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慣性思維禁錮孩子的想像力,孩子有可能是下一個牛頓

2020-12-05 華哥搞手機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體會,當你憑著想當然做事情的時候,有時候會陷入麻煩之中,甚至會讓你驚慌失措。過去的經驗,往往會讓我們犯了想當然的錯誤。有個現象在心理學上被定義為思維定勢,又叫慣性思維。慣性思維會讓我們簡化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讓我們的行為變得刻板重複,這種心理會讓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得簡單。不過一旦情況發生改變,我們不能隨機應變就容易犯錯誤,甚至會犯下大錯。

2018年的一天,武漢593路公交車撞上了高架橋匝道上的限高欄,造成了1死7傷的慘劇。有網友分析了事故背後的深層原因,因為事發高架橋下經常堵車,所以有些公交車的司機就喜歡從高架橋上違規繞行。這輛公交車司機平時開的都是單層公交車,事發當天,公司分配給他一輛雙重公交車,他像往常一樣選擇在高架橋上繞行,結果雙層公交車因為超高撞上了限高欄,導致了這場災難的發生。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想當然是一種前念狀態。前念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埃倫蘭格教授提出的概念。通俗地說,前念就像自動駕駛,它是不斷重複,追逐固定答案和單一方法的心理狀態。比如武漢這位公交車司機,他用以往的經驗和判斷,像往常一樣繞行,卻忽視了自己開的車已經與以往大不相同。這個司機所犯的錯誤剛好印證了前念的特徵,也就是一局限於自己過去對事物的分類,二沒有注意環境的新變化,三是只通過單一視角看問題,四隻通過一種方法解決問題。

兒童教育的許多失敗就與前念有關,就是憑著想當然走入誤區。那麼我們怎樣才能避免出現前念的錯誤呢?那就是「專業」,專業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是思維中的大海。專業具有以下的特點,不斷地創造新的類別,對新信息保持開放的態度,確信視角不止一個等特點。通俗地講,專業就是注意變化,隨機應變。

為什麼說專業習慣應該成為當代人特別重要的核心習慣?理由很簡單,在一個信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如果不注意變化,再好的習慣都可能帶來不好的結果。只有具備專業習慣,其他習慣才可能安全運行,也才可能實現真正的價值。

我們應該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孩子養成專業的習慣呢?有幾個建議,大家看一下。

第一呢,就是培養孩子具有新視角和新方法。多讓孩子接觸新事物,多去看外面的世界,讓孩子自己解決出現的問題,哪怕他們解決的方法不對,最起碼他們最後知道了這種方法不對。

第二,引導孩子從分析中發現真正的潛能優勢。經常有父母抱怨,說孩子不好好學習,突然迷上那些小說或者繪畫。他們擔心孩子分心,甚至走火入魔,恨不得撕碎孩子的作品。其實分心可能意味著另一種專心,這其實很好理解,比如牛頓在蘋果樹下思考時被樹上的蘋果砸中後,分心了,他突然開悟,發現了萬有引力。

如果他被蘋果砸中,依然專心致志讀書,就可能失去了一個重大科學發現的機會。所以有些分心的孩子可能是忽然之間發現了自己的潛能,是靈光突現的激情燃燒。這種分心實際上是另一種專心致志。父母和教師都需要十分珍惜千載難逢的良機,及時給予孩子激勵支持和引導,使其天才的星星之火成為燎原之勢。

第三個建議,激勵孩子學以致用,敢於創新。

北大教授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中國某教育代表團在美國某大學城訪問時,有位小學校長贈送了一本導遊畫冊,全是本市最有名的建築物,下面還註明位置及風格,修建的時間,設計的姓名等等。 中國代表團的成員看了很喜歡,以為是大學建築專業師生製作的。不料卻是小學生自己考察後做出來的。中國的教育專家感慨萬分,兒童的創造力太驚人了!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也是萬眾創新的時代。無論是時代的發展需要,還是一代人的成長需要,父母都要注重孩子的隨機應變,讓他們養成專業的習慣。父母教育孩子要給孩子自由學習的空間,學他所喜歡的,去開發孩子的潛能,這樣,孩子們的天賦才能不被壓制,才能順應這個新時代,成為新世紀的有才人。

