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中的自私不應該被譴責

2020-12-05 百家號

災難意為自然的或人為的嚴重損害,具有破壞性和不可預測性。在今天辯題所討論的環境下自私行為是指在災難中提升自己獲得救援的可能性對他人無作為導致影響他人獲得救援的可能性的行為。譴責是指對荒謬言行或者錯誤的政策進行嚴厲斥責、責備。我方的評判標準是災難中的自私能否達到譴責的必要,且能否達到約束作用。我方認為災難中的自私行為不應該被譴責,下面我將從以下兩點進行論述。

第一點,在災難中的自私行為是出於維護個人生命的本能。據醫學研究得出因為災難的到來不可預估,在發生災難時每個人的大腦邊緣系統會發生凍結行為,這種凍結反應會將人們的本能呈現出來。所以說在這種危及性命的時刻,個人出於自己的本能選擇保護自己的生命而對他人無作為的行為也無可厚非,當然我方承認這種無作為可能會對他人的獲救機會造成傷害。而且災難中的情況不可預估,自然不能用統一的本能和常態下的社會道德標準來要求每一個生死攸關的人。當然我方承認在災難中同樣會有無私的人,我方認為,保住自己的性命這樣的本能行為是每個人的天性,而無私為人這樣的行為是經過後天教育訓練得來的每個人的人性,在災難面前每個人的選擇結果無非其自己天性與人性的博弈,無論哪一方獲勝都可以理解,選擇人性的無私的人我們應該去讚揚他們,但是選擇天性的人我們也不應該譴責,社會並不能因為有這樣無私的人出現就把這種要求強加給每一個人。所以就在災難中的自私行為本身來看,決不能用對錯的標準來評判。

