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對這顆詭異行星大氣進行了研究,等等,它怎麼可能有大氣層

2020-11-02 姿勢分子knowledge

儘管人類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許多詭異的系外行星,但每次宇宙總是能給我們驚喜,展現出另一種風味的詭異天體。在對LTT 9779b的大氣層研究了一番之後,科學家們忍不住思考:等等,它怎麼可能擁有大氣層呢?

LTT 9779b是上個月剛被宣布的一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距離我們僅有260光年,我們上個月也介紹過這顆行星。它的體積比海王星略大一點,是地球的4.72倍,質量是地球的29.32倍。它的宿主恆星是一顆類似於太陽的天體,並且早在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還沒退役的時候就被觀測過。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LTT 9779b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唯一一顆極熱海王星,也就是體積類似於海王星的超高溫天體。它的軌道半長軸僅有大約250萬公裡,相當於地球的1/60,因此公轉周期也極短,只需要19個小時就能公轉一圈。同時,因為過於靠近宿主恆星,它的表面溫度也極高,達到了驚人的1700℃。

即使是這些,也並沒有足夠讓科學家震驚。真正讓他們想不通的,是LTT 9779b擁有著一個完整的大氣層!

是的,行星擁有大氣層本不是什麼稀奇事,但LTT 9779b就不一樣了。由於表面溫度極高,氣體熱脹冷縮變得蓬鬆,本就容易逸散掉。與此同時,在如此靠近宿主恆星的情況下,宿主恆星的強大輻射也更容易剝離它的大氣層。因此,科學家一直以為,它已經沒有大氣層了。

堪薩斯大學的天文學家Ian Crossfield最早發表了關於這顆行星的論文,他描述自己繪製的LTT 9779b溫度曲線時指出:「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這顆行星上觀測到不該存在的光線,這顆行星在宿主恆星的狂熱炙烤下,溫度超過了3000華氏度,大氣層應該完全被蒸發掉了。然而我們的斯皮策望遠鏡觀測結果從這顆行星發出的紅外線中向我們展示了它的大氣層。」

我們知道,紅外線可以展示出一個物體的溫度。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LTT 9779b輻射的紅外線,探測到它的表面溫度,以及溫度的變化情況,這對於科學家了解這顆行星來說非常重要。

幸運的是,這顆行星的軌道所在平面又恰好經過地球,讓我們能夠看到它的凌日現象,也能夠在它處於白晝和黑夜兩種狀態下都被我們觀測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通過紅外線探測到的溫度,對LTT 9779b一個運行周期內的溫度變化情況。

結果表明:LTT 9779b每天最熱的時候,就是正中午的時候。相比之下,我們的地球通常是在下午才會迎來一天中最熱的時段,這是因為熱量進入地球大氣層的速度要比輻射回太空的速度更快所導致的。

通過這個特點,我們也可以獲得一些關於LTT 9779b的信息。

系外行星研究所(iREx)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天文學家Nicolas Cowan指出:「這顆行星比我們想像中要涼得多,這意味著它能夠反射掉很大一部分照射它的陽光,這大概是白晝面的雲層所造成的結果。同時,這顆行星也不會向黑夜側輸送多少熱量,但我想我們能夠解釋這一點:被吸收的那部分陽光主要在高層大氣中被吸收,在這裡,能量會迅速被輻射回太空。」

為了更好地研究LTT 9779b大氣層,來自新墨西哥大學的天文學家Diana Dragomir從聽說了這顆行星開始,就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海王星本來就罕見,而像這樣在如此極端環境下的熱海王星更難解釋,因為它的質量不足以在如此長的時間裡束縛住自己的大氣層,那它又是如何做到的呢?LTT 9779b雖然讓我們十分撓頭,但它擁有大氣層的事實也給我們了一個研究這種行星的一次寶貴機會,所以我們決定用另一臺望遠鏡進行觀測。」

於是,她和她的團隊利用NASA的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對LTT 9779b的兩次行星食進行了觀測。所謂的行星食,本質上原理和月食一樣,就是這顆行星運行到宿主恆星背面的天象,和凌日是相反的情況。在發生行星食的時候,它的光芒會相對黯淡一點,這更有利於科學家對它的大氣結構進行觀測研究。

