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島護鳥28年,海鳥從300多隻增加到1.3萬多隻
「世界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在五峙山鳥島飛翔。資料圖片
上島去!
登上白色的巡邏船「五峙山1號」,離港出海。東海波濤洶湧,這艘載重40噸的鋼質船破浪而行。船艙壁上,展示著舟山五峙山列島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鳥類資源分布圖。
今年65歲的王忠德,有人稱他為鳥島「島主」,也有人稱他為「東海鳥王」。
王忠德指著這鳥類資源分布圖對記者介紹,這是「世界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全球數量估計不足50隻,五峙山能證實的已有18隻;這是世界瀕危的鳥類——黑臉琵鷺,全世界僅剩600隻左右;這是黃嘴白鷺,全世界數量稀少,而五峙山估計有近千隻;還有白天鵝、白鷺、黑枕黃鷗、蠣鷸……現已記錄拍攝到各種水鳥48種。
王忠德從1986年夏季開始守護鳥島,至今已有28年。在五峙山列島繁殖棲息的鳥類數量,從當時的300多隻,增加到如今的1.3萬餘只。
「做的是積功德的好事」
距舟山本島7公裡的灰鱉洋上,散落著大五峙山、小五峙山、龍洞山、鴉鵲山、饅頭山、無毛山等7座無人小島,名曰五峙山列島。
1986年5月,浙江舟山市定海區馬目鄉林科員王忠德,協助市、區農林局、科委進行海島資源調查。他們在五峙山列島發現,這裡棲息了300多隻海鷗。
市農林局領導對王忠德說:「弄條小船去管管,保護好這些鳥。」
當年37歲的王忠德爽快地答應:「好嘛!我管!」
王忠德沒想到,這一承諾,竟讓他日後「苦出眼淚來」。
他拿著有關部門的撥款1000元,去租了一條小機動船。5月到8月,是鳥類繁殖的季節,成群結隊的海鳥從北方飛至五峙山列島。每天早上6時,他就自備乾糧,拿一頂草帽出門。從岑港出發,小機動船要開1個多小時,才能到鳥島附近海域。直至傍晚,太陽快落山時,他再回來。
那時途經鳥島的船隻很多,不少漁民都會背著魚筐,上島撿鳥蛋。這種人為的幹擾破壞,導致鳥類數量和種群急劇減少。
「起初,不知道怎麼保護這些鳥,最笨的辦法就是站崗。其實,最有效的辦法也是站崗,起碼能攔住漁民上島撿鳥蛋。」王忠德說。
後來,王忠德覺得,要加強宣傳,讓村民知道保護鳥類的重要性。他在每個小島上設立了宣傳牌和警示牌,聯繫了鎮廣播站循環播放保護鳥類的內容和要求,挨家挨戶上門分發宣傳資料並解說。漁戶開玩笑說:「鳥大的事,他一天能來個好幾回。」
對於明知故犯的上島破壞者,執法部門會給予罰款處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這樣一來,上島撿鳥蛋的人明顯減少。
真誠、堅守和責任,王忠德近乎執拗的護鳥行動,深深感動與折服了周邊的漁民。念經的阿婆們提起王忠德,都豎起大拇指:「他做的都是積功德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