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以偏概全」的思維誤區,看清事情的真相

2021-01-09 陌上九思君

你的眼睛會騙人嗎?

我們常常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眼睛看到的,似乎並不是事情的真相,比如我們看到一個人穿著吊兒郎當,就會覺得他是一個不可靠的人,但很多事情,這樣的人並非不可靠,相反,有的人看上去很老實,卻會做出家庭暴力這樣的事情。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常會有的思維誤區,也是《事實》這本書中,作者提出的十大思維誤區中的「以偏概全」這種思維。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思維呢?

在心理學中,這種思維叫「成見效應」,也就是「光暈效應」,它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因素,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就像是盲人摸象,摸到一個點,就以為大家就是這樣的。

所以,很多人便會有地域差異這樣的概念,覺得四川人都會愛吃辣椒,事實上,四川也有不能吃辣椒的人。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剛剛畢業的那一年,因為我一直都是乖學生的身份,所以在大學也沒有想過要染頭髮和燙頭髮,結果單位的人對於生我養我的那個小地方產生了深深地質疑:

「你們那裡沒有燙頭髮的嗎?」

「你們那裡的人是不是住山洞裡?」

「你們那裡有車嗎?」

然後我特別喜歡吃辣椒,就會有人驚奇地問:「你們哪裡都特別能吃辣椒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一次兩次也就罷了,次數多了,心裡總是覺得好奇怪,甚至還會生出叛逆之心,不想好好回答這個話。

後來和另外一個也來自偏遠地方的同事聊起,她也很無語地說:「我也被問了很多次了,有人問我們怎麼出門,我就只好告訴他出門就座駱駝。」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它的特點就是容易讓人抓住事物的個別特徵,習慣以個別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以點代面。

看見了一個人在做,就會推測有一定聯繫的一群人都是這樣,比如看到馬路上有一個女司機開車很慢,就會笑話女人開車都是這樣。

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以偏概全」還會讓人把和內在沒有聯繫的一些個性或外貌特徵聯繫在一起,斷然有這種特徵必然會有另一種特徵。

比如俄國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成見效應的作用吃了大苦頭,他以為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貴的品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不僅為此弄得債臺高築,最後還為她決鬥而死。

其實這也是一種偏狹,它讓人們只注意到了局部,而忽略了整體。

那我們要怎麼避免以偏概全呢?

首先要學會在大多數中尋找不同的類型,比如你身邊有十個四川人,其中有八個喜歡吃辣椒,有兩個不喜歡吃辣椒,那你就知道,四川人並不是都喜歡吃辣椒。

其次是學會在不同類別中去尋找不同,比如不同收入的人,生活習慣其實也是不同的。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看清事實的真相。

最後,我們理性看待極端事例,比如電視中會出現貧困山區的學校很簡陋,你就會認為所有的山區都是這樣的。

怎麼樣,你會了嗎?如果還有什麼困惑,在下方留言哦!

