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吃完飯之後,就想要上廁所,這是為什麼呢?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曾醫生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這是因為我們體內存在一個重要的反射——胃結腸反射。
當我們進食之後,食物進入到胃裡面,會將信息傳遞到我們的大腦,告訴大腦,我吃東西了,新的食物來了,胃腸道趕緊給新的事物騰地方,把腸道裡面的大便排出去。
所以,信號會傳遞到結腸,我們的大腸會開始工作,拼命的開始運動,將結腸中的食物殘渣或者糞便,排向遠端的結腸和直腸。
當直腸中的大便到達一定量之後,會觸發排便發射,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就會去廁所排便,盆底和直腸的肌肉收縮,肛門括約肌鬆弛,排空直腸裡面的大便。
大部分人在進食之後,結腸運動加快,但是不一定會有排便的感覺,主要由腸道裡面的大便量來決定。
但是,有的人胃腸道比較敏感,只要一吃東西就會想要大便,可以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的情況。不僅是進食後容易排便,在情緒緊張、激動、著涼等情況下,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這樣的人,做腸鏡的時候,往往會發現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腸道的蠕動是加快的,這種疾病叫做腸易激症候群。這些患者的胃腸道,可能會比普通人敏感,容易受到刺激。
還有的人胃腸道不敏感,即使是吃東西之後,胃腸道也不愛蠕動,就可能會出現便秘情況,可以好幾天沒有大便,出現大便乾燥、排便困難等情況。
應該如何調節?
建議大家清淡飲食,有研究顯示,進食脂肪後,更容易誘髮結腸運動,少吃高脂肪性的食物,例如燒烤、油炸食物。
做菜少放油鹽糖、少煎炸炒,多蒸煮燉。同時,不要暴飲暴食,每餐只吃七成飽,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如果進食某種食物後會出現腹痛、腹瀉,下次儘可能避免進食這種食物。
保持好心情,不要緊張、焦慮,如果有焦慮或者抑鬱的情況,建議去相關科室接受治療,口服抗焦慮或者抑鬱的藥物。
如果你的症狀比較嚴重,可以口服一些解痙的藥物,抑制胃腸道蠕動,可以有效緩解腹痛、腹瀉的症狀,例如阿託品,山莨菪鹼、匹維溴銨等等。服藥請遵醫囑,切不可自己亂吃藥。
利用胃結腸反射治療便秘
對於便秘的患者,正好相反,我們希望便秘的患者,胃腸道可以蠕動加快。那麼,大家可以利用胃結腸反射來治療便秘。
建議大家這樣做:早餐一定要吃,吃完早餐之後,適當的活動,餐後半小時左右的時候,去上廁所,嘗試排便。
同時,還可以按摩腹部,促進排便,雙手重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於下腹部以大魚際和掌跟著力,沿升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按順時針方向反覆按摩,使腹部下陷約1cm,幅度由小變大,直至產生腸蠕動,直到有便意為止。
排便時用手自右沿結腸解剖位置向左環行按摩,可促使降結腸的內容物向下移動,由輕到重,5至10 分鐘/次,同時進行胸腹深呼吸或收腹運動,可增加腹內壓,促進排便。
這樣可以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藉助餐後的胃結腸反射,可以促進排便,對於治療便秘有一定的效果。
大家可以回家嘗試一下,如果你覺得有用,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