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星極光的形成過程會導致行星上的水分流失?

2020-12-06 悟空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在火星上普遍存在的極光現象可導致水分流失

雖然,人類從誕生以來就一直生活在地球這顆行星上,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獨特的自然現象和天文現象,並從這些罕見現象中搜尋到地外世界的蛛絲馬跡。不同於其它自然現象,極光被我們賦予了濃重的浪漫色彩,再加上並不是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可以一睹它的倩影。所以,如果可以親歷一場極光的視覺盛宴,便足以讓很多人覺得此生無憾。

圖示極光拍攝地點位於加拿大的洛林湖附近,綠色極光在太陽的餘暉中將湖面照亮。

雖然,在數十年的地外行星探索之旅中,人類並沒有在其他星球上找到生命存在痕跡。但是,我們也因此而對更多星球的星體特徵有了基本了解,比如,在火星上也同樣存在著極光現象。簡而言之,地球並不是唯一存在極光現象的行星,至少火星上也同樣普遍性的存在著極光現象。那麼,火星極光的形成原理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該星球上的極光會到導致行星上的水分流失?

火星極光本質上是在白天出現的質子極光

雖然,地球上的極光現象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所有人遇見,但應該很多人都對其形成有基本了解。地球極光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多姿多彩的等離子體現象,主要是出現在地球的兩極區域。它的出現始於太陽風闖入地球的磁場,而之所以會呈現出絢爛多彩的顏色和不同形狀,則主要是因為那些太陽帶電粒子流在自身被激發之後,電離了分布在大氣層中的各種成分。

越過火星磁場的質子竊取了氫原子中的電子,並在與火星大氣發生碰撞後發出紫外光。

雖然,火星極光與地球上的極光現象存在一些相似性,但它本質上卻是一種質子極光。並且,火星上的極光現象都是在白天的時間裡出現的,由於它們只會發出紫外線這一種信息,所以才導致了我們的眼睛無法捕獲其發生的時刻。但是,這一切又怎麼能逃過MAVEN太空飛行器IUVS(成像紫外光譜儀)的強大功能。並且,正是火星上的這些極光,為科學家們提供了行星水分如何從大氣中流失的重要信息。

事實上,早在2016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就通過MAVEN太空飛行器第一次拍攝到了火星極光現象。只是不同於當時帶給我們的巨大差異感,因為如今的我們已然認識到該現象在火星上的普遍存在性。雖然,即便是時間來到數年之後的現在,我們依然無法通過自己的眼睛來搜尋它們的蹤跡,但探測器所捕獲的越多越多的新數據信息,讓我們對火星極光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入。

火星極光的形成消耗了行星的殘餘水分

當科學家們通過太空飛行器的紫外光譜儀,對火星大氣層進行質子極光檢測時候發現:在110到150千米高度之間的氫Lyman-alpha(121.6 nm)發射中,火星上的質子極光會顯示出明顯的強度增加情況。於是,研究人員結合了近幾年的火星觀測數據,並創建了火星質子極光的綜合資料庫。

圖示信息分別為不同狀態下火星上發生的質子極光現象

雖然,火星上的極光現象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特徵,但平均下來我們大約有14%的概率能夠捕獲到這一現象。由於火星是不具有全球偶極子磁場的,所以,火星極光的形成,其本質上是質子在變成帶中性電荷的原子之後、繞過了火星磁層弓形衝擊並撞入火星大氣層時所產生。而火星上出現極光的頻率,則主要取決於太陽天頂角,以及該星球上當時所處於的季節。

當火星沙塵暴季節開始的時候,會出現中性底層大氣的季節性膨脹情況,這導致了火星上的質子極光擁有了最高的峰值強度和發射增強。事實上,當火星的北半球處於冬季,也就是它的南半球處於夏季的時候,質子極光的發生頻率甚至可以高達80%以上的時間。高層大氣中氫和太陽風的更多相互作用,所有撞入火星稀薄大氣層的原子在與氣體產生碰撞後發出紫外線,於是便導致夏季出現了更多更強的質子極光。

