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那麼熱,可是你都會用了嗎?

2021-01-17 生物谷

基因編輯是一種遺傳工程技術,針對某個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通過改變生物的

遺傳

基因,使其特定的基因功能喪失作用,通過研究對生物體造成的影響,進而推測出該基因的生物學功能。本文為你科普基因編輯三大技術:


基因敲除


進行DNA水平編輯。一般用於構建基因敲除鼠模型。


CRISPR/Cas9:

CRISPR/Cas9系統作為細菌和古

細菌

的獲得性免疫系統,通過RNA介導特異性的切割外源

遺傳

物質,用以對抗入侵的病毒和質粒。使用Cas9切口酶和一對sgRNA,兩個相近的切口造成DNA雙鏈斷裂,誘導細胞發生非同源末端連接修復,造成目的基因的突變。


CRISPR/Cas9技術自問世以來,取代「鋅指核酸內切酶(ZFN)」、「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ALEN),成為科研、醫療等領域的有效工具」.一般通過體外轉錄得到sgRNA與cas9的mRNA,通過注射到原核期受精卵內,移植到假孕母鼠體內獲得基因編輯的小鼠進行基因功能研究。



構建方法:


確定待敲除基因的靶位點。


設計識別靶位點的識別的一對sgRNA。


構建可表達sgRNA的Cas9質粒。


體外轉錄sgRNA 和Cas9 RNA。


將sgRNA和Cas9 RNA直接注射入受精卵檢測sgRNA活性。


將有活性的sgRNA和Cas9 RNA直接注射入受精卵建立Founder。


將Founder自交得到F1代。


適用範圍:


製備敲除鼠,利用敲除鼠進行基因功能的研究;進行細胞水平敲除基因時,可以選擇慢病毒

載體

,構建lenticrispr-v2質粒,通過包裝病毒進行細胞水平敲除。


基因敲減


RNA水平,是指通過降解具有同源序列靶基因的mRNA,達到阻止基因表達的作用。一般用於細胞水平敲減基因。


(1)RNA幹擾:


siRNA

雙鏈結合一個核酶複合物從而形成所謂RNA誘導沉默複合物RISC。激活的RISC通過鹼基配對定位到同源mRNA轉錄本上,並在距離siRNA3』端12個鹼基的位置切割mRNA,該mRNA發生降解而導致基因表達沉默,是一種特異性的轉錄後基因沉默。


一般合成針對靶基因的siRNA,通過轉染的方法使之進入細胞內,使靶基因沉默。這一方法受轉染效率的影響較大。目前有不少基因的siRNA已經有商業產品,所以使用時買來就可以了,比較方便。



適用範圍:


一般通過公司合成後,通過轉染細胞進行細胞水平敲減。


(2)shRNA:


「短髮夾RNA」,shRNA包括兩個短反向重複序列,中間由一莖環(loop)序列分隔的,組成髮夾結構,由polⅢ啟動子控制。隨後再連上5-6個T作為RNA聚合酶Ⅲ的轉錄終止子。


構建shRNA的病毒表達

載體

,常用的病毒

載體

有腺病毒載體、腺相關病毒載體、慢病毒載體等,機制與質粒載體相似,利用了病毒感染細胞效率比較高的特點,解決了用質粒載體轉染效率低的缺陷。



構建方法:


shRNA設計:設計RNA幹擾序列是RNAi實驗的關鍵。


載體構建:可根據實驗需求選擇慢病毒、腺病毒載體。


轉染細胞:常用的方法包括磷酸鈣轉染、脂質體轉染、電穿孔轉染等


觀測GFP 螢光和穩定表達細胞系篩選:可用於帶有GFP標籤的質粒載體。


檢測RNA 幹擾效率:可以在蛋白水平或mRNA水平檢測RNA幹擾效率。


適用範圍:


一般通過構建慢病毒、腺病毒等進行細胞水平敲減。

相關會議推薦


2017(第四屆)基因編輯與臨床應用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7.6.9 -6.10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meeting.bioon.com/2017geneediting/

