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拉斯方程之美:萬物的數學之匙

2021-01-11 南海網

  [導讀] 如果你想知道空間裡任何一點的電壓,你只需要解開拉普拉斯方程。不用擔心,拉普拉斯方程厲害之處在於,如果你想解開皂膜的拉普拉斯方程,你在最後一步之前不需要任何關於鐵圈的數值。

  物理是一個天生自帶暗語密碼的學科。而正是這些密碼將宇宙裡的各種秘密轉為人類語言。它們可以把最純粹的數學和任意物理下的分科聯合在一起。而這,正是其中之一。

  它存在於電磁學,存在於流體力學,存在於萬有引力,存在於熱力學,也存在於表面張力裡。它,乃是拉普拉斯方程。它,無處不在。

  拉普拉斯方程是由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首先提出而得名的。拉普拉斯則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法國數學家,在維基百科上甚至有數個被冠以他的名字的頁面。在1799年,他證明了在天文時間單位裡,太陽系是一個穩定的系統,推翻了一個世紀前牛頓的假設。在這個過程中,拉普拉斯方程誕生了。

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

  它只有5個符號。被平方的一個名為向量算子的倒三角,希臘字母φ,等號,零。通過這五個符號,拉普拉斯讀懂了宇宙。

  φ,這個方程的精髓,通常代表勢能。雖然它也可以代表其他的數值,但是在這裡,我們將φ定為代表一片陸地每一點的海拔。山坡上的φ很大,山谷裡的φ則很小。

  被一系列運算所代表的向量算子平方被稱之為拉普拉斯算子。它所測量的是在這篇陸地上移動時φ值升降之間的平衡。

  在山頂上,不論任何方向,唯一的可能就是海拔的下降,因為它已是最高點。這時的拉普拉斯算子是負數,因為下降值比上升值大。山谷底則完全相反,正數的拉普拉斯算子是因為唯一的可能就是上升。而在這兩者之間則存在著一處平衡點,在那,一步可能帶來的上升和下降完全相同。在這處平衡點上,拉普拉斯算子為零。

  在拉普拉斯方程裡,一片陸地上所有地點的拉普拉斯算子都等於零。而這有兩個結果。第一,在任何一個位置上,你都可以上升或下降相同的海拔。第二,一片陸地最高和最低的φ值都只能存在於邊境。這是因為,如果φ值有變,它只能在抵達峰頂或谷底之前發生。

  現實的地面很難符合拉普拉斯方程,但是皂膜不一樣。把一個鐵圈放進肥皂水裡再拿出來,你將發現製造出來的皂膜會沒有任何起伏。你可以拿著鐵圈換一換姿勢,但是你會發現你沒有任何辦法使皂膜高出或底出鐵圈。從任何角度來看,鐵圈的邊緣都是這個平面的最高與最低點。

  皂膜之所以形成這個形狀是由於表面張力導致的。但是拉普拉斯算子完美的預料到並描述了它。而且你要記住,拉普拉斯發明出這個方程的原因是因為它描述了整個太陽系。

  讓我們用另外一個例子來描述拉普拉斯方程。想像一塊帶電荷的金屬在空無一物的太空中。通常,太空中是沒有電壓的。但是,此時金屬附近的空間會有和金屬相似的電壓。距離金屬更遠的空間電壓則會更小,但只有在離金屬無窮遠的時候電壓才會為零。當你離開金屬所在的那點,你不會測量到任何電壓的波動,因為沒有任何其他電荷來導致電壓波動。電壓只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變小。

  如果你想知道空間裡任何一點的電壓,你只需要解開拉普拉斯方程。

  聽起來很難?不用擔心,拉普拉斯方程厲害之處在於,如果你想解開皂膜的拉普拉斯方程,你在最後一步之前不需要任何關於鐵圈的數值。所有的步驟完全獨立於鐵圈。所以,你可以把它完美的套用在電壓的計算上。除了最後一步,這個方程不會有一丁點的改變。

  同樣,它可以被運用在任何地方,只要你把最後一步改好。引力在物體表面最大,但是會漸進歸零,拉普拉斯方程可以計算它。水流的速度在被阻礙時為零,但是在遠處則不會有任何影響,拉普拉斯同樣好使。鼓面被緊固在鼓上,它的表面張力使它持平,拉普拉斯對它也有效。

