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最新研究:火星大氣層的流失可能肇因於強烈的太陽風

2020-12-03 牧篤科普

一系列令人驚豔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 )動畫顯示出太陽是如何慢慢地剝奪掉火星的大氣層。

逐漸消失的大氣

在火星最初期的日子中,它可能曾經是一個可居住的星球,而不是現今乾燥且荒涼的世界。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數十億年來,火星的大氣層逐漸往太空中中散去。

過去試著解釋火星是如何逐漸失去其大部分的大氣層的研究都將主要原因指向火星表面巨大的塵暴。然而,最新的研究認為,火星微弱的磁層(magnetosphere)及以每小時100 萬英裡(約每小時160 萬公裡)的速度向外吹的太陽風(solar wind)之間的磁互動才是將火星的大氣層趕走的原因。

被強力太陽吹跑的大氣層

為了理解出火星是如何失去其大氣層,一個科學團隊藉由NASA 的MAVEN 太空船(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全名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在繞著火星運行時所收集的數據,創造出了一系列的動畫。這些動畫顯示出火星的磁層太過微弱,以致於無法保護火星避免強烈的太陽風,造成火星的大氣層逐漸被太陽風給吹走。此新動畫也提供了截至目前為止最佳的影像來觀測環繞火星的電流。

長期以來,我們知道地球的磁場所產生的磁層保護著我們的星球免於地球危險的射線及太陽風(solar wind)。然而,火星並沒有磁場。取而代之地,從太陽上大氣層所釋放的帶電粒子,也就是所謂的太陽風,與火星的大氣層反應而製造出了感應磁層。實驗數據顯示太陽風及感應磁場包覆著火星。

同時,來自太陽的X 射線及紫外線輻射持續不斷地離子化火星的上部大氣層,導致大氣層能夠導電。研究的主要領導人羅賓·蘭斯德博士(Robin Ramstad)表示:「火星的大氣層表現得有點像一個包圍住電路的金屬球。那個電路是直接由強烈的太陽風所造成。」

於太陽風中的感應電流會將太陽風的能量傳給加速火星大氣層形成帶電粒子的磁場及電場,因此而造成了火星的大氣層向太空中散去。在沒有大氣保護下,太陽風逐漸地摧殘火星,使其從一個溫暖且溼潤的世界變成了一個寒冷又乾燥的沙漠。