相關焦點

  • 在如今的基因編輯時代,你贊同基因改造人體嗎?
    那麼,如果將視角擴張到整個人類,9秒29是否真的會成為我們的速度上限?作為一個爭強好勝的物種,人類在不斷追求身體速度的路上,是否永遠甘心被困於9秒,屈服於野兔、羚羊、獵豹等其他動物的瞬時速度之下?對此,基因編輯技術提供了一項頗具誘惑的答案。
  • 科普:基因編輯技術和CRISPR
    你知道基因編輯技術嗎?你知道CRISPR技術嗎?你知道20年前的基因編輯核心技術都被掌握在同一家公司手裡嗎?基因是什麼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開始,人類就進入了演化論時代。可是,前醫學和神職人員人員達爾文並沒有明確指出我們智人和其他物種到底是通過什麼東西進行演化的。反倒是另外一位真正的神父孟德爾告訴了世界:基因,是影響我們性狀的基本單位。
  • 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基因編輯技術先驅,人類會成為變種人嗎
    現代人類能生存在地球上是經過數百萬年的漫長進化而來,人類的基因也一直在突變和進化。而基因突變是有巨大風險的,如果不被自然選擇就會被淘汰掉,生物界大概只有2%左右的基因突變最後適應了環境生存了下了。所以自然選擇是一個非常爆烈殘酷的過程!現在人類掌握了基因編輯技術是福音嗎,人類可以通過這項技術選擇和改變基因。
  • 特別討論:如果有機會,你願意進行基因編輯嗎?
    撰文 | 小肉包責編 | 雪月你問任何一對孕育著生命的夫婦有什麼願望,你會得到一個全球統一的答案:「有一個健康的寶寶。」令人遺憾的是,只要有一個基因出錯就可能造成寶寶患有嚴重的先天性疾病或殘疾,父母美好的願望可能就會被戳破。
  • 北大教授饒毅:人類性細胞的基因編輯最好是禁止
    是嬰兒嗎?當然我們應該關心任何一個嬰兒。但是這個問題的核心不在於嬰兒。是胚胎嗎?如果你相信宗教,對於一些宗教而言,那麼胚胎是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無神論者,你是理性的相信科學技術的人,胚胎的問題是一個次要問題。核心的問題是生殖細胞的問題。
  • 基因編輯的道德紅線
    把你做主持人的臉換掉,你會願意嗎?把你的腦袋換掉,或者腦袋的一部分換掉,你會願意嗎?我給你做一個選擇題,假如說你有這五個選擇,你會選哪一個?」「魏老師先幫我看看這幾個裡面哪個先通過基因編輯可以更換的,我就可以不換了。」主持人嘴裡的魏老師指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魏文勝。
  • 解讀獲諾貝爾獎的基因編輯技術,基因定製離我們有多遠?
    Doudna兩位科學家,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基因編輯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基因編輯技術是什麼?有何潛質?它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基因檢測有必要嗎?基因編輯技術是未來可期還是適可而止?以下是一場關於基因編輯的理性科學和倫理問題的有趣討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從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回歸Crispr
    在基因編輯的早期,生物學家有一種類似於印刷機的分子工具箱。也就是說,改變DNA是一個複雜的、勞動密集型的過程,它需要將基因導入到與目標細胞結合的病毒上。這涉及到相當多的學科交叉。如今,科學家們擁有了像微軟Word那樣的基因編輯工具,使得編輯DNA對他們來說就像軟體工程師修改代碼一樣容易。是什麼推動了基因編輯的迅猛發展呢?
  • 基因編輯技術會帶來三大危害
    其實轉基因也是基因編輯,你去華大基因食堂吃的都是基因編輯技術培養出來的蔬菜。當轉基因食品和反轉基因打嘴仗的時候,偶爾我們也插個嘴:「世界都基因編輯時代了,談上世紀的技術有意義嗎?」然而,出人意料的,有人直接跨越植物和動物到人類胚胎,人體基因編輯技術迅速從科幻變為現實。
  • 一年前「基因編輯嬰兒」鬧劇終於落幕,你願意「訂製」自己的孩子嗎?
    2016年以來,南方科技大學原副教授賀建奎得知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可獲得商業利益,在明知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和醫學倫理的情況下,仍以通過編輯人類胚胎CCR5基因可以生育免疫愛滋病的嬰兒為名,將安全性、有效性未經嚴格驗證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用於輔助生殖醫療。
  • 投資者開始蜂擁的CRISPR基因編輯,並沒有那麼美好
    現在,許多人認為強大的新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將成為基因治療的新勢力。但是,CRISPR真的準備好開啟基因編輯的黃金年代了嗎?《科學》雜誌對其優勢與風險做了一次探討。CRISPR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已經做過科普,在這裡不妨再解釋一次。傳統的基因治療通過蠻力進行的基因轉移方法來起到作用。
