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顆行星,大氣由蒸發的巖石組成,它會下巖石雨,一起看看吧

2020-11-09 Snail先生

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熔巖世界,在離恆星最近的地方,它可能擁有一個由蒸發巖石組成的稀薄大氣區域。

這顆系外行星被稱為K2-141b,最初發現於2017年。它大約有地球的一半大,但它的軌道離它的恆星母星太近了,它的恆星比我們的恆星太陽小一個等級,以至於它每24小時都要繞它的恆星母星好幾圈,且同一個表面永遠面向恆星。現在科學家預測,這些因素意味著K2-141b表面三分之二的區域會被永久性的陽光照射,以至於它地表的一部分被熔巖海洋覆蓋,而且其中一些巖石甚至可能被蒸發了到大氣中。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行星科學家、這篇新論文的合著者尼古拉斯·考恩在一份報告中說:「所有巖石行星,包括地球,一開始都是熔化的世界,但後來迅速冷卻和凝固。熔巖行星給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看到了行星演化的這個階段。

科學家們希望了解這樣一個炙熱的世界可能有什麼樣的大氣層。K2-141b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目標,它已經被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K2任務和該機構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研究。它的大氣特別有趣並奇特,科學家們相信,美國宇航局即將於明年晚些時候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能夠更細緻地觀測和分析這顆遙遠行星大氣的成分。

截止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對K2-141b的研究認為,這個星球的密度與地球的密度差不多,因此地殼可以用純矽來模擬,作為一個合理簡化的表示。根據研究小組的計算,因為它離母星恆星很近,接收到了非常強烈恆定的光和熱,這意味著它的地表可能有數公裡深的巖漿海洋。然後,研究人員根據三種潛在的主要成分對它的大氣進行了建模,這些成分在巖石行星的外殼中都很常見。科學家們計算出,這三種情況都能支持大氣,風速超過每秒1.75公裡,遠高於地球上的聲速。

研究人員計算,在氣溫下降的大氣邊緣,氣態巖石會冷卻到足夠的溫度,以降水的形式落回地表,形成巖石雨。研究人員寫道,如果大氣以二氧化矽或一氧化矽為主,那麼這些降水大部分會落入巖漿海洋中,但如果大氣主要是鈉,它看起來就更奇怪了,固體鈉會像地球上的冰川一樣向海洋滲出。

所有這些建模並不是為了想像一個奇異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畢竟這是科學。研究人員希望將他們的模型與目前大型空間望遠鏡的觀測結果進行比較。科學家們很樂觀地說,K2-141b是大氣觀測和深入研究的一個極佳目標。

