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國明:我們如何正確看待網絡視頻的價值?

2020-11-3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2017中國網絡視頻年度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網絡視頻學院獎——「金蜘蛛」獎項獎典禮,內容為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教授的主題分享——從技術驅動邏輯來看網絡視頻發展的價值空間與標準判斷。

為什麼說諾基亞之死並不難理解?

我們都知道影響中國傳媒業發展的其實有三大基本維度,一個就是政策規制,第二是市場產業,第三就是技術。技術對於我們這個社會,對於我們傳媒領域的影響,我們這麼多年發生如此重大的改變,很多都是因為技術革命和革新所帶來的。我發言當中的一個關鍵詞叫做標準,因為明確標準就有了衡量的尺度,還有行動的自覺。比如說隨便舉一個例子,大家現在都說大數據的可視化,大家覺得這是現象級的一個東西,是一種技術。但是這種技術用什麼樣的標準區判斷它或者不好。其實在我看起來,大讀書可視化技術做的好不好,關鍵在於它是否能夠通過這樣一個技術把過去抽象,理性的這樣一種成份能夠有效的轉化為一種情感的情緒的打擊力量。如果用這樣一個標準去判斷它的話,你就會知道什麼樣的大數據可視化做的好,什麼樣大數據可視化的產品做不得好,這是標準的價值。

因此,在我看來,在今天確立我們判斷一個傳播形態,一個產品,一個技術好和不好,應該像什麼樣的方向發展,那恐怕在我們很大程度上,我們需要一個判別的標準。

三年多以前,諾基亞總裁在被微軟兼併,新聞發布會上有一個經典的判斷,他籤完字嘆了一口氣,好像我們也沒有做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結果。這讓在場很多人不勝唏噓。從諾基亞自身角度沒有做錯什麼,他把技術線上,那個產品線上,那個質量線上的產品和服務已經做到了最好,但是為什麼一夜之間幾乎它就突然死亡了呢?如果從技術自身的邏輯,產品自身的邏輯,服務自身的邏輯來說,我們看不清楚,到底是為什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在產業界很多人對於突然死亡,那種斷裂式的創新,那種過去延續性,持續性的創新,難以為繼,敢到困惑不解。

其實我們要說的是時代、天道已變,而這個天道的變化,是從上世紀60、70年代的時候開始發生的,我們都知道人類從建立社會之後,最大的一個夢魘,就是物質短缺,所以不管什麼時代,人類社會最要解決的一個最高級的,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解決物質短缺,發展經濟,增加物質財富。但是到了上世紀60、70年代的時候這樣一個任務得到了徹底的總體上的解決,就是現代文明和現代技術已經使人類已經徹底擺脫缺吃少穿的格局,增加這種物質財富,已經不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目標了。

而這恰恰就是一個歷史發展的轉型時期的到來。當我們沒有認識到這種轉型時期到來的時候,人們還是簡單的用增加財富增加人們幸福感的時候,就出現了社會諸多的不滿,比如說六七十年代歐美社會發生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各種各樣反亞文化的和反人類的現象。比如說邪教的出現,吸毒,性解放等等,很多很多的這樣一種亞文化現象層出不窮,事實上都是對於社會發展目標所出現的運作狀態的不滿。

70年代以後,西方的政治家學者終於搞清楚我們的社會發展有一個巨大的轉型了,就是以人為本。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我們中國共產黨的話來說,就是看老百姓喜歡不喜歡,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歡迎不歡迎。就是對人的發展,人的需求的滿足在這個尺度上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如果我們以這樣一個新的以人為本的尺度衡量一個技術,一個產品,一個節目形態,我們就有了非常清晰的一個指標。我們就對那些突然死亡的那些形態,比如說像諾基亞這樣它其實已經跟人的需求的滿足已經漸行遠,所以當他達到一定的脫離的張力的時候,它的死亡其實一點都不奇怪。有了標準,對事物發展有了一個新的判別標準,就是——以人為本。