通過將TESS和斯皮策兩臺望遠鏡的數據進行結合,他們獲得了這顆行星的發射光譜。結果發現,其中一部分波長很可能被一氧化碳吸收掉了。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經在一些熱木星上發現了這種物質。熱木星和熱海王星一樣都十分靠近宿主恆星,但是引力更強,所以保持自己的大氣層還可以理解。科學家一直認為熱海王星沒有足夠的質量拉攏大氣層中的氣體,如今看來,或許一氧化碳能解釋其中的原因。

在第一篇關於這顆行星的論文中,科學家也提出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LTT 9779b雖然現在擁有大氣層,但可能正在失去它,只不過我們幸運地在它被完全剝離之前發現了它。

不管怎麼說,在僅僅被發現了一個月的時間內,LTT 9779b就引得兩組科學家發布了兩篇論文,可見它的獨特之處的確令科學家們好奇不已。我們對它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科學家們還將繼續對它進行觀測和研究,希望能夠取得更多突破。

可以想像,隨著人類發現的系外行星越來越多,我們也將看到越來越極端的天體。也許在未來某一天,連LTT 9779b都算不上詭異,我們也很好奇,到那個時候,最詭異的系外行星將會是什麼模樣。

相關焦點

  • 水星是行星,卻沒有大氣層,這顆衛星的大氣卻比地球還厚,啥原因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有固態表面的巖質行星,但是這四顆星球的大氣狀況卻差別極大,其中水星基本沒有大氣層,而金星的大氣層卻非常濃厚,表面大氣壓是地球表面氣壓的近百倍,地球也有大氣層,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而火星的大氣則非常的稀薄,表面氣壓只有地球表面氣壓的
  • 有顆行星,大氣由蒸發的巖石組成,它會下巖石雨,一起看看吧
    它大約有地球的一半大,但它的軌道離它的恆星母星太近了,它的恆星比我們的恆星太陽小一個等級,以至於它每24小時都要繞它的恆星母星好幾圈,且同一個表面永遠面向恆星。現在科學家預測,這些因素意味著K2-141b表面三分之二的區域會被永久性的陽光照射,以至於它地表的一部分被熔巖海洋覆蓋,而且其中一些巖石甚至可能被蒸發了到大氣中。
  • 科學家發現一顆行星,距地球111光年,大氣層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水
    不過,去年科學家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研究發現,英國研究人員在位於恆星宜居帶內的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探測到了水汽,且其50%的大氣可能全部由水組成。這顆系外行星名叫K2-18 b,質量是地球的8倍,大小是地球的2倍,距離地球大約111光年,最早發現於2015年,當時認為,其或是一顆有延伸大氣的巖石行星,或是一顆內部有大量水的冰質行星。
  • 小個子行星水星揭秘:有大氣層和顯著磁場(圖)
    事實上,人類歷史上僅有兩顆探測器曾成功造訪這個神秘的世界:1970年代的美國宇航局「水手-10號」探測器,以及目前正在水星軌道工作的美國「信使」號探測器。它從2008年首次飛掠水星之後又兩次近距離飛掠這顆行星,並最終在今年3月份成功藉助減速制動被水星引力場捕獲,進入其軌道,稱為首顆人造水星衛星。信使號探測器的工作將有望幫助科學家們解答很多有關水星的問題。
  • 距地僅39光年,7顆行星都有大氣層,哪個會成為「第二地球」?
    根據天文學家的長期研究發現,TRAPPIST-1系統中至少有7顆行星,而且這些行星幾乎都是巖質行星,這為科學家們研究系外行星提供了新目標。隨後科學家們繼續對TRAPPIST-1系統中的行星進行研究和觀測,期待能夠從其中發現宜居星球。據報導,近期一項關於TRAPPIST-1系統中行星的研究報告發表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該報告指出一支多國研究團隊共同組成的科研團隊在研究中發現該系統的行星普遍存在大氣層。
  • 距地僅39光年,7顆行星都有大氣層,哪個會成為「第二地球」?
