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起「輻射」,總讓人聯想到核輻射、致癌等問題。近期高速發展的5G網絡,其輻射強度在各地引發討論。從1901年威廉·倫琴發現X光至今,輻射已被應用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時至今日依然有人談「輻」色變。
近日,知乎聯合中科院物理所發起「輻射可怕嗎|非常想問」科普圓桌,邀請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凝聚態物理博士小侯飛氘,美國西北大學博士後海伯利安等專業人士作為嘉賓,與網友一起暢談人類對輻射的科學應用。
了解「香蕉輻射」冷知識,日常應用方法多
2019年9月3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稱,中國輻射環境監測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輻射環境質量良好,處於天然環境輻射水平範圍內。那麼輻射量應該如何衡量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凝聚態物理博士小侯飛氘在知乎問題「有哪些關於輻射的冷知識?」下表示,普通的香蕉中含有微量的鉀40,其半衰期12.5億年,衰變會釋放出β和γ射線。因此當人吃掉一根香蕉後,身體也會承受一定劑量的輻射,這個劑量就被稱為一個香蕉等效劑量(1BED)。普通人一年受到的輻照劑量大約是20,000BED,可能來自陽光中的短波紫外線、大理石家具、頭頂的煙霧報警器、嘴裡的香菸等常見的事物,所以輻射是很難避免的,在一定劑量範圍內對健康沒有影響。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知乎物理學話題優秀回答者趙東東則介紹了輻射在生活中的日常應用,川渝兩地的食品輻射消毒、墨西哥的輻射滅蟲法、放療在醫學上的成功以及商用氫氣的誕生等,都是人類對輻射的研究成果。
詳解「輻照殺菌」安全性,食品殺菌可放心
目前仍有許多人對輻射應用的安全性深感擔憂。在「輻照殺菌是安全的嗎?」這一問題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醫學話題的優秀回答者菲利普醫生回答,用電離輻射產生的電磁波是有效的殺菌方法,電磁波作為放射線物質向外釋放的一種能量形式,並沒有放射性。
另一位回答者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子立認為,在輻照消毒中,輻照源不斷向外輻射,其中的伽馬射線可以殺死細菌。即使輻射物中的一些元素被光子活化了,輻射時間最多只能持續一天,不會影響人體。因此,即使算上活化效應,輻照食品消毒依然是安全的。
「白熾燈可以產生X射線嗎?」「核電站除了發電,還有哪些其他用途?」「質子放療中心對周圍居民的安全輻射距離至少多遠?」在知乎上有許多關於輻射的討論。眾多的科研人員和行業從業者入駐知乎,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分享專業知識,以可信賴的解答滿足好奇、消減恐慌。
截至2019年9月,知乎自然科學話題已獲得1633萬人關注,相關問題超50萬個。作為知乎推出的系列科普活動,「非常想問」線上圓桌對不同的科學主題進行深入討論,為廣大知友提供可信賴的科普內容,滿足知友們對科學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