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東西湖十年 一心守護新家園 父親喊兒子回家搭檔巡堤

2021-01-11 瀟湘晨報

父子倆攜手巡堤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孫婷婷 張吉晴 通訊員餘藝)昨晚7時30分,淪河東西湖大堤下著大暴雨,22歲的張頂峰穿著雨衣,一手打著手電筒,一手拿著木棍在堤上扒開草坪查看是否有裂縫、滲水等情況。他48歲的父親張友春同樣在大堤上巡防。

在東西湖大堤的巡防人員中,張友春和張頂峰這對父子兵格外醒目。10年前,他們從丹江口移民至東西湖區柏泉街辛安渡水庫,如今,他們守護著「新家園」。

張友春在柏泉街種植大棚蔬菜,聽說大隊召集青壯年上堤防汛,而大隊裡的青壯年大多已出門打工,於是,他主動跑到大隊替自己和兒子張頂峰報了名。當時張頂峰還在吳家山一家公司上班,接到父親的電話,他毫不猶豫地回家和父親一起守堤。

「保護大堤就是在保護我們的家,必須要回來的。」張頂峰笑著說。

這並不是父子倆第一次搭檔守堤。2016年聽到大隊需要人手參加守堤,張友春便帶著18歲的張頂峰參加了東西湖大堤巡防,張頂峰守了一天先回家了,張友春在堤上連續作戰了十來天。

「現在他壯實了,年輕人眼睛尖跑得快,到了該出力的時候。」張友春打趣說。

巡防最困難的是夜班。東西湖大堤的背水坡種植了一片防護林,稍有風吹雨打便有落枝掉下來,而草叢中還有蛇蟲穿行,加上夜間視線不明,巡防須時刻提防。張友春父子承擔最多的就是夜間巡防任務,從晚上11時至次日早上7時。

張頂峰告訴記者,現在是20人一崗不間斷巡查,間隔1米一巡。他現在負責東西湖大堤46公裡哨所至47公裡哨所段,全長1公裡左右,除去吃飯時間都在堤上不停歇巡查,一趟大概需要40分鐘。「實在累了,就拿著棍子站在原地休息1分鐘繼續走。現在我們要看得更仔細,水漲起來了時刻要保持警惕。」他說。

