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冷知識:太陽上的日冕環是什麼?這個巨型火圈是如何形成的?

2020-12-04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在太陽表面上方呈弧形的明亮彎曲的帶電等離子體結構,是由於其強大的不規則磁場而形成的,被稱為日冕環。

自從人類學會用新發明的望遠鏡觀察宇宙的那一刻起,恆星就是最受歡迎的研究對象。太陽,對於地球而言距離最近和最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成為了研究的首要選擇,因此我們可以儘可能準確地了解它的性質。

我們很快意識到,地面望遠鏡無法完全擺脫地球塵土飛揚的大氣層引發的遮蔽效應。這使得地基觀測讓位給了天基觀測計劃。與過濾圖像以消除大氣中的模糊相比,將望遠鏡送入太空是一個更加明智的想法。

圖解:哈勃望遠鏡

非常成功的哈勃望遠鏡(太空望遠鏡,沒有大氣障礙)為天文學和天體生物學的無數進步鋪平了道路。(照片來源:Flickr)

隨著這些新的技術進步,我們意識到太陽的結構比最初眼睛所看到的要複雜得多。太陽耀斑、太陽點、太陽風和日冕圈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如果我們繼續在陸地上進行研究,它們就不會被觀測到。

毫無疑問,在太陽大氣中所觀察到的最有趣最神秘的現象之一就是日冕環。

什麼是日冕環?

氫原子的不斷聚變滲透到太陽的核心。這會產生氦原子並不斷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每秒3.86 x 1026焦耳!當這種能量加熱氣體時,它們進入物質的第四階段,即等離子體。這種等離子體可以不斷向外噴射,但非常奇怪的是,它會向內部彎曲。這些明亮的曲線環——日冕圈,以弧形出現在太陽光球層上方。表面高達5778開爾文的炙熱高溫使這些日冕環發光。

也許最有趣的事實是,這些爆發不是從一堆等離子體和能量中爆發出來(類似於伽馬射線的爆發),而是在內部循環,回到它們的源頭。

圖解:日冕環與地球

與地球大小相比,日冕環的平均大小。(圖片來源:NASA)

為什麼日冕環的形狀像…環?

正如我們的地球有一個磁場,它影響著各種生物和地質現象一樣,我們的太陽也有一個磁場,這個磁場與地球磁場具有並表現出一些類似的屬性。

太陽的磁場當然足夠強大,它對我們太陽系的空間天氣有著重要的影響。從產生地球上的空間天氣(如極光(靠近地球極地區域的在天空中的華美壯麗的光線))的太陽爆炸,到行星際磁場和電磁輻射,我們的太空飛行器在太陽系的旅行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正如你可能知道的,磁力線起源於磁極的一端(北),結束於另一端(南),但不同於地球長度一致首尾相連的磁場,太陽的磁場是徹頭徹尾的一團混亂。這就是我們看到日冕等離子體的地方,它們呈環形排列,形成最奇怪的形狀;正是在這些地方,太陽隨機性極強的複雜磁場爆裂出來。

簡單地說,太陽的磁力線可以被看作是一條無形的路徑,緊隨其後會出現的是等離子體(就像是在交通堵塞中開車旅行,每個人都按順序盲目地跟隨前面的人)。在南北兩極之間的空間裡,這些環形物不斷地從地表噴射出來。然而,與地球不同,這些磁極並不是地理上的磁極;相反,它們更像是較小的局部磁鐵。通常情況下,這些極點是在成對的太陽黑子中被發現的。

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層表面較暗並且相對較冷的區域。太陽黑子的溫度約為3800開氏度,非常炙熱,但與太陽平均表面溫度(5778開氏度)相比要冷得多。只有與周圍光球層中其他較亮的區域相比,太陽黑子才顯得更暗。

圖解:太陽黑子隨機消失並重新出現在太陽表面。(圖片來源:NASA/wikimedia commons)

那麼,這些異常現象是如何在太陽表面產生的呢?

很遺憾,這仍然是個未解之謎。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經指出太陽磁場是其起源的原因,因為磁場和熱不能很好地共存。基本上,如果磁鐵被加熱到遠超過某一溫度,它就會失去它的磁性。誰知道……這竟然可能是太陽表面形成這些較冷區域的原因!

不過,太陽黑子也可以被看作是蘇打水瓶上的一個蓋子:搖動瓶子,就會引起一次大噴發。太陽黑子在磁場活動強烈的地區更為突出,當能量釋放時,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從那些非常相同的黑子中爆發出來。

太陽黑子是如何形成日冕環的?