  橫跨宇宙,橫跨教室,橫跨研究,只要你注意找,拉普拉斯方程必然會出現。而你,只需要解它一次。

  翻譯:羊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深科技

原標題:拉普拉斯方程之美:萬物的數學之匙

相關焦點

  • 微分方程——拉普拉斯的魔法
    生活故事 詮釋小學至大學數學的原理與精髓願讀者憑藉此書發現數學的本原之美,發現美的本原源於數學。拉普拉斯的魔法掌握了微分方程這一有力工具的自然科學家們, 以此為武器著手於揭開自然的秘密。尤其在天文學界獲得了驚人的成功。這是由於有了萬有引力定律,極易建立微分方程的緣故。
  • 數學大師啟示錄——拉普拉斯
    ——拉普拉斯為了揭開宇宙之謎作為數理天文學家,拉普拉斯被公正地稱為法國的牛頓;作為數學家,他是概率論近代理論的奠基人;不過在為人方面,他遭到不少人的非議。他著手撰寫時代的《大綜合論》——《天體力學》;不過他的不朽工作遠遠超過託勒玫的《大綜合論》,就像近代的數學分析遠遠超過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拉普拉斯無論在數學上從事哪項研究,都是圍繞一個目的:揭開宇宙之謎。他是明智行事的卓越榜樣。他把自己的力量集中於一個最值得他努力的方向,而這個方向同他的才能十分相稱。
  • 丘成桐:享受數學之美
    文學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而數學也具有詩歌和散文的內在氣質,達到一定的境界後,也能體會和享受到數學之美。數學既有文學性的方面,也有應用性的方面,我對這些都感興趣,探討它們之間妙趣橫生的關係,讓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數學的樂趣。」下午1:55,到達中科院。由於車上沒有備水,丘先生一連喝了5杯水。隨後走進演講報告廳。
  • 《克蘇魯神話》——銀之匙「萬物歸一者」尤格·索託斯
    這是一個由無限存在與自我組成的事物,所有一切皆在它之中,而它也存在於所有一切之中——那並非僅僅只存在於一個時空連續體裡某個東西,而是與一切存在那無邊無際的範圍中賦予一切生機的終極本源相聯在一起——最終,這是一個沒有限制,同時也超越了一切奇想與數學邏輯等等的絕對範圍——H·P·洛夫克拉夫特 & E·霍夫曼·普萊斯《穿越銀匙之門》上篇我們已經了解了被稱為
  • 拉普拉斯的魔女——東野圭吾最新回歸推理之力作!!!
    拉普拉斯之魔生命的未知成為命運的註定拉普拉斯相信,世界是由按照牛頓動力學相互作用的微粒組成,如果對於世界體系在一個瞬間的初始狀況具有完全而精確的知識
  • 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 萬物之理的一絲曙光
    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 萬物之理的一絲曙光(簡略稿)吳義彬摘要: 自然界是由廣義「能量量子」自然聚集形成的無限多樣的自然體系所構成的自洽世界引言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從把萬物都用「水、火、氣、土」來加以說明的亞裡斯多德時代到現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只是在近四百年來,特別是近一兩百年才走上真正科學的道路.現在雖有了一個用量子電動力學來說明普通物質結構的理論,但對各式各樣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來說,到底什麼才是最基本的?愛因斯坦堅信的「大統一理論」,路在何方?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謎!
  • Oh My God,原來是這樣的數學大師,宇宙中的惡魔拉普拉斯妖
    1827年3月5日.他一生中碩果纍纍,學術成果有14卷之巨,每卷均不少於700頁.其中1796年發表的《宇宙系統論》一書,把高溫雲狀的物質作為宇宙起源的假說,來說明行星和衛星是怎樣形成的.1799—1825年,又發表了《天體力學》專論5卷.匯集了拉普拉斯在天文、數學方面的研究成果.長達26年的這部大作,被稱為18世紀的傑作.
  • 從《萬物皆數》到《數學之美》,一個數學學渣的科普讀物進化史
    去年硬逼著自己讀了《萬物皆數》,那是一本寫得極其友好的數學通識類科普讀物,通過《萬物皆數》的閱讀,我改變了自己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偏見,開始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學留心。心理學中的錨定效應出現了,認知一改變,我發現生活中真的萬物皆數,數學這門宇宙基礎學科,魅力無窮!《數學之美》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我的閱讀書單的。《數學之美》的作者是吳軍。
  • 拉普拉斯之妖,主宰人類命運的神祇
    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之妖」的表述。這段論述出自1814年拉普拉斯著作《概率論的哲學探討》,這可能是整個科學哲學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一段文字之一了。這中間提到了一個可以全知初始條件並可以根據物理定律預測一切未來的「妖怪」,這就是後人談論的著名的拉普拉斯之妖。其在科學和哲學上引起的爭議,經過了200年直至今天,仍然沒有得到公認。
