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特:這個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其實是獨立女性的理想型

2020-12-05 騰訊網

細數二十世紀的哲學巨人時,薩特絕對是可以擁有姓名的。「存在主義」的先驅雖然是海德格爾,但集大成者是薩特。

有的人不太明白哲學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因為它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水喝,認為哲學離我們很遠。

其實,哲學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它主要作用於一個人的價值觀。比如,我們的父輩認為人生的意義是多掙錢,但到了我們這一輩就變成了:「存在的意義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今天,我們不談哲學思想,來談談薩特這個人。薩特身上擁有的幾點特質,標誌了他是多數獨立女性心中的理想情人。

薩特是一個在哲學上非常有天賦的人,說他是天才有很多的爭議,不過,他在這我這裡是一個天才。

很多人都知道,從事哲學、文學這樣事業的人,生前多數都得不到認可,死後、甚至死後很多年才會榮譽加身。

薩特算是非常幸運的,在生前,他的作品和思想就已經得到了認可。回顧他的一生,在很多父母眼裡,他是別人家的孩子。

首先,他是一個頂級學霸。他考上的大學是法國最著名的大學巴黎高師,這所學校雖然世界排名不高,但是了解它的都知道二十世界多數偉大的思想家、數學家,都是從這裡出來的。

我們可以側面印證一下這所學校的厲害。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兩次巴黎高師的入學考試中均以失敗告終。

薩特在巴黎高師這樣一所世界著名大學中,學習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的,有很多女孩子非常仰慕他。

足以可見,薩特的學霸頭銜是坐實了的。不僅如此,畢業後的他,在哲學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應有的榮譽。

196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主辦方準備把這個獎項頒給他,知道消息後的他拒絕了。他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主動拒絕諾獎的。

就是這樣一個從小優秀到大的男性,想必也是很多女孩心中仰慕的對象了。

他除了對女孩子有吸引外,他對女性的態度也證明了他是女性心中的完美情人,儘管他長相不好看。

香奈兒說:「世界上最危險的遊戲,就是愛上一個天才男人,並被他淹沒在他的世界裡。這是女人最愚蠢的悲劇」。

但愛上薩特卻不會有這樣的煩惱。因為他不會「物化」女性,不會讓一個想要實現自我的女性回家相夫教子。

在他這裡,女性不是只有相夫教子侍奉公婆這唯一的作用的,他尊重女性,認可女性的智商,認為她們也能做到男性做到的。

就像他對待自己的終身情人波伏娃一樣。薩特看到了她在哲學上的天賦,沒有娶她回家毀了她,而是和她共同進步,成就她。

如今已經二十一世紀了,還有不少的男性始終認為女性不結婚生子都是失敗的,可想而知那時的薩特是多前衛。薩特最值得稱讚的,還是他付諸於行動的男女平等思想。

我們都知道薩特和波伏娃建立了一種新的兩性制度,那就是把對方視為終身伴侶,但也允許對方中途有情人。

薩特是這一兩性制度的踐行者,對他而言,他確實想和波伏娃相伴終生,但也不想放棄那些偶然的愛情。

他對自己的認知非常清楚,並且誠實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了波伏娃。決定權在波伏娃手裡,如果願意,那就這麼過。

波伏娃接受了他的提議。薩特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沒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他覺得既然自己有另外的情人,也得允許對方有。

他對波伏娃說:「我們需要必然的愛情,但也沒有必要拒絕偶然的愛情」,他還鼓勵波伏娃走出這一步。

他與其他很多在男權社會中成長起來的男人比起來,確實高尚、優秀不少。

很多男權社會成長起來的男人,都有男尊女卑的傾向,這些男人婚後極其容易出軌,但絕對不許老婆出軌。

多人都對薩特和波伏娃兩人建立起的這種關係持否定意見,認為天才哲學家們的遊戲我們不懂。

其實,他之所以會這麼做,除了考慮到要尊重自己的意志之外,尊重女性的意志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綜合起來他才給波伏娃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兩性契約。

