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少量口腔細胞即可預測年齡和自閉症?

2021-02-23 生物通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提出了一種無創策略,能夠根據口腔拭子樣本的DNA甲基化圖譜估算兒童的年齡。這項成果於本周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

研究人員收集了1,700多名個體的DNA甲基化圖譜,這些個體來自11個不同的隊列,年齡介於0歲至20歲之間。利用這些圖譜,他們建立並驗證了年齡相關的甲基化特徵。這種表觀遺傳學特徵被稱為「小兒口腔表觀遺傳學(PedBE)時鐘」,通常與兒童的年齡相吻合。

他們已經利用其他組織驗證了這些特徵的真實性,比如兒童的唾液或血液樣本,以及成人的口腔細胞樣本。根據之前的成人研究成果,他們還尋找了根據DNA甲基化預測的年齡與真實年齡不符的情況,從而揭示了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兒童的潛在變化。

作者表示,目前尚未充分發掘出這種高度精確的兒科分子標誌物的用途。不過,他們預計,若根據DNA甲基化預測的年齡與兒童的實際年齡存在差異,那麼可能存在發育問題或其他小兒疾病,就像成年人一樣。

為了建立童年時期的DNA甲基化時鐘,研究人員首先使用Illumina的Infinium晶片對1,032名20歲以下兒童的口腔上皮細胞樣本進行了DNA甲基化分析,重點放在94個CpG胞嘧啶甲基化位點。此後,他們在另外689名20歲以下個體的樣品中進行了驗證。

研究結果表明,兒童的真實年齡與94個甲基化位點的加權甲基化信息顯著相關。他們還發現,在使用血液或唾液樣本進行鑑定時,PedBE甲基化特徵似乎與年齡大致對應,但準確性較低且錯誤率較高。這可能是由於口腔細胞的異質性較低,且DNA甲基化更穩定。

隨後,研究人員又對47名自閉症患兒的樣本進行分析。他們發現,與34名正常發育的兒童相比,自閉症患兒的甲基化年齡略有提高。之後,他們在幾十名自閉症患兒或正常對照中進一步驗證了這個結果。

作者寫道:「PedBE工具適用於兒童生物學年齡的測定,這可能有助於了解兒童發育過程中影響DNA甲基化的環境和背景因素,以及甲基化與兒童健康和疾病有著怎樣的關聯。」

參考文獻:

The PedBE clock accurately estimates DNA methylation age in pediatric buccal cells

