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文藝卻成工程師 老人退休後重拾文藝夢想先後創作20多首歌詞

2021-01-09 廈門網

陳德馥老人在介紹自己的作品。記者 郭欽轉 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郭欽轉)責任與夢想,這是一位老人關於人生的選擇。

  80歲的廈門老人陳德馥,年少時為了支持祖國建設,選擇成為一名工程師,直到退休後,才重拾兒時文藝創作的夢想,醉心於歌詞創作21年。

  「你踩碎堅厚冰雪走到人間,送來融融暖意深受稱讚……」正如陳德馥的代表作《可愛的春天》所描述的那樣,他從60歲開始孜孜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先後寫了20多首歌的歌詞,其中6首曾在各個級別的比賽中獲獎。

  熱愛文藝卻成工程師

  陳德馥出生、成長在風光旖旎的鼓浪嶼,他從小受到音樂薰陶,並對文藝表現出濃厚興趣。他說,小時候的夢想就是長大後插上音樂的翅膀,寫出好聽的歌。

  高中畢業後,陳德馥卻與當初的夢想擦肩而過。他報考了工科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專業。陳德馥介紹,新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他希望為祖國實現工業化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大學畢業後,陳德馥成為一名工程師,長期從事技術工作。

  因為工作繁忙,陳德馥只能將小時候的夢想藏在心中。直到上世紀80年代,為了籌備中學同學會,同學們商量著讓他寫一首歌作為紀念。原來,老同學們仍記得他的文藝特長。

  《校友歡聚之歌》,採訪時,這是陳德馥向記者介紹的第一個作品。這是他與音樂教育家殷承典合作創作的一首歌。也正是這首歌,讓陳德馥重新感受到文藝創作的樂趣。

  退休後重拾文藝夢想

  1998年,陳德馥退休了,終於有時間去實現曾經的音樂夢想。其實,無論對於曾經選擇的工程師職業還是如今的文藝夢想,他都沒有表現出絲毫的遺憾。

  退休以來,陳德馥一直堅持閱讀,感受生活。在家中不算大的客廳裡,滿滿疊放著報紙、雜誌和書籍,沙發上也堆滿了各種各樣的資料,一張3人座沙發僅能容下1人。

  在一個裝滿歌譜的文件夾裡,陳德馥對每一件作品都如數家珍。20多年來,他先後寫了20多首歌的歌詞,其中6首曾在各個級別的比賽中獲獎。

  對於歌詞創作,他有自己的心得:創作歌詞要有靈感,靈感一到就可創作了。《可愛的春天》這首歌的歌詞,是陳德馥最得意的作品,曾在「感動中國———2009年全國第三屆新創歌曲、歌詞大賽」中榮獲優秀獎,並由一位歌唱家演繹,還公開發行唱片。

