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泉州常住人口變化的分析文章,數據表明2010年至今,泉州市人口流入最多的地區不是市區,而是晉江、南安、石獅三大縣級市,體現了泉州城市「多中心、多組團」發展的特點,晉江、南安、安溪三地人口均在百萬以上。而福州除市區以外各縣(市)只有福清市人口高於百萬,市區人口要多於縣域,那麼今天的文章就來分析一下近年福州市的人口數據。由於2017年福州統計年鑑數據僅統計至2016年,因此本文人口統計數據為2006-2016年,由於2016年長樂市未改區,仍將長樂按縣(市)數據進行分析。
一、常住人口演變
先看一張歷年常住人口變化表:
截止2016年,福州五區常住人口313萬人,較2006年增長17.2%。常住人口最多的是晉安區、倉山區、鼓樓區,分別為85.5萬人、81.4萬人、72.8萬人。
各縣(市)常住人口444萬人,較2006年增長9.9%。常住人口最多的是福清市、長樂市、閩侯縣,分別為129.3萬人、72.1萬人、70.5萬人;最少的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分別為20.9萬人、23.8萬人、25.2萬人。
近11年來常住人口增長率最高的是倉山區、晉安區、閩侯縣、平潭縣,分別為38%、31.5%、28.2%、25.7%;有三個縣(市、區)常住人口減少,分別為永泰縣減少2.8萬人、閩清縣減少1.2萬人,鼓樓區減少1.2萬人。尤其2009-2010年是一道分水嶺,鼓樓區人口大幅減少,而晉安區、倉山區人口大幅增加,常住人口一躍超過鼓樓區。


永泰縣和閩清縣作為離市區較遠的山區縣城,人口向外流出工作、定居屬於正常現象,而羅源市雖然同為遠離市區的山區縣城,由於環羅源灣工業區的發展,鋼鐵等製造業企業的湧入,使得常住人口仍緩慢增加9000人。而對於市區而言,近年來「疏解老城、建設新城、東進南下、沿江向海」的發展戰略起到了明顯效果,鼓樓區在舊城改造的同時人口向外釋放,晉安、倉山等新城區人口大量流入,閩侯和平潭也隨著固投的增加人口迅速增長。
二、戶籍人口演變
先看一張2016年戶籍人口數據總表:

與常住人口不同,可以明顯看出五城區的常住人口數(313萬)遠多於戶籍人口(203萬),而各縣市的戶籍人口數(484萬)也多於常住人口(444萬),尤其是福清市、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五縣(市)的人更願意出門打拼,在外工作、經商的人口要比留在本地的多得多。
戶籍人口最多的是福清市、長樂市、閩侯縣、連江縣;最少的是馬尾區、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福州市五城區男女性別比均在100以下,而八縣(市)均在100以上。呈現出五區女多男少,八縣男多女少的特徵。八縣中永泰、閩清、長樂的性別比最高。
長樂市和平潭縣的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明顯高於其他地區。
排除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戶口遷入和遷出的人數也能深層次反映一個地區的人口變化。當前戶口遷入的主要方式是親屬投靠、工作落戶、購房落戶等,五區中晉安、倉山、馬尾戶口遷入大於遷出,鼓樓、臺江遷出大於遷入,這也印證了上文的結論。而在「疏解老城、建設新城、東進南下、沿江向海」中,也只有晉安、倉山才有更多的土地可用於接納外地湧入的人口。而長樂市近年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也一直持續保持穩定增長,在撤市設區之後的下一個十年,有望成為福州新的人口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