判斷傳播形態「好壞」的三個標準

對於傳媒領域而言,任何一個新的傳播形態的出現從這個標準來講,有三個。

第一個就是對於社會的流動性有否增加。

因為社會的流動性,是這個社會得以健康持續,有發展的一個基本標準。一個板結化的社會一定是一個危機的社會,是一個停滯的社會,是一個愚昧的社會。只有源頭活水來,在社會流動當中獲得更多的、健康的、文明的、線上的發展。社會流動性是我們作為一個傳媒領域產品的一個最重要的訴求、目標。

我跟英國學者交流中國歷史看法的時候,他們講到過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是什麼呢,為什麼中國的封建社會能夠長達兩千多年,而這在全世界的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就是說中國的封建統治者為什麼能夠如此有效地將自己的制度體系延續這麼多年,常盛不衰,他們一定有其中的秘訣,而在這些英國學者看來,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我們中國的封建統治者建立了一個能夠吸取天下讀書人作為知識分子的一種有效的形態,那就是科舉制度,因為有了科舉制度,天底下哪怕窮鄉僻壤的秀才們,只要按照這個路徑走,就有可能功名及第,有可能轉化自己的社會地位等等,其實這對很多人來說只是一個夢想而已,但是有了這樣一個東西,封建統治者就有了一個巨大的有效的馭民術、維穩術,導致中國常盛不衰,這是社會流動的一個力證。

第二是否增加人在這個社會當中的空間自由度。

網際網路給我們這個社會最大的東西是賦能,使我們能,使我們有權利,使我們有能力,這是網際網路帶給這個社會最大的價值和貢獻,這是所謂的新媒體賦權、賦能,這是擴大人們行為的自由度、把握的自由度,它使我們過去所不能的東西,在網際網路條件之下變成了能,這樣的東西就是有未來的巨大發展價值的東西。

第三就是能夠使人們有一種抓手,一種把控力。

我們知道今天是一個變動的社會,知識不斷的更替,我看到一個數字,當一個大學生到大學四年畢業的時候其中有至少25%的知識已經沒有用了,或者被證明是錯誤的,知識的這樣一種更替如此迅捷,使人們充滿一種焦慮或一種無序、失序感,增加人們社會控制的手段,這樣一個形態就是有價值的技術,有價值的傳播形態,這就是我們對於今天新的傳播形態的一種判別的標準。那麼我們來看網際網路視頻,網絡視頻在這個方面到底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網絡視頻是最具影響力的傳播形態

網絡視頻是什麼東西,其實它很重要的就是一種最具有社會衝擊力,並且是這個社會最具影響力的一種傳播形態,交給了普通的老百姓。

我們分兩頭說,第一就是說它是最有影響力的東西。

為什麼最有影響力呢?視頻這樣一個東西,過去都是少數人,少數集團有錢有權的人才能應用和控制的一種手段,而今天由於這個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哪怕我們有幾百塊錢的智慧型手機,有wifi、4G環境,可以將自己的視頻跟全世界進行分享。這是一個巨大的革命性的改變,這樣一種最具影響力傳播語態平民化,造成社會對話,社會信息流動,並且導致相應的意見流動,社會流動,它的板結化現象的巨大的解封,這是巨大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東西。