第二點,譴責在本能面前的約束力很小甚至無作用,且會對在災難中成功逃脫的人造成二次傷害。社會譴責一件事的目的是認為這件事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用這種方式來約束大眾減少這種事情發生。但是在人經歷生死攸關的時候時,與個人本能相對,社會譴責的約束力很小甚至不存在。在災難面前每個人的自然反應只有當下,又如何會考慮這樣的行為經歷災難過後是否會受到社會大眾的譴責,災難面前,人人都是弱勢群體,而且災難的到來還會在心裡上對經歷過的人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傷害。能夠成功逃脫應該是一種幸運,但是如果這種幸運帶來的結果是社會對選擇本能行為的人進行了譴責,不僅不會給約束大眾達不到最初目標,還會給被譴責的人造成心理上的二次傷害。同時,據中國社科院調查顯示 60%的人會出現抑鬱,焦慮,恐懼,自責,內疚等心理反應,36%的人會嚴重進入慢性狀態,甚至終身與痛苦相伴,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這是由於創傷後應激障礙,恐怖性精神症,焦慮性精神症所導致的。這種時候,當事人不僅要承受經歷過災難帶來的影響,個人的情緒,還要接受社會對其的嚴厲譴責,這種行為才會對當事人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歐巴馬再開火,直言川普防疫政策是災難,痛斥他讓美國人更自私
    曝光的音頻中,歐巴馬形容川普政府現在的防疫政策簡直就是一場徹底的混亂災難。目前美國各州政府對聯邦政府怨聲載道,紛紛表示川普政府不能給民眾提供有效的防疫措施,使得疫情不斷快速的蔓延。各州紛紛採取自己的方式應對疫情,一時間美國山雨欲來、混亂不堪,醫療物資短缺,民眾情緒難以安撫,歐巴馬形容為混亂的災難一點也不為過。除此之外,談及川普的理念,歐巴馬更是發聲痛斥。
  • 董卿太自私?愛不疚,「自私」的女人最好命
    記得奇葩說,有一期辯題為:《遇到危險時,伴侶手刀逃跑,該不該原諒?》在我看來,手刀逃跑的伴侶,無疑是有些自私的,但卻沒有做錯什麼,不應該被責備的,更不談上原不原諒的問題。記得姜思達說,「災難面前,人人自保。為我擋刀,是他的加分項。
  • 《自私的基因》:自私的天性何以使利他成為可能
    在我看來,科學方法論如果能夠與某種先驗哲學結合,構成邏輯上完全自洽的體系,那它的確有可能貫穿所有客觀知識領域,而不需要其他類型的組織經驗的方式;但是,這樣的「科學」作為一種信仰,在事實上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去信奉,在規範上也不應該。
  • 推薦韓國高分災難電影—流感,給人深思,而你從中認識到了什麼?
    2020年開始,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全世界的傳播,隨著感染人數不斷上升,每個人腦海中都有兩個字—災難。是的,災難,全世界人們的災難。這讓我不禁想起前幾年韓國一部高分災難性電影—流感。這是韓國第一次以「流感」為主題的災難片,這部影片的質量絲毫不弱於兩年前橫空出世又火爆的《釜山行》。
  • 為什麼孩子很自私?三山實驗:兒童自私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因此,在同學向他的兒子借橡皮時,他兒子總是猶猶豫豫,最後同學們再也不找他兒子借了,導致兒子在學校沒有什麼朋友,因此,孩子越來越內向,越來越封閉自己,越來越自私。n 父母過於專制其實,父母過於專制也是造成孩子自私的一個重要原因。
  • 三部很好看的韓國災難片,人性比災難更可怕,最後一個評分很高
    除了好萊塢之外,另一個災難片的重鎮就是韓國,最近韓國相繼拍出了很多優秀好看的災難電影。有火災,生化危機,流感幾乎所有的災難都有了,而且擁有很寬泛的電影尺度,讓這些電影不單單展示了天災,留下的更多是人在面對災難時的人性。今天小編就說三部很好看的韓國災難片,人性比災難更可怕,最後一個評分很高。
  • 國航乘客自我了斷,為何遭到大量網友譴責
    但此事已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其中有不少網友還紛紛譴責死者,稱他「自私」「行為奇葩」。自殺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是2012年全球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因。我們尚不清楚這位在飛機上自殺的乘客因何具體原因自殺,可以設想的是:他如果有經濟原因,那麼他卸掉了自己應該承擔的債務;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普通評論家沒有自己的理論,理論家說人都是自私的,報章雜誌便常把「人皆自私」當做人所周知的公理。  自私自利的事例,當然舉不勝舉。然而,生活中也頗不乏善良和友愛,更有人急公好義,甚至有人殺身成仁。街上的人也會說:「嗨,人誰不為自己著想!」
  • 人類是自私的,因為擁有著自私的基因,但這又並非是不可超越的
    自私和無私,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兩類人的品質,人們都喜歡大公無私的人,是鄙夷自私自利的人,殊不知,無私和自私的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世界上只有自私,而沒有無私。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私的基因。基因是每一個人的核心,其不僅決定這一個人的樣貌身高,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
  • 基因決定我自私
    有「達爾文鬥犬」之稱的進化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用《自私的基因》(中信出版社)一書顛覆了道德傳統。在書中,道金斯試圖告訴我們,基因決定了人類生而自私,它喚起了無數人對認識自身的渴望。  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自私的基因》告訴我們,人活著只是為了基因能傳遞下去,人不過是基因的生存機器。我們與人合作、鬥爭,或者博弈,都是因為基因的自私性。
  • 好書推薦 《自私的基因》
    【小編說】今天要推薦的是一本顛覆三觀的神作——《自私的基因》。讀完後你會發現似乎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自私的基因來解釋。
  • 【末日電影】戒不掉的災難情節
    隨著電影《2012》的熱播,災難題材的電影也越來越多的被人們關注,災難片是以自然界或變異生物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大規模災害為題材的電影,觀眾能迅速擺脫現實生活中的壓力進入電影的劇情中
  • 東航利用高價票替換低價票:比起病毒,更可怕的是人性的自私
    在這場疫情中,人性的惡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薩克雷在《名利場》裡說:"在一切使人格墮落的不道德的行為之中,自私是最可恨最可恥的。"比起病毒,更可怕的是人性的自私。按理說,村裡有這樣一個人,村民們應該感恩戴德。實際情況是,村民對他很不滿,覺得他拿出來的這點錢太少了。朱之文出資50萬修的路,村民卻說:"就修了這一點路,修得太少了。
  • 心理學:自私是一個人最高階的精神追求,越是自私的人,越快樂
    例如,人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這就是本我在人格中所起的作用。 其實這是因為很多自私的人往往人品不好,在暴露自私的同時總是表現出這些伴隨性的特點,經過多次,自私與這些特點之間形成了聯結,以至於人們一想到自私頭腦中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其他的負面信息。
  • 讀《自私的基因》有感
    藉助於初高中生物學的普及,基因這個概念在同齡人中比較普及,都認識,基本理解便是身體中眼睛看不到的組成成分,比如DNA這類能決定人體生物結構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大多數人基本止步了,畢竟這玩意對日常生活的指導意義並不大。
  • 納瓦爾尼:我險遭毒殺,默克爾馬克龍均發聲譴責,為何川普不?
    期間他抱怨說,美國總統川普竟然對自己中毒事件「視而不見」,沒有發表譴責聲明。 納瓦爾尼指出,截至目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均公開譴責了「中毒事件」,但川普卻沒有這麼做,這不免讓人大為驚詫。 「我注意到,他(川普)沒有這樣做(發表譴責聲明)。
  • 釜山行2殺青,韓國災難喪屍電影巔峰再續,如何再度演繹人性
    在亞洲,一提起喪屍災難電影,《釜山行》絕對是頂尖的。以至於之後好幾年,這部電影依然熱度不減,讓人一看見電影名字就覺得有深刻印象。也因此,《釜山行》的續集也格外讓人期待,在第一部的結尾也有為第二部埋下的伏筆。日前,《釜山行》的女主角韓國女星李貞賢曬出了一組照片同時發文《釜山行2:半島》殺青,2020敬請期待。
  • BBC追問中方譴責澳軍人罪行是否改變了「不幹涉別國內政」立場...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盼盼】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0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BBC記者多次追問中方譴責澳軍人在阿富汗殘殺平民一事。該記者提問說,中國一直稱不幹涉他國內政,也要求其他國家不要幹涉中國內政。這件事明顯不直接牽涉中國,是澳大利亞和阿富汗之間的事。這是否意味著中方改變了立場?
  • 自私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嗎?|《自私的基因》
    今天我們探討生物進化,遺傳學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點。英國動物學家道金斯的作品《自私的基因》,就是一部從遺傳學的角度來探討物種進化的生物學著作。針對動物進化的問題,道金斯認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或種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並把我們人類及其他所有動物都描述成是我們的基因創造的機器。所有的行為都可以歸結為基因的自私行為,即為了更好地複製,傳播。
  • 自私的基因-人類自私的科學解釋
    《自私的基因》 理察道金斯 著本書從進化論出發,說明人類的一些自私的心態跟行為源自人類的基因需要生存和延續,因而導致了人類具有自私的本性。在這本書裡,道金斯從遺傳學、生物行為和生態學等方面,向我們闡述一個基本觀點,人的本能註定了我們會自私自利,就連那些看似無私的舉動,其實都摻雜著自私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