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悖論:選擇比努力重要

2021-01-09 東北峰言

很顯然,努力和選擇都重要。沒有努力,哪有選擇。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有很多人會認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呢?他們往往舉出許多成功人生的例子說明選擇決定命運;他們還會舉出許多人,尤其是自己多年努力,但都沒成功,於是說選擇比成功重要。

這是典型的詞語悖論。所謂的詞語悖論是這樣的:把有機的整體運動不同表現用內涵不關聯的詞語表達後,放棄了有機運動的原始出發點,而把詞語當作出發點,進而去分析有機的整體運動的錯誤。

比如說選擇比努力重要,或者說努力比選擇重要,都屬於詞語悖論。為什麼?因為對一個人、一個社會或者一個國家來說,選擇就是努力,努力也是選擇。對於處於運動變化中的個體來說,努力和選擇都是運動的一部分。在某一個角度,可以把運動說成是選擇;在另一個角度,也可以把努力說成是運動。

事實上,從來就不存在沒有努力的選擇,當然也不存在沒有選擇的努力。現在人的社會性越來越強,每個人都是社會運動的一個成分。社會整體運動不但影響一個人怎麼想、怎麼做;還決定了一個人不能怎麼想和不能怎麼做。一個人要在社會中有所成就,必須努力;每個個體在社會規範的要求下不斷修正自己的努力,這就是選擇。在社會中的個體,努力就是選擇,選擇就是努力。

詞語悖論的根源要從語言的緣起上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語言是社會發展的結果。語言讓我們的交流便捷了,但是語言的獨特性卻讓我們的分析迷惘了。詞語悖論就是這樣。

為了交流的順利,要求使用的語言內涵明確而且相互獨立。只有這樣的詞語在交流的時候才不至於產生歧義,不至於因語義含混不清而理解上相去萬裡,南轅北轍。也正因為這樣,語言交流都需要交流語境,也就是要求在明確的環境和對象下展開交流,這樣的交流才是順暢的,愉快的。如果環境和對象不一樣,不管使用多麼相同的語言,交流參與方難免陷入抬槓的語言衝突。

語境作為前提,說明交流的出發點是社會運動,而不是語言自身。從語言自身出發,換句話說用語言去解讀社會,就必然陷入詞語悖論。說選擇比努力重要,或者說努力比選擇重要,已經遠離了實際生活,陷入了詞語辨析的教研室活動,因此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

