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 「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
01窩頭,過去冬季的主糧
記得小時候,到了每年的冬天,主糧就是「窩頭」,因為不同於農忙時候,人們不用再費大力氣去幹很繁重的農活。省下的細糧、白面賣掉,一斤細糧白面可以換好幾斤粗糧、玉米面,日子就是在父母這樣精打細算中一天天過下來的。那時候的窩頭一般只有玉米面,時間久了,摻入點黃豆面、黑豆面,偶爾改改善。對窩頭這種北方主糧,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又硬又板,與美味真得很難搭上邊。
02這種味道,總讓人追憶
也有講究點的家庭,有專門的蒸窩頭的實心模具,藉助於這種模具,蒸熟的窩頭窩孔大、窩頭壁薄。蒸出來的窩頭矗立尖聳,像極了一個個的藝術品。特別是加入了黑豆面、黃豆面之後,越嚼越香,便成了孩子們眼中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味,難得吃上幾回。後來,隨著孩子們都參加工作,家裡的光景也一天天變好,到了冬天也不用再把細糧白面賣了,換成粗糧、玉米面。頓頓都有白面饅頭吃,可是日子久了,也總去想念窩頭的那種味道,也饞這種稱不上美味的窩窩頭。「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也許,這就是人生吧!
03常吃雜糧好
哪怕現在,人們日子好了,天天吃細糧白面、精緻米飯,對於我們的健康來說,還真不一定是好事。所以說,要經常吃點雜糧、粗糧也是不錯的選擇,單純論營養成分,各種雜糧、粗糧也遠超白面細米。窩頭不用發酵,製作起來比較省事,偶爾蒸一次,現蒸現吃,越嚼越香。除了純玉米面的窩頭外,還可以摻點黃豆面、黑豆面、小米麵等,增加窩頭的清香氣味與口感。有時候,也會在窩頭裡面加入油菜等蔬菜,與玉米面混合在一起,蒸成菜窩頭,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04蒸窩頭如何才暄軟
人們在家蒸窩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蒸出來的窩頭又硬又板,哪怕是加入了一定量的黃豆面、黑豆面、小米麵之後,因為不像饅頭一樣需要發酵,對於改善窩頭又硬又板的口感也是無濟於事。關於窩頭又硬又板的問題,是因為在蒸窩頭的時候,關鍵的幾點沒有做好,窩頭直接和面是大忌,難怪硬,「多做1步多加2物」,窩頭才暄軟。
05燙麵法是中式面點的靈魂
人們在家蒸窩頭,大多就是用清水直接和面,團一團、蒸一蒸,就出籠了,這關鍵的第一步就做錯了。要想蒸出來的窩頭不硬板,不能用涼水和面,而是用熱水「燙麵」,也不建議用開水,就用80度的熱水就行。燙麵法的原理就是:通過熱水的熱力作用,使玉米面裡面的澱粉「糊化」,增加澱粉的含水性,這樣蒸出來的窩頭暄軟度就會大幅提高。
06小蘇打是窩頭暄軟的「根本」
熱水燙麵,只是方法;而加用少量小蘇打才是窩頭清香暄軟的「根本」。小蘇打的化學名稱是碳酸氫鈉,這要與食用鹼面加以區分。食用鹼面的化學名稱是碳酸鈉,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作用卻大相逕庭,可不能用錯了。加用小蘇打的原理就是通過碳酸氫鈉受熱後分解,產生出二氧化碳;酵母發酵作用的原理,也是通過酵母菌發酵,產生出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加用小蘇打與使用酵母發酵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用。用量一定不能多,差不多一斤玉米面及其他雜糧面,加用小蘇打2克就行了。
07白糖是改善窩頭口感最濃重的一筆
可不要單純地認為窩頭只是老百姓的口糧,同時,窩頭也是宮廷的小麵食,這最經典的莫過於慈禧太后最愛吃的「宮廷小窩頭」。據說,這種宮廷小窩頭是慄子面蒸的,有慄子天然的清甜味道。這其實是御膳房的廚子們騙太后老佛爺的把戲,主要原因就是在這種小窩頭裡面添加了適量白糖。採用了玉米面搭配黃豆面,用燙麵法,添加了小蘇打的綜合作用,就有了這種類似於慄子面口感的效果。根據自己嗜甜程度,一斤總面量添加50-150克白糖不等,根據個人愛好,酌情添加就行了。
窩頭直接和面就錯了,難怪硬,「多加2物多做1步」,窩頭才暄軟:1、燙麵法;2、加入少量小蘇打;3、添加適量白糖;4、此外,玉米面搭配黃豆面、黑豆面、小米麵,也是增加窩頭口感的好方法。朋友們還有哪些蒸窩頭清香暄軟的妙招呢?歡迎與朋友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關注」我,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歡迎您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