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創新技術助力「長八」首飛

2020-12-23 我們的太空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實現首飛,在此任務中,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創新技術助力長八首飛。

火箭發射後不久,天鏈一號02星即捕獲目標並持續跟蹤至星箭分離,天鏈二號01星對火箭上搭載的衛星早期運行段持續測控,這對於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科技人員來說是一種新的工作模式。

「此次長八首飛任務,我們調用了天鏈二號01星和天鏈一號02星兩代中繼衛星接力完成此次任務,天鏈一號02星跟蹤火箭發射段,天鏈二號01星接力跟蹤火箭上搭載的1顆衛星,持續時間約3天,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創新。」本次任務指揮調度員郭志亮如是說。


隨著中繼衛星系統用戶數量逐步增加、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為各類太空飛行器提供更高速、更穩定的數據傳輸服務亟待提上日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務中使用的信息速率是目前天基測控採用的最高速率,數據傳輸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此次任務,對於來說我們實現了三個首次,首次保障長徵八號火箭任務,首次在火箭上使用高碼速率的中繼終端,首次採用新的任務模式,兩代中繼衛星接力跟蹤火箭與衛星,任務銜接更加緊密,準備工作更加翔實。同時因為這次也是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所以可能會出現許多應急情況,對崗位人員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任務總體負責人羌勝莉介紹道。


此次長徵八號首飛任務圓滿成功,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的兩項技術創新得到有效驗證,下一步,他們還將進一步優化工作模式,強化測控效能,為空間站建設等載人航天任務提供更穩、更快的信息傳輸支持。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張夢梅、王然

攝影:王貝、陳飛

相關焦點

  • 新提升、新技術、新跨越:「長八」首飛填補中國火箭能力空白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題:新提升、新技術、新跨越:「長八」首飛填補中國火箭能力空白作者 郭超凱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北京時間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長徵八號成功首飛 推進我國中型運載火箭重複使用技術驗證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十秒入雲。  新技術讓新火箭實現新跨越  在火箭研發團隊中,長徵八號火箭有個親切的暱稱「快八」。因為長徵八號火箭在2018年4月轉入工程研製階段,2020年10月完成出場評審,從型號開始研製到首飛火箭具備出廠條件,僅用時2年多時間。
  • 長八首飛!長徵火箭家族再添新丁,「全家福」來了
    長徵五號B全長約53.7米,芯一級直徑5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起飛質量約84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總設計師是泰州人!
    ,北京智星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星一號A星以及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的天啟星座08星。  長徵八號研製團隊在論證過程中,從我國現有的火箭模塊裡,進行了幾百種搭配,不斷創新研製思路和方案,最終提出了現在的構型,即長徵八號火箭一子級狀態與長徵七號火箭芯一級基本一致,二子級狀態與長三甲系列火箭三級基本一致。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此次首飛,長徵八號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送入了預定軌道。從長徵三號甲系列、長徵五號到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中國運載火箭型號已然不少,但長徵八號有其獨特之處。根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介紹,目前在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3-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而長徵八號則正好填補了這項空白。
  • 盤點穀神星一號首飛成功亮點!
    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搭載發射的天啟星座十一星是天啟物聯網星座的組成部分,主要用於提供數據採集傳輸服務,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負責研製和應用。接下來,跟著小太一起盤點本次商業發射有哪些亮點:火箭「穀神星一號」首飛任務代號:I believe i can fly,載荷天啟十一號。
  • 以科技創新驅動 促產業轉型升級 做好北京工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
    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和人均營收分別比2015年增長116%和61%,萬元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21%,百億元以上企業達18家,軟體著作權登記量突破20萬件。高精尖產業實現增加值9115.2億元,佔GDP的比重25.8%,高精尖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支撐。經過五年的發展,北京市工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的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產業質量快速提升,產業創新邁出新步伐。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12月22日12時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解密長五B首飛任務中電科四大「帶刀護衛」
    該系統創新性突破了一系列技術,實現了傳統太空飛行器中需要多臺單機才能實現的全部功能,保證了貨物返回艙一次電源分系統的小型化、輕量化,極大減輕返回艙自身的重量。此外,該系統首次在返回艙採用了高能鋰原電池組,在有限的體積內提升整機比能量,助力貨物返回艙強力升空與有效運行。
  • 長八首飛意義有多大?專家:從它身上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 這是一型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的新型火箭,它將中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由3噸提升至4.5噸,有效填補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能力空白,進一步完善了中國運載火箭型譜。
  • 打破信息枷鎖,區塊鏈如何助力航空技術逃出密閉空間?
    當前,新興技術興起,有專家大膽猜測,新興技術的興起是否可以助力航天領域。區塊鏈結合航空航天,是否能實現傳統科技的延伸和跨越?目前在航空研究空間上,大部分國家還是以線下研究為主,那麼線上交互這條路是否可以走得通?在時間上,將如何毫無差別的記載人類所取得的航天成就而不被後人質疑?
  • 2018空間信息軟體技術大會在南京召開
    近2000名業內人士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空間信息技術的現狀與未來。空間信息技術是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的基礎型、支撐型技術,成為與會專家學者的共識。  本次大會由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空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工作委員會和Esri聯合發起,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協同創新中心、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河海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主辦。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背後,商業航天的博弈與使命
    ,順利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徵八號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我國首款國家立項的商業運載火箭,具有性價比優、易用性好、安全性高等特點。具備5噸級運載能力的長徵八號火箭將和長徵家族新一代運載火箭一起,共同提升中國航天進出空間的能力;同時,將技術與經濟平衡的長徵八號也將成為商業發射的有力競爭者。而商業航天,正是近年來航天博弈的一大熱土。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揭秘中國航天背後的科技力量
    在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中,科技能讓不可能變為可能;能讓我國航天人看到他們每一次努力的進步;更能助力萬眾期待的長徵8號飛船直衝雲霄,成為新一代太陽同步軌道火箭! 12月22日12點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隨後順利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 網易聯合創新中心助力石家莊數字經濟「加速跑」
    石家莊網易聯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自2019年1月正式運營,截至目前,創新中心一期的企業入駐率已達80%以上,成功吸引了20餘家企業入駐。該中心的創立不僅為入駐的企業提供資源扶持與孵化服務,同時也借勢於網易的生態賦能資源,助力整個石家莊創新創業項目的成長,為石家莊科技創新產業注入新活力。
  • RFID信息的交互傳輸需要用什麼通信技術
    RFID信息的交互傳輸需要用什麼通信技術 和瑪大數據 發表於 2020-03-01 19:08:27 1946年2月13日是聯合國電臺成立日。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Space X恐難再做獨家生意
    我們國家的長徵系列火箭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可以滿足各種發射需求,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為我國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12月22日12點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隨後順利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八」火箭成功首飛 雲遙宇航氣象探測載荷順利升空
    央廣網天津12月22日消息(記者夏震宇)12月22日12時37分,隨著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GNSS氣象探測系統「GNSS掩星氣象探測載荷」搭載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元光號」衛星也隨之順利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