相關焦點

  • 人很容易犯二,以下的事情你碰到過多少?慣性思維漏掉自己
    比如小說《盜墓筆記》中對照片的描述,考古的人實際上有十三個,但有人卻說只有十二個,人的慣性思維就只是看到了照片上的人,反而忘記了拍照片的人。不過這種事情犯一次就夠了,以後就聰明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一個人身處某件事情,突然被另外的事情打擾了,然後回來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猛然忘記,習慣性的催眠了自己。比如有人深處棋局,他的周圍亂糟糟的,然後你就會發現思想不集中了,自己的棋在別人嘴裡都看不到了,反而旁觀的人能夠看到,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如何在重重迷霧中找到事情的真相?「MECE分析法」給你答案
    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時常會遇到一些相互糾纏、一團亂麻的問題,讓你倍感頭疼的同時也時常幻想著自己能夠靈機一動,如一道閃電般地劈開眼前的迷霧,看清事實真相。事實上還真就有這麼一種分析方法有助於你走出眼前的困境,透過表象看清問題的本質,這個方法就是「MECE分析法」。
  • 如果真相使人遠離幸福,你還會想要知道真相嗎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真相後遠離的幸福,燒烤和麻辣燙當時是我的最愛 。第二次知道真相後的遠離,是在我養寵物那會,因為很喜歡貓和狗,就各養了一隻,然後每天都經常和它們玩在一起,挑逗,打鬧,吃飯,甚至是一起睡覺,每天形影不離,為此非常開心。
  • 識別線性思維誤區,並如何跳出思維陷阱
    ……以上都是屬於線性思維產生的決策誤區,對很多人來說,一次次陷入困境,可能也不是別的,而是早就習以為常的線性思維。那麼,到底什麼是線性思維呢?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均勻的、不變的、單一的、單維的思維方式,一切都隨著初始條件的給定而給定。
  • 這7種本能思維陷阱,讓你無形中淪為謠言的傳播者
    負面思維負面思維是我們的本能,我們總是更容易注意到壞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但,不要武斷地把所有去醫院看病的人當做感染者,就像人不一定只有好人和壞人,如果你只會用一分為二的思維去看待事情,就會忽略真相,過度誇大事實,容易絕對化、走極端。以偏概全歸納是個認識世界的好工具,每個人都會在頭腦中進行自動的演繹和歸納,這是下意識的行為,與受教育程度無關。
  • 《批判性思維》5個步驟養成批判性思維,洞察一切問題的真相
    隨著練習,思維質量在不斷的提升,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再人云亦云,群體思維對自己的影響決策越來越小。第六等級:完美的思考者。有技巧的思考事物,並擁有較準確的判斷力,能夠客觀的分析事情的真實性和利弊。這種狀態就叫做批判性思維。處於前三個等級的人,收入一般都偏低,而隨著思維等級越來越高,收入也會越來越高,為什麼呢?
  • 知乎萬贊的TED演講:避免三種思維誤區,比正確做事更重要
    在這其中,有3種特別值得關注的思維誤區,它們嚴重妨礙了我們理智看待這個世界。可以說,很多人一輩子碌碌無為,沒辦法打磨出優秀的認知力,正是因為一直無法擺脫這3種思維誤區。 美國氣象學家J·馬歇爾·謝博德(J.
  • 只有明白宇宙事實真相才知道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可是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大家都不願意去做,甚至排斥異常,這是什麼原因呢?不是我們太聰明了,而是我們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自認為自己很聰明,難道就連這一句阿彌陀佛都念不下去嗎?人生在世,死生事大!所以念佛是我們在這個世上唯一的一件大事。雖然這麼說,仍然不乏有人會說,死生事大,可是眼前的生活怎麼辦?這才是大事啊!如果這樣理解,我們就顯得太淺薄了!
  • 十條王者裡的慣性思維其實都是誤區,這條巔峰兩千分都少有人知
    王者榮耀一直不缺活上個上上個版本的玩家,有一些固化的慣性思維一直被當成是絕對正確的,但其實是很大的誤區,下面就列舉十條誤區,這些誤區你中了幾條? 一、軟輔帶懲擊?
  • 《思考的藝術》:2個核心方法,提高思維能力,解決棘手難題
    《思考的藝術》是一本出版於1984年、歷史悠久的思維方面的專著。問世三十多年來,一直在暢銷榜上經久不衰,這就是因為它揭示的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無比重要的,關於思考的秘密,教你學會如何思考,我們還將認識思考常見的誤區和破解方法,如何通過具體的練習步驟,來提高思考的能力的兩大核心:創造力和批判性。01、了解思考什麼是思考呢?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什麼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是你大腦中做決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確的決策」。好的思維模型,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你更好地認識世界。上面4個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模型,是構建我們完備知識體系的基石,覆蓋了我們認知世界的主要維度。
