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攜中科院物理所發起主題圓桌 正確認識生活中的輻射

2021-01-09 中國網科學頻道

每次提起「輻射」,總讓人聯想到核輻射、致癌等問題。近期高速發展的5G網絡,其輻射強度在各地引發討論。從1901年威廉·倫琴發現X光至今,輻射已被應用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時至今日依然有人談「輻」色變。

近日,知乎聯合中科院物理所發起「輻射可怕嗎|非常想問」科普圓桌,邀請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凝聚態物理博士小侯飛氘,美國西北大學博士後海伯利安等專業人士作為嘉賓,與網友一起暢談人類對輻射的科學應用。

 

了解「香蕉輻射」冷知識,日常應用方法多

2019年9月3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稱,中國輻射環境監測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輻射環境質量良好,處於天然環境輻射水平範圍內。那麼輻射量應該如何衡量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凝聚態物理博士小侯飛氘在知乎問題「有哪些關於輻射的冷知識?」下表示,普通的香蕉中含有微量的鉀40,其半衰期12.5億年,衰變會釋放出β和γ射線。因此當人吃掉一根香蕉後,身體也會承受一定劑量的輻射,這個劑量就被稱為一個香蕉等效劑量(1BED)。普通人一年受到的輻照劑量大約是20,000BED,可能來自陽光中的短波紫外線、大理石家具、頭頂的煙霧報警器、嘴裡的香菸等常見的事物,所以輻射是很難避免的,在一定劑量範圍內對健康沒有影響。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知乎物理學話題優秀回答者趙東東則介紹了輻射在生活中的日常應用,川渝兩地的食品輻射消毒、墨西哥的輻射滅蟲法、放療在醫學上的成功以及商用氫氣的誕生等,都是人類對輻射的研究成果。

詳解「輻照殺菌」安全性,食品殺菌可放心

目前仍有許多人對輻射應用的安全性深感擔憂。在「輻照殺菌是安全的嗎?」這一問題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醫學話題的優秀回答者菲利普醫生回答,用電離輻射產生的電磁波是有效的殺菌方法,電磁波作為放射線物質向外釋放的一種能量形式,並沒有放射性。

另一位回答者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子立認為,在輻照消毒中,輻照源不斷向外輻射,其中的伽馬射線可以殺死細菌。即使輻射物中的一些元素被光子活化了,輻射時間最多只能持續一天,不會影響人體。因此,即使算上活化效應,輻照食品消毒依然是安全的。

「白熾燈可以產生X射線嗎?」「核電站除了發電,還有哪些其他用途?」「質子放療中心對周圍居民的安全輻射距離至少多遠?」在知乎上有許多關於輻射的討論。眾多的科研人員和行業從業者入駐知乎,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分享專業知識,以可信賴的解答滿足好奇、消減恐慌。

截至2019年9月,知乎自然科學話題已獲得1633萬人關注,相關問題超50萬個。作為知乎推出的系列科普活動,「非常想問」線上圓桌對不同的科學主題進行深入討論,為廣大知友提供可信賴的科普內容,滿足知友們對科學的好奇心。