既然你對太陽黑子有了更多的了解,那麼現在開始就更容易了。人們通常觀察到,如同磁體的兩極一樣,太陽黑子是成對出現的,它們之間的磁力線從其中一個開始,然後塌陷到另一個的內部。

太陽黑子展示出日冕環。

圖解:觀察太陽黑子的同時,一個白熾濾光片展示出日冕環從成對太陽黑子中產生和坍塌的場景。(照片來源:Flickr)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磁極性。在任何一個特定的時間點上,在同一個半球上出現的所有太陽黑子的極性都是相同的。真令人吃驚,對吧?當太陽自轉時,如果你設法觀察到一對太陽黑子的磁極性,比如說在磁極北極,那麼在該半球的每一對主要的太陽黑子(位於赤道附近的太陽黑子群中最西邊的太陽黑子,與太陽群中的其他黑子相比面積更大),被稱為主太陽黑子或領頭的太陽黑子)也會具有北極的磁性。

同時,在太陽的另一個半球,情況恰恰相反。也就是說,這裡所有主要的太陽黑子都將具有南極的磁性。順便說一句,磁力線總是從磁極北極到磁極南極,從而將日冕等離子拋射以相同的方向拖拽,這必然會形成一個環!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sciabc-黻黼弗縛-Dev Lunawat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Sun|trek

