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這句話或許也適用於海洋。我們的捕魚船從東亞到西非到處捕魚的行為,被稱為耗儘自家附近區域漁獲後,出動龐大捕漁船隊進入其他地區海域,令魚類資源枯竭。
今年下半年,我遠洋捕魚船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科隆群島)海域附近的公海區域實施捕撈作業,引起厄瓜多的高度警覺。
今年7月底,厄瓜多跟我們提出在其EEZ(專屬經濟區)附近(實為公海),有我們的捕魚船出沒的問題。我們在8月份宣布,將在9月、11月暫停在該海域(實為公海)捕魚。另據媒體報導,8月10日,厄瓜多海軍在這片海域追捕疑似我們的漁船。
無獨有偶。馬來西亞聲稱,今年10月9日早上9時左右,在柔佛州周邊海域發現了我們的漁船。漁船上總共有船長6人和船員54人,都是中國人。由於他們沒有提供馬來西亞的海域捕撈許可證明文件, 所有60人均被扣留。
有一說一,我們的漁民不守規矩的確實不少……先不說海裡,就說河裡面,電打魚、炸魚、毒魚以前並不少見,直到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後,才稍微好轉。
至於海裡,絕戶網啥的,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近海被摧殘得快沒漁獲了,現在經常跑去南美、南太平洋捕魚。
近期,拉丁美洲地區包括厄瓜多的科隆群島、秘魯以及智利海域,均發現大量中國漁船蹤跡。
加拉帕戈斯群島,也叫科隆群島,隸屬於南美洲的厄瓜多,位於太平洋東部、南美洲大陸海岸線西邊1000公裡的洋面上,由13個小島和19個巖礁組成,島嶼面積共7500多平方公裡,現在是厄瓜多國家公園,群島周圍是海洋保護區,面積79.9平方千米。
據海洋保護組織奧希阿納在9月發布的報告,今年7月13日至8月13日,一個月內有接近300艘我們的漁船在科隆群島作業,總時長達73000小時。
美國企業研究院研究員指出,龐大的船隊來到當地掠奪資源,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違反保護環境及可持續捕魚的規範,有時甚至侵犯別國主權。對依賴海洋為生的當地人來說,這樣的捕魚手法可能重挫他們脆弱的社區運作模式。
南美水域的海洋生態系統,一直因「秘魯寒流」而得益,寒流從智利一直向厄瓜多南部海岸運送富含營養分的海水,故該區域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另一方面,我們沿海的漁業資源面臨短缺,加上居民對海鮮需求不斷增長——海鮮消費量佔全球總數1/3——迫使尋求確保漁獲供應的方法。
或因如此,南美便吸引了千裡之外的漁船越洋而至,早至2013年,已有報導指我們的漁船在西非大規模捕魚;近年我們的漁船進入南美水域的頻率亦有所增加。
我們的漁船為了在國際水域及其他國家的專屬經濟區捕魚,會在抵達這些水域時,關閉船上的自動識別系統,隱藏位置,又會使用權宜船旗,且在公海作轉船運輸,增加監視難度。漁業新聞網站便報導,我們的漁船在西非國家加納捕魚時,會掛上另一西非國家賴比瑞亞的船旗。這些濫用權宜船旗的船主,旨在逃避追查,阻礙「查出及制裁非法捕撈最終受益者」。
過去,拉丁美洲國家一直擔心中國會以減少入口原材料作報復,又或已欠下巨額中國貸款,而謹慎批評中國侵害當地海洋資源利益的行為。不過,研究員形容我們的漁船近期的違規舉措,明顯影響了許多拉丁美洲國家的漁業狀況,令人們重新關心這一問題。其中,「秘魯寒流」原令有關水域的巨型魷魚生長繁盛,但當地的漁業協會指出,所捕獲的美洲大赤魷數量,便損害秘魯漁業 43% 的魷魚出口量。
拉丁美洲國家由於海軍資金不足,無法開展針對外來漁船的威懾行動,需要美國的「協助」。今年8月,美國海岸警衛隊便與厄瓜多海軍合作,在科隆群島一帶聯合巡邏,又在9月宣布協助厄瓜多等國家,打擊非法、未有報告及不受管制的捕魚行動。
憑藉海岸警衛隊的設備、經驗及能力,將能以航空及衛星圖像提供情報,指導驅逐漁船的執法行動。同時,海岸警衛隊為有關國家提供的培訓,能提升他們執行登船及檢查任務的能力,並成功緝捕非法捕魚者。
當然,我們不用懷疑別國對我們的刻意指責和故意詰難,戴著有色眼鏡只會把事情挑大,把矛盾鬧尖銳,但是,我們也需要做到科學、合法捕撈,愛惜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