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驅動,創新是人創造力的產物。五十萬年前創造發明了「火」,帶來了光明;五千年前創造了鐵器、文字,人類進入了農業時代;三百年前創造了機器,人類進入了工業時代;五十年前創造了計算機,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
人類文明是由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組成,並通過共同協作用智慧建立公平、合理的社會共識規則。原始時代,解決了生存問題;農業時代,解決了溫飽問題;工業時代,解決了生產效率問題,極大的滿足了物質需求;資訊時代,解決了溝通問題,極大的滿足了交流需求;移動時代,解決了溝通效率問題,極大的提升了人們的交流效率。
社會文明的發展,必然是個創造和顛覆的過程。工業時代徹底激活了生產力,移動時代,徹底激活了傳播力。那麼,智能文明的時代,將徹底激活創造力,並解決人們的精神需求問題。
當創造力取代肌肉力量和知識操控成為經濟生產的關鍵要素後,文明將見證一場偉大的「創造力革命」。這一場革命並不亞於由農業時代起源,到工業時代爆發的「生產力革命」的革命,這場革命將會改變社會的組織形態和人類的生活與生產方式。
商業作為現代人們進行社會活動的核心交流方式,商業的目地與價值在於獲取所需,商業的形式是交流與貿易,商業的價值在於流通。最早的商業交易方式是物物交換,延伸到以錢幣及貨幣為衡量標準的交易方式,到今天的數字呈現的交易方式(螞蟻金服、財付通是典型的代表),數字經濟的背後是數據的流通,是以現代化科技為核心的驅動。
工業時代的競爭優勢源自於規模效應,產生了規模紅利;資訊時代的競爭優勢源自於網絡效應,產生了流量紅利;但規模紅利與流量紅利具有相對的限制與瓶頸;而智能時代的競爭優勢源自於協同效應,將產生巨大的管理紅利。智能型組織所產生的管理紅利將持續以及系統不斷的「增智」。
隨著網際網路和交易方式的變化,以及早期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發展。商業的組織形態發生巨大的轉變,從單一點對點的形式轉變成了網絡狀的生態。智能商業核心意義在於:通過新技術將複雜的商業活動分解,以便不同組織和人們更有效的參與完成商業活動。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納德·科斯所說:「所有企業的結構都旨在管理高額的交易成本。但新技術正在降低這些成本,並使網絡化的方法成為可能。通過網絡協同、銷售、營銷以及生產等活動可以轉變成去中心化的、靈活的、可規模生產的、可全球優化配置的」。
商業組織的智能化,必須經過三個路徑,首先是管理版塊、業務版塊的「在線化」,可以實現實時的效率提升;然後是「數位化」呈現,所有的管理和業務程序形成數位化的呈現,獲得網絡不斷擴張的效應,實現海量數據的收集存儲;最後,通過機器對數據的學習效應、智能決策、不斷迭代,實現「智能化」轉型。
商業主體開展網絡協同的同時,商業也變得越來越智能。因為實時的交互和在線流程會產生持續不斷的數據流,然後形成連續的循環反饋,使自動化生成決策變得越來越智能。今天的電子商務平臺、娛樂平臺、新聞平臺向人們推送的產品信息、廣告信息、新聞信息推送等許多常規性的工作都是機器完成的,傳統的商業場景中,需要僱傭成百上千的人員,才能完成這些工作,且在無法保障結果與價值達到同等品質的前提下。機器學習技術是一種工具,這種工具超越了人類的學習效果與效率。基於人類的基因與情感因素,人類無法保證實時的在學習狀態下以及每一次選擇會比上一次更加「智慧」或做出更加好的決策。當然,人類有超越機器的絕對優勢,因為人類用智慧創造了機器,創造了智能。
未來,這種最基本的數據智能標準業務是任何在線企業都要採用的。如果企業能實現自動化決策,並不斷實時運行生產信息、製造信息、物流信息以及市場用戶行為偏好等數據,自動化通過加強協調機器學習算法,並不斷優化價值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那麼企業將可以邁向更高程度的智能商業場景中,實現企業更多的發展價值。
智能型企業將使用網絡協同來實現超越競爭對手的價值與規模,並採用數據智能讓業務更加智能的應對外部環境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因此成為企業決勝未來的核心組成部分。
佛家有云:萬法皆空。空帶來了萬事萬物的變化。新觀念、新模式的湧現看似紛繁複雜,但實際上智能商業新程序正在形成。唯一不變的即是變化。我們創盟大學的核心指導理念即是「變」;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透析世物的本質,掌握其規律,才是智慧型企業家及領導者的要素。學會接受一切、享受一切、放下一切;能夠讓我們從無知與愚昧中逃離出來,更好的應對變化,造勢啟航,擁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