    根據天文學家的長期研究發現,TRAPPIST-1系統中至少有7顆行星,而且這些行星幾乎都是巖質行星,這為科學家們研究系外行星提供了新目標。 早在2017年的時候科學家就關注了這顆恆星,由於它距離地球只有39光年的距離,因此地球上的科學家可以利用「凌日」現象來觀測該恆星系統。經過科學家長期的觀測發現,TRAPPIST-1的質量和溫度都遠低於太陽,因此將其歸類於超冷紅矮星。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在這顆紅矮星的周圍發現了7顆行星,這在紅矮星系統中是不太常見的。
  • 天文學家初步研究了系外行星「不應該存在」的大氣層
    一個月前,科學家宣布首次發現了奇特的系外行星ltt9779b。就在260光年之外,這顆行星很快就被選為,需要對其奇特大氣層進行深入研究的絕佳候選行星。這顆行星受到恆星的強烈輻射,其溫度超過1650攝氏度,其大氣層可能已經完全蒸發。但是,LTT9779B通過它的紅外觀測數據向我們展示了它的光芒。」他和他的團隊研究了這顆系外行星在紅外光下的相位曲線。這意味著:因為熱能是以紅外線輻射的形式發射出來的,所以這個波長的光可以告訴我們許多光年之外宇宙物體的溫度。
  • 科學家發現新類地行星,有水有大氣,可能有生命存在
    由於人類科技的限制及未來科技的發展速度,我們即使能夠觀測到幾百光年外和地球完全一樣的行星,那也只是只能看而無法到達,我們必須要尋找離地球比較近的類地行星才行,這樣人類未來才有希望到達進行移民。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4月份發射的最新探測衛星「苔絲」在距離地球4.8光年處檢測到一顆類地行星,這顆類行星和地球的相似度非常高,人們戲稱它為盜版地球。
  • 科學家提出金星的三個未解謎團,這顆行星為什麼沒有衛星?
    在太陽系中金星是僅次於地球的第二大巖石行星,但是這顆行星同時也是人類最不了解的系內行星,由於金星被一層非常濃密的大氣層籠罩,即便到現在人類對於金星內部的實際情況了解得非常有限,但數千年以來人們對於這顆黎明時分天空中最明亮的行星一直充滿了好奇,上世紀美蘇兩國發射過32顆金星探測器,大多數探測器還沒突破金星大氣層就已經被高溫高壓摧毀
  • 金星大氣中的磷化氫並不代表有生命,只是這顆行星曾出現過生命!
    在今年九月份國外一個研究團隊宣布在金星大氣中發現了磷化氫(PH3),由於磷化氫被認為是有生命活動時產生的物質,因此在金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說法曾引起巨大的關注,在這不久以後有科學家指出磷化氫不等於有生命的說法,很快有更多證據顯示關於金星大氣有磷化氫的數據存在問題,至此金星上的磷化氫代表有生命的說法基本被否決
  • 太陽系有真正大氣層的類地行星就這幾顆,其中一顆還是衛星
    太陽系中有八顆大行星,其中四顆像地球一樣,主要是由巖石構成的,稱作類地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另外的四顆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主要是有氣體組成的,稱作氣態行星。在太陽系的星球當中,除了氣態行星之外一共只有四顆星球擁有真正的大氣層,其中一顆還是衛星。
  • 宇宙中最詭異的七顆行星
    剝去的外衣 行星:wasp-12b 發現:2008 距離地球:1400光年 Wasp-12b是一個類似木星的熱行星,反射的光很少。這顆行星正在慢慢地被「吞噬」,因為它的大氣層正逃入其母星的掌控之中。據估計,Wasp-12b將在未來1000萬年內被完全消耗。
  • 為什麼金星大氣層的旋轉速度,比行星的自轉速度快60倍?
    儘管金星上環境已演化到非常惡劣的程度,但在金星50到65千米高度的大氣層區域,卻具有和地球相似的溫度和氣壓,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們從未停止對金星大氣層進行研究的原因之一。 然而,即便早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當時的科學家們就發現了金星大氣層存在「超級旋轉」現象。但是,這樣的現象是怎麼形成、並持續至今,卻成為了一個困擾人類長達60年時間的難解謎團。
