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300年的科學誤解,精子遊動並非蝌蚪式?

2020-08-02 陳根

文/陳根

鞭毛鞭打驅動精子穿過女性生殖道,對生殖至關重要,而精子如何穿過女性的生殖道得以最終受精,就涉及到一個關於精子運動方式的問題。

由於精子蝌蚪一樣的外觀,圓圓的頭部後面跟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加上百年來2D顯微鏡下的影像,使得科學界的主流觀點一直認為精子是通過擺動尾巴獲得前進的動力,並且尾巴的對稱性擺動方式類似於鰻魚,也就是左右對稱擺動前進

陳根:300年的科學誤解,精子遊動並非蝌蚪式?

而7月31日,來自布里斯托和墨西哥的研究人員在生育科學上的突破卻打破了普遍接受的精子「遊泳」的觀點,認為「眼睛欺騙了我們」。

布里斯托大學的Hermes Gadelha博士、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Gabriel Corkidi博士和Alberto Darszon博士利用最先進的3D顯微鏡和數學,率先在3D中重建了精子尾部的真實運動。他們使用一個能夠在一秒鐘內記錄超過55000幀的高速照相機,以及一個帶有壓電裝置的顯微鏡臺,以難以置信的高速度上下移動樣本,他們能夠以三維的方式掃描自由遊動的精子。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進步》雜誌上,揭示了精子的尾巴實際上是搖搖欲墜的,而且只是一邊擺動。雖然這意味著精子的單側划水會讓它繞圈子遊動,但精子已經找到了一種巧妙的適應和向前遊的方法。

陳根:300年的科學誤解,精子遊動並非蝌蚪式?

布里斯托工程數學系多元數學實驗室負責人、生育數學專家加德爾哈博士表示,精子已經發展出一種遊泳技術來彌補其畸形,並在這一過程中巧妙地解決了微觀尺度上的一個數學難題:通過從不對稱中創造對稱。

事實上,人類精子像水獺一樣旋轉是複雜的:精子頭部旋轉的同時,精子尾部圍繞遊泳方向旋轉。這在物理學中被稱為歲差,就像地球和火星的軌道繞著太陽進動一樣

目前在臨床和研究中使用的計算機輔助精液分析系統仍然使用二維視圖來觀察精子運動。因此,像列文虎克的第一臺顯微鏡一樣,研究人員在評估精液質量時仍然容易產生這種對稱的錯覺。而此次的發現,以新穎的3D顯微鏡技術與數學相結合的應用,可能為揭開人類生殖秘密提供了新的希望。

另外,由於超過一半的不孕是由男性因素造成的,了解人類精子尾部是開發或許將成為未來診斷工具以識別不健康精子的基礎,這一發現也將徹底改變我們對精子運動及其對自然受精的影響的理解。此外,關於女性生殖道內複雜的環境以及精子遊動如何影響受精過程,人們知之甚少。而這些新工具讓我們看到了精子的驚人能力。