National Solar Observatory

NASA

Vatican Observatory Foundation

Institute Of Physic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從太陽出來的「火圈」是什麼?
    隨著這些新技術的進步,我們對太陽的認識比最初要多得多。太陽耀斑、太陽黑子、太陽風和日冕環是其中的一些現象,但如果我們一直在陸地上進行研究,它們就永遠不會被觀測到。毫無疑問,在太陽大氣中觀察到的一些最有趣的現象是日冕環。什麼是日冕環?氫原子不斷地在太陽的核心發生聚變。產生了氦原子的同時不斷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每秒3.86 x 10^26焦耳!
  • 能量通道——揭開日冕加熱與太陽爆發之謎的鑰匙
    太陽東升西落,日日不息,源源不斷地為大地帶來光和熱,是地球和人類當之無愧的最重要的夥伴。 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對太陽的了解是我們的先人難以想像的:我們現在知道太陽是一個巨大熾熱的氣體星球,知道太陽光與熱來源於其核心永不停息的巨型熱核反應,知道太陽黑子的數量多少存在著大約11年的周期變化,甚至能夠很有把握地回答我們的太陽是如何誕生以及它將如何走向終結等等問題。
  • 破解日冕超高溫之謎
    此前從未有任何一架天文望遠鏡捕獲過這個畫面,這究竟是什麼?磁場如何操控恆星爆炸?而最重要且最根本的問題是,等離子體的加熱機制是什麼?」百年來各種假說接踵而至。天文學家最初認為可能是聲波引導等離子體到達日冕並使之變熱。但事實是,聲波根本無法穿越太陽表面和大氣層之間的過渡區。「我們觀察到,由於太陽表面和大氣層之間的過渡區溫度變化過大,聲波在那裡會發生折射,就像進入了不同的介質一樣。」埃裡克·比什蘭解釋說。
  • 太陽現神秘「龍捲風」 推測日冕異常高溫之謎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一組科學家使用陸基天文望遠鏡和空間望遠鏡平臺觀測到太陽表面出現超級巨型「龍捲風」的情景。科學家認為這些巨型「龍捲風」由炙熱的等離子體組成,每個可延伸達1800英裡,大約為2900公裡的高度,每小時可旋轉移動達9000英裡。
  • 太陽裡面是什麼?關於太陽的15個科學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發現冷知識,給你冷芝士,增漲你姿勢,我是狐狸弟弟。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今天早晨出門買菜,發現雨過天晴,陽光明媚,溫暖的陽光撫摸著大地。今天我們一起聊聊太陽,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8、太陽距離地球約1.5億km,1.5億km約等於1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的距離,以光的速度,要走8分13秒才能到達地球。
  • 太陽表面只有5500攝氏度,而最外層日冕,卻超過10萬攝氏度!
    太陽的最外層日冕,溫度超過一百萬開爾文(10萬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只有5500開爾文(5500攝氏度)要高得多。此外,日冕非常活躍,會噴射出一股帶電粒子風,每年釋放出相當於月球質量百萬分之一的帶電粒子。其中一些粒子轟擊地球,產生極光,偶爾中斷全球通訊。天文學家正在努力回答關於日冕兩個重要、長期存在的相關問題:它是如何加熱到比表面熱得多的溫度?日冕是如何產生風的?
  • 太陽表面卻只有5500攝氏度,而最外層日冕,卻能超過10萬攝氏度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太陽的最外層日冕,溫度超過一百萬開爾文(10萬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只有5500開爾文(5500攝氏度)要高得多。此外,日冕非常活躍,會噴射出一股帶電粒子風,每年釋放出相當於月球質量百萬分之一的帶電粒子。其中一些粒子轟擊地球,產生極光,偶爾中斷全球通訊。天文學家正在努力回答關於日冕兩個重要、長期存在的相關問題:它是如何加熱到比表面熱得多的溫度?
  • 六月火環:關於2020年6月21日的日環食,你需要知道這些
    日冕就是太陽溫度較高的大氣最外層,一般來說,這種現象的就是由於太陽光碟的亮度被遮住而產生的。當月亮恰好穿過太陽光環時,日冕就開始發光,人們在日全食期間可偶爾通過肉眼觀察到這種現象。可以說,這是天文學上最獨一無二的現象,也是最壯觀的自然景象之一。
  • 太陽生命的爆發:太陽黑子、耀斑及日冕物質拋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仿佛為了體現自己的存在感。太陽上演了一幕爆發力十足的表演秀: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CMEs)。這個現象很不尋常,因為就在上個月,科學家們宣布新的太陽活動周期剛剛開始並進入最低活躍階段。截至目前,太陽圓盤沒有任何可見活動,然而三個太陽黑子如同入侵者一般翻滾著出現,畫出了複雜的磁場線圓弧(冠狀環),用本年度最大的耀斑向著太空拋射等離子流。觀測者們還記錄了日冕物質拋射中產生的射電。
  • 神奇而豐富的太陽表面活動:米粒組織、日針、日珥和日冕環
    太陽表面所以,人類對於太陽的崇敬,自古以來就有,古代人類崇拜太陽,有太陽神、太陽神廟等等。但是太陽是一個內部溫度1500萬℃的大火球,表面溫度也有5500℃,在地球上用肉眼直接觀察太陽都十分危險,所以很長時間內,人類認為太陽就是一個光亮的圓盤,直到現代天文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於太陽才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 天文知識——太陽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典型的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它束縛周圍的一切天體,整個太陽系的99.8%的質量都集中在太陽上。太陽是銀河系2000億顆恆星的一員,位於銀河系的對稱平面附近,距銀河系中心約27000光年。太陽以220公裡/秒的速度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
  • 太陽日冕為什麼溫度高達100多萬度?而太陽表面只有五千多度?
    阿爾芬波從太陽光球層激發,沿著太陽日冕環形成的磁力線兩端向上傳播,在日冕環頂部與反向的波相遇形成不穩定的等離子體湍動,通過郎道阻尼引起無碰撞湍動加熱,使得太陽日冕層溫度迅速上升。因此該波對日冕的加熱過程有些類似微波爐加熱效應。磁重聯(magnetic reconnection):是天體物理學中一種能快速能量釋放過程。
  • 看太陽,就知道是否有致命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
    圖註:這張太陽表面圖像的較暗區域是北半球極地日冕的南部延伸。日冕洞是來自太陽快速移動粒子流的來源,並會引起地球上的極光。圖片信息及版權:NASA/SDO太空天氣對地球上的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見的,但我們能看到的部分是大自然最令人驚嘆的景象之一:極光。
  • 盤點11個有趣的天文冷知識,你知道天上的云為什麼在動嗎?
    世界上第一個太空人在半多個世紀前進入太空以後,由此開始人類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太空時代,下面就是一組關於人類在探索宇宙以後了解到的冷知識。2、雲會移動的原因很多人一直以為雲會移動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轉形成的,而是人類的大腦在模仿宇宙的結構,但大腦是什麼時候發現宇宙的這個秘密就不得而知了。
  • 日冕成像儀帶您走進太陽表面
    文章介紹了由高解析度日冕成像儀Hi-C提供的外日冕層的數據揭示了隱藏在曾經只被視為空或暗的區域內的從未見過的結構。這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太陽神秘的磁性大氣層是如何構成的。
  • 在太陽日冕背後等待你的,是高溫,還是未解之謎?
    太陽表面的溫度約為6000開爾文,足夠它發出明亮的白熱光。但就像地球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外層一樣,太陽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後一層。太陽有一個被叫做日冕的稀薄但廣大的大氣層,日冕有著幾百萬開爾文的溫度。日冕是如何擁有比表層更高的溫度的呢?
  • 日冕物質拋射誕生原理:看看我們的太陽是如何發「脾氣」的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從另一種角度解開了日冕拋射物質的誕生,日冕物質拋射是一種來自太陽的最大規模和最具破壞性的爆炸。根據一篇發布在期刊「科學進展」上的文章,一個由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Tingyu Gou領導的小組,第一次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大部分太陽火山爆發的發生和演變。
  • 天文知識之太陽-簡單篇
    第一章 太陽系的老大—太陽首先我們要講解的是太陽系家族中的老大,它就是我們的太陽,它位於太陽系的中心。我們一切的光和熱均來自於太陽,太陽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圖1:太陽的結構1.1 太陽由什麼構成的,它是一種火麼?
  • 我國巨型太陽望遠鏡突破光學 探測器 磁場測量等多領域技術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是我國首顆空間太陽專用觀測衛星,將揭示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形成及相互關係。先進地基太陽天文臺的科學目標,就是要觀測和研究太陽磁場、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三者之間的關係,簡稱「一磁兩暴」。
  • 環形耀斑與日冕變暗有關?太陽爆發活動都是「團夥作案」
    近日,該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與天體物理》雜誌。關於環形耀斑科學家知之甚少,而對於環形耀斑與日冕暗化關係的研究也非常欠缺。這兩者同時出現,引發了科學界的關注。耀斑與其他太陽大氣現象之間是否還存在其他關聯?日冕區域暗化意味著什麼?大面積暗化區域物質去向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