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多動症?咋治?

2020-11-22 騰訊網

什麼是多動症?

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屬於一種神經發育障礙,近些年發病率明顯上升。我國大規模調查發現4.31%-5.38%的學齡兒童罹患不同程度的ADHD。臨床上以持續存在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衝動行為為核心症狀。

多動症兒童的具體表現

孩子活動過多,就像裝了個發動機,而且活動雜亂無章,不怕危險。

注意力不集中,與他/她說話,常常心不在焉,似聽非聽,老師反映上課時,走神分心,擺弄橡皮,鉛筆,要不乾脆東張西望。考試時粗心大意,成績與孩子智力水平明顯不符,滿滿的低級錯誤。

家庭作業邊做邊玩,而且一點風吹草動,注意力就被吸引,甚至拖拉到晚上11點多。

公共場合,孩子一刻不得閒,隨便摸周圍的東西或者跑來跑去,讓人很尷尬。學校裡隨意打擾別人,而且脾氣很大,人際關係差。

因為多動症會對孩子的學業,人際關係,心理造成很大影響,所以早期規範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

除了醫學上公認的最有效的藥物治療和行為矯正以外,隨著神經科學的發展,腦電生物反饋(又稱神經反饋)已逐漸成為一種全新的治療幹預方法。

什麼是腦電生物反饋?

生物反饋是利用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以腦電生物反饋儀為手段,通過訓練選擇性的強化某一頻段的腦電波,來達到控制多動症兒童症狀的目的。是一種安全、有效、非侵入式的治療方式。

想要詳細了解這些,首先咱們先來看看大腦的腦電波

腦波就是來自大量神經元彼此交流的電脈衝所產生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通過傳感器收集腦波,而腦波的速度以赫茲HZ(每秒週期)為單位,並且分為慢,中和快波的頻段,常見腦波簡單的列舉一下:

DELTA (δ)波 (0.5 TO 3 HZ)

屬於無意識層面的波,也是在最深沉的冥想和無夢的睡眠中產生的。

THETA(θ) 波 (3 TO 8 HZ)

屬於潛意識層面的波,是通往超出自我意識的學習,記憶以及直覺的門戶。

ALPHA(α) 波 (8 TO 12 HZ)

大腦在靜止狀態時如靜心思考或某些冥想狀態下產生。ALPHA波有助於整體的心理協調,鎮定,機敏,身心融合和學習。

BETA (β)波 (12 TO 38 HZ)

當注意力轉向認知任務和外面的世界時,BETA波將主導我們正常的覺醒狀態。

GAMMA (γ)波 (38 TO 42 HZ)

GAMMA波是最快的腦電波,與同時處理來自不同大腦區域的信息有關。

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原理

腦電生物反饋通過生物反饋訓練,調節兒童的腦電波,使異常波theta波減少,正常波beta波增加,或者使腦電波各個成分達到優化比率,從而改善兒童的大腦狀態與功能,提高其專注力與控制力。

建立強大的中樞神經機制

強化大腦的中樞神經機制,綜合提升大腦內部各區域的功能,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提升前額葉皮層的決策能力。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偶爾感到沮喪、害怕、緊張,這些消極情緒是很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強化前額葉皮層的功能,可以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消極信息,做到及時的緩解和抑制,減少孩子的衝動思維和叛逆行為。

因此在參與腦電生物反饋訓練時,如果孩子非常需要提升情緒能力,就可以採用情緒點位作為主要訓練方案,同樣的如果孩子是更需要提升注意力和專注力,就主要採用注意力點位進行訓練,或者採用多點位訓練方法,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生物反饋訓練中,ADHD兒童將逐步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多動衝動行為,以及如何保持注意力。通過訓練掌握的這些技能,最終可以幫助兒童運用到他們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就像學習遊泳一樣,當我們掌握了遊泳這項技能後,無論是在哪裡,我們都可以遊起來。