在火星夏季的沙塵暴天氣中,經常形成數十公裡高的塵埃塔。

或許很多人並不了解,夏季的火星南半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最近,此時會有更多的太陽風被星球接收到。眾所周知,火星的夏季經常出現的沙塵暴天氣,並導致數十公裡高的塵埃塔形成。這些「塵埃塔」會將更多的水蒸氣送入了大氣層之中,但這些水蒸氣無一例外的都被太陽的紫外線分解成了氧氣和氫氣。

而這些從水蒸氣分解出的氫氣,增加了火星氫電暈中氫氣的含量。也就是說,太陽粒子可以和這些氫氣發生更多的相互作用,並最終形成更多的火星極光。簡而言之,火星極光的形成離不開太陽風質子和這些從水蒸氣中分解出來的氫氣,這也是為什麼說火星上更多極光的形成,會伴隨著行星上剩餘水分的進一步流失。雖然,火星流失水分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尚不能確定每種方式的流失水分佔比,但火星極光無疑也是其中之一。

圖示信息為埋藏於火星Arcadia Planitia地區地下的水冰

火星極光與行星可居住性的喪失有關

放眼整個太陽系,同屬於類地行星的火星贏得了人們更多的關注,當然也包括了專業的天文科學家們。儘管如今的火星已然變得不再適合生命居住,其地表不再有流淌的液態水、且大部分區域都被漫天沙漠和礫石所覆蓋。但是,根據我們近幾十年來的研究結果分析,目前仍然擁有季節特徵的火星,可能曾經也是一顆擁有可居住性的星球。

圖示信息為古代火星和火星現狀對比,前者寒冷乾燥,後者有液態水流動。

雖然,關於這顆紅色星球具體是如何演化為如今這般模樣,人類至今也沒有將過程中的所有細節研究清楚。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火星失去水分的途徑並不只有一種,而火星可居住性喪失的重要表現之一便是流動液態水體的不復存在。事實上,自從我們了解到古老火星的大氣氛圍並非現在這樣之後,便將更多的精力用來研究它失去氣氛的過程。

而之所以火星上的極光現象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力,主要是跟它的形成原理有關。雖然,關於火星大氣氣氛的失去,其中包括了自身電離層、高層大氣,以及整個星球與太陽風之間在發生相互作用之後所帶來的影響。但是,火星上普遍存在的極光現象,本就是火星大氣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而該現象發生的強度和速度則都會對星球上水分的流失帶來重要影響。

為什麼要研究火星上水資源流失的方式?

火星上水資源的分布,一直都是人類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因為,這不僅是行星演化相關的重要研究。而且,倘若我們要在之後的某一天去火星上生活,那麼,水資源便是我們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當我們對火星水資源的流失方式、以及現存體量的分布情況有了更清晰的數據分析,便更有利之後火星任務的計劃和實施。

圖像中示意的是水冰在火星地下的分布情況,而位於最上方的區域深度不超過30釐米。

雖然,現在的火星已經在地表觀測不到流動的液態水,但在行星表面之下則埋藏著一些凍結的水冰。並且,它們中的一部分甚至距離地面只有30釐米左右的深度。這也就意味著,要開採出火星上剩餘的這些水資源,其中的一部分並不涉及到多麼先進的設備,只需要我們生活中偶爾會用到的鏟子即可實現。

儘管很多人都覺得溫暖而充滿陽光的地區更適合太空飛行器著陸,但是,反而事實上是分布大量水冰的區域能更少地減少對太空飛行器的傷害。當我們對火星流失水分的所有方式都有所了解,更對火星剩餘的水資源了如指掌。那麼,我們就知道這顆星球的水資源能得到多大的利用,以及它未來是否可能成為一顆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相關焦點

