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化療治療癌症最大的弊端就是無選擇性的殺傷體內的細胞,因此病人體內的一些癌症細胞被消滅的同時也會連累一些無辜的正常細胞。 放、化療是利用抗癌藥物或放射線為治療手段,對多種癌症具有較好的近期療效。但放、化療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對正常組織細胞無選擇性殺傷,通常稱為放、化療毒副作用或不良反應。臨床上最常見的放、化療不良反應有:
骨髓抑制,胃腸道不良反應,臟器功能損害:幾乎所有的化療藥物都可引起臟器損害,肝臟損害:輕者出現腹脹、噁心、食欲不振、甚至黃疸等,嚴重者可出現肝臟功能衰竭;腎臟損害:早期無明顯症狀,時常見有尿少等臨床表現。尿素氮異常,血肌酐升高往往是慢性或急性腎臟功能不全的徵兆;心臟損害,免疫功能降低:放、化療又進一步摧毀病人的免疫功能,導致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並由此招致嚴重的感染,促使病情進行性加重或惡化。
綜上所述,放、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不僅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質量,而且可導致癌症治療失敗,最終使病人生存期縮短。因此,克服放、化療導致的不良反應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
靶向製劑係指一類能使藥物濃集於靶器官、靶組織、靶細胞且療效高、毒副作用小的靶向給藥系統,為第四代藥物劑型,且被認為是抗癌藥的適宜劑型。 1 靶向製劑的分類與作用特點 靶向製劑最初意指狹義的抗癌製劑,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領域不斷拓寬,從給藥途徑、靶向的專一性和持效性等方面均有突破性進展,故還應廣義地包括所有具靶向性的藥物製劑。 副作用較放化療小一些。
中藥單體rg3能在以下幾方面對抗放、化療等治療的不良反應。
1.能夠對抗放、化療對外周血細胞造成的傷害,對骨髓造血功能也具有明顯的保護和促進作用。有效預防放、化療骨髓損傷,有利於放、化療周期的完成與提高臨床療效。
2. rg3不但是補益治療的強壯劑,也是包括胃腸在內的多種臟器組織功能的保護劑,能夠有效的保護胃黏膜,改善胃腸功能,增加食慾與飲食量,明顯減輕放、化療導致的胃腸道不良反應。
3.rg3能夠增加癌症病人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病人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減少感染機會,增加病人組織器官對放、化療的耐受性。
4.通過保護臟器功能而對抗放、化療導致的臟器功能損害。
目前,rg3在預防和治療放、化療不良反應的臨床與實驗研究中已經顯示了明顯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