那麼第二,就是說為什麼今天它是一個時代最重要的一種傳播形態。

因為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成過去的文字時代,理性判斷時代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視覺時代和關係情感判斷時代。於是當前,各有各的道理,有多少人群就有多少道理,因此在這種道理難以走遍天下的時候,其實在人們要接受一個道理之前,人們就有了一個前提性基礎性的判斷,這個前提性基礎性的判斷就是情感判斷、關係判斷,我們是不是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個戰壕的夥伴,只有關係認同,情感的基礎上,才有溝通的可能,才有認同的希望。因此在這個社會當中,實現社會共識形成,達到社會最大公約數,這種訴求人們情感的傳播形態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為什麼說視頻是一種訴求人們情感和關係的一種傳播形態呢?我們都知道默多克作為世界媒體大亨,他說過一個句話,一個電視節目好不好,一個標準就是看看能不能讓人興奮起來,激動起來,甚至生氣。如果不能使人們情緒有所觸動,有所改變,作為一個電視節目,它是失敗的,是不成功的,而我們在十年前做的一項認知神經傳播學的研究,可以證實,同樣的內容用報紙的方式作用的認知,和用電子媒介的、電子信號的方式作用於人的大腦,雖然內容形式完全一樣,但是介質不一樣的時候,傳輸信號不一樣,在腦部產生的反應也不一樣。電子信號傳遞出來的就是一個很散漫的,刺激強度大,腦洞程度比較淺,面積很大,在情感情緒層面,而印刷媒體它這種信號呈現出來的是人們的理性的深度腦洞源的狀況,這是兩種不同的作用人的理性和情感狀態的兩種傳播媒介的形式。今天強調一種關係認同和情感共振的時候,視頻這樣一種傳播語言就變得特別的重要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視頻它能夠形成社會的流動性,那麼除了剛才講的社會的板結化現象,用流動性緩解,還有社會的細分來帶來的跨界的這樣一種溝通。

我們知道社會現在越來越細分化,知識細分化,各個領域細分化,這種細分化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我認識一個數學家,說今天數學家之間進行溝通的時候,都變得異常的困難。像我們傳播學者一樣,即使這樣,我們有一些傳播學者在一起對話的時候,像聽天書一樣,彼此領域差的太遠。在細分化的情況之下,我們面對的社會實際,所面對的問題是一種綜合的糾結在一起的方式,全部附加在你的身上,需要一種跨界的一種能力,把各種各樣的專門知識,專門信息能夠統和在一起,這樣的一種流動,跨界的流動,其實也是今天我們這個社會所需要的,而視頻作為一種介質,促進社會流動性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第三就是所謂的個性化的這樣一種定製,或者叫流量的變現。

我們都知道我們看很多很多的短視頻、直播,對那些內容,我們有的人覺得一地雞毛,乏善可陳,任何一種內容,像任何一種形式一樣,像VR技術一樣,像付費也好等等,其實都是一種技術形態,社會形態,標準形態之下的一種形式。包括內容本身,也是一種形式,這種形式在今天的情況之下,具有巨大的價值,這就是麥克盧漢上世紀60年代所指出的,他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媒介即信息,今天我們都明白了。但是緊接這句話,任何內容,任何形式都是一種媒介。換句話說,他除了內容自身的價值訴求之外,他再聚合人,連接人,連接人和環境,連接人和人,人和外界之間還有一個巨大的中介價值,其實我們收費跟不收費,就是對人群的一種篩選和聚合。我們任何一個哪怕很low的內容吸引過來的看客可能就有不同的品行,不同的性質,這個社會在流量變現過程當中,需要千奇百怪,重重疊疊,豐富多彩的場景來實現這種需求和供給的對接,而這樣的一個場景,我們今天可以很肯定的說,它在視頻,短視頻直播這樣一種形態當中能夠呈現出更多的豐富多彩的對接的節點,因此對我們帶來的價值不僅僅是內容價值,還有場景價值。我們面臨巨大流量的變現,只要我們對於構建起來的新的場景,實現這樣一種數據分析之下的分類和激活使用,我們變現的路徑,盈利的模式,就有一個發展的巨大空間。這就是我們講到的這種視頻、短視頻未來發展當中的一個巨大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