覺得喜歡就告訴我們,你「在看」

相關焦點

  • 兒童多動症咋治?
    兒童多動症咋治?●什麼是兒童多動症?●有下面行為的孩子家⻓要注意:1、活動過多,即多動家⻓需要每天給小孩按時服藥;如有問題需及時聯繫醫生。三種常見的認知誤區:⼀、多動症不是病,孩子身體健康就行。⼆、調皮好動成績差的孩子有多動症。三、忽略「不多動」的多動症。
  • 多動症害慘了中國孩子!如何辨別孩子是貪玩還是多動症?
    實際上,多動症是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最常見的兒童心理行為障礙性疾病,也是兒童心理門診就診最多的疾病。與抑鬱症類似,它也與大腦有關,有研究稱,多動症的患病原因是與大腦多巴胺水平相對較低有關(正如抑鬱症是多巴胺分泌不足,對事物提不起興趣)。
  • 7歲孩子多動、不聽指令被學校勸退,兒科專家:這是病,得治!
    、注意力不集中是病,得治! 原來這是病啊,小張媽媽後悔沒有及早帶孩子來醫院診療。 據王磊院長介紹:多動症又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我國的學齡兒童多動症發病率為3-10%,也就是一個40人的班級裡,可能有1-4個孩子是多動症。 多動症看起來只是不聽話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經常被家長忽略。
  • 兒童多動症原因是哪些?
    兒童多動症原因是哪些?兒童多動症原因是哪些?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現在多動症的孩子也比較多,他們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會上躥下跳,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成為老師訓斥的對象,別的小朋友也會嘲笑他們,這樣對多動症的孩子的傷害是不小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讓老師和家長們都頭疼的多動症,特別是多動症的原因,希望家長們可以鑑別。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厭學怎麼回事?兒科專家:可能是多動症惹的禍!
    「醫生,老師說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說話、玩筆、撕紙,學習成績差。還出現厭學的現象,在家做作業時也不安穩,吼也吼了,打也打了,就是不管用。孩子是智力發育有問題,還是什麼問題?」
  • 成人多動症,是否需要治療?
    約有一半的多動症兒童症狀會持續到成人階段,被稱為成人多動症,部分個體的症狀甚至伴隨終身。成人多動症的患病率大約在4%左右,它是兒童多動症的延續,以前把這些問題視為兒童期多動症的結局。進入成年後,他們在人群面前會克制自己,但別人看不見的時候,還是會思想開小差,工作不專注,易分心。
  • 太原兒童多動症是如何引起的?該如何科學的治療
    太原兒童多動症是如何引起的?該如何科學的治療 時間:2021-01-09 17:07:14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隨著時代的進步,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也使得多動症孩子的病例越來越多。雖然很多家長都聽說過小兒多動症,可是對這種疾病卻並不了解。
  • 多動就是多動症嗎? 多動症的兒童常有4種表現
    那麼如果小孩子多動就是得了多動症嗎?多動症的常見表現又是怎樣?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多動就是多動症嗎?多動並不是小兒多動症的唯一特徵,事實上,在多動症患兒中,有些並沒有活動過多的表現。這種類型多見於女孩。她們平時並不多動,甚至呆滯,看上去很文靜;上課時沒有過多的小動作,能夠安靜地坐在座位上,但是不知道老師講課的內容。
  • 多動症年少不治,長大後易犯罪?專家闢謠
    多動症年少不治,長大後易犯罪?多動症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精神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導為3%-7%,患者當中男孩是女孩的3至4倍。  而其中,50%-60%患兒的症狀會持續到成年甚至終身。有數據表明,如果兒童多動症沒有得到及時規範的診治,到成年期75%患者至少患心境障礙、焦慮障礙、人格障礙等精神障礙中的一種。「持續到成年的,基本上是比較重的,並且沒有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的。」
  • 熊孩子淘氣難管是不是多動症,從五個方面來判斷
    有位媽媽說,家裡六歲的寶寶上學前班試聽課,直接讓老師崩潰,只坐三四分鐘就跑了,嘴裡從來不閒著,總是自言自語,這是多動症嗎?啥是多動症?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為異常疾病.
  • 多動症是進化優勢嗎? 多動症如何能對人有好處?
    多動症是進化優勢嗎? 多動症如何能對人有好處?時間:2017-04-03 21:5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多動症是進化優勢嗎? 多動症如何能對人有好處?
  • 兒童多動症是什麼病
    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疾病,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ADHD), 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症候群,這類患兒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長和教師感到沒有辦法。
  • 三歲多動症的七個表現是哪些?
    3歲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多動症危害性是很大的,而且對孩子健康和未來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重視孩子的平時的一些變化和一些異常的症狀,出現症狀後要及時與醫生溝通治療,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那麼,3歲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1、任性衝動:患兒做事常不考慮後果,而顯得任性衝動。
  • 成人如何自己判斷是否患了多動症?
    原創 曹亞寧 兒少心理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簡稱多動症。人們往往將多動症看作是兒童、青少年的行為問題,認為在青春期後就會自然消失,然而追蹤研究發現至少有50%的多動症患者症狀可一直持續至成年或伴隨終身,簡稱成人多動症。通過對兒童、青少年以及成人的縱向研究比較,得出ADHD的症狀存在極大的差異。
  • 大腦生物反饋儀:多動症的主要四大危害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衝動等症狀是家長常遇到的麻煩事,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會好,甚至有的孩子7、8歲還存在以上症狀,家長心存僥倖地認為,「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孩子多動只是頑皮而已」。
  • 孩子到青春期後自然會好嗎?
    Can   ADHD   heal   itself關於多動症不治自愈的這個觀點,經大量臨床研究證明是站不住腳的
  • 被誤解的多動症?大部分人不知道ADHD兒童還存在這7種挑戰!
    先分享一個自己的經驗:當我跟別人說我的工作與多動症兒童相關的時候,很多人(大部分是男人)的回應不是「什麼是多動症呀?」而是「我小時候就是多動症。多動症是病嗎?多動症還用幹預?」每次聽到這樣的回應,我都會意識到大家對的ADHD的誤解有多深。也正因為如此,我很討厭「多動症」這個名字,大家看到「多動」二字,自然想到的就是:調皮搗蛋、小動作太多,頂多加上個上課坐不住、不愛學習。
  • 孩子有多動症 醫生開處方玩電子遊戲?
    近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FDA),通過了一項從未有過先例的醫療認證:他們批准了一款名為《EndeavorR》的電子遊戲為處方療法,從此之後,醫生可以將這款遊戲當做療法開在處方裡。  據FDA資料顯示,它可以改善使用者(玩家)的注意力功能,適用於8到12歲之間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合併型注意力缺陷渙散障礙(ADHD)的兒童患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動症,相關論文還被發表在《柳葉刀》雜誌的數字健康板塊。  這款遊戲看起來像是休閒賽車類遊戲,有很明顯的兒童風格:色彩鮮豔。
  • 智商130的女兒竟然是多動症?也許是個天才兒童!
    近日,由於小學三年級的女兒成績一直不理想,杭州某母親帶著她去某家醫院新開的「學習困難諮詢門診」諮詢,可是測出來的智商居然有130,遠遠超出了平均水平30分。根據報導,女孩在整個諮詢過程中,也都安靜地坐著,交流對答大方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