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容易犯二,以下的事情你碰到過多少?慣性思維漏掉自己

2020-11-23 風清揚香四溢

人的大腦有時會不經意間短路,就會出現各種搞笑的情況。

騎驢找驢

故事是一個人買了五頭驢,當他騎到一頭驢上,數了一下,「一,二,三,四,怎麼少了一頭」,然後他便從驢身上下來了,一數正確了,再上去一數,又少了一頭,說這樣不划算,就下來趕著驢回家了。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也很常見,比如有人在酒席上,人家說要幾雙筷子,一個人數了一下說:9雙。服務員一數,是十雙。

比如小說《盜墓筆記》中對照片的描述,考古的人實際上有十三個,但有人卻說只有十二個,人的慣性思維就只是看到了照片上的人,反而忘記了拍照片的人。

不過這種事情犯一次就夠了,以後就聰明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一個人身處某件事情,突然被另外的事情打擾了,然後回來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猛然忘記,習慣性的催眠了自己。

比如有人深處棋局,他的周圍亂糟糟的,然後你就會發現思想不集中了,自己的棋在別人嘴裡都看不到了,反而旁觀的人能夠看到,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做作業,一邊做一邊吃糖,做出了題要拿橡皮擦擦一下,做著做著突然把橡皮擦塞到了嘴裡,醉了。

蘇軾的這首詩就是要告訴人們,身處不同的地位,看問題的角度就不同,在某個位置上只能看到片面的東西,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盲人摸象——認知上的局限

一群盲人去摸大象,然後考官問道,大象是什麼,一個說是像大柱子的物體,一個說是像蘿蔔的物體,一個說是像扇葉的物體,每個人各有各的說法,爭論不休。

就如同有些人不懂哪個領域的問題,但是當別人他的時候,他還是會大話連篇,以偏概全的分析,不懂行的人會被騙到,但懂行的人就會笑話他。

因為認知上的局限,人們通常只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十分熟悉,而對於不懂得事情需要的是去學習,而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隨意亂說一通。

人總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把自己當作世界的中心,自己就是上帝來審視問題,通常都不覺得是自己出錯了,反而旁觀的人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狹隘的地方。