相關焦點

  • 喻國明:算法的影響力越大,社會責任也就越大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喻國明現場分享看待算法的兩個維度對於算法的產生和運營,喻國明認為,算法基於數據而產生,當數據越來越多時,人們依據數據進行社會治理,數據成為整個社會運行、行業運作的基本驅動依據。在驅動和治理中,算法就是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 喻國明:未來政治傳播研究的三個可能的關鍵
    近日,由中國社科院大學主辦的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在線上正式召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喻國明以《未來政治傳播研究的三個可能的關鍵》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本文為喻國明教授的發言內容。他的意思,是警告所有今天思想和實踐的參與者,要重視解決戰略問題,也就是在哪做、做什麼、做正確的事。因為戰略問題,涉及到我們在大格局面前把握總體、把握總體的趨勢。而戰術問題,即如何做,其實只是把事情做正確。在我看來,戰略問題的解決,是系襯衣的第一個紐扣。這個紐扣系對了位置,接下來的動作哪怕賣力,也是向著正確的方向逼近和靠攏。
  • 如何看待網絡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
    鳳凰衛視10月27日《世紀大講堂》,以下為文字實錄:如何看待網絡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田桐:近年來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無疑成為當今社會最為重要的信息傳播途徑之一,由於網際網路的傳播有著快捷性,以及便捷性,使得它所傳播的內容有著更廣泛的社會影響。
  • 喻國明 方可人:算法型內容推送會導致信息繭房嗎?
    但算法憂慮者關注的重點在於,算法的「價值無涉」可能導致輿論治理的危機,尤其使得傳統媒介「壓艙石」功能的失靈。如今我們處於後真相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太快,往往使得話語在前、事實在後;情緒在前、真相在後。算法的優勢在於分發的效率,但將把關審核權力從人工讓渡於技術,信息的真實性卻難以得到保障。倘若用戶不加分辨便相信推送而來的內容,無形中會助長謠言的泛濫。
  • 由魔獸引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網路遊戲
    但他後來說了一句話:還好,還好,這款遊戲不是我們的。由於網路遊戲的瘋狂而帶來的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衝突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網路遊戲作為一個娛樂方式,或許應該獲得跟足球、撞球、麻將同等的社會地位,但是那種衝突並不會徹底停止。魔獸,作為一個世界上最成功的網路遊戲,取代了其他所有產品,成為這個價值觀重塑的年代的一個焦點。
  • 如何看待「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實為「網絡符語」 主持人:怎樣看待「網絡語言」?它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產生「網絡語言」這一現象? 錢玉趾:所謂「網絡語言」,是網上流行的一種「符語」,不該稱為「語言」。它是由漢字、阿拉伯數字、字母、物理化學符號和標點符號等雜湊起來的「字符混雜語」,簡稱「符語」。
  • 喻國明:微博是謠言粉碎機,是真相挖掘機
    圖說:喻國明微博作為「個人信息即時共享綜合平臺」正在深刻地改變中國社會,無論是政治生活、經濟生活,還是日常生活,微博的影響力無處不在。但傳播至此並不會終止,只要接受這個內容的微博用戶認為這條內容有轉發價值和分享意義,他就會一鍵轉發,形成對他的「粉絲」的「次級傳播」,如此這般,一條被認為有分享價值的內容便在層層轉發中達至數量巨大的接收者,產生「核裂變」式的傳播的規模效應。而這種傳播能量過去只有傳統大媒介才擁有。今天任何個人藉助於微博,都有可能產生足以挑戰大媒體的傳播能量。3.擁有關係資源「背書」的內容傳播。
  • 如何看待「網絡髒話」
    如何看待「網絡髒話」 2016年09月20日 11:0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光 字號 內容摘要: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定義,我們認為,「網絡髒話」是指通過諧音
  • 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優缺點
    一個人,他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所以如何正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先來說一說自己,當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或者被別人瞧不起的時候,可能就是因為別人在攻擊我們的缺點,在敲打我們的痛楚。這個時候我們一定不能順著別人的言語去思考,如果那樣的話你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