  • 火星上有極光,那人在火星上能看到極光嗎?
    當太陽風撞擊火星時,太陽風的質子砸在火星上,它會從逃逸的火星氫原子那裡偷走一個電子,然後穿過火星周圍的微弱磁場,形成中性原子隨後進入表面的大氣層,火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隨後這些中性原子與氣體分子發生碰撞,導致原子發出紫外線,這就是火星極光。火星的極光常見嗎?
  • 火星上空出現特殊極光!肉眼無法直接觀看,需要藉助一種特殊設備
    一項新研究發現,火星上會出現一種特殊類型極光,質子極光,跟地球上空極光一樣,由太陽風與大氣相互作用時而形成。但火星極光只有通過紫外線相機才能看到,並且火星極光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火星氣候如何變化,以及水如何流失到紅色星球上太空。
  • 覆蓋大半個火星的質子極光如何形成:竊取電子是關鍵
    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MAVEN)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層大氣的氫氣中發現了神秘的增亮事件,揭示了粒子衝擊該區域時發生的相互作用。與地球上主要由電子引起的極光不同,火星上的極光事件主要是質子湧入造成的。目前科學家已經對這些不尋常的現象做出了解釋,指出這一切可以歸結於「被盜」的電子。一開始科學家對奇特的火星極光感到很困惑。
  • 除了地球上能看到「極光」之外,太陽系還有哪些行星上能夠看到?
    在地球上觀賞極光並不是容易的額事情,在中低緯度地區是幾乎看不到極光的,在兩極地區也要在夜間(或極夜)時的某些時刻才能觀看。地球上有極光現象,那麼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有極光嗎?在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能不能看到極光現象?我們根據極光形成的三個條件來分析,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由於距離太陽太近,水星上幾乎沒有大氣,也就沒有了形成極光的必要條件,水星上應該是沒有極光的。
  • 火星曾有厚厚的大氣?最新研究揭露火星水流失過程,海平面10億年...
    ,但現在已經乾涸,給地球上的人們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上面的水是如何流失的。過去使用MAVEN和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的觀測表明,火星高層大氣中水分的流失隨季節而變化。與地球相比,火星繞太陽走的是一條更為橢圓形的路徑,在火星南半球的夏季,火星距離太陽最近。研究團隊發現,當火星離太陽最近時,星球升溫,以冰的形式保持在星球表面的水就會移動到上層大氣,進而流失到太空中。這種情況每火星年(地球上2年)發生1次。
  • 火星曾經潮溼,後來失去水分,塵暴可能是罪魁禍首之一
    (如圖所示),這使得水從火星上「逃逸」。TGO的觀測結果顯示,夏季整個火星南部大氣水分含量逐漸上升,而MAVEN的數據則表明,火星區域和全球性的塵暴導致大氣含水量達到峰值。在2018年火星塵暴開始的前兩天裡,高層大氣中的水豐度(通常約為百萬分之三)翻了一番多;到了夏季的高峰期,塵暴和整體氣溫變暖最終將大氣中的水豐度提高至百萬分之六十。
  • 紀錄片《行星》|地球和火星姐妹倆
    上一次,大家和我們一起欣賞了《行星》的第一集:A Moment in the Sun(沐浴陽光)。在第一集中,我們通過將其它類地行星與地球作比較,分析了水星、金星、火星以及木星的衛星木衛六的前世今生及未來。
  • 火星大氣層上的綠光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在這筆者先給廣大讀者簡單廣泛1下地球極光局面的產生原因。據材料表現:地球上的極光常常在緯度靠近地磁極地區上空產生的,是1種絢麗的綠光局面。其形成必須同期具備大氣、磁場、高能帶電粒子三個條件,並且是缺1不可。
  • 40億年前的火星可能也是海洋世界,為什麼如今變成了沙漠行星?
    火星是地球外側的鄰居,看上去就是一個紅色的星球,人類走出地球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探測最多的行星也是火星。為什麼火星會成為人類最熱門的探測行星?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它離我們比較近,探測器在時間窗口發射,只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到達火星。
  • 為什麼只有在南北極才能看到極光?極光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分鐘...
    為什麼只有在南北極才能看到極光?極光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分鐘科學 要說最美麗的景色 小火星覺得非極光莫屬了 神奇的光暈美輪美奐 讓人心嚮往之
  • 火星被「綠光」包圍,不是極光,那是什麼?科學家:是好消息
    從地球目前的環境來看,顯然這次需要提前,所以科學家也在努力尋找新的行星,近年來,科學家一直關注火星,雖然火星不適合人類生存,但他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那麼火星上的綠燈是什麼?科學家也對此進行了研究和解釋。最初,這是因為火星上有一定量的氧氣,在光的照射下,氧氣會產生一定波長的光,當波長為綠色時,他將把火星塗成綠色光輝,你知道,這種現象在連地球上從未發生過。這種空氣發光的可能性很小,亮度很弱,我們很難觀察到他,但我們很幸運,因為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火星發出的微弱光。
  • 極光是怎麼形成的?如何拍下瑰麗極光景象?
