這些採訪的資料和視頻在中央音樂學院「小白樓」的排練室中循環播放著,供學生們前來憑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