  • 科學家在4500顆行星中確定了24顆宜居行星
    這並不意味著一個可以登陸並開始定居的星球。它指的是一顆巖石行星,它位於其恆星的中間軌道區域,那裡的溫度適中,足以使液態水在其表面存在,而不會凍結或沸騰。不過幸運的是,近日,由華盛頓州立大學領導的科學家們發現了24顆「宜居」行星,它們的生存條件可能比地球還好!這項研究是由天體生物學家德克·舒爾茨·馬庫奇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的。
  • 太陽系溫度最低的行星,科學家卻認為這裡可能存在高溫液態海洋
    科學家表示,天王星其實是太陽系之中大氣層最冷的一顆行星,而且這顆行星的大氣層結構其實非常的複雜,天王星內部主要就是應該由冰和巖石構成的,這顆行星其實發現非常晚,一直到1781年才被發現。普通的肉眼雖然能夠看到,但是這顆行星由於亮度比較暗,而且繞行的速度比較緩慢,所以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因此第一次發現這顆行星其實是直接使用望遠鏡探測到的。
  • 科學家發現最大巖質行星,或是氣態行星內核,大氣層已被莫名剝離
    氣態巨行星的構造與地球之類的巖質行星很不相同,這類行星並沒有像我們地球這樣的巖質表面,其表層是濃厚的大氣層近日英格蘭華瑞克大學天文學者阿姆斯壯在《自然》雜誌上刊文宣稱,在距離地球730光年遠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已編號為 TOI-849b的行星,認為它就是一顆被剝離了外層大氣層的氣態行星的內核,質量大約相當於40個地球。
  • 表面溫度達3000℃,大氣中充滿氣體金屬,這顆行星難道是煉獄
    觀測結果表明,它的表面溫度達到了2500-3000攝氏度!從溫度到體積,WASP-121b都完美地符合了熱木星這個行星分類的特徵。儘管這還不是我們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高溫行星,但仍然令科學家吃了一驚。2017年的時候,他們在WASP-121b上發現了水的痕跡,這也是第一顆在平流層被發現水的系外行星。不過,鑑於它表面的恐怖溫度,這些水對於生命來說已經毫無意義。不過,它的大氣之中還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根據早期的觀測結果,科學家們在它的大氣之中發現了稀有金屬釩。釩的沸點在3000℃左右,因此它在WASP-121b上確實可能以氣體的形式存在於大氣之中。
  • 地球可以維持大氣層的存在,那麼太陽系外的行星能夠積聚大氣麼?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作為地球人我們知道大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沒有大氣我們就不能存活。對於外太空的星球來說,有的行星有大氣而有的則沒有。由於地球的引力適中,使得大氣能夠積聚在地球上空而不逃逸到外太空,那麼其它星球可以維持大氣層的存在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探測到數光年之外的星體大氣呢?這不,天文學家提出了一種在巖石星球上尋找大氣的新方法。
  • 擁有地球一樣的大氣層和「水」循環,這顆太陽系星球可能存在生命
    土星擁有許多衛星,天文學家在2019年年初發表了木星衛星增加的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到木星的已確認衛星增加了12顆,變成了79顆,是太陽系中自然衛星最多的行星 。其中被命名的衛星中,11個是直徑在300千米以下的小衛星,6個是直徑在400~1500千米之間的中型衛星,還有一顆直徑為5150千米的大衛星,就是人類探測器登陸的土衛六-泰坦。
  • 宇宙十大行星之最 這顆行星可能有生命
    正是因為其密度低,這顆行星對其外部大氣的吸引力相對較弱,因此一些大氣可能逃逸了出去,形成了彗星狀的拖尾。  不僅如此,這顆星球上可能還是個鬆軟的「棉花球」,無法提供一塊堅硬的表面,一旦重物踏上去可能就有陷進去的危險。追究其原因,連科學家也解釋不出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