  • 電視機PK顯示器 編輯帶你遠離國人誤區
    1國人誤區:電視可以取代顯示器嗎?1.國人誤區:電視可以取代顯示器嗎?    相信有許多普通消費者都有過以下困惑:我家已經有一臺高清大屏的液晶電視了,還要啥好的顯示器嘛,相同尺寸,價格卻貴兩三倍呢。
  • 擺脫「定向思維」,遠離線性成長路徑的依賴
    如果自己想要實現某件事情,或者達到某個目標,那麼用定向思維是最好不過了,它可以讓你非常「定向」的鎖定未來的那個結果,然後去付出努力。但是在行動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被囚禁在「直線的路徑中」。定向思維的前提假設條件是「自身擁有的經驗」:比如你做了5年的用戶運營,然後現在有一個新的用戶運營管理項目需要你從0-1搭建,那麼自己就會用到「定向思維」。
  • 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美國向全球擴散新冠病毒,美媒曝光可怕真相
    作者:阿權編輯:郭坊時至今日,相信大多數人都看清了美國的醜陋嘴臉,不僅不帶領世界各國共同面對這場疫情,反而還不斷散播謠言阻撓世界各國的抗疫工作。最近美國的一家媒體曝光了一個極其可怕的真相:美國現在正在對全球擴散新型冠狀病毒!此前,各國就擔心美國的病毒會擴散出去,可沒想到現在川普政府居然故意做出這件事情。可想而知,這肯定會令世界各國之前的抗疫工作功虧一簣,看來現在各國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 關於左右腦的誤區你還相信多少?其實大腦存在功能分區,但並非按左...
    左撇子智商高、古典音樂能提升記憶力、左腦負責抽象思維、右腦負責形象思維……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搜索「左右腦」「腦測試」等關鍵詞,就會跳出許多關於大腦測試的小視頻,如看一個圖像,如果你看到的是順時針旋轉則說明你是右腦型思維,逆時針旋轉則說明你是左腦型思維等;還有視頻博主稱,左腦主要掌管抽象思維,右腦主要負責形象思維;在這些測試視頻中,還會出現測試左右腦哪個更靈活的測試連結
  • 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發布 用藥需謹慎 誤區應遠離
    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發布 用藥需謹慎 誤區應遠離 2019-11-25 14:45:57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曾詩陽> | 字號:A+ | A- 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發布——用藥需謹慎誤區應遠離在日常用藥領域,人們存在一些常見誤區。
  • 謬誤思維和錯誤歸因
    正念思維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聽到別人說,如果怎麼樣就會怎麼樣,或者是如果不怎麼樣就會產生某種嚴重後果。而且,在一些重要領域的爭論中,也常出現這種謬誤思維。比如在科學與宗教的爭論中,就常聽那些信教的人會說,「如果沒有上帝,科學將會毀滅地球」,或者「如果萬物不是上帝創造的,宇宙不可能這樣有秩序」,而平常百姓也常常會說:「不相信上帝存在,會遭報應」。
  • 後真相時代:真相如何被操控?我們如何去思考?
    真相可以被加工成片面真相、主觀真相、人造真相和未知真相,真相到底是如何被運作的呢?在本書中他向我們娓娓道來。我們獲取真相比以前更難了很多人堅信真相只有一個,但現實是我們很難全面擁有它。探究真相正如盲人摸象,我們了解的不過是真相的一部分,。書中有一個案例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是否應該允許私人擁有的無人駕駛汽車開上城市街道?
  • 這些酸奶誤區你知道嗎
    食品營養專家表示,關於酸奶,有很多觀點都存在認知誤區。誤區一:喝杯酸奶助消化真相:酸奶僅是對人體腸道比較友好,能減少胃腸道感染的機率,但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酸奶能促進消化。吃撐後食用酸奶相當於加餐,不僅不會達到有助消化的效果,反而會增加更多熱量。
  • 錯,你想像的都是誤區,為你解惑
    正是因為這點,通過和很多朋友交流發現,絕大多數釣友對炮杆都有很大的誤區,這裡的誤區主要是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大炮竿釣魚太麻煩,失去了釣魚的樂趣;二是認為如此遠的距離,如果浮漂不加粗根本看不清,所以炮杆的浮漂太笨重,不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