相關焦點

  • 科洛弗悖論之能量出怪獸
    這部作品,引用了一個悖論,讓小編非常感興趣,可小編沒聽說過這個悖論,就查百度,找資料,關於科洛弗悖論的詞條都特別少。是小編學問少,還是這個悖論本來就是瞎編的???2.隨著中國在國際上地位的不斷增高,代表中國特色的詞語也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更多的國外影視作品中。小編感覺很重要的一個裝置,在這裡卻只是一句話---粒子加速對撞後的穩定裝置。
  •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最重要的悖論埃倫費斯特悖論
    在1912年至1933年這段時期中埃倫費斯特的最重要的成就是絕熱不變量,他在量子物理學包括相變理論和埃倫費斯特理論做出了傑出貢獻。埃倫費斯特悖論是埃倫費斯特針對狹義相對論提出的一個思維實驗。為了解決悖論,你會發現狹義相對論真的是不夠用了,必須要引入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才能解釋。這個悖論也大大啟發了愛因斯坦去思考廣義相對論的問題。1.
  • 英文醫學論文寫作中關於非醫學詞語的選擇
    眾所周知,英文醫學文獻區別於其它文獻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醫學詞語,正確表達醫學詞語對醫學信息傳遞至關重要。然而就整個語篇而言,更多部分仍然屬於非醫學詞語。對非醫學詞語如何選擇是論文作者同樣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因為對大多數的非醫學詞語如何選擇,很多論文作者存在理解上的誤區,那就是為了使其論文令人印象深刻,不必要地使用冗詞贅語;或是因為未充分了解醫學論文的表達特點,選擇詞語的準確性不夠或者所選詞語不符合醫學論文的寫作規範和表達習慣。這些問題都影響了論文信息傳遞的清晰性和可讀性,同時也是醫學期刊拒稿的一個重要原因。
  • 數學最重要的基礎理論——羅素悖論
    點 擊 查 看1874年,德國數學家康託爾創立了集合論,並很快滲透到數學的大部分分支中,成為數學最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1902年,英國數學家、哲學家羅素提出了一個悖論對集合論進行質疑,這個悖論就是著名的「羅素悖論」。
  • 作為悖論的「家園」揭示了一種靈魂的狀態
    在同期舉辦的第九屆上海國際文學周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位作家和藝術家聚在一起,共同討論了一個意涵豐富而又含混的詞語——家園。這也是今年文學周主論壇以及書展多項活動的主題。2019年8月14-20日,上海書展在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和眾多分會場舉行。
  • 選擇越少結果越好?從選擇悖論看高考「3+1+2」新模式
    二是,原先意圖選擇所縮減的8種學科組合的學生,將會被分散至另外的12種學科組合中。這會增加12種組合的競爭激烈程度,也會導致高校不同專業高考錄取分數的再排序。原有高校報考和專業選擇信息,將會失去重要的參考借鑑價值。新模式下的第一屆考生,將不可避免地面臨高考改革後的信息不充分問題,高校和專業報考選擇也增加了一些不確定性。高考新模式改革意圖利好高校和社會,但是無形中也增加第一屆考生的選擇風險。
  • 電車悖論—生活中的倫理選擇困境
    是非難辨「電車悖論」即是倫理學上著名的「兩難」思想實驗,由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發表的你該做出何種選擇?「電車悖論」反映出人類社會生活和道德生活中的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那就是,在多元價值訴求之下,倫理規範應對人類複雜的社會與道德生活的力不從心,從而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局限性。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職業規劃的原則
    而一個人一生中不可能將所有技能全部掌握,所以你必須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擇已所長,發揮優勢,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職業,和事業,做個行家裡手。5.遠近結合一個好的職業規劃,既要有長遠眼光,能夠考慮到5年、10年,甚至更久以後可能的個人、家庭及社會的發展變化,也要緊緊根據情況的變化,分解、制定可行的短期目標。
  • 專訪丨陸源:跟詞語進行搏鬥與合作,為建立美好秩序努力