人需要是把自己包括在內,跳出肉體的局限,用靈魂的角度觀察世界和自己,才能夠不以偏概全。

相關焦點

  • 打敗你的,是慣性思維
    改變人的是方法,改造人的是思維。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一個人是人才的方法無論有多少種,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人才的思維。八種最常見的思維你是哪種?八、慣性思維習慣性思維,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的,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否則,連自己的思維都還被禁錮在舊有的陳腐裡,如何能挑得起生活賦予我們的責任?
  • 你的人生,被慣性思維帶跑了嗎?
    當處於一個既定的環境中時,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東西是很難打破的。當你融入其中,很容易會被這樣的固定思維包裹住,然後像提線木偶一樣被寫好的劇本牽著走。正所謂「不破不立」即是如此,想要衝破藩籬和束縛,想要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 要想打破慣性思維天花板,突破自我,那這三個建議值得聽取
    導語:作家史鐵生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於人與豬的差別。」那人與人的差別到底在哪呢?人與人的本質區別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思維模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格局,你的格局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
    別再為你的情商交學費了,如果是智商決定了你的學歷高低,那麼情商就將決定你的成功大小。否定性思想比如:不可能、沒辦法、怎麼會?沒想過、不知道等等,這些詞彙會讓你的大腦停止思考,不會再為結果找答案。沒方法等於沒能力。
  • 不要讓慣性思維禁錮孩子的想像力,孩子有可能是下一個牛頓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體會,當你憑著想當然做事情的時候,有時候會陷入麻煩之中,甚至會讓你驚慌失措。過去的經驗,往往會讓我們犯了想當然的錯誤。有個現象在心理學上被定義為思維定勢,又叫慣性思維。慣性思維會讓我們簡化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讓我們的行為變得刻板重複,這種心理會讓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得簡單。不過一旦情況發生改變,我們不能隨機應變就容易犯錯誤,甚至會犯下大錯。2018年的一天,武漢593路公交車撞上了高架橋匝道上的限高欄,造成了1死7傷的慘劇。有網友分析了事故背後的深層原因,因為事發高架橋下經常堵車,所以有些公交車的司機就喜歡從高架橋上違規繞行。
  • 3分鐘讀懂慣性思維,實現人生彎道超車
    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隻鳥。」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一隻精緻的鳥籠。卡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
  • 心理學家說:慣性思維有四種類型,但希望你能跳出來,成為第五種
    你可能沒學過心理學,不注意「慣性思維」這個詞,但你卻每天都在依賴過去的某些經驗分析問題,並做出判斷和決策。並且可怕的是,你還認為這是正確的,是經驗之談,然後自負地對反對自己的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面都多……」殊不知,這種思維模式會造成思考問題出現盲點,使你看不到問題的另一面,顯得片面而又固執。
  • 慣性思維是一件可怕的事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種這樣的現象?比如媽媽看孩子這件事,只要是媽媽在那麼這個事兒就是媽媽的,其他人都好像沒事兒人一樣。還比如說買菜這件事只要是媽媽去購物就覺得理所應當。大部分人都比較認同這件事就應該是女人幹的事兒啊?
  • 工作場所的習慣思維應該被打破嗎?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例如,在上班的路上,你可以一邊用手機看新聞,一邊跟蹤地球鐵路線之間的人流,成功到達目的地,這是慣性思維。另一個例子是我的辦公室數據分析big劉,如果您查看當前成本數據,然後使用一些計算器,您可以找到影響當前成本的八九不離十。這些都是慣性思維,他們需要「打破」嗎?
  • 《鷸》:生活不易,如果能破除慣性思維並做出改變明天或許會更好
    02生活不易,沒有一種生活方式適合所有人索忍尼辛曾說: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條生活的道路當然影片中還有寄居蟹、貝殼的生活方式都存在慣性的思維,並且它們會將這種思維以經驗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讓它們知道這樣才是正確的、安全的生活方式。可是生活哪有那麼容易,沒有一種方式是適合所有人的。
  • 要想內心強大,你必須突破這四種常見的慣性思維,大多數人都有
    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的人生走得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我們一定要去察覺自己是否擁有這些慣性思維。第一:否定性思維:習慣說沒辦法,不知道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遇到困難就習慣說沒辦法了。第二、 藉口思維:都是別人的錯有一種弱者思維叫做,都是別人的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都會認為跟自己無關,而是與別人有關係。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任何問題我們都需要去尋找自己的成長機會,而不是把錯誤急忙推卸掉認為這是別人的責任。
  • 不改變這幾種慣性思維,你永遠找不到加拿大工作!
    比如問他,你想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他們的回答往往是什麼都行,我什麼活都能幹,其實乍一聽覺得人好,什麼工作都可以幹。但其實事情的本質是你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果找工作完全是為了移民,或者不喜歡接下來要從事的工作,那麼HR一眼都能看出來的,找到工作的希望也小。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果是喜歡這份工作就會有興趣去做。
  • 創意點子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上篇)
    你也許有過這種經歷:明明知道前面走來的是自己認識的人,但是卻想不起他(她)的名字。尷尬地打過照面後,走出不遠,對方的名字卻突然閃現在腦海裡。沒想起來的時候,名字還在潛意識裡;想起來的時候,名字就跑到意識裡了。意識所在的腦區是前額頁皮質,而潛意識的部分則對應的是除前額葉皮質之外的其它腦區。大腦最外層的六層神經元叫大腦皮層,而前額葉皮質則是大腦皮層在額頭的那部分。
  • 別被慣性思維誤導你,事實不是這樣的
    什麼是慣性思維
  • 水星逆行在雙魚座 | 這恐怕是最容易讓人犯糊塗的一次水逆
    水星逆行在雙魚座 | 這恐怕是最容易讓人犯糊塗的一次水逆大家晚上好。從上周開始,一些人大概已經有感受到水逆的典型影響:出行交通易發生延誤或意外,溝通易出現偏差或交流不暢,電子電器產品易發生故障,水患突發或廚衛水管故障,原本制定的計劃發生變動,等等。
  • 反科學思維的心理根源:認知偏見、思維慣性等
    大家經常受到錯誤觀點的誤導,弄清楚思維為何會誤入歧途,對於以正視聽至關重要。我們和同行的研究指出了阻礙理性思維形成的關鍵障礙。我們探討了這些障礙為什麼產生,我們該如何與它們抗爭,並最終將它們擊垮。在所有這些障礙中,有3種特別突出:思維慣性。
  • 《思辨與立場》教你學會做一個自己思維的批判者
    我們不知道自己有著怎樣的思維模式,也就不清楚該如何去修正、提升我們的思維品質。 重新認識了自身的慣性思考模式和思考過程 《思辨與立場》幫我重新認識了自身的慣性思考模式和思考過程。
  • 高培勇: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摒棄慣性思維
    如果說你本來想聚焦於高質量發展往前走,但是做出的決策切切實實把你向後拉,那麼這樣一種因素才可能是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該如何表述?其實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可能是我們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的制約因素或者說是最大障礙。大家可能要問為什麼會有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為什麼又成為了一種慣性?
  • 與人爭辯總是失敗?用批判性思維看看你是否被邏輯謬誤忽悠了
    生活中免不得與人討論、爭辯或者說服別人,有時候我們被變得啞口無言,但是並不見得是我們的問題。有可能是對方的論證過程本身就是錯的,但是你並沒有意識到!批判性思維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判斷結論可不可接受,一是判斷結論在暗地裡的假設能不能接受,這個我們前面文章已經講過,另一個就是判斷明面上的理由合不合理。明面上的理由主要通過邏輯上的謬誤或其他帶有欺騙性的論證形式來糊弄你,常見的邏輯謬誤有以下幾種,你肯定遇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