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首先了解一下花菜和菜花是不是屬於兩種蔬菜?事實上花菜就是菜花,這只是不同地方的不一樣叫法而已,在以前國內還很少見西藍花、塔型菜花等其他花菜品種的時候,基本就是北方很多地方都叫菜花,而南方大多地方稱其為花菜。
但其實它們都是十字花科植物的變異花球而已,雖然說品種不同,但是本質都是差不多的。所以為了避免大家看著混亂,我們下面用比較好區分的方式來分別介紹一下幾種花菜(菜花)的區別。
外觀:
花球不同:花菜又名散花菜,外觀看花菜的花球比較鬆散,花球中間有很多縫隙,乍一看花菜外表比較亂。而菜花的花球是僅僅簇擁在一起,花球中間幾乎沒有任何的縫隙,排列的很整齊。
梗長短和顏色不同:仔細觀察就會有所發現,散花菜的梗一般都比較的長,而且白裡透著綠色。而菜花的梗長短比較均勻,顏色是單純的白色。
口感:
花菜耐炒和耐煮性非常的好,口感吃起來比較清淡脆爽;而菜花一煮或者一炒就變軟,吃起來口感比較的綿軟。
接下來為各位介紹幾種花菜:
1、鬆散型花菜:
這種花菜在我印象裡是後來才出現的,也有很多別的名字,比如:散花菜、有機花菜、青梗花菜等等,它的特點就是莖稈較長、帶有青綠色,而且花球鬆散不緊湊。
這種鬆散的花菜耐烹煮性會更好一點,一些維生素和可溶性物質的含量也要比前面提到的緊湊型花菜要高一點,吃起來口感也會更好。
所以一般價格也是這種鬆散型的比較貴。個人覺得最好吃的做法之一就是乾鍋花菜了,烹飪到略帶焦香的程度,比裡面的肉還好吃。
2、西藍花:
西藍花也叫做青花菜,據說它的存在其實要比我們比較常見的白色花菜早很多,在外觀上面的區別也會比較的明顯,那就是它綠色的外觀。(其實西藍花裡也有一些細分的形態品種,以後我們有機會再說)。
西藍花是很多健身、減肥人士食譜上面經常會出現的,我們家冰箱最近也是經常預備著。它的耐烹煮程度比普通的白花菜稍微好一點,但我更喜歡燙熟之後拌沙拉吃,或者是焯水斷生之後炒一些蝦仁之類的味道沒那麼濃重的食材。
那麼現在我們來說一說花菜和菜花的吃法有什麼不同。
1、花菜適合涼拌與清炒:
涼拌:花菜焯水之後與木耳、洋蔥一起,加入蒜末、醋、鹽、涼拌醬油、味精、辣椒油一起攪拌均勻調至成涼拌菜吃起來脆爽可口。
清炒:清炒花菜需要用大火來爆炒,把花菜提前辦成小塊,用鹽水浸泡一會清洗乾淨,起鍋爆香蔥姜蒜,放入花菜,大火翻炒2分鐘左右,加入適量海鮮醬油和鹽翻炒均勻出鍋即可食用。
2、菜花比較適合搭配口味重的蔬菜進行烹製:
因為菜花相對花菜來說味道會更重一些,因此菜花比較適合與蒜苔、西紅柿、臘肉等重口味食材來做。比如:西紅柿炒菜花。
西紅柿炒菜花的相關做法:
西紅柿和菜花分別洗淨切小塊分開放,起鍋油熱放入蔥姜蒜末爆香,倒入西紅柿翻炒至西紅柿出濃湯,加入菜花,燉一會至西藍花軟爛,加入鹽、雞精出鍋即可。這樣做的西藍花吃起來軟綿綿,嚼在嘴裡滿口都是酸酸清香味,非常的不錯。
乾鍋花菜:(用鬆散型的花菜最好吃哦!)
主料:鬆散型花菜400克、五花肉200克;
輔料:大蒜兩瓣、小米辣2個、幹辣椒4個;
料理:食用油、生抽、糖、鹽。
製作方法:
首先是需要把花菜的花球向下放入一盆水裡浸泡一會,畢竟它們的外觀結構就導致比較容易有灰塵、小蟲子之類的殘留;
浸泡的時間我們把五花肉切片,大蒜、小米辣和幹辣椒切段,也可以準備一點青蒜苗之類的,看自己喜歡的;
鍋裡加水燒熱,把浸泡好的花菜掰成小朵之後焯水處理,大約40秒左右即可撈出過冷水降溫,瀝水備用;
鍋裡下一點點食用油潤一下鍋底,然後下五花肉片小火煸炒,要炒至肉片略焦出油的程度,然後下蒜片和幹辣椒段炒香;
香味飄出之後下瀝水之後的花菜和小米辣,烹入一匙生抽、2到3克食鹽、最後捏一點點白糖撒進去,覺得菜餚深色一點更有食慾的話,可以滴幾滴老抽補個色,炒勻即可出鍋。
小貼士:
花菜最好是可以執行完浸泡、清洗、焯水、衝冷水這一整個過程,這樣首先可以確保把食材清洗乾淨,其次就是還可以將花菜預熟縮短烹飪時間。
最後記得焯好水撈出後要衝冷水降溫,這樣可以保留更好的口感,避免餘熱將花菜變得過於軟爛,而且瀝水一定要徹底一點,不然額外的水分一直蒸發會持續帶走熱量,最後容易導致食材受熱不夠,從而開始出水,失去乾鍋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