  如今,80歲高齡的陳德馥閱讀時需要戴一副厚厚的老花眼鏡,但他仍然堅持歌詞創作,並積極向各種文藝活動投稿,與更多人分享作品。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樓亞群——群眾文藝創作的多面手
    樓亞群涉獵戲劇、音樂、表演、詩歌和影視等藝術領域,被稱為群眾文藝的「雜家」,他說這是由他的工作性質和成長經歷決定的。他從小愛好文藝,在這方面也有天賦,對歌曲過耳不忘。對自己喜歡的類目,他積極自學。1983年,樓亞群參加工作。20世紀90年代末,機緣巧合下他進入上海戲劇學院學習。
  • 以筆為槍勇擔文藝使命
    吳賢奇告訴記者,當時恰好看到廣東潮劇院創作了相關的潮曲作品,這令他受到啟發。於是,他將滿腔的熾熱情懷化為創作的激情,先後創作了《萬眾一心抗毒魔》《白衣天使大功臣》《民族脊梁真國士》三首潮曲。作品被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公眾號、揭陽電臺、汕頭電臺、榕城區文化館公眾號等宣傳和發布,為抗疫增添了文藝的力量,更記錄了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們的英雄形象,吹響了戰鬥的號角。
  • 潘家園「文藝達人」塘萍紮根街道,古稀之年發揮餘熱「藝術惠民」
    從那時起,文藝就像一顆種子,牢牢地紮根在他心裡。1962年,高中畢業後,塘萍應徵入伍,成為海軍第二航空學校學員。中學時期積澱的文學素養,漸漸發芽。入伍第一年,他組織策劃了全校文藝匯演,榮獲三等功。由於在校期間表現出色,他後又被選調到海軍東海艦隊文工團,擔任文工團創作員。
  • 一群「另類」退休老人:鋼琴,餘生請多多指教
    直到1998年北京舉辦的一場中老年業餘鋼琴大賽,讓他「重拾」鋼琴的夢想。  人生的第一場鋼琴比賽,龔家樞拿了甲組第二名的好名次。  1999年,龔家樞加入了北京青年宮中老年鋼琴聯誼會。  龔家樞回憶,有一次上課,張朝在教導他彈奏《哈尼情歌》時,靈機一動對歌曲進行修改,之後張朝給他發來了改編後的版本,取名為《音詩》。  這首改編後的歌曲是龔家樞的最愛,他不僅將這首歌介紹給了多位琴友,而且曾在天津、上海、三亞等多場鋼琴比賽上彈奏。
  • 星辰文藝丨肖舞:最美的歌兒唱給媽媽
    獻給媽媽最真摯最親切的歌——淺評少兒歌曲《最美的歌兒唱給媽媽》  「太有愛、太感人了,音樂會上這首歌唱完第一段後,觀眾自發地響起熱烈掌聲自2016年以來,歌曲《最美的歌兒唱給媽媽》,已在湖南893汽車音樂電臺等主流媒體反覆播放,在長沙、懷化、邵陽、珠海等多地的中小學校廣泛傳唱,聽眾紛紛留言並轉發視頻,委實難得!  其一,主題單純。歌詞的主題講究單純,單純卻不單薄;歌詞的意象講究豐滿,豐滿而不複雜。單純求其上口、入耳、易懂、好記;豐滿求其形美、韻致、趣新。
  • 堅拒歷史虛無主義對文藝創作的襲擾與侵蝕
    正因為如此,文學和藝術領域成為歷史虛無主義深度切入的領域,歷史虛無主義也常常藉助文學藝術的影響力輻射力而四處滲透、多向擴張、深層渲染,嚴重擾亂了人們的思想,襲擾與侵蝕文藝創作。因此,堅拒歷史虛無主義對文藝創作的襲擾與侵蝕,是文學藝術領域的重要任務。  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與西方現代文藝的內在關係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 文藝百家丨中華創世神話工程:挖掘神話內涵,全方位撬動文藝創作
    > 孫顒(著名作家、「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組委會副主任) 採訪:範昕(本報首席記者) 作為上海市「十三五」重大文藝創作項目,「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以下簡稱「中華創世神話」工程)可以說碩果纍纍,獲得了廣泛關注與認可。
  • 10月文藝聯合書單|萊布尼茨寫給康熙的信
    《北京:城與年》寧肯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年7月該書是在北京胡同長大的作家寧肯,對這座城市半個多世紀變遷的滄桑回憶。作者生於1950年代末,五十餘年的時間跨度,給本書涉及的多種歷史文化事件和時間空間節點,打上了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烙印。
  • 網絡文藝的創作與傳播別陷入「算法」出不來
    這些個性化推薦的實現,依賴的正是算法,即擬合一個用戶對內容滿意度的函數,輸入內容、用戶特徵、環境特徵等維度的變量,模型計算後預估在特定場景下,對個體用戶推薦內容的合適度,分析決策信息內容的分發。複雜多元的個體需求,就這樣被算法「破解」了。
  • 12月文藝聯合書單|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
    《北上》徐則臣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8年12月《北上》是作家徐則臣潛心四年創作完成的長篇新作。1901年,歲次辛丑。這一年,時局動蕩,整個中國大地風雨飄搖。《浦東史詩》何建明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8年10月本書是作家何建明查閱逾千萬字材料和文獻檔案,採訪上百位浦東開發開放親歷者,實地踏訪浦東城鄉和現代化建設的火熱現場後,精心創作而成,以飽滿的熱情、獨特的視角、詳實的資料和鮮活的語言,反映浦東為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並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克難攻堅的膽識和先行一步的銳氣履行國家戰略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