科學家們在報告中說,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到太空之前,他們將深入研究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這些觀測結果應該有助於確定K2-141b白天和夜晚的溫度,從而澄清模型是如何與現實相符的。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極端的行星,該星球下的雨是巖石雨
    根據麥吉爾大學、約克大學和印度科學教育學院的科學家的說法,至少一顆這樣的系外行星的大氣和天氣周期非常特殊,該行星特徵具有這樣的特徵:巖石被蒸發並形成巖石雨、時速超過5000公裡的超音速風和100公裡深的巖漿海洋。
  • 熔巖行星:「熔巖雨」一直下,巖石也被蒸發
    超音速風吹向寒冷的行星暗面,凝結的「熔巖雨」緩慢流回熔巖海洋中最酷熱的區域。熔巖行星這種「熾熱」的星球是在太陽系邊緣外發現的最極端行星之一。這顆行星不僅能融化巖石降下「熔巖雨」,還能將巖石蒸發,形成熔巖「大氣層」;其超音速風的速度高達5000公裡/小時,表面存在100公裡深的巖漿海洋。科學家們首次用計算機模型預測了K2-14b的環境條件,發現它是一顆與地球大小接近的系外行星,其地表、海洋和大氣層都由相同的成分——巖石構成。這種驚人的一致性與其運行特點有關。K2-14b屬於巖石行星的亞星。
  • 這顆藍色的星球,本以為是第二個地球,沒想到卻是顆地獄之星
    甚至知道了銀河系之外同銀河系一樣的存在有無數個,這麼多的星球使得科學家們探索宇宙的熱情更高了,在對這些星球的探索中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同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這其中有一顆和地球非常像的藍色星球,看起來很可能是未來的第二地球選項之一,但是科學家們卻說,這顆星球就是一顆地獄之星。這是為什麼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比地球大38倍,這顆巖石行星刷新紀錄,它將成為下一個「木星」
    ,巖石行星存在外星生命或孕育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果以地球生命為參考對象的話,那麼生物要麼生活在海洋中,要麼生活在陸地上,沒有生物能夠終生都能漂浮在大氣中。經過研究,這顆被命名為「鋼鐵洪流- 849 b」並非普通巖石行星,它可能是由氣態行星演變而來。那麼鋼鐵洪流- 849 b到底是一顆怎樣的行星?它如何從氣態行星變成巖石行星呢?
  • 比地球大38倍,這顆巖石行星刷新紀錄,它將成為下一個「木星」
    ,巖石行星存在外星生命或孕育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果以地球生命為參考對象的話,那麼生物要麼生活在海洋中,要麼生活在陸地上,沒有生物能夠終生都能漂浮在大氣中。但凡事都沒有絕對,氣態行星並非一絲可能性都沒有,尤其是當它們堅硬的內核獨自形成一顆巖石行星的時候。根據參考消息7月2日的報導,英國一支天文團隊發表了一項新發現,他們在地球730光年之外發現一顆巖石行星。經過研究,這顆被命名為「TOI-849b」並非普通巖石行星,它可能是由氣態行星演變而來。那麼TOI-849b到底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 雙星系統的環境為何會如此惡劣?猶如末日景象,巖石雨從天而降
    有個傳說這麼寫道:一片天空上同時出現了9個太陽,高溫炙烤著大地,百姓根本忍受不了高溫環境,這時候後裔為了拯救百姓跳出來,舉著弓箭把其中8和太陽射下來,只留下1個太陽,從此百姓才過著安穩的生活。天空中出現9個太陽的概率真的很小,可以說完全不可能。
  • 木星是由什麼組成的?
    木星是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體積大概有1300個地球那麼大。一個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是,木星比太陽系中其他所有行星的總體積的2.5倍還要大。但是,不時有人斷言,木星完全由氣體組成。這一觀點從某方面說來是真的。大概90%的木星是由氫氣組成的,剩餘10%則是氦氣。
  • 探索太陽系的秘密,由內到外觀察八大行星,你觀察到了什麼?
    太陽系的八顆行星都獨一無二,但是它們的構造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很熟悉,甚至還有點陌生,下面給大家來一趟太空之旅吧。從太陽的海海王星我們可以一路看看每個天體內部有什麼。金星:太陽系最熱的行星,平均溫度達到了465攝氏度,。表面的壓力跟在地球水下914。1米一樣,此行星鐵金屬核心有三千九百公裡,寬幾乎是紐約到洛杉磯的距離,下一層是熔融巖石的內涵,厚度1930公裡,金星內部由地殼包裹其組成,多數為玄武巖,寬度十到二十公裡。金星厚厚的大氣層就像一場噩夢,96%的二氧化碳,3%的氮和厚厚的硫酸雲。
  • 蒸發設備主要由什麼組成?
    近期,諮詢小編比較多的問題之一是蒸發設備主要由什麼組成,今天小編就蒸發設備主要由什麼組成這個問題和大家一起聊聊。蒸發設備主要由什麼組成呢?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蒸發設備。蒸發設備是利用蒸發原理將溶液進行蒸發濃縮或蒸髮結晶處理,以獲得濃縮的溶液,或者將溶液增溶至飽和狀態,隨後加以冷卻,析出固體產物,或者除去雜質,獲得純淨的溶劑。蒸發設備種類有很多,物料工藝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類型種類。但是蒸發設備主要由哪些組成呢?
