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會出現癌症大爆發?

2020-12-05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2030年,南非、印度等中等收入國家,癌症發病率將猛增至78%;而在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更將高達97%。專家稱,需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以控制急劇增長的癌症發病率。

  位於法國裡昂的國際腫瘤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根據184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推測,全球腫瘤新發病例數將從2008年的1270萬增至2030年的2220萬。

  該組織著重觀察了包括宮頸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腸癌等9種全球最普遍的癌症,發現隨著中等收入國家經濟發展,生活水平越來越西化,高發癌症類型也從因病毒感染誘發的宮頸癌、胃癌等逐步轉為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腸癌。

  IARC將其發現撰文發表於《柳葉刀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中。

  美國國家腫瘤學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全球健康中心負責人特德?特林布爾(Ted Trimble)表示,考慮到這些國家飲食結構的高脂肪化,IARC的預測並不令人吃驚。

  特林布爾稱,「這一趨勢早在我們意料之中,隨著發展中國家逐步形成與西方國家相同的生活方式,發達國家常見的那些癌症的發生率,也必將在這些國家中猛增。」

  但對於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特林布爾則認為,仍應以發放預防疫苗為主,阻止因感染而發生的癌症,其中包括人乳頭病毒誘發的宮頸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

  「最近30年來,我們已經研發出了能有效控制B型肝炎病毒的疫苗,它能有效預防因B肝而誘發的一系列肝癌。並且這種疫苗非常便宜,一個劑量大概只需25至50美分。」 特林布爾接著說道。

  特林布爾同時表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應儘快報告生活方式與腫瘤形成之間的關係。例如,中國有80%的男性吸菸,而吸菸是導致肺癌的重要誘因之一。

  最後,特林布爾強調,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強各國衛生組織、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合作,以提高腫瘤早期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效果。

  「許多癌症可以通過手術、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相結合的方式得到有效治療。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充足的設備和受過良好訓練的醫務人員,患者仍不可能得到有效治療。」 特林布爾表示。

  本周,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將在芝加哥召開會議,來自全球各個地方的眾多腫瘤專家將參加這次會議。

  NCI的特德?特林布爾表示,他將參加這次會議,與其他各國的專家一起,探討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的途徑。

(責任編輯:謝曉)

