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火星地貌什麼樣子?HiRISE帶你看:多種地形姿態萬千!

2021-01-09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再度傳來捷報!它運用先進的圖像設備——高解析度圖像試驗相機(HiRISE)——拍攝到一張激動人心的圖片:朱文塔深谷北部平原(下圖所示)。

這個區域由火星水手谷的西南部組成,它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峽谷系統,貫穿了火星赤道。

起初,這張圖片是在2007年7月用高解析度圖像試驗相機(HiRISE)拍攝的,展現出了三種不同地形。圖片的上半部分描繪出了含有環形山和蜿蜒橋狀地形的平原。

這些地形特徵格外有趣,因為我們所熟知的是,它們能在低洼區隆起時改變河流的河道。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河床被周圍環繞的物體抬高有幾個原因,但歸根結底都是因腐蝕而導致。

比如說,這些河道可能由比它們周圍物體更大的巖石形成,然而這些巖石又曾是沉澱的礦物質黏合而成的河床,抑或是在曾經的某一時刻充滿了巖漿。

所有這些礦物質都更加耐腐蝕,這意味著當風力或水力搬運走它們周圍細密的物質之後,它們會持續出現並保持隆起。其它地形特徵還包括含有暴露巖層和朱文塔深谷峽谷壁上巖層的平原。

這裡也一樣,我們看到了腐蝕的證據,由此可見,一層層明暗交錯的巖石約有1千米(0.6英裡)寬。

這就使得高解析度圖像試驗相機(HiRISE)拍攝的另一張鄰近地形的圖片(下圖所示)更清晰了。在鄰近的地形中,這些斑點覆蓋了圖片左側三分之二的部分。

我們能從這裡看到一簇簇同心圓,它們露出更深的巖層,其中最小的圓就是暴露深度最大的巖層。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儘管這種層狀地形在火星峽谷中很常見,但是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它們在形成時經歷了怎樣的過程。然而,人們相信,平原中的巖層很可能是由一些與峽谷巖層相同的物質組成的。

相關知識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所以在英語中,火星是羅馬戰神的意思,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古漢語中則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

工作人員準備將HiRISE裝設到火星偵察軌道器衛星上。

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英語: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cience Experiment,縮寫為HiRISE)是火星探測衛星火星偵察軌道器的攝影機。該攝影機重量65kg,造價4000萬美元,在亞利桑那大學的月球與行星實驗室主導下由波爾航太科技公司(Ball Aerospace and Technologies Corp.)製造。該儀器包含一臺口徑0.5m的反射望遠鏡,是深太空任務中使用過最大的望遠鏡。該望遠鏡可拍攝解析度達0.3m/px的火星表面影像。

HiRISE拍攝的第一張火星表面裁切影像。

直到2010年,HiRISE拍攝的影像已覆蓋火星表面的1%。

1980年代晚期,波爾航太的艾倫·德拉米爾(Alan Delamere)計劃製造一個高解析度的攝影機作為未來火星樣本取回和表面探測之用。2001年初他和亞利桑那大學的阿爾弗雷德·麥克尤恩(Alfred McEwen)組成團隊並提出火星偵察軌道器使用的高解析度相機建議,而NASA於2001年11月9日接受了該提議。

本影像由2001火星奧德賽號的THEMIS拍攝,是之後HiRISE影像的廣視野。黑色方框是HiRISE影像的大致位置。本影像是廣大的歐羅姆混沌地形(Aureum Chaos)的一部分。

波爾航太負責製造攝影機本體,並於2004年12月6日將製造完成的HiRISE送往NASA裝上火星偵察軌道器衛星本體。當時該衛星已經計劃於2005年8月12日發射。