相關焦點

  • 「珠心算」是孩子智力開發的翅膀還是思維禁錮的牢籠
    「珠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積澱,隨著時代發展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愈發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今年,投資什麼都有風險,但是投資教育絕對是穩賺不賠的一件事」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一般破土而出。
  • 慣性思維是一件可怕的事
    比如媽媽看孩子這件事,只要是媽媽在那麼這個事兒就是媽媽的,其他人都好像沒事兒人一樣。還比如說買菜這件事只要是媽媽去購物就覺得理所應當。大部分人都比較認同這件事就應該是女人幹的事兒啊?其實這種現象就是我們所說的慣性思維。
  • 假想類遊戲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假想類遊戲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一項調查發現,不少兒童在面對一張白紙和畫筆時感覺非常茫然
  • 給孩子的史上最全思維導圖使用指南
    很高興能來少年商學院通過視頻直播公開課的方式,和大家聊聊思維導圖。過去一個月,我分享過系列關於引導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一下,並結合美國課堂以及我的孩子在美國學校中所學的實際經歷,來同國內的爸爸媽媽們分享一些實操的方法。直播課的視頻在本文中間,歡迎大家觀看回放,最後我也會推薦幾本思維導圖方面的好書。
  • 初中物理8.1「牛頓第一定律」知識梳理03:慣性
    歡迎來到【鬍子物理】,讓孩子學習物理不再吃力!知識回顧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表面越光滑,產生的阻力越小,物體運動的距離就越遠。牛頓第一定律:如果物體不受力,那麼它將保持靜止狀態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慣性從牛頓第一定律可以知道,如果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原來靜止的物體將 一直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將保持其速度一直運動下去。
  • 你的人生,被慣性思維帶跑了嗎?
    當處於一個既定的環境中時,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東西是很難打破的。當你融入其中,很容易會被這樣的固定思維包裹住,然後像提線木偶一樣被寫好的劇本牽著走。正所謂「不破不立」即是如此,想要衝破藩籬和束縛,想要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
  • 假想遊戲可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富於想像力的頭腦很少會感到無聊。動用想像力的寶寶更容易面對不同的選擇做出抉擇,想像力能為他們提供更多想像活動的機會。   想像力發展進程   Q:寶寶想像力發展的進程是怎樣的?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A:1.寶寶的想像力發展與年齡有關   寶寶想像力的發展與他的年齡有著密切的關係。假定給寶寶一個空盒子,1歲左右的寶寶首先想到用嘴咬,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探究空盒子的奧秘,他也可能將空盒子扔到地上,看盒子從空中直接衝向地面,然後在地面上滾動的情景,並欣賞盒子掉落地面時發出的聲音。
  • 上課總開小差,怎麼幫孩子提高專注力?了解下「路徑依賴理論」
    在這裡我們提出一個「路徑依賴理論」來幫助家長們對孩子的專注力進行培養。二、「路徑依賴理論」是什麼這是一種將人的行為與慣性結合的一種理論。描述的是人們在作出某種選擇後會被慣性驅使前行,這個過程中人在最開始作出的選擇不斷地被強化,最終形成一種固定性非常明顯的思維模式。
  • 牛頓:沒見過爸爸的孩子
    1642年12月25日,聖誕節①的早晨,在英格蘭北部一個偏僻的小村子烏爾索普,誕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未來的大科學家——牛頓!  牛頓小時很不幸,在他還沒出生時,他的爸爸就得肺炎去世了,媽媽因悲傷過度,還沒到日子,就提前生下了牛頓。
  • 給孩子買慣性的還是帶電池的玩具?
    現在孩子的玩具可謂琳琅滿目,什麼樣的都有,很多孩子都喜歡遙控的玩具車,帶電池的更好。但是這樣的玩具真的適合孩子嗎?要根據孩子年齡選擇合適的玩具。孩子比較小,比如3歲以下,買慣性玩具比較好,慣性車一推就能自己走,這樣比孩子操控遙控器要簡單很多。
  • 打敗你的,是慣性思維
    而這個「發現」就需要生活的有心人去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和思考問題。不斷創新,一切才會越來越好。改變人的是方法,改造人的是思維。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一個人是人才的方法無論有多少種,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人才的思維。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 不要用分數、金錢去要求孩子,給孩子一個創造性的人生!