相關焦點

  • 知乎科研圓桌發起「靈魂拷問」:要頭髮還是要科研?
    為了撥開遮在科研人員面前的迷思,幫助他們翻越更多的「高山」,3月22日,知乎聯合科技領域媒體「賽先生」,共同發起「科研有點難」知乎圓桌活動。在圓桌收錄的問題「讀博壓力有多大」中,神經科學、腦科學優秀回答者「Owl of Minerva」引用了「Nature」關於5700 低年級博士研究生的調查,來闡述了作為科研「萌新」的巨大壓力。
  • 知乎發起影視職人說 共話青年導演養成記
    用《四個春天》記錄真實生活的陸慶屹、洞悉階級與人性的忻鈺坤、直面「中國式家庭之苦」的周子陽、用鳥類視角敘述長大的仇晟、聚焦跨境學童的白雪及高舉個體生存意識覺醒大旗的高則豪等,更多新鮮血液在電影界嶄露頭角。
  • 知乎成諾獎第二現場眾領域大咖現身解讀硬核科研
    今年,知乎繼續攜手中國科普博覽舉辦「2019諾貝爾獎巡禮」圓桌,邀請高校、科研院所的一線研究人員和科普機構,為科學愛好者帶來「諾獎第二現場」,聚焦前沿科學,通俗解讀諾獎,分享科學的樂趣。在獎項公布的第一時間,多位領域專家用通俗的語言,在知乎為廣大網友解讀細胞是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 中科院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博士呂瑞清、知乎id「莫小軒」稱,氧氣可以結合血紅蛋白,為有機體的氧化還原反應提供支持;但過多的氧氣又會造成機體損傷,比如氧自由基能夠破壞很多蛋白質分子,也是人類衰老的元兇。
  • 中科院物理所公眾科學日:液氮棉花糖你敢吃嗎?
    幾位小朋友、大朋友滿臉興奮而又略帶遲疑地將剛出鍋的液氮棉花糖放入口中,在品嘗到新奇食物的一瞬間,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繼而拿出手機掃碼了解原理。這是記者在19日舉行的中科院物理所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上看到的有趣一幕。 來自全國各地的上萬名觀眾共同參與了這場關於物理的科學狂歡。
  • 中科院物理所出科普書《一分鐘物理》,把科普做成網紅
    4月22日19點,中科院物理所科普系列書《1分鐘物理》(第2輯)在嗶哩嗶哩線上直播首發。此次直播是由主創團隊中科院物理所和圖書策劃公司「未讀」聯合發起的。比擬數碼產品發布會的新書發布會《1分鐘物理》是由中科院物理所和「未讀」聯合推出的暢銷科普書,脫胎於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專欄,書的內容以問答的形式構成,因每個問答簡潔明了,故名《1分鐘物理》。
  • 正確認識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
  • 中科院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樓項目在懷柔啟動建設
    中科院高能所承擔建設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在懷柔奠基,啟動建設。中科院高能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由該所承擔建設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配套樓)項目當天在懷柔啟動建設,項目建築與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主體建築相輔相成,將共同構成「顯微世界」主題方案。
  • 2000名知乎用戶「登上太空」,致知計劃科學季讓知識被世界看見
    近日,知乎2020「致知計劃·科學季」正式啟動。活動期間,知乎為用戶提供2億流量扶持和30萬獎金激勵,推動優質內容持續產出。據悉,本期活動由知乎聯合中國科普博覽、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地質地球所、中科院微生物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等多家機構聯合舉辦,內容覆蓋自然科學、心理、健康、工程技術等「硬核」知識領域。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量子輻射反作用理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發現,超強雷射和高能電子束的碰撞可甄別電子動力學的經典和量子電動力學(QED)行為邊界,為理解極端強場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提供了重要途徑
  • 在知乎學數學是什麼體驗?醍醐灌頂,安排的明明白白
    近日,一篇「我在知乎學數學」的文章火了。知乎用戶、圖像算法工程師「z.defying」將線性代數、微積分和概率統計相關經典回答整理分享了出來,獲得近萬個贊同。「對於單個不懂的知識點,我經常在知乎搜大佬的回答,看完如醍醐灌頂,要是當初學數學也經常光顧知乎就好了。」他文章中熱情的「自白」,也讓很多用戶找到共鳴,在評論區呼叫他繼續更新。知乎竟能學數學?
  • 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啟用