相關焦點

  • NASA揭火星氣候變化之謎:太陽風剝離火星大氣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科學家在記者會上公布火星氣候變化的最新發現,身後大屏幕顯示太陽風暴颳走火星大氣層物質的想像圖。如今,NASA的科學家們根據「MAVEN」傳回的數據得出初步結論認為,是太陽風剝離了火星的大氣,使這顆星球變得荒涼乾燥,將原本炎熱和覆蓋流動水的火星表面徹底改變。「對火星大氣頂層的演變進行研究,使我們得以對火星氣候史進行了一番回顧。」「MAVEN」項目的領導者布魯斯·賈科斯基表示。
  • 缺乏磁場保護,火星大氣層被太陽風「吹跑」,地球會不會也這樣?
    眾所周知火星是一個與地球十分相像的星球,由於他的特殊性使得他比別的太陽系星球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但是遺憾的就是雖然他具備了和地球差不多性質,但是由於地表惡劣的環境,使得他基本上不具備擁有生命的可能,火星表面上晝夜溫差極大不說,他的大氣層也十分稀薄,只有地球的1%的水平,缺少大氣層的保護,使得太陽光所造成的輻射直接攻擊火星的表面。
  • NASA「大新聞」:太陽風暴剝掉了火星大氣層
    圖片來源:NASA/GSFC(艾麥樂 編譯)研究火星大氣的科學家說,這顆紅色行星從幾十億年前的那顆溫暖宜居的星球變成今天這個寒冷乾旱的世界,太陽風暴在其中可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只是今天凌晨公布的諸多有關火星的發現之一,這些研究都發表在11月5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和《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 太陽風或「玩死」火星禍首 吹散大氣層綠洲變沙漠
    太陽風剝離火星大氣的藝術模擬圖(美國航天局提供) 據中新網  據新華社電 美國航天局(NASA)5日公布的火星大氣觀測結果顯示,太陽風可能是剝奪火星大氣的罪魁禍首考慮到太陽「年輕」時太陽風暴更加常見,研究人員認為,火星大氣的損失速度在40億年前的太陽歷史早期比現在要「高很多」,甚至火星大氣「相當可觀」的損失都可能發生在早期。  結果就是,40億年前曾非常緻密的火星大氣層,到今天其密度只有地球大氣層的1%。  那麼,太陽風是怎麼帶走火星大氣的呢?
  • 行星的磁場可以保護其大氣層?科學家:火星就是個例外
    數十億年前,火星曾經擁有一個類似地球的磁場,這個磁場保護著火星免受太陽輻射的傷害,並幫助火星保持其大氣層的穩定,但是隨著火星地殼的溫度逐漸降低,其磁場也在不斷的減弱,根據最新研究表明,這個微弱的磁場可能要比沒有磁場的狀況還要糟糕。
  • 火星曾有厚厚的大氣?最新研究揭露火星水流失過程,海平面10億年...
    最新研究揭露火星水流失過程,海平面10億年下降半米  如今,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火星高層大氣中發現了令人驚訝的大量水,部分解開了這個謎團,研究也被《科學》接受。自2014年以來,「馬文」(MAVEN,即「火星大氣和揮發性演化」的英文首字母縮寫)號宇宙飛船開始環繞火星運行,之後一直在記錄火星高層大氣的組成狀況。數十億年前,火星表面有液態水,並一定存在一個很厚的大氣層。
  • 太陽風「吹」掉了火星「外衣」
    當太陽風擊中火星時,火星大氣損失的速率會提高10%-20%全球性的偶極磁場保護了地球的大氣  NASA本月6日又公布在火星探索方面的一個重大發現:馬文探測器發現了火星大氣在太陽風轟擊下散失的證據。  科學家們曾經以為,火星大氣的稀薄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其中的二氧化碳退縮在了火星土壤中。
  • 為什麼火星極光的形成過程會導致行星上的水分流失?
    它的出現始於太陽風闖入地球的磁場,而之所以會呈現出絢爛多彩的顏色和不同形狀,則主要是因為那些太陽帶電粒子流在自身被激發之後,電離了分布在大氣層中的各種成分。越過火星磁場的質子竊取了氫原子中的電子,並在與火星大氣發生碰撞後發出紫外光。雖然,火星極光與地球上的極光現象存在一些相似性,但它本質上卻是一種質子極光。
  • 人類瘋狂計劃——為火星安裝大氣層!
    人類瘋狂計劃——為火星安裝大氣層!月球和火星一直是人類探索的重要天體,美國更是對火星情有獨鍾,水手號、海盜號、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和好奇號等前後近30多搜探測器,可見美國對火星探測的信心以及決心。你有沒有想過如何宜居火星?在火星周圍安裝一個巨大的人工磁場,恢復它的大氣層,就能成為另一顆地球。這不是某位科學家瘋狂的想法,而是擁有最高航天權威的美國宇航局NASA提出的瘋狂計劃。你知道嗎?
  • 最新研究發現,我們地球的大氣層,讓月亮「生鏽」了
    最新研究發現,我們地球的大氣層,讓月亮「生鏽」了!鐵鏽,即氧化鐵,是一種微紅色的化合物,當鐵暴露在水和氧氣中時形成。鐵鏽是釘子、大門、大峽谷紅巖,甚至火星的一種常見化學反應——火星就因其表面的鐵與氧和水結合而形成的微紅色而得名。但並不是所有的天體環境都適合生鏽,特別是我們乾燥、無大氣層的月球。
  • 如何在火星上裝上一圈大氣層?