相關焦點

  • 世界癌症發病率到2030年將增長75%
    一項最近研究發現,到2030年,世界範圍內的癌病發病率將增加75%,而貧窮國家將增長90%。這項5月31號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網絡版的報告指出,在某些發展中國家,宮頸癌、胃癌等某些癌症的發病率看起來會下降,但是其他一些與「西式生活方式」相關的癌症的發病率將會有較大增加,比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腸癌。
  • 國務院:研究利用價格調節等手段提高控煙成效 2030年總體癌症5年...
    意見分別提出了到2022年、到2030年的總體目標。到2022年,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廣,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殘和死亡風險逐步降低,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顯著改善。
  • 預計2030年!
    : 健康魔跑吧 舉報   病毒性肝炎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2017年亞太肝病學會年會上公布
  • 2030年我國糖尿病藥物或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業內表示,由於糖尿病具有不可逆性,且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升高,預計到2030年左右,我國的糖尿病藥物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筆者了解到,市場上的糖尿病藥物種類多,每種藥的服用都有不同的說明書。其中,2型糖尿病藥物治療的頭種選用藥是二甲雙胍,單藥治療或是聯合用藥都有很好的功效,如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肝糖輸出、降低心血管病發病率、輔助減重等。
  • ...參加美癌症研究協會(AACR)虛擬年會,強調下一代測序(NGS)技術...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周二,泛生子(GTH.US)方面表示,公司在6月22日至24日舉行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虛擬年會上展示了14項臨床研究數據。所展示的數據展示了該公司在行業領先的下一代測序(NGS)技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治療癌症的醫院可以利用該技術檢測基因改變,進行臨床管理。在AACR虛擬年會上展示的數據是與中國10多家知名癌症研究機構和醫院合作產生的。泛生子的創新技術,包括文庫構建和富集、未知基因融合檢測、液體活檢檢測等,在AACR會議上發表的14項臨床研究中均有體現。
  • 我國碳排放2030年達峰值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認為,中國明確提出了INDC(自主貢獻目標),到2030年左右,會出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而且我們要爭取早一點實現。為此採取的具體措施也都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第一是節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第二,發展可再生能源,也就是零碳的能源;第三,增加森林碳匯;第四,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
  • ADC研發管線大爆發 非癌症適應症將成為下一片「藍海」?
    而且,ADC的治療的疾病已經開始向非癌症領域發展,非細胞毒性藥物的載荷也在早期研發項目中頻繁出現。今天,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結合公開資料,對這一創新治療模式的研發管線進行盤點。這些治療非癌症適應症的在研ADC目前大部分仍然處於早期開發階段,但是它們在早期開發階段的比例顯著高於臨床期開發的比例。這一趨勢顯示非癌症適應症可能成為ADC藥物開發的下一片「藍海」。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生命真的是在寒武紀突然出現的嗎?
    1859年,達爾文在進行地質考察的時候發現了這麼一個問題:在比寒武紀巖層更為古老的巖層中找不到化石,但是從寒武紀開始,化石卻好像不要錢一樣大量地出現。這一生命噴湧而出事件被廣泛認為是生物演化歷程中最壯觀但又最難理解的一幕,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隨後,「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這一名詞也開始逐漸被大眾們了解和接受。二、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真的存在嗎?當然了,生命並不是真的從寒武紀才出現的。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生命真的是在寒武紀突然出現的嗎?
    1859年,達爾文在進行地質考察的時候發現了這麼一個問題:在比寒武紀巖層更為古老的巖層中找不到化石,但是從寒武紀開始,化石卻好像不要錢一樣大量地出現。這一生命噴湧而出事件被廣泛認為是生物演化歷程中最壯觀但又最難理解的一幕,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隨後,「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這一名詞也開始逐漸被大眾們了解和接受。 二、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真的存在嗎?
  • 希捷表示2030年機械硬碟容量將達到100TB
    依照希捷的計劃,明年將會出現16TB機械硬碟,2019年會將容量提升至20TB以上,2023年會將容量提升至40TB以上,2030年更是實現100TB的機械硬碟容量。  100TB已經非常大了,那麼12年以後的固態硬碟,容量會是多少呢?
  • 地球生命史上的懸案: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生命物種為何爆發般出現
    這段時期在生物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就叫「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寒武紀大約開始於5.7億年前,但在大約5億4200萬年前到5億3000多萬年的時間內,地層中突然出現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基本就是在寒武紀開始後的短短數百萬年時間裡,包括現生動物幾乎所有類群祖先在內的大量多細胞生物突然出現,但在更為古老的地層中卻沒有找到這些動物的祖先化石,在生物考古學上,這些突然出現的種類繁多的生物化石
  • 健康|2030年目標: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於46.6%!創新療法或將改善腫瘤...
    國務院近期發布的《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聚焦當前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並將癌症防治作為重點專項行動開展,明確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於43.3%和46.6%的主要目標。「創新療法的出現將很大程度上改善當前腫瘤治療的格局。
  • 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成都「作戰圖」亮相
    ▲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年會首次進入「北鬥母港」今年是北鬥系統跨越發展之年,也是年會首次進入四川。開幕式現場,頒發了由年會科學委員會特別設立的「北鬥獎」,以及學術類、應用類、科普類、宣傳類等多項獎勵。其中,中南大學任志文所著《基於多系統的相位多路徑探測與定位研究》等獲年會最佳論文獎。第十一屆「北鬥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名單也在現場公布,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等獲優秀組織獎。
  • 2021年會有倒春寒嗎?
    2021年會有倒春寒嗎?2021年春節是2月12日,2月3日是立春日,這在我們國家就意味著春天開始了,春節在立春之後,所以2021年會不會有倒春寒呢?什麼是倒春寒?就是拉尼娜大爆發立冬節氣時中國氣象局舉辦了新聞發布會,2020年8月開始,中東太平洋的海溫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這種狀態仍在持續。根據預測,拉尼娜狀態會在今年冬季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衰減,今年冬季可能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在多數拉尼娜年峰值的冬季,影響中國的冷空氣比較頻繁,中東部和大部地區的冬季氣溫偏低的概率比較高。」
  • 第16屆CSTRO學術年會在深舉行 豪傑薈聚共論放療新業態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訊日前,第16屆CSTRO學術年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本次會議聚焦放療前沿,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當前國內外放射治療的前沿技術、最有價值的學術研究、新進展及新資訊,為來自國內外參會代表帶來了一場為期3天的學術盛宴。本屆大會的關注點仍在精準放療。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章魚憑空出現後,被科學家質疑不是地球產物!
    生命大爆發今年的特殊情況大家基本在家中度過,在家中大家會選擇看一些吃播等等,這些稱吃播的桌子上最容易見到的莫過於章魚,甚至有人覺得章魚特別美味,如果當你深入了解章魚的話,或許你不會這麼認為了,它們的智商和大腦,甚至和人類相差無幾,科學界內科學家們認為章魚極有可能不是地球產物。
  • 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
    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如今氣溫巨變似乎成為一種常態化,全國各地都有體現。到了2030年,太陽活動會比現在下降整整60%,有可能會再次迎來一次小冰河時期。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那麼小冰河時期到底是怎樣造成的呢?說白了與太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
  • 厄爾尼諾指數突然飆升,2020年會出現極寒或極熱天氣嗎?
    作者:文/虞子期 2020年以來,全球的極端氣候現象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之下,可能是越來越多了,例如南極高溫,北極甲烷大爆發等問題,都說明了地球的一個升溫情況可能在持續。同時在升溫的時候,我們也在討論全球變暖之外的氣候現象問題,那就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發生。
  • 癌症竟然和寒武紀大爆發有關?或是生物超能力的失控
    動物幹嘛要演化出「癌症體質」?  生物學家有一個謎題:為什麼有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多細胞動物為何突然出現?  一個新理論綁定了二者:癌症或許是多細胞動物繁榮昌盛的副產品。  大約5.4億年前到5.3億年前的寒武紀地層中一下子出現了各種無脊椎動物化石,這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關於寒武紀大爆發有各種解釋,它也成為了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
  • 2030年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專家表示,或是決定人類命運的一年
    2030年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專家表示,可能是決定人類命運的一年!時值高考季,相信有不少人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有想像過,自己10年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嗎?有很多人認為,10年之後會事業有成;有人則認為,自己10年之後家庭美滿、幸福和諧;還有人認為自己可能已經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