相關焦點

  • 陳根:眼見不為實——科學發現精子遊動並非蝌蚪式遊動
    文/陳根鞭毛鞭打驅動精子穿過女性生殖道,對生殖至關重要,而精子如何穿過女性的生殖道得以最終受精,就涉及到一個關於精子運動方式的問題。由於精子蝌蚪一樣的外觀,圓圓的頭部後面跟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加上百年來2D顯微鏡下的影像,使得科學界的主流觀點一直認為
  • 精子「欺騙」了我們300多年!並非像「小蝌蚪」左右擺動前進
    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導讀】300年前,列文虎克在顯微鏡下觀察到2D精子遊動圖像,使得人們一直以來都以為精子靠其尾部左右擺動著前行。然而一項新的研究通過3D顯微鏡卻發現,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應是呈螺旋波形滾動前進。文末有視頻哦。
  • 最新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像「小蝌蚪」左右擺動前進
    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最新研究:精子並非像「蝌蚪」樣前進
    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精子像蝌蚪一樣遊泳?研究顯示:精子螺旋式鑽進液體中
    以前人們都認為精子是像蝌蚪遊泳那樣遊向卵子的,但最新研究刷新了我們的認知:它是螺旋式前進的。精子的發現者如果是喜歡網上衝浪的小夥伴,那麼一定不會對安東尼·列文虎克感到陌生。我們經常用「列文虎克」來調侃一個人觀察力強,就像拿著放大鏡一樣細緻入微,而列文虎克本人是顯微鏡學家,也是微生物學的開拓者。
  • 三百年來科學家都看錯了,精子遊動起來並不像「小蝌蚪」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表示,他們的最新研究將顛覆有關人類精子的最早科學發現之一。 在上周五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他們似乎表明,精子細胞不會像以前人們認識那樣,簡單地來回甩動尾巴來推動自身。相反,精子會執行複雜的三維滾動和旋轉運動程序,通過常規顯微鏡觀察時,只會使精子看起來像像「小蝌蚪」在擺動尾巴。
  • 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從人類觀測到精子至今已經300多年,但現在,人類才終於弄清楚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不是對稱地左右擺動尾巴遊泳,而是不對稱地旋轉前進。三百多年前,還沒有人知道精液中存在什麼,又為什麼精液能夠讓女性懷孕。1678年,列文虎克在顯微鏡下,看到精液中有一些運動著的「微生物」,其有著蝌蚪一樣的外觀,圓圓的頭部後面跟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在那之後,列文虎克觀察了各種動物的精液,並繪製了不同動物的精子外觀形狀圖。也因為這一發現,甚至促成了精子生物學這一領域的誕生。
  • 精子遊起來並不像「小蝌蚪」,三百年來科學家都看錯了
    三百多年來,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
  • 精子遊起來並不像「小蝌蚪」,三百年來科學家都看錯了|內有動圖
    三百多年來,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
  • 陳根:磁鐵並非固態,科學開發永久磁性液態磁鐵
    文/陳根用磁性材料製作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過去的發明家和如今的的科學家們都在巧妙地利用磁體的特質來改善生活,從羅盤磁針到磁性數據存儲設備,再到核磁共振成像(MRI)人體掃描儀。然而,自然界的磁性材料,例如磁鐵礦等,都是固體材料,軟磁性物質科學卻未派上大用場
  • 陳根:「我以為」和「實際上」,被誤解的「靈光一現」
    文/陳根 創造性思維經常以一種打破常理的創新的方式出現,創造性思維似乎是一種特殊的技能,那些被認為具有創造力的人往往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比如藝術家、文學家;創造性思維又似乎是一種必須的技能,在日常的生活或工作裡,我們頻繁地頭腦風暴只為推出一個最優的方案。
  • 陳根:咖啡渣式足式機器人,將移動更快
    文/陳根足式機器人有著非常廣泛的用途,如波士頓機器狗已經能為人類牧羊了。不僅如此,足式機器人還能為我們探索災難現場,進入一些高危的區域。這款足式機器人的每隻腳都由一個柔軟的乳膠球組成,裡面這一研究拓展了足式機器人的應用前景,咖啡渣等其它的材料能夠幫助我們解決足式機器人在複雜地形上行走不平穩的問題。
  • 錯了340年,精子遊泳的方式並不是左右擺動尾巴
    生命科學發展了數百年,現在我們看似可以解釋很多以前無法解釋的現象,可以治療、預防很多疾病,這大大提高了人類的壽命。並且我們知道了生物遺傳規律;可以在微觀層面知道很多事情的作用機理,甚至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改變一個生物的性狀、育種出自己想要的品種。
  • 陳根:液態玻璃遭科學證實,二十年來第一次
    文/陳根雖然玻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材料,但它同時也存在難解的科學問題。與人們可能預期的相反,玻璃的真實性質仍然是個科學謎題,對其化學和物理性質的科學研究仍在進行中。此次實驗為臨界漲落和玻璃狀停止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證據,而科學界對此已經關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幾十年來,液態玻璃的預測一直是理論上的推測。結果進一步表明,類似的動力學可能在其他玻璃形成系統中起作用,因此可能有助於闡明複雜系統和分子的行為,從非常小(生物)到非常大(宇宙學)。它還可能影響液晶器件的發展。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陳根:蘋果眼鏡解體式操作,不同的鏡腳不同的需求
    文/陳根今年來,有關蘋果眼鏡的專利不斷被討論,近日,據外媒報導,Apple Glass可能擁有可拆卸鏡腿,其可以被替換成擁有不同功能的鏡腿,其中包括控制現實世界中的設備。美國專利申請號為20200201042的「頭戴式設備的模塊化系統」,主要涉及更換蘋果眼鏡的鏡腳。
  • 陳根:當量子糾纏進入生命科學,心靈感應的秘密被解開
    陳根:當量子糾纏進入生命科學,心靈感應的秘密被解開 2020-05-13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化學是變化的科學,讀完列子,才知道化學在古代並非煉丹那麼簡單
    煉丹術的影響好壞參半,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荒唐可笑之處  今天提起化學,今天我們想到的一定是各種分子式和化學方程。如果說到我國古代的化學,一般聯想到的一定是火藥和煉丹術之類的內容。想像力豐富是確信無疑了,但譚峭這個人也太符合我對古人的預期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真是愚昧無知的可笑又可愛!當然後來讀完《列子》之後我才理解,愚昧無知的其實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