綜上,薩特是一個天才,但是也是一個理想的情人。波伏娃遇到他是她一生的幸福,讓她事業、愛情雙豐收。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平均年齡65歲,2人曾拒絕領獎
    2020諾貝爾文學獎於瑞典時間10月8日13:00(北京時間19:00)公布。諾貝爾文學獎是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之一,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去年,瑞典文學院同時頒發了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
  • 兩個沒頒出的諾貝爾文學獎
    公開拒絕領取諾獎的也有兩位,分別是1958年的帕斯捷爾納克和1964年的薩特。不能領獎的作家:「恢復對藝術的態度」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機構瑞典文學院收一封來信,「鑑於我所從屬的社會對這種榮譽的用意所作的解釋,我必須拒絕這份已決定授予我的不應得的獎金。請勿怪!
  • 哪些人曾經拒絕了諾貝爾獎?
    由於與庫恩相同的原因,多馬克被迫拒絕接受領取諾貝爾獎。1947年,多馬克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回了諾貝爾金質獎章和證書。 第三個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是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帕斯捷爾納克就在詩壇聲名鵲起,享有巨大的聲望。1956年,帕斯捷爾納克完成了《日瓦戈醫生》的創作,並以此獲得了195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
    諾貝爾文學獎歷屆得主速覽:超7成是歐洲人,亞洲作家上榜5位從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截至到2019年,共有116人獲得該獎,包括101位男性作家和15位女性作家。其中112次由一人獲得,4次由二人分享;期間有7年因故停發;有8年延遲一年頒發。
  • 諾貝爾文學獎歷屆得主:亞洲作家僅5位 這兩人拒領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8日訊 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將於今天晚上(10月8日)揭曉。 從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截至到2019年,共有116人獲得該獎,包括101位男性作家和15位女性作家。其中112次由一人獲得,4次由二人分享;期間有7年因故停發;有8年延遲一年頒發。
  • 2020諾貝爾文學獎正式揭曉
    諾貝爾文學獎歷屆得主速覽:超7成是歐洲人,亞洲作家上榜5位從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截至到2019年,共有116人獲得該獎,包括101位男性作家和15位女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超7成得主是歐洲人,亞洲作家上榜5位1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各洲獲獎人數分布為:歐洲85位、北美洲15位、南美洲6位、亞洲5位、非洲4位、大洋洲1位。
  • 那個竟然拒接了諾貝爾文學獎的男人
    諾貝爾獎獎章但是,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人物,他「任性」得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放棄了金光閃閃的獎章和幾百萬美元的獎金薩特漫畫像薩特號稱一生中拒絕接受任何獎項(來拆臺一下,其實中學時他領過一次作文比賽的獎),他拒絕了無數獎項,這其中包括
  • 這些人,拒絕了諾貝爾獎
    村上是沒有得到諾獎,並深受其擾,而有些作家卻是在得獎後基於各種原因而乾脆直接拒絕領獎。關於「拒領諾貝爾文學獎」的傳聞不少,其中認可度比較高的,比較著名的有兩位,一是1958年的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和1964年的法國作家薩特。
  • 拒領諾貝爾文學獎,寫出「他人是地獄」,他的一生究竟經歷過什麼
    報紙關於薩特拒絕諾貝爾獎的報導1964年10月15日,法國哲學家、作家、劇作家、小說家薩特從《費加羅文學報》上得知他可能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看到新聞的第二天,他給瑞典學院寫了一封拒絕信,隨後在《費加羅報》和《世界報》發表了這篇文章。但10月22日,評委會還是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給他,其理由是:為了他那富於觀念、自由精神與對真理之探求的著作。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公布,這些諾獎小知識你了解嗎?
    1974年之後,諾貝爾基金會規定,原則上不能頒給已經去世的人。有人拒絕過諾貝爾文學獎嗎?有。1958年,瑞典皇家文學院宣將當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表彰他「對現代抒情詩歌以及俄羅斯小說偉大傳統做出的傑出貢獻」。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又是女性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又是女性 2020-10-09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開獎季仍在進行。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已於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2016年10月,因內容豐富、充滿詩意的歌詞,75歲的迪倫獲得了的諾貝爾文學獎,但他卻遲遲未公開表示接受這個獎項。他的沉默甚至被諾獎評委會的一位委員評價為「傲慢」(arrogant)。之後,在寫給諾獎委員會的一封個人信件中,迪倫表示「因為其他的安排」,親自領獎的想法無法實現。
  • 那個拒絕諾貝爾獎的人
    但是法國有個叫薩特的人,一個偉大的小說家、作家、劇作家、哲學家,他是一個對人類教育很有深洞見的人。他拒絕了諾貝爾獎,薩特從《費加羅文學報》上得知他可能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看到新聞的第二天,他給瑞典學院寫了一封拒絕信,隨後在《費加羅報》和《世界報》發表了這篇文章。但是後來評委會還是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給他。
  • 諾貝爾文學獎的20個當然與20個遺憾
    最新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對諾貝爾文學獎提出了看法——誰是中國人心中當之無愧的桂冠作家、誰是諾貝爾文學獎永久的遺憾、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是否公正等等。這份報告是由汪劍釗主編、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大師經典》一書透露的,該書分上下兩卷,根據調查結果選錄了20位諾貝爾文學獎領銜作家和20位諾貝爾文學獎錯失的文學大師的作品。
  • 美國女詩人獲諾貝爾文學獎!她是何許人也?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現場。 揭秘:評獎流程知多少根據諾獎官網的說明,每年9月,評委會都會向全球有資質的提名人發出邀請,讓他們提名次年的文學獎候選人。 1月31日之後,評獎機構、瑞典學院的18位院士,將從所有被提名作家中選出15-20名作家,並於5月底前再次篩選出一份僅有5人的「決選名單」。
  • 薩特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
    2020年6月21日是讓-保爾薩特誕辰115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薩特文集》新版,薩特是存在主義大師,與女性主義的鼻祖波伏娃曾一起到訪中國。薩特怎樣成為一個哲學家和文學家?他有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6月21日,北大教授董強所做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第三十一講《薩特:一位哲學家的文學夢》給予了解答。
  • 1927年,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始末
    2008年11月29日,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在一個主題為「諾貝爾文學獎與華文文學」的主題講座上第一次公開闢謠,指瑞典學院從來沒有問過魯迅願不願拿獎而被魯迅回絕。還有人稱,所謂的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一事,實際上只是魯迅的朋友們的一廂情願,而並非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和瑞典皇家學院的意見,有點中國作家自擺烏龍的意思。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今日傍晚揭曉
    去年瑞典學院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搖滾歌手鮑勃·迪倫令許多人大跌眼鏡。連鮑勃·迪倫自己都感慨:「這跟我能站在月球上的概率差不多。」尤其一開始迪倫拒絕承認他得獎,最終也沒參加授獎儀式,讓瑞典學院非常尷尬。不過今年4月1日,鮑勃·迪倫最終低調地領取了這一獎項。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依然有很多看點。
  • 被迫放棄的也就算了,居然還會有人主動拒絕諾貝爾獎!
    世界上最早被迫放棄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是前蘇聯作家鮑裡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帕斯捷爾納克於1890年生於莫斯科一個富有文化氛圍的家庭,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教育。但是由於當時蘇聯國內許多人的反對,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他拒絕了這項榮譽,當時曾經震驚了世界文壇。但是他在國內的處境並沒有因為他的放棄而好轉,他最後在蘇聯國內主流文壇的指責聲中悄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