相關焦點

  • Nature 深度學習解碼腦掃描圖像:預測嬰兒自閉症
    研究員們沒有辦法確定幼小的嬰兒在日後會不會被診斷出有自閉症,但現在有一個研究表明腦掃描可以幫助診斷這一問題,北卡萊羅納教堂山分校的研究團隊已經在 6 個月大的嬰兒大腦中檢測出與自閉症直接相關的腦增長變化。通過掃描兄弟姐妹中有自閉症的嬰兒的大腦,研究員們可以作出合理準確的預測,並判斷這些有高風險患自閉症的幼兒哪些日後會發展成自閉症。
  • 用AI 分析核磁共振數據,能夠預測嬰兒的自閉症了
    儘管與自閉症相關的科學研究很多,但這種病仍然很難預知。罹患自閉症的兒童在兩歲前都沒有行為異常,在那之前,往往很難找到病理變化的跡象。對自閉症的幹預越早越好,若能準確預測嬰兒是否會患病,就可以儘早做好準備、接受治療。
  • 幹細胞與自閉症|幹細胞療法開啟自閉症治療的新篇章
    這種先天性的神經發育疾病困擾著全世界難以數計的孩子和他們的家庭,據估計,目前全球約有3500萬人患有自閉症,而在我國的自閉症患者達到了150萬,這一龐大的數字後面,是一百五十萬張迷茫、困惑、哀傷的面容。
  • 一文教你辨別自閉症的這9位「假親戚」
    現實生活中,總有很多事情讓人分不清是真是假,最後費了好大的勁,才研究出個所以然,一瞬間恍然大悟。 在自閉症這個龐大的江湖裡,也有一些和自閉症「長得像」的傢伙混跡於此圈多年,自稱是自閉症親戚,並成功蠱惑家長,讓很多寶貝們因此錯過了好的幹預時機。
  • 最新研究成果:圍產組織幹細胞改善自閉症患兒的症狀
    日前,發表在《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對於4-9歲自閉症譜系障礙患兒,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很好的神經炎症調節能力,通過臨床I期實驗證實了50%的患兒接受靜脈注入人臍帶組織間充質幹細胞後,自閉症譜系障礙核心症狀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表明了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輸注在醫學上是耐受良好的
  • 刮一刮口腔黏膜就能預測癌症?真的靠譜嗎
    一方面,腫瘤是召喚亡靈的不二殺手,是全球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人們都對腫瘤有恐懼心理,找到預測方法當然是眾望所歸。另一方面,大家對基因檢測不甚了了,內心會畫一個問號:「通過基因預測腫瘤風險靠譜嗎?真的對我有幫助嗎?」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腫瘤是怎麼來的。腫瘤到底是怎麼來的?
  • 早期診斷自閉症!加州大學揭示臍帶血DNA新用途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神經發育障礙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被診斷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新生兒臍帶血中,有一種獨特的DNA甲基化特徵。這些發現為自閉症的早診斷和早幹預提供了一個可能。
  • 幹細胞在治療兒童自閉症等神經類疾病中取得進展,被證明安全有效
    幹細胞療法可能是治療自閉症的一個新希望幹細胞技術的發展,讓自閉症多了一項新的治療方向,而且可能會更好。幹細胞在不少涉及神經和精神類疾病的治療中都有展現,比如腦癱、聽力缺損、兒童腦卒中及發育遲緩等。進一步的研究也顯示,幹細胞治療治療自閉症前景明朗樂觀,重要的是安全性良好。
  • 自閉症日 | 研究盤點:「垃圾」DNA突變導致自閉症?
    奇點網今天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意識日, 旨在讓人們關注自閉症患者和其他自閉症患者每天面臨的障礙(聯合國鼓勵各國政府和相關組織在這一天舉行活動,提高人們對自閉症的認識,同時宣傳早期診斷和幹預治療自閉症的重要意義)。
  • 自閉症個體誘導多能幹細胞的非典型神經發生
    在第9天檢測了對照組和自閉症iPSCs中玫瑰花環的形成,對照組的iPSCs牢固地形成神經花環結構,其內腔通過ZO-1染色確定。神經祖細胞在內腔周圍呈放射狀自組織,典型的細胞採用頂端-基底極性組織。相反,自閉症iPSCs在管腔形成和頂端-基底極性的建立方面顯示出顯著的異常。使用HCS方法評估玫瑰花環結構,顯示9個自閉症IPSC系中玫瑰花環結構異常。自閉症iPSCs表現出形成神經玫瑰花環的能力受損。
  • 自閉症或與大腦突觸過多有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與正常人相比,自閉症兒童及青少年的大腦內存在過多「突觸」,一旦用藥物消除這些多餘突觸,實驗動物自閉症行為便可有所改善。這一發現有助於探索治療自閉症的新策略。  大腦中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相接觸的部位叫做突觸。這項研究第一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湯國梅對新華社記者說,人的大腦包含一個龐大的興奮性神經元網絡。
  • 炎症和自閉症-一個重要的難題
    自閉症譜系障礙既沒有獨特的發病機制,也沒有藥物治療,但是證據不斷表明在診斷為神經發育狀況的兒童的特定大腦區域存在免疫功能障礙和炎症。波士頓和義大利的一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促炎和抗炎細胞因子顯然在自閉症譜系障礙(ASD)中起作用。該團隊通過研究八個在死亡前被診斷出患有ASD的兒童的驗屍後腦組織,從而證明了一系列細胞因子與自閉症有關。
  • 10%自閉症源於基因突變 父親年齡越大子女發病率越高
    據美國媒體4月6日報導,醫學研究人員日前通過研究發現,兒童罹患自閉症的原因可能與缺陷基因產生自發性突變有關,而父親精子中存在缺陷基因的概率比母親卵子中存在類似基因的概率要高。同時,研究人員還指出,父親的生育年齡越大越容易導致此類突變的發生,從而增加子女罹患自閉症的可能性。
  • 你所了解的自閉症和你不了解的自閉症
    當然,剛開始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我很感謝我的這種錯覺,讓我有了想要踏入自閉症研究和治療的這條不歸路。對於這類描述具有超能力的自閉症人士的電影,也並不是毫無根據的,根據可靠的調查,確實有這類自閉症人士的存在,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學者症候群」,是指某些在認知方面有缺陷的人卻往往能在其他的學術或藝術創造等方面有超出常人的表現。
  • 圍產組織來源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自閉症新進展
    現有的藥物主要針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一些併發症狀,但對其核心症狀,即溝通和社會交往障礙,以及限制性重複行為的存在無效[2]。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病因涉及多種遺傳和環境風險因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鑑於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的密切關係,特別是在早期發育中,神經炎症、小膠質激活和免疫失調在相當一部分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中是疾病的誘發因素。
  • 大腦掃描有助於提前診斷自閉症?美國科學家的結論是肯定的
    2013年,科學家們利用眼球追蹤技術就發現,那些在3歲時確診患自閉症的幼兒,相比正常的兒童來說在襁褓中注視人眼睛的次數較少。來自馬庫斯自閉症中心和艾默裡大學的研究者沃倫·瓊斯和艾米·克林還發現,隨著年齡增長,注視他人雙眼時間出現最劇烈衰退的嬰兒,患上的自閉症最為嚴重,在未來的社交障礙越大。
  • JAMA Psychiatry:什麼原因導致自閉症譜系障礙?「研究速遞 」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其特徵是「溝通和社會交往異常」和「受限制的重複性活動和興趣」。這種疾病的發展從嬰兒期就很明顯,大多數病例在5歲時就被發現。2010年對17185名被診斷為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進行的分析表明,3歲以下的兒童被正式診斷為自閉症是極其罕見的。
  • 口腔衛生差,小心得肺炎
    有研究者發現,重症COVID-19感染者的中性粒細胞計數明顯升高,而輕症患者無此表現。淋巴細胞(抵抗病毒感染的主要防線)過低要麼表明細胞功能衰竭,要麼提示在病情嚴重,細菌重疊感染取代了最初的病毒感染。口腔衛生與肺部感染與腸道和口腔類似,肺部菌落同樣在保護組織、免疫和器官穩態方面發揮作用。微生物通過持續在口腔和肺部之間遷移和清除保持生理性分布。
  • 自閉症是因為大腦預期出了問題?
    用預測性編碼理論的話說,一個自閉症患者的大腦過分看重預期和實際感覺的差距。當路邊的汽車鳴笛開過,普通的大腦可能只是將它作為城市聽覺背景中的偶然波動;而對自閉症大腦來說,每一次鳴笛聲都會讓它有意識地注意。「這為自閉症的主要特徵提供了非常簡潔的解釋。」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卡爾·弗裡斯頓(Karl Friston)說。他曾經幫助建立了預測性編碼理論應用於大腦的數學基礎。
  • 《細胞》:白介素-17竟與自閉症譜系障礙有關
    《細胞》:白介素-17竟與自閉症譜系障礙有關 2020-06-01 1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