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有時會不經意間短路,就會出現各種搞笑的情況。
騎驢找驢
故事是一個人買了五頭驢,當他騎到一頭驢上,數了一下,「一,二,三,四,怎麼少了一頭」,然後他便從驢身上下來了,一數正確了,再上去一數,又少了一頭,說這樣不划算,就下來趕著驢回家了。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也很常見,比如有人在酒席上,人家說要幾雙筷子,一個人數了一下說:9雙。服務員一數,是十雙。
比如小說《盜墓筆記》中對照片的描述,考古的人實際上有十三個,但有人卻說只有十二個,人的慣性思維就只是看到了照片上的人,反而忘記了拍照片的人。
不過這種事情犯一次就夠了,以後就聰明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一個人身處某件事情,突然被另外的事情打擾了,然後回來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猛然忘記,習慣性的催眠了自己。
比如有人深處棋局,他的周圍亂糟糟的,然後你就會發現思想不集中了,自己的棋在別人嘴裡都看不到了,反而旁觀的人能夠看到,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做作業,一邊做一邊吃糖,做出了題要拿橡皮擦擦一下,做著做著突然把橡皮擦塞到了嘴裡,醉了。
蘇軾的這首詩就是要告訴人們,身處不同的地位,看問題的角度就不同,在某個位置上只能看到片面的東西,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盲人摸象——認知上的局限
一群盲人去摸大象,然後考官問道,大象是什麼,一個說是像大柱子的物體,一個說是像蘿蔔的物體,一個說是像扇葉的物體,每個人各有各的說法,爭論不休。
就如同有些人不懂哪個領域的問題,但是當別人他的時候,他還是會大話連篇,以偏概全的分析,不懂行的人會被騙到,但懂行的人就會笑話他。
因為認知上的局限,人們通常只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十分熟悉,而對於不懂得事情需要的是去學習,而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隨意亂說一通。
人總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把自己當作世界的中心,自己就是上帝來審視問題,通常都不覺得是自己出錯了,反而旁觀的人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狹隘的地方。
人需要是把自己包括在內,跳出肉體的局限,用靈魂的角度觀察世界和自己,才能夠不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