  • 拉普拉斯妖:通曉宇宙一切,深知過去未來,最終被量子力學終結!
    同時還是分析概率論的創始人,應用數學的先驅。在研究天體問題的過程中,他創造和發展了許多數學的方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拉普拉斯變換、拉普拉斯定理和拉普拉斯方程,在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其實最初拉普拉斯妖的擬態是一個智者,並非是妖。拉普拉斯提出這個假想的原文是:我們可以把宇宙現在的狀態視為其過去的果以及未來的因。
  • Oh My God,原來是一個這樣的拉普拉斯,宇宙中的惡魔拉普拉斯妖
    《概率的分析理論》拉普拉斯1812年發表了開闢概率論發展新時期的《概率的分析理論》,該書有七百萬字,奠定了近代統計學的基礎,書中附帶的引進了求解常微分方程的拉普拉斯變換。他在運用數學的同時又創造和發展了許多新的數學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方法、概率論、萬有引力定理、彗星軌道、微分方程的解法、拉普拉斯變換、最小二乘法、代數學中關於行列式的展開定理、實積分轉化為復積分計算等。。。
  • 拉普拉斯的傳奇人生
    1765年,16歲的拉普拉斯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卡昂大學。他在學習期間寫了一篇關於有限差分的論文,得到數學老師的讚賞。於是,在拉普拉斯19歲的時候,數學老師讓他帶著一封推薦信,去巴黎找當時法國著名學者、巴黎科學院負責人達朗貝爾。但達朗貝爾並沒把推薦信當回事,拒絕接見拉普拉斯。
  • 人生如蜉蝣,發現萬物之美,以萬物為師!這些畫有萬物之美嗎?
    或許,正是這樣的同悲之心與發現,才能讓人在頓刻間發現萬物之美,以萬物為師。或許,正是緣於對蜉蝣般的生命的深刻體驗與發現,讓他能更細緻地感受到萬物之美。同時,因為喜歡畫畫能喚醒自由與美,他拿起了畫筆,賦予了他眼中的蒼生以生命。或許,因為喜歡,才會想要用盡全力,作品因此才煥發出美麗與熱愛的光芒。當在網絡上,看到他的作品時,我感動於他賦予那些如蜉蝣般的靈類以活力和靈性。他們都是微塵世界裡,被佛神看顧的孩子,泛著晶瑩的光,和同於塵,不染於塵。
  • 於數學中發現天大之美
    於數學中發現天大之美 2018-08-02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享受數學之美 華工數學文化節開幕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 通訊員/鄭璐)一年一度的「雙11」就要到了,商家們推出的各種折扣、優惠方案,讓愛好網購的網友們算來算去、頗為「燒腦,直呼「我恨數學」。然而,近期在華南理工大學,卻有數千位數學愛好者,正在參加由數學學院舉辦的第五屆「數紛」數學文化節,「數理大賽」「數學文化展」「華工腦力王」「三行情詩」等活動,讓師生盡情享受著數學之美。在10月26日數學文化節的開幕式上,華東師範大學談勝利教授受邀給全校師生作題為「參數曲線與幾何之美」的講座,解讀參數曲線的歷史演變與未來,以及其中呈現的幾何之美。
  • 【科普知識】數學之美!
    Tips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 現代數學之代數學的新生
    1821年,19歲的阿貝爾進入奧斯陸大學,三年後發表論文《論一般五次代數方程之不可解性》,其主要結論:如果一個次數不小於五的多項式方程,由它的係數組成的根式都不可能是該方程的根。阿貝爾所在的挪威經濟落後,沒有知名的數學家。幸運的是他遇到一位好的數學老師,使得他在少年時有機會閱讀歐拉、拉格朗日和高斯的著作。
  • 一元一次方程貴?方程之美
    方程是美的,最近卻鬧出了不小的笑話,上熱搜了。「一元一次方程太貴了」,「還是一元三次方程便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方程,談談方程之美。一、等式、幾元幾次很多同學從小學就開始接觸到方程了,但是列方程解方程還是不怎麼熟悉。
  • 數學的解法之美、結論之美、繪圖之美、體驗之美
    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有數學家從數學中得到美的愉悅,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音樂和詩歌。伯特蘭·羅素以下列文字形容他心中的數學之美:"數學,正確看待時,不僅具有真理,還具有至高的美-一種冷而嚴峻的美,一種屹立不搖的美,如雕塑一般,一種不為我們軟弱天性所動搖的美。
  • 數學手抄報:《數學之美》
    在網上看到有人推薦吳軍博士的《數學之美》,儘管我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但對數學的推崇一直如此,所以買來一讀,我的真切體驗正如吳軍博士在書的後記中所說,把自己「境界提升了一個層次」。  那麼,對我而言,到底提升了什麼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