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益壯的「蛙足」,蘇-25攻擊機一波三折的現代化改進過程

2020-12-04 日行一城

蘇-25攻擊機是蘇聯時期研製的一款單座雙發近距離空中支援飛機,從1982年交付使用,至今已有30多年時間。目前蘇-25仍活躍在多個國家的空軍隊伍中,可謂是老當益壯。自服役以來,蘇-25推出了多個型別,經歷了數次現代化改進,主要衍生型號包括蘇-25UB、蘇-25T、蘇-25TM/蘇-39、蘇-25SM、蘇-25KM及蘇-25UBM等。本文將為大家簡述一下蘇-25攻擊機一波三折的現代化改進過程,共同探討蘇-25生命力長久的原因。

從蘇-25到蘇-25T

1960年代後期,蘇聯提出研製新型攻擊機計劃,蘇霍伊、雅科夫列夫、伊柳申、米高揚等四個設計局均提出了各自的方案,最終蘇霍伊設計局提出的T-8方案入選。1975年2月,第一架T-8原型機首飛。1976年7月,T-8被命名為蘇-25。1980年3月,蘇-25尚未定型投產,編號為T-8-1和T-8-3的兩架原型機就被派往阿富汗戰場經受實戰考驗。1980年的年底,蘇-25正式定型生產,1982年開始交付部隊。不包括出口型在內,到1989年位於格魯吉亞的提比里西飛機廠共生產了500多架單座型蘇-25。其出口型號蘇-25K,共製造了大約180架。

蘇-25UB是蘇-25的串列雙座教練型,第一架原型機名為T-8UB-1,於1985年8月12日進行首飛。該型號的出口型稱為蘇-25UBK,提供給進口了蘇-25K的國家。在蘇-25UB基礎上,還有一種蘇-25UTG艦載型飛機,用於訓練飛行員在航母甲板上進行起降,於1988年9月首飛。蘇-25T是蘇-25攻擊機的反坦克型號,主要設計目的是用於反坦克作戰。蘇-25T的研製開始於1980年,內部編號為T-8M,第一架原型機於1983年完成組裝,1984年8月進行了首飛。和蘇-25攻擊機的基本型號相比,蘇-25T更多的借鑑了蘇-25UB的設計。

蘇-25T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進。為了提高戰場生存能力,蘇-25T的飛行員座艙採用了鈦合金焊接技術,增加了飛行員防彈頭靠的厚度,將油箱轉移到機身內部並且使用特種材料製作的防護泡沫覆蓋,還對機身中部及燃油管路系統進行了加固設計。蘇-25T兩側機翼下各增加了一個副油箱,還換裝了兩臺推力更大的R-195改進型發動機,擁有更遠的航程和機動性,低空作戰半徑增加到了450千米,巡航速度提高到了800千米/小時。蘇-25T搭載SUV-25T武器控制系統,集成了「颮」(風暴)式自動光電瞄準系統,通過駕駛艙內的顯示器,可以自動識別、跟蹤並瞄準小型目標,飛行員可通過遙控手柄控制飛彈、火箭、機炮等機載武器的使用。

在進一步的改進計劃中,蘇-25T還優化了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在設定高度飛行,按照編訂好的程序進行自動導航,進入目標搜索區域以及返航著陸等。蘇-25T的機腹下方可掛載微光電視瞄準吊艙,可在夜間及光線不足時發現和識別目標。蘇-25T還升級了電子對抗系統,換裝了新型電子偵察預警裝置,還裝備了可摧毀雷達的反輻射飛彈。蘇-25T的翼下外部掛架可以掛載有源幹擾設備,能對脈衝、連續波、準連續波的火控雷達進行幹擾。蘇-25T還配備UV-26型紅外幹擾誘餌投放器,可攜帶192枚紅外幹擾彈。蘇-25T並沒有投入大批量生產,而是進化成了另一種型號,這就是蘇-25TM。

從蘇-25T到蘇-25TM/蘇-39

蘇-25TM有時被稱為第二代蘇-25T,由此可見兩者之間的順承關係。蘇-25TM也被稱為蘇-39,正式亮相是在1995年8月舉行的莫斯科航展上。蘇-25TM/蘇-39(以下統一稱為蘇