【糾錯】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火雷兄弟」轉戰護武金堤 每天巡堤走15000步最長行走距離16公裡
    面對日漸嚴峻的汛情,由武漢市各單位組成的防汛搶險突擊隊緊急駐守武金堤,24小時晝夜不休地巡堤排險。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在武金堤徐家灣的守堤隊伍中,有一隻由35人組成的突擊隊,其中10個人都曾參加過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援建工作。
  • 一位地質學博士的首次巡堤生涯
    在漢江大堤上,武漢琴臺鋼琴博物館館長、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工程博士、曾旅美3年的賀立軍和無數默默無聞的巡堤人一樣,成為這座城市的「守護神」。    20日晚,記者來到位於漢江大堤田家臺小學下坡處的值守點,見證了這位旅美博士的初心和堅持。    旅美博士火線報名上堤值守    「堤上有三多——蚊子多、癩蛤蟆多、蛇多,我很高興我堅持下來了。」
  • 記者現場直擊巡堤
    昨晚8時 長江日報記者兵分四路進入 武漢青山、蔡甸、 江夏、東西湖防汛堤段 與巡堤人員一起值守堤防 青山江灘9日晚上10時30分,在新溝橋街防汛分指揮部,8個值守人員到齊。做完交接,當天帶班領導羅顥開始分配巡堤的位置。「我們站成一排往前進,電筒、竹篙拿好,大家走密一點。」
  • 鄱陽湖追夢人、溼地保護者王小龍:守護這片人與鳥共同的家園
    34年如一日守護鄱陽湖,徒步巡湖20多萬公裡。以鄱陽湖為家,把候鳥當親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緊要關頭,王小龍連續2個月堅守護鳥崗位,監測遷徙候鳥動態。他在湖區護鳥一線,疏導和勸返遊客和當地群眾,杜絕了任何人員進入湖區,確保候鳥安全棲息。「在抗疫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陪在妻兒身邊共度新春佳節,這是我對她們的虧欠。但作為一名巡護員,守護好鄱陽湖疫情防控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使命!
  • 人民眼·家國情懷:守護好祖國每一寸土地
    「巡邊的工具,除了腿,就是它了。」麥麥提努爾指了指旁邊的摩託車。1997年,剛當上護邊員的麥麥提努爾攢錢買了一輛二手摩託車。此後22年間,麥麥提努爾騎壞了6輛摩託車。  現在的坐騎是縣裡新配置的。「拿到摩託車有半年時間了,你看我連保護膜都沒捨得撕下來。」麥麥提努爾說,牧業點離鄉裡的加油站遠,加油也不容易。
  • 袁隆平小兒子袁定陽:媳婦給父親種5年地,一家3口投身農學事業
    袁隆平的"繼承人"便是他最小的兒子袁定陽,袁隆平和老伴有三個兒子,大兒子袁安定和二兒子袁定江都選擇了從商,事業做得有聲有色。醉心科研長大之後,袁定陽如願學習了農學,雖然是袁隆平的兒子,但是袁定陽卻一心要靠自己做出成就,在大學裡他一直都是科研小組的組長,帶著一群同學沒日沒夜駐紮在農田和實驗室,做出了十分優秀的成績,大家時常調侃他:"你姓袁,又會研究水稻,莫不是袁隆平的親戚?"
  • 呂麗萍搭檔兒子演辣媽 自曝兒子戀上劇組女演員
    原標題:呂麗萍搭檔兒子演辣媽 自曝兒子戀上劇組女演員 《讓生活充滿陽光》劇照  年代女性勵志大劇《讓生活充滿陽光》5月23日開始,在廣州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每晚19:30的「合家歡劇場」掀起熱播風潮。
  • 兒子學成後移民國外 父親:我感覺像「失獨老人」-廣西新聞網
    我有兒子,但感覺像「失獨老人」他傾盡所有送獨生子出國留學 兒子學成後移民國外,兩年多了都沒能回家看看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農芝核心提示近些年,南寧市民黃先生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送兒子出國是好事還是壞事?
  • 爸爸姓伍,給兒子起的名字,幼兒園同學一喊,兒子臉通紅
    爸爸姓伍,兒子出生後,爺爺奶奶認為取名字需要根據兒子的生辰八字來,得慎重,專門花重金找了命理大師給兒子取得名字,一開始喊起來總覺得不順口,喊著喊著就順了。早上送兒子去幼兒園,發現兒子今天悶悶不樂的,積極性不高,就問他是不是在學校玩的不開心啊?
  • 安慶市宜秀區:履職盡責擔使命,戍堤安瀾踐初心
    7月11日7時水位長江安慶站17.89米,超警戒1.19米,長江防汛進入二級響應……白澤湖鄉按照區委區政府和區江堤防汛指揮部統一部署,於第一時間組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奔赴安廣江堤防汛一線,圍繞「履職盡責擔使命,戍堤安瀾踐初心」這一主題,著力推行「2345」工作法,把支部建在大堤上,把黨旗插在長江防汛第一線,主動擔當、勇於作為,為人民群眾戍守大堤、保衛家園,
  • 【地評線】荔枝網評:守護地球,呵護人類共同的藍色家園
    習近平就守護地球提出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構築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三點主張,強調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   呵護好地球這一全人類共同的家園,中國既是積極倡導者,又是忠實實踐者。
  • 12年前的汶川地震,徒步25公裡帶兒子屍體回家的父親,現今如何
    汶川地震在地震中我們看到許多感人事件,其中就有一位汶川老父親背著逝去的兒子,走了整整25公裡,只為帶兒子回家,他現在怎麼樣了這位父親的名字叫做程林祥,他的兒子名叫程磊,在地震中,這位堅韌的父親背著自己早已逝去的兒子,一直在廢墟中艱難地行走,這一幕被當時媒體看見後,便採訪了這位父親,記者了解到,地震發生的第二天,程林祥就立刻與妻子來到大兒子就讀的中學。
  • 大地震後背著兒子遺體,徒步25公裡帶孩子回家的父親,近況如何
    大地震後背著兒子遺體,徒步25公裡帶孩子回家的父親,近況如何?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就有一位父親做出令人心酸的壯舉,他背著不幸罹難的孩子,獨自前行了25公裡。他孤身一人穿梭在廢墟之中,滿目瘡痍,但他心中卻只有一個簡單而樸素的願望——帶兒子回家。如今時隔12年,這位勇敢的父親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 移民偷渡美國再現慘劇:父子赴美中途遭綁架,兒子倒在父親屍體上
    據CNN新聞網7月11日報導,不久前美墨邊境一對薩爾瓦多婦女在河中淹死的慘景震驚世界,而類似的事情幾乎天天上演,最近,又有瓜地馬拉一對父子在偷渡往美國途中被綁架,父親不幸死亡,兒子躺在父親屍體上僥倖獲救。當這名10歲的男孩被發現時,他已經奄奄一息了,躺在他已故父親的臂彎。
  • 條條綠水出桑植(二):守護美麗家園
    曾經在革命年代作出過巨大犧牲和貢獻的桑植人民,今天,為守護青山綠水的美麗家園,有幾代人同樣舍小我為大我,在默默的堅守中執著奉獻。桑植北部的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湖南澧水和湖北清江水系的主要發源地,滋養著湖南、湖北20多個縣3000多萬人。
  • 每經18點|華春瑩批美駐華使館:一些人沒有下限;鄱陽實行巡堤查險...
    3丨韓國新冠重症患者試用瑞德西韋:首批患者三分之一出現好轉據新華社13日消息,韓國防疫部門說,在首批應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治療的韓國重症新冠患者中,三分之一症狀出現好轉。不過試驗人數較少,且這一現象是否歸功於瑞德西韋仍有待研究確定。4丨鄱陽實行巡堤查險獎勵 最高2000元一處13日,鄱陽發布關於實行巡堤查險獎勵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