    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當孩子在家的時候,儘量的多讓孩子休息,不要去強調孩子的成績,不對比、不抱怨,讓孩子減輕自身的學習壓力。對於孩子來說,在很多時候,都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的,因此也應該讓孩子減輕壓力,換一種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讓孩子進行嘗試著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也會提高一大截。3.
  • 孩子發散思維訓練,用科學思維探索思維導圖發明過程、作用和畫法
    孩子的思維就像被壓抑的火山,只要一根引線,一點就爆。昨天去一個小學作思維導圖講座,期間用了幾個案例來激發孩子的發散思維,結果孩子的很多答案非常有創意。講座我主要講了四個內容。1. 訓練發散性思維;2.思維導圖的使用情況和作用;3. 用科學思維講解思維導圖發明過程;4.四步法畫思維導圖。這裡大概的說下。
  • 霍金21歲便癱瘓了,被禁錮在輪椅半個世紀,為何會有三個孩子?
    在科學上,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在教育上,他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也是牛頓和狄拉克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同時擁有幾個榮譽學位,也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然而,便是這樣一位成就極高的科學偉人,卻因患「漸凍症」 ,即是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而被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長達40年之久。彼時的霍金全身癱瘓,且生活不能自理,就連吃飯也需要人照顧。
  • 瓜瓜龍思維助力孩子大腦潛力 喚醒孩子思維能力全面發展
    傳統數學教學往往偏向以應試為目的,注重知識點的學習,而缺乏對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導致許多孩子覺得數學枯燥、不實用。但其實數學並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還可以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思維能力,讓孩子通過富有邏輯性的思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那麼,要怎麼幫孩子培養數學思維呢?瓜瓜龍思維給出了答案。
  • 關於慣性系和牛頓運動定律的成立條件
    首先看一下這個問題的提出背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必修1(2010年第3版)中,講完牛頓第一定律後,課後有個欄目科學漫步:慣性參考系。教材中這樣表述:在有些參考系中,不受力的物體會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這樣的參考系叫做慣性參考系,簡稱慣性系。
  • 計算思維≠編程,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計算思維?
    想要理解抽象和自動化之於計算思維的重要性,我們先來看下運用計算思維進行問題求解的關鍵路徑:(1)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並建模,即將人對問題的理解用數學語言描述出來(2)進行映射,把數學模型中的變量等用特定的符號代替,即用符號一一對應數學模型中的變量和規則等(3)通過編程把解決問題的邏輯分析過程寫成算法
  • 「藝術思維」可以提高孩子智商,為了孩子著想,家長要重視
    現在大多數家庭的條件都比之前好了,很多孩子才剛上幼兒園,就要奔波於各個興趣班之中,跳舞音樂一樣不落,課餘活動豐富多彩。而家長們之所以會給孩子安排這麼多興趣班,只有一個目的:鍛鍊孩子的藝術思維。不過隨著興趣班越來越流行,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沒有什麼明顯的進步,就會選擇儘快止損,讓孩子放棄這些興趣。但是這些家長並不知道,不管孩子能不能取得什麼成就,只要接觸了那些樂器或者是舞蹈,就能讓孩子的藝術思維得到鍛鍊。之前哈佛大學就做了一個相關的項目,他們研究發現不同的思維方式能對孩子的學習能力產生不同的影響,在這其中,藝術思維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 如何提高孩子思維力?用好玩的思維可視化,把孩子的思考畫出來
    現在已經有很多重點幼兒園和小學都在實行"將思維可視化"的教學模式,老師用更容易理解的圖像,以圖解的形式給孩子更主觀地呈現和再現知識,不僅能夠增強孩子的記憶能力,還能提高學習質量。 通過將思維過程可視化,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