  • 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
    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原標題: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 責任編輯:鄭莉莉
  • 喻國明:關係革命背景下傳媒發展的關鍵詞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應邀出席,並發表題為《關係革命背景下傳媒發展的關鍵詞》中的演講。因此戰略性的問題是第一個鈕扣,這個系對了,接下來的慢一點也是向正確的方向前進,而第一個鈕扣錯了,接下來的動作再利索也會事倍功半。因此我們如何理解這個問題,就成了我們如何抓住這個問題的關鍵。我們都知道,碎化、微化、微內容、微力量、微博,這樣的一種微化,實際上就是人們所說的碎片化。人們談碎片化比較多,但是很少有人談碎化之後的功能性聚合。
  • 我們如何看待科學,我們如何運用科技
    重溫六十年前美國著名科學家費曼的講演——  我們如何看待科學,我們如何運用科技最迫切的是要明確科技人員究竟應該如何獲取合法的收入、應有多少收入;要重建科技人員的行為規範,重塑科學誠信,反對欺詐和學術不端;要合理配置科技資源,調動全體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在以上幾個方面,最需要改進的是研究機構的薪酬和考核制度。  對比發達國家高校和我們的高校,可以發現很明顯的不同:人家實行年薪制,考核是根據員工本人的工作情況;我們實行績效工資制,考核是根據員工之間的相互比較。
  • 喻國明:從資訊到關係,未來媒體如何構建影響力?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德外5號」(ID:dewaiwuhao),作者 喻國明,36氪經授權發布。 近年來,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新技術革命使包括傳播領域在內的整個社會正在經歷著「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就傳媒業而言,這種變革包括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方式、傳播渠道、傳播接受、傳播效應等整個結構與環節要素的重新改寫。
  • 我們將如何正確看待網紅?抖音女神?主播?彭姐papi了解一下
    『成功是沒有捷徑可言的』抖音可以說在我們生活休閒時一個解悶的神器了,裡面各種各樣的視頻讓人眼花繚亂。抖音裡唯一不缺的就是美女了,也有不少網紅因為抖音而爆紅17歲的溫婉在抖音裡一個地下車庫跳《Gucci Gucci Prada Prada》迅速躥紅網絡,粉絲高達1200W。
  • 星雲大師:如何正確看待殺業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7 如何正確看待殺業 問:佛教講因果報應,有人說我們吃豬
  • 網絡小說中抹黑宗教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潛規則,我們該如何看待?
    隨著網絡的的普及,我想據大部分人對網絡小說都不陌生,而大部分網絡小說都會涉及到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和佛教,以及中國的道教等宗教,但是有些作者不知道是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都會抹黑這些宗教,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 騰訊Q3業績會高管回應:我們在意的是價值,而不是精打細算看每一筆...
    其中,騰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收入332.55億元,同比增長24%;網路遊戲收入414.22億元,同比增45%;網絡廣告收入213.51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社交廣告收入177.52億元,同比增長21%,佔網絡廣告收入比重高達83%;騰訊收費增值服務帳戶數增至2.13億,同比增長25%,其中騰訊視頻付費用戶規模達到1.2億,同比增長20%,騰訊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5200萬,同比增長46%
  • 價值和增長的算數:如何正確對企業估值
    來源:點拾投資導讀:一個金融資產的價值就是其未來現金流的折現,那麼如何正確去給一個公司估值呢?我們通常會用PE或者PB的方式去給公司估值,但是這背後似乎又忽視了公司價值創造的意義,也就是公司的投資回報率要大於其機會成本,ROIC>WACC才是在創造價值,否則就是毀滅價值。
  • 如何看待磷酸鐵鋰電池儲能價值和動力鐵鋰電池回歸熱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如何看待磷酸鐵鋰電池儲能價值和動力鐵鋰電池回歸熱潮?隨著比亞迪宣布將推出CTP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並宣稱體積能量密度能夠提升50%,鐵鋰電池又重新回到大家眼前,而整個市場也似乎重新開始審視起了鐵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