  • 七十載春華秋實 文藝與時代同行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匠心大作,到改革開放浪潮下的精品熱作,再到新時代的創新之作,廣東文藝家們與時代同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領風氣之先,創作出了一批批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文藝作品,深刻影響了幾代中國人……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 這個時刻,文藝的慰藉與力量
    知乎社區熱門話題「因為疫情呆在家中的你們每天都在幹什麼」,超過六成提到「看書」這件事。 靜下心來,面對疫情期間的壓力和煩惱,找到屬於自己的減壓方式,文藝無形中為人類建造了一座座「精神庇護所」。 「知道要隔離14天之後,我第一反應就是不能只帶手機,要是連看十幾天手機,眼睛會瞎吧?」
  • 用畫筆描繪飛天夢想:我的太空美術之路(1)
    與「太空」相伴一年多來,我先後創作出四套小太表情包(均已在微信表情平臺上架),兩篇連載原創漫畫《小太「畫」航天》,創作插圖和海報共計30餘幅,感受過為創作設計絞盡腦汁、夜以繼日的辛苦,更感受過夢想照進現實的力量。在一種激情和亢奮的創作狀態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實和幸福。
  • 成風化人是優質文藝作品的精神原色
    10月10日,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兩周年之際,中宣部在京召開繁榮文藝創作經驗交流會。不過,優質文藝要走上一條成風化人的道路,並非一蹴而就,也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的不僅是積澱,更是堅守,就像守護一個手工藝那樣默默奉獻和付出,只有如此,才能夠向著成風化人的目標不斷邁進。所以,筆者以為,成風化人才是優質文藝的精神原色。那麼,如何做才能夠向著成風化人邁進呢?   紮根於時代,來源於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就應該有這個時代的作品呈現出來。
  • 文藝百花開 碩果滿枝頭!南山區文聯三屆二次主席團擴大會議暨全委...
    「今夜星空燦爛——致敬深圳文藝名家」大型文藝晚會;《灣區風來》歌詞集封面設計入選第三屆廣東書籍設計藝術雙年展優秀作品集;扶持創作《打開的窗口是美麗的》、《猴趣》等三部戲劇作品,其中《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獲邀參加2019年北京青年戲劇節直通阿維尼翁單元,是廣東省唯一一部入圍作品;曲藝家協會組織創作的《溫暖朋友圈》和《戀愛雜談》分別獲得第二屆「馬季杯」全國大學生相聲展演「優秀才俊」獎和「創新才俊」獎
  • 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發揚文藝傳統
    20世紀80年代,錢學森從國防科技的領導崗位退休,便把全部心血投入到新的研究領域,將學習領域拓展到常人難以企及的廣度。他關注社會生活,幾十年如一日通過書信與他人交流學術,文藝思想更趨成熟。1983年,錢學森將「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從6部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系統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更新為8個部類,增加了軍事科學和文藝理論(後又增至11個部類,增加了行為科學、地理科學、建築科學)。他認為文學藝術的創作不是科學,而是屬於藝術的範疇。文藝理論是研究藝術創作的規律,是從人的主觀實踐與客觀實際的相互作用後,主客觀達到統一而得到美感這個角度來研究整個客觀世界。
  • 【新時代文明實踐】2020年蓬江區文藝創作「禾雀花獎」評獎啟動...
    2020年蓬江區文藝創作「禾雀花獎」評獎活動啟動,報名時間為4月13日至5月15日。其中「禾雀花獎精品獎」(包括文學類和藝術類)和「禾雀花獎群文獎」評獎不設數量限制,另評選「禾雀花獎藝術教育獎」先進單位10個、先進個人20個,「禾雀花獎優秀組織獎」11個。主要面向近年來反映蓬江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深受群眾喜愛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文藝作品,以及對此次評獎工作和對蓬江區文學藝術教育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 文藝周刊薦讀|細數2019江蘇文藝關鍵詞
    40臺優秀劇目、12場音樂會、8場大學生戲劇展演、7場專題藝術展覽、13場設區市級和100多場縣(市、區)級群眾文化廣場演出等百餘場活動……這場文藝盛會不僅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舞臺,更是江蘇鍛造精品的重要載體。在2019紫金文化藝術節舞臺上,一大批原創劇目將江蘇舞臺創作的實力和水準充分展現出來,進一步擦亮了「江蘇出品」的文化品牌。
  • 韓寒主編畫冊《它們》 比一般科普書「更文藝」
    這從此書的「路演」可窺見一斑:上月法蘭克福書展,該書即將出版的消息不脛而走,各種轉載,韓粉力挺,方舟子按捺不住……  而這次圖書面世,並沒有舉行發布會,出品方果麥文化傳媒公司也只是選擇了權威的科學媒體——《中國科學報》的獨家採訪,主創人員果麥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路金波、作者趙闖和楊楊詳談了書的創作故事和書的特色以及他們宏大的科學文藝出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