  • 為什麼太陽系裡「最多」有八顆行星?
    45億年前太陽誕生在銀河系一個古老的恆星形成區域從宏觀上看,所有的恆星系統都是緊密相連的,沒有一顆恆星是在真正孤立的狀態下誕生的。大型分子雲複合體可以存在數十億年,但氣體雲最終會在引力下坍縮。此時會同時形成大量的恆星,在一個星系團中可能有幾千萬顆恆星!
  • 科學家對這顆詭異行星大氣進行了研究,等等,它怎麼可能有大氣層
    堪薩斯大學的天文學家Ian Crossfield最早發表了關於這顆行星的論文,他描述自己繪製的LTT 9779b溫度曲線時指出:「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這顆行星上觀測到不該存在的光線,這顆行星在宿主恆星的狂熱炙烤下,溫度超過了3000華氏度,大氣層應該完全被蒸發掉了。
  • 科學家證實,宇宙中可能有數萬億顆主要由鑽石構成的行星
    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ofChicago)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某些行星可能在其表面下產生了大量鑽石,就像在地球內部發現的那樣。如此之多,事實上,它們主要是由材料製成的。
  • 圍繞兩顆太陽旋轉的星球,內部環境如同地獄,還時常下巖石雨
    引言:它擁有兩顆恆星,若在此星上生存,一天能看到兩次日升與日落,頗為浪漫,科學家曾想將它打造為「地球二號」。但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科學家果斷放棄。相信大家都聽過后羿射日的故事,傳說中天空中本有九個太陽。雖然神話帶有一定誇張色彩,在浩大宇宙中,幾乎不會出現一顆行星同時面對九顆恆星的情況,但是,一顆行星面對兩顆恆星的情況多有發生,並不是所有行星都如地球一般幸運,只需面對一顆恆星,且還與這顆恆星保持著合適的距離。接下來,跟著筆者一起來認識一個雙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一顆行星便要獨自面對兩顆恆星。
  • 距地730光年,這顆巖石行星被稱作「最強boss」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顆巖石行星,而在系外行星的探索上,科學家們也更傾向於去尋找和地球一樣的巖石行星,因為巖石行星要比氣態行星更有可能孕育出生命,而且一旦某一顆巖石行星是處於宜居帶之中的根據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發現了一顆巨大的巖石行星,它的大小足足 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科學家們發現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
  • 幼小的行星被它們的恆星「烤熟」了
    簡介:系外恆星V1298 Tau正處在躁動的青春期,強烈射電輻射炙烤著它尚不成熟的四顆行星,據預測靠內圈兩顆行星將最終失去大氣,外圍行星可能終稱為巨氣態行星。它是一顆睿智,成熟的恆星,已經步入了它的中年期,並且變得穩定且可靠了。(NASA估計太陽還餘有大約50億年的生命)另一方面,年輕的恆星,會帶有一點魯莽。
  • 宇宙中最有趣的9顆行星,一起來看看吧!
    下面列出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有趣的行星(系外行星)。土星的類固醇,這顆系外行星的官方名稱是J1407b,但是它擁有一個巨大的行星環系統(是土星環的640倍)給了它一個「類固醇上的土星」的稱號。它是唯一已知的外行星,有類似於土星的環。如果土星在我們的太陽系中被這顆行星所取代,那麼它的光環將從地球上任何地方觀察都清晰可見,因為它比滿月大很多倍。
  • 我們的大氣是由啥組成的?(上)
    陽光透射下的早晨,渾濁的空氣然而大氣的成分並不是固定的,而是隨時間和空間變化。如果把水汽、塵埃和其他變化的成分從大氣中除去,可以發現一個80千米高度的成分組成穩定的大氣層。其中氮氣和氧氣構成了這個幹潔大氣體積的99%。雖然這兩種氣體是大氣成分中最多的而且對地球上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它們對天氣現象幾乎沒有影響或並不重要。
  • 看完BBC的《行星》,再看看這本《行星全書》
    科學家們,給這些看得見星空的圖案起了各種各樣的名字,古今的星空故事交織在一起,給人們無限的暢想機會。但是,幻想歸幻想,我們還是更希望真正地想去了解每一顆星星,不管它是恆星、類木行星、類地行星、矮行星,還是極為普通的小行星。近三百年來,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現在有機會跟隨星際探測器,去一窺宇宙的奧秘。
  • 被稱為「地獄」的行星!就在太陽系!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0倍!
    我相信大部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想離開地球,去探索太陽系,去看看外面神秘的世界,但是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地球其實有多好:我們有大量的空氣,比我們所知道的更多的液態水,一個保護我們宇宙輻射的強大的行星磁場,一個保持我們肌肉強壯和骨骼厚實的強大引力。但是,我們仍然在向我們的行星鄰居尋求可以參觀甚至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