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資源網2016年10月16日消息:虹橋塔臺「10·11」事件發生5天了,最終的調查結果還沒出來,媒體各種炮轟,管制員這麼看——
作者:微博網友「@貓貓SERAPH」
虹橋塔臺「10·11」事件發生5天了,事件調查組還在辛苦的調查取證中。做為虹橋塔臺的一名管制員,我不想為當班管制員辯解,因為錯了就是錯了,這沒什麼好說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若不然上學時的一門叫做「人為因素」的課就沒有必要開了。
當然,事件也是多方面的。「墨菲定律」也告訴過我們「會出錯的總會出錯」。就拿這次事件來說:如果管制員沒有因過度睏乏而遺忘起飛的飛機(那就沒事了);如果起飛的飛機沒有起飛動作異常的慢(誤發穿越指令的時候就已經離地了);如果起飛飛機聽到了管制員的錯誤指令和穿越飛機的復誦(告訴管制員他在起飛,也就可以不執行穿越);如果穿越的飛機仔細觀察跑道裡的動態(有起飛佔用跑道還穿越什麼);如果虹橋機場不是進距平行跑道(那就沒有穿越這回事了)……然而現實很「骨感」,沒有那麼多「如果」, 最壞的結果總會在同一時間出現,好在有驚無險。然而「海因裡希法則」也告訴我們一個事件的背後的大小隱患有30至300倍之多!那麼拋去一些「硬體」環境因素不說,管制員以及飛行員在平日的管制和飛行工作中不夠嚴謹的工作習慣和鬆懈慣性的工作狀態,對於無線電通話的不重視、不仔細復誦和守聽,這些平時看微不足道感覺不會出事的小事恰恰釀成了這次驚險事件。
詭異的是,事件一發生,各種形式的媒體就發布了鋪天蓋地、大肆渲染的所謂「新聞」。其中指向性明顯、斷章取義者不乏。因而管制一行成功的吸引了大眾的視線,並得到了全社會的質疑和謾罵。而未認真收聽波道、及時發現管制員錯誤指令,最後「果斷」起飛的東航A320機組卻成了民族英雄?冷靜的分析過事件的經過之後再看,東航在未經調查取證之時就不負責任的將單方面事件經過暴給媒體,引起全社會的輿論波動,這樣真的好嗎?
也許我自認為相對公正的視角依然帶著身為管制員的色彩,但是隨著我國民航的快速發展,在一條條新航線不斷開闢、航班量不斷增加、航空公司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在一線奮戰的管制員卻在以本就不充足的人員擔負著越來越大甚至超負荷的工作壓力(不想提工資、待遇以及越來越多的佔用休息的會議、分散精力的規章)。每個管制員都是帶著守護藍天的夢成長起來的,並且堅守著這份信念才能走到今天,可是卻連一份最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這才是最讓人心寒的地方。
當看著塔檯曆年來得到的榮譽被從牆壁上摘下,心裏面真的感覺很委屈。虹橋塔臺的管制員們年保障航班25.7萬架次、守護4千餘萬旅客的安全,搶險立功的時候我們站在功臣的背後,出了事故的時候我們卻首當其衝被全盤否定!我們對錯誤從未迴避,我們有勇氣承擔!而做為管制員,不論輿論怎樣摧殘,還是要在各種學習整頓調查的低氣壓中,頂著被質疑和謾罵的壓力,繼續一絲不苟的堅守崗位!即使一切從零開始,我也堅信我們會將曾經的榮耀再次握在手上!
51薦聞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