  • 基因編輯到底會不會脫靶?中國科學家用最新研究給出了解答
    2017年, Bassuk等幾位科學家還真就這麼幹了[2],他們用CRISPR/Cas9技術編輯了幾枚小鼠的受精卵,等這些受精卵發育成小鼠出生後檢測了它們的基因,並將其與同一品系的其它小鼠作對比,結果居然發現了「一千多處難以預料的基因突變」。
  • 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確定調控珊瑚對熱應激反應的基因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確定了一個調控珊瑚對熱應激反應的關鍵基因,這一發現可能對這些努力有所幫助。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已經研究了各種旨在加強珊瑚生存能力的技術和研究項目。從在大型農場裡飼養「渦輪增壓」珊瑚寶寶,到使用水下揚聲器吸引魚類來幫助修復受損的珊瑚礁,再到使用漂浮薄膜來保護脆弱的種群,但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解決同一個問題,即所謂的珊瑚礁白化。
  • 「願第一個讓我的孩子接受基因編輯」賀建奎如是說。你信嗎?
    原標題:「願第一個讓我的孩子接受基因編輯」賀建奎如是說。你信嗎? 2018年11月28日,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香港大學李兆基演講廳舉行。近期因製造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而陷入爭議的南科大副教授賀建奎成為該次峰會的焦點人物。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哪裡
    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愛滋病。不過,「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宣布後引來多方質疑,質疑的內容集中於該項研究涉及的倫理問題、必要性和安全性。
  • "基因編輯"發明者:發明此技術後,每天都做惡夢!
    【相關的正式回應】從正式回應的複雜性來看,很多網友都突然覺得:原來有這麼多人在管著「基因編輯」這件事,可是賀副教授也真的厲害,在眾目睽睽之下,也能做出這種「驚世之舉」。CRISPR作為基因編輯工具雖然強力,但是會有很多「脫靶"——錯誤地編輯了不該編輯的地方。編輯農作物好辦,弄出問題了就不上市唄,但如果一個人遭受了錯誤的編輯,你不能把他殺了啊。
  • 俄羅斯版賀建奎:還會有新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嗎?
    今年 6 月,俄羅斯科學家丹尼斯·雷布裡科夫宣布了他的「基因編輯嬰兒」計劃。他會成為第二個賀建奎嗎?「優化」賀建奎的實驗 6月10日,著名科學雜誌《自然》報導了雷布裡科夫的計劃——如果獲得準許,他將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並將編輯過的胚胎移植入子宮,創造新的「基因編輯嬰兒」。
  • 基因編輯到底會不會脫靶?中國科學家用最新研究給出了解答-虎嗅網
    然而基因編輯技術宛如一輛勢不可擋的戰車,正以雷霆萬鈞之勢向著臨床領域疾馳而來。然而這歷史的車輪真的不能擋嗎?又該不該擋一下呢?也許有人會說,這很簡單呀,把一批樣本分成兩組,一組做基因編輯,一組不做,然後比對一下兩組的基因差異不就成了麼?2017年, Bassuk等幾位科學家還真就這麼幹了[2],他們用CRISPR/Cas9技術編輯了幾枚小鼠的受精卵,等這些受精卵發育成小鼠出生後檢測了它們的基因,並將其與同一品系的其它小鼠作對比,結果居然發現了「一千多處難以預料的基因突變」。
  • 基因編輯事件後成立委員會重拳出擊基因編輯人體實驗
    9月3日《Nature》發表新聞:有影響力的專家組說,「 CRISPR嬰兒」的風險仍然很高 一項備受矚目的國際委員會指出,在人類胚胎中編輯基因有一天可以防止某些嚴重的遺傳疾病從父母傳給孩子文件加入了近年來編寫的大量報告,這些報告反對在研究人員能夠解決安全隱患之前,禁止在診所使用基因編輯,並且公眾有機會就道德和社會問題發表評論。 該委員會是在中國生物物理學家何建奎於2018年宣布他已經編輯基因然後植入人類胚胎的舉動震驚世界之後成立的,他旨在使最終的孩子對HIV感染具有抵抗力。
  • 關於基因編輯技術,你需要知道這些
    基因組編輯是基因工程中的一種方法,科學家們可以控制CRISPR-Cas9這把基因「剪刀」可以在預定位置切割任何DNA分子,包括基因組中的,DNA斷裂後,細胞會對斷裂位點進行修復。有時,細胞中一些人為導入的基因片段,會在修復的過程中插入這些位點。自此一扇新的大門被推開。讓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生命像電腦上的文本文件一樣容易被編輯、被修改,將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