    昨天,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啟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物理所5個研究組、近150名科研人員入駐開展科研工作,年底將超過200名。當天,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凝聚態物理卓越創新中心掛牌,北京物科儀器研發中心揭牌。
  • 知乎元素之旅科普活動:一場與門捷列夫的世紀對話
    3月14日,知乎聯合中國科普博覽推出的「非常想問」科普活動第一期「元素之旅」圓滿結束。本次科普活動圓桌共收錄73個問題,在這些問題下,知乎用戶貢獻了3499個回答,圓桌瀏覽量超3100萬次。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全光碟機動「微型波蕩器」,產生強太赫茲輻射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徐至展、李儒新、劉建勝團隊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全光碟機動的微型波蕩器新方案
  • 知乎去哪兒
    而知乎則站在了對面,也開始改用現金獎勵、流量位置和商業化渠道等方式來鼓勵用戶創作。來知乎分享你的故事2019年11月26日,「知乎故事大賽」上線,每位知乎用戶皆可報名參賽,要求分享自己親身經歷或見證過的真實故事,題材不限於職業故事、學習生活、愛情冷暖、家族悲歡等。知乎為這項比賽準備了500000元的現金大獎供15名獲獎者瓜分,還有專欄、影視、出版等商業化權益。
  • 「網紅」科學家說量子力學 中科院「玩起」跨年科學演講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發起的「『新年悟理』跨年科學演講——什麼是量子力學」日前在北京舉行,由該所研究員、「網紅」科學家曹則賢擔任主講人。這是中科院科學家首次嘗試用跨年科學演講的方式進行科學傳播。中科院物理所所長助理魏紅祥告訴記者,這類以科學為主題的跨年活動在國內尚屬首創,傳統媒體的變革和新媒體的崛起,為科學傳播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方式與舞臺。作為科研機構,中科院物理所不僅要成為國家科技進步與發展的實力保障,也要做好科學普及工作,履行好社會責任。
  • 知乎發布 7 月政務媒體機構號榜單 短視頻直播成熱門內容
    在7月榜單中,「我們的太空」「最高人民檢察院」「健康中國」分別以893.51、781.01、780.66的分數蟬聯本月知乎政務影響力排行榜TOP3,「人民網」「觀察者網」「新華社」則分別以955.64、909.74、908.01的高分獲得知乎媒體影響力排行榜前三位。綜合上月榜單排名可見,兩大榜單上榜帳號趨於穩定。
  • 中科院物理博士教你表白 | 「中二所」在B站正經玩物理
    而現在去海澱區保福寺橋南的物理所,提到「中二所」,指路學生會默契告訴你,「大師兄的實驗室也在M樓」。   90後物理博士李治林,在bilibili(B站)視頻直播中,常被彈幕喚作「大師兄」。物理這根金箍棒,在大師兄手裡指哪打哪,從初中生都懂的力熱聲光電,自由遷移到前沿科學和頂尖裝備。
  • 南開大學牽手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共建「鄒承魯菁英班」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向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捐贈鄒承魯先生文集。  根據協議內容,「鄒承魯菁英班」試行「2.5+1.5」培養模式,學生前五個學期在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完成專業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學習,第6-8學期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開展科研實踐訓練和課程學習。
  • 知乎產品分析 | 變現路上的商業嘗試
    所以,知乎就應運而生了,它強烈滿足了用戶對優質信息的探索需求,知乎上問答深度讓用戶證明了自己對某領域的深入見解,是一個展現個人價值的新平臺,用戶提問、回答和點讚也實現了用戶之間的社交需求。就如周源所說,一個人大腦中從未分享過的知識、經驗、見解和判斷力,總是另一群人非常想知道的東西。這是知乎的初衷和想要達到的目標。知乎的使命是把人們大腦裡的知識、經驗、見解搬上網際網路,讓彼此更好的連接。
  • 東方科技論壇同步輻射在醫學臨床診斷中的應用
    >         主題為「同步輻射在醫學臨床診斷中的應用」的第97期東方科技論壇將於2007年6月29日至30日在上海舉行。Hyodo博士以及我國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中山醫院、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等的30餘位專家參加本次論壇。本次論壇由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承辦,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上海光源工程總經理徐洪傑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特聘教授徐學敏教授共同為大會執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