在火星偵察軌道器前往火星期間,HiRISE拍攝了月球和珠寶盒星團等校準影像來協助相機作為拍攝火星表面的準備。

FY:北鬥星zj

作者:universetoda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姿態萬千的海底地形
    【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下您的公眾號,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本文節選自《科學世界》2014年第7期《姿態萬千的海底地形》,由編輯戚妍配圖整理。(《姿態萬千的海底地形》 撰文/黨皓文 對全文感興趣的讀者請點擊本段購買雜誌)陸地上壯觀巍峨的群山、高原,每每令人讚嘆。
  • 從火星看地球是什麼樣子?
    未來馬斯克移民火星的夢想實現,人類移民火星後,不禁遙望地球故鄉,地球從火星上看會是什麼樣子? NASA的火星好奇號漫遊車為我們率先體驗並拍攝從火星遙望地球的照片。
  • 西班牙力拓河周邊地形奇特酷似火星 連NASA研究員都感到好奇
    西班牙力拓河周邊地形奇特酷似火星連NASA研究員都感到好奇 (1/4) "← →"翻頁
  • 中國航天日,帶你打卡火星一號基地和火星模擬基地
    未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將會邁入太空空間站建設,探索火星和研究外星文明等方向。航天事業的發展,邁向了新的階段,也帶動了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比如,我們常用的導航,查天氣,移動通信等等。我給大家推薦的是中國的兩個火星基地,是網紅打卡的好去處。
  • 站在火星看地球是什麼樣子?好奇號發回照片,來看看不一樣的地球
    那麼,你知道在太陽系其它行星上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嗎?在火星上執行任務的好奇號,曾發過一張回望地球的照片給NASA,這也讓我們了解到在遙遠的火星上觀看地球的樣子。而在月球上看地球會是什麼感覺呢?因為地球的體積要比月球大得多,所以在月球上看地球是非常震撼的。此外,因為地球的光線反射,所以我們看到的地球不但巨大而且明亮,而這個亮度幾乎達到了燈光的亮度。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悉,這些譯名已經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為助力火星探測任務,服務社會公眾,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多領域專家力量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除環形山以外的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全部譯為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便利與參考。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悉,這些譯名已經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助力火星探測任務,服務社會公眾,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多領域專家力量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除環形山以外的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全部譯為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便利與參考。
  • 假裝在火星|細數地球上這些最像火星的地方
    如果你看過電影《火星救援》 除了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所吸引 一定也注意到了影片中 蒼涼、悽美的火星風光 那麼,火星表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網站8月25日發布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在十七世紀望遠鏡發明之後,天文學家對火星進行了長期的觀測,對其表面明暗各異的反照率特徵進行了系統的命名。191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成立後,承擔起了行星地名的命名和仲裁工作。
  • 「好奇」號發現火星古綠洲
    「好奇號」工作模型開始沙漠測試。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如果搭乘時光列車回到35億年前,火星會是什麼樣子?這幅圖景正在美國宇航局「好奇」號漫遊者的科學家面前徐徐展開。想像一下,蓋爾隕石坑的地面上點綴著池塘,這是一個寬150公裡的古老盆地,「好奇」號正在進行探索。水流可能曾衝擊隕石坑的牆壁,衝向其底部。
  • 如何假裝在火星?細數地球上這些最像火星的地方
    如果你看過電影《火星救援》除了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所吸引一定也注意到了影片中蒼涼、悽美的火星風光那麼,火星表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地球上最像火星表面的地方在哪裡?在這兩張近景圖片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火星地形的複雜程度
  • 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官網可視化頁面入口地址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火星最新資訊 > 正文 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官網可視化頁面入口地址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第二批1136條火星隕擊坑的中文推薦譯名。全部數據向社會開放使用,可直接下載,也可在天文學名詞網站在線檢索。  此前,中國天文學會已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介紹,這些譯名都經過相關領域專家審定。
  • 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發布—新聞—科學網
    記者25日從中國天文學會了解到,第二批1136條火星隕擊坑的中文推薦譯名發布。
  • 「視覺中國」在茂名發現一片「火星地貌」
    因為人類至今還未登上過火星,雖然已有發射過幾十次的火星探測器,拍攝到一些圖像,可以讓我們在以光年計數的遙遠距離之外看到火星表面存在的地形地貌特徵,但更多的火星風景,還是需要大家去想像:被描繪為沙漠行星、砂礫遍布的火星,更似是戈壁荒原,這樣不可思議的環境是否真的適合生命生存嗎?「天問」,引發了大家對火星這個遙遠星球的好奇。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悉,這些譯名已經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為助力火星探測任務,服務社會公眾,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多領域專家力量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除環形山以外的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全部譯為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便利與參考。
  • 近日中國天文學會公布了:火星地形地貌的中文推薦譯名 總共811條
    期待三大火星探測任務可以揭開火星的諸多謎團。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官方網站向學會發布了首批811個火星地形名稱。為協助火星探測任務,服務公眾,天文委員會組織各領域專家,將國際天文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公布的除隕石坑外的811個火星地貌名稱全部譯成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方便和參考。
  • 去火星有「捷徑」?帶你身臨其境「看火星」
    兩千多年後,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2020年正值中國開啟太空時代50年,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探測工程中心「探火項目」正式啟動,百度地圖與百度APP和航天局進行官方合作,為「火星迷」、「太空迷」們帶來了一場神奇的探索之旅,首個落地產品便是3D火星模型。
  • NASA需要你的幫助:一起來教「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行走吧
    簡介:你知道嗎?或許一個小軟體就能讓我們和遠隔千裡的好奇號探測器連接起來,一起下載試試吧!於是,宇宙動物園(Zooniverse)代理了名為AI4MARS的新在線工具,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它來給這個自2012年就一直在火星上巡邏的「好奇號」周圍的地形進行標註。
  • 從太空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離地球多遠還能用肉眼看到它?
    從太空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離地球多遠我們還能用肉眼看到它?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讓我們想像一次穿越太陽系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