    陸源在專訪中談到,對於小說家而言,不存在用詞的準確,準確的是詞語本身,作者的感覺必須通過詞語傳達給作者,換言之,有了詞,作者的感覺毫不重要。「你可以稱我這種人為文體家。當然,我不滿足於做個純文體家,其中有微妙的不同。」
  • 芝諾的悖論
    不過,可別小看這種學說,託年代久遠的福,巴門尼德這種以相當極端的方式重思辨輕實證的學說也算開啟了一個流派,這一流派對若干重要的哲學家產生過程度不等的影響,並經由他們影響了後世。從科學史的角度講,受巴門尼德影響至深的哲學家首推他的弟子芝諾(Zeno)——也稱為埃利亞的芝諾(Zeno of Elea),以區別於另幾位同名的古代哲學家;其次是古希臘的原子論者。
  • 芝諾悖論怎麼破?
    我們在平時閱讀或聊天中偶爾會碰到一個詞——「悖論」。那到底什麼是悖論呢?悖論是怎麼發生的呢?我們應該怎麼破破解遇到的悖論呢?百度百科對「悖論」給出的定義是:悖論指的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
  • 職場心得/「選擇和努力」哪個更重要,這個問題終於有答案了!
    挺努力的!」沒想到他哭喪著臉說:「老闆,現在誇人家努力是罵人的,只有實在想不出來要誇什麼了,才誇人很努力的。」啊?從什麼時候「努力」成了個貶義詞了?都說「選擇大於努力」,可問題是,你怎麼知道你的選擇一定對呢?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一樣的價值,那什麼樣的努力最有價值呢?
  • 教育的悖論
    教育悖論一:培養孩子的懷疑精神,他還會安心學習嗎我不喜歡孩子被教育成盲從的學習機器,我一直想努力引導孩子的探索精神,培養她對眼前的新鮮事物的興趣,甚至我給她講懷疑精神,希望她能突破書本和老師的框架。然後孩子用懷疑的眼神問我,我應該是學還是不學書本的知識呢?老師的話她是聽還是不聽呢?
  • 祖父悖論:一種關於時間旅行的悖論
    祖父悖論又稱為「外祖母悖論」,是一種時間旅行的悖論,科幻故事中常見的主題。 外祖母悖論是一個錯誤   外祖母悖論的一個重大的錯誤就是,他們用線性的邏輯思維去進行反串,從而達到一種理論的逆向思維結論,而後把這種推斷變成一種科學的假設或者是正論的悖論來加以宣揚,妄圖達到心靈控制的最為完美的狀態。
  • 詞語的復活
    沒事,這裡無意誇誇其談什麼文學理論,只是想說,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約於1925年完成《散文理論》(Theory of Prose),倒數十年,即1914年,已然著有另一部重要的書:《詞語的復活》(The Resurrection of the Word)。
  • 科洛弗悖論(一)
    「科洛弗悖論」概念的推測電影背景設定是這樣,未來的人們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可是地球上的資源已經不能再滿足人類。於是地球上爆發了資源危機,並險些引發戰爭。唯一能阻止戰爭的只有空間站上的粒子加速器,如果實驗成功,粒子加速器成功運轉,那麼它就能讓人們用上源源不斷的資源。
  • 提高中獎機率,只需要更換選擇,蒙蒂·霍爾悖論是如何做到的
    而這就涉及到了一個有名的悖論-蒙蒂·霍爾悖論。參賽者有機會從3個模樣相同的門,選一扇開啟。其中一扇的後面有一輛寶馬,而另兩扇的後面是兩隻山羊。選中寶馬的機會是3分之1,選中山羊的機率是3分之2。但如果我們選擇不換門的話,機率依舊是3分之1。是不是感覺有點懵,怎麼轉換一下之後,機率就變大了呢?其實很簡單,我們慢慢縷一縷。在主持人為我們剔除帶有山羊的一扇門之後,我們有兩個選擇,不換門和換門。
  • 道德悖論研究探賾
    關於「道德悖論」的界說,先後有多種不同的表述。比如,「所謂道德悖論,就是這樣的一種自相矛盾,它反映的是一個道德行為選擇和道德價值實現的結果同時出現善與惡兩種截然不同的特殊情況」;「所謂道德悖論就是指謂這樣一種理論事實或狀況,即特定認知主體在一定的道德背景知識之下,經過合乎經典邏輯規則的推導,得出了與其道德常識或其公認的道德觀念和原則相衝突的結論」等。
  • 五個詞語辨析方法,詞語辨析題怎麼做?看完你就知道了
    除了語境分析之外,做四川言語理解邏輯填空題我們還可以使用詞語辨析,詞語辨析就是通過對相近和相似詞做辨析,選出符合文段要求的詞語。這樣的題目在高考,考研考試中都有的。那麼,四川公務員考試中行測言語理解邏輯填空中的詞語辨析應該如何使用呢?
  • 辛普森悖論與「人生的三條路」
    收穫與總結:避免辛普森悖論的關鍵是要同時參考不同用戶間的事實全貌。第一,準確的用戶分群在數據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免費產品當中,平均用戶不僅不存在,而且是誤導研發的因素之一,所以關鍵在於利用特徵將用戶進行合理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