    作者:Marc Kaufman翻譯:Kun審校:Nuor人造火星磁氣圈(磁層)的想法聽起來很異想天開。但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表示微型的磁層就可以保護人類和太空飛行器。圖片來源:NASA地球非常的幸運,因為它被廣闊的磁場網絡所環繞。如果沒有這些磁場網絡。大氣層的大部分組成早就會被強力的太陽風給颳走了。包括我們在內的地球上的所有事物就不可能存在了。
  • 曾經有海洋的火星,水都去哪了?
    作者:佰思科學 |沈東旭 邱亞明很多科學家認為,在久遠的過去,火星表面有液態水。最近通過對一顆火星隕石的研究表明,在火星形成9千萬年之後,火星表面就可能有液態水。早期的火星很可能溫暖溼潤,那時的火星上也像今天的地球那樣,有海洋、湖泊與河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有研究認為,火星表面75%曾經為海洋所覆蓋。後來又有研究說,火星海洋面積大約為36%。
  • 火星曾經潮溼,後來失去水分,塵暴可能是罪魁禍首之一
    近日,發表於《科學》的來自美國宇航局火星大氣和揮發性組分演化探測器(MAVEN)的最新數據,展示了劇烈的火星塵暴是如何將水泵入太空的。MAVEN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研究火星的高層大氣,當它下降到150公裡的最低軌道高度時,一臺儀器直接對薄紗狀的火星大氣層進行了採樣,發現當塵埃在較低高度旋轉時,大量的水集結到達大氣層邊緣。
  • 火星大氣層出現奇怪通道,向外太空送水蒸氣?
    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火星失去了磁場,而對於行星在太空生存來說,沒有磁場意味自己失去保護能力,對於太陽風的侵蝕無法做出防護,只能看著自己一點點被太陽系侵蝕,讓大氣層一點點被太陽風吹走,而且還帶著火星表面所以的水,讓它變得非常乾燥,但就算是這個情況,在火星兩極之處,科學家們還是發生大量水,不過這些水都是以水冰的方式存在。
  • 火星改造計劃:給火星加裝人造磁氣圈.火星磁場將重現?
    火星現在的確是一個荒涼的星球,它有著極其稀薄的大氣層,沒有磁場存在,而根據歐航局以及NASA的最新探測發現,火星上有河床存在,也就是說火星上曾經存在過液態水甚至液態海洋.同時科學家還發現火星上有甲烷等有機物的存在,這又為火星存在過生命給出了證據.
  • 為什麼火星只有稀薄的大氣層,而土衛六卻有濃密的大氣層呢?
    【每日科技網】  這個問題只能分開說,因為火星和土衛六都有其各自的多個原因。  先說火星的大氣層為什麼稀薄,如今火星的大氣壓只有地球大氣壓的1%,可謂是少得可憐,其實科學家認為火星也曾經有著相對於現在要濃厚得多的大氣層,之所以後來變得稀薄,原因是火星失去了磁場,火星曾經也像地球一樣,有著自己的磁場,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導致它失去了磁場,具體很可能是受到了某個大型天體的撞擊,這個天體導致火星內部的熔巖結構發生了變化,最終使它的磁場消失,而由於火星磁場的消失,它就無法保護自己的大氣層
  • 太陽風每年吹走10萬噸大氣,幾萬年後,地球會變成第二個火星?
    筆者-小文大氣層又名為大氣圈,這是一層厚度大概在一千千米以上的,因為重力關係而圍繞在地球上方的混合氣體。大氣層沒有明顯的界限,但其內部卻可以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以及中間層和暖層等部分,這層地球最外圍的氣體包裹著陸地和海洋,同時為地面上活躍的生命提供安全保障。
  • 最新研究發現月球水可能起源於太陽風(圖)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來自太陽的粒子——太陽風,可能是最近在月球土壤裡發現的水的形成原因。美國田納西大學的劉洋(Yang Liu)博士及其同事稱,太陽風攜帶的氫與月球土壤裡的氧結合在一起,也可能是月球上出現水的原因,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劉洋及其同事對「阿波羅11」號、「阿波羅16」號和「阿波羅17」號任務帶回的月球土樣進行研究後,得出上述結論。
  • 受太陽風侵擾,地球大氣層每年被捲走10萬噸大氣,這對地球有害嗎
    大氣層對於地球而言,就是保護神一般的存在,它的出現是地球生命的福音,沒了它也就沒有我們。但它現在被太陽風侵擾,每年被捲走10萬噸大氣。,罪魁禍首是太陽風。火星大氣層怕是會成為地球的前車之鑑,地球大氣的減少對地球有害嗎?擔憂的有道理,不過這擔憂並不會成真。地球大氣層的總重量保守估計也有6000萬億噸,以每年10萬噸的速度減少,那也需要600億年的時間。從時間上來說,地球大氣層就不可能被消耗完,600億年是什麼概念?宇宙的壽命才138億年,太陽的壽命就更短了。
  • 為了讓火星宜居,NASA提出瘋狂計劃:給它裝巨型人造磁場
    但數十億年前,磁場消失了,太陽風的剝離使得火星的大氣層不斷變稀薄,最終淪為一個寒冷、乾旱的荒原。現在,NASA科學家腦洞大開的新計劃是,把火星置於「磁尾」的保護之中,幫助火星重建被太陽高能粒子剝離的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