    極光是怎麼形成的?極光是由來自地球磁層或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而產生的,常常出現於緯度靠近地磁極地區上空,一般呈帶狀、弧狀、幕狀、放射狀,這些形狀有時穩定,有時會發生連續性的變化。極光產生的條件有三個:大氣、磁場、高能帶電粒子,這三者缺一不可。極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現,太陽系內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場的行星上也都有可能會出現。
  • 維持生命活動的關鍵元素,火星上的水是如何消失的?
    金星,地球與火星,都是處於太陽系系內宜居帶的範圍之內,而恰好地球又處於該宜居帶的中心,這個特殊的位置,使幾百億年前的地球產生了大洋,也產生了生命。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地球會剛好處於宜居帶的中心部分,還產生了高等智慧生物?
  • 你造嗎 絢麗多彩的極光是如何形成的
    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太陽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它們的周圍,也會產生極光,這已被實際觀察的事實所證明。現在人們認識到,極光一方面與地球高空大氣和地磁場的大規模相互作用有關,另一方面又與太陽噴發出來的高速帶電粒子流有關,這種粒子流通常稱為太陽風。由此可見,形成極光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大氣、磁場和太陽風,缺一不可。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太陽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它們的周圍,也會產生極光,這已被實際觀察的事實所證明。
  • 水星正在瘋狂製造水分,或許能解決月球和火星缺水的問題!
    八大行星中,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所以它的地表溫度也比其他七顆行星要高,水星地表溫度能夠達到400℃左右,雖然水星地表溫度很高,但在其表面依舊有很多冰層覆蓋。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水星的兩極儲存著大約幾十億噸的冰,相信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水星溫度這麼高?卻還能夠儲存如此多的冰呢?
  • 40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發生了什麼?
    而今年的火星窗口,最大的熱門就是我國也開啟了火星探索計劃,發射自己的天問一號。為什麼火星會成為人類最熱鬧的探測行星?可能很多人認為那是因為火星離我們比較近,比較容易探索。這其實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搞清楚為什麼火星會變成現在這樣?
  • 科學探索:行星帶為什麼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其他行星卻沒有
    導讀:科學探索:行星帶為什麼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其他行星卻沒有地球位於太陽系中,太陽系中行星有8顆,大家看到宇宙圖片的時候可以看出來火星和木星之間是有一條小行星帶的,這些行星帶上有很多特別小的行星,目前科學家發現的已經有50多萬顆左右,但是為什麼只有木星和火星之間存在有行星帶,而其他行星之間沒有呢?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 火星為什麼是人類邁出地球的下一站?
    那麼,我們就將通過本文直接論證火星為什麼有足夠多的條件能滿足開發的需求。人類未來的行星際基地開發需要至少達到這些條件:充足的水源、空氣、能量、土壤和元素,能庇護生命,易於實施航天開發。人類探測火星已有60年歷史,目前依然有8個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在火星工作,它們發現火星水資源可以用「豐富」(當然,相對地球是貧瘠的)一詞形容:火星全球淺層土壤普遍存在2-3%的水分,火星表面在夏季甚至出現液態滷水流動,南北兩大極冠地區蘊藏著超過地球格陵蘭島的水冰含量,火星底部可能蘊藏巨大的液態水湖。對於小規模人口而言,已經足夠。
  • 為什麼火星會比地球小?
    新華網北京11月2日電 火星的直徑卻只有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地球的十分之一。為什麼火星比地球小那麼多?美國西南研究院科學家用了一種全新的行星形成模型,認為行星是從「小石頭」開始的,這個理論還可以解釋木星、土星等多個太陽系行星的形成。  火星質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一個謎題。在行星形成的標準模型中,石頭堆成山,山堆成「城市」......大小相似的物體通過一種名叫「吸積」的過程堆積融合。
  • 火星與木星之間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科學家:那可能是一顆行星
    自從冥王星被除名九大行星之後,科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近來有一種說法在天文界中引起了廣泛關注。那就是本來在火星和木星為什麼會存在小行星帶?有些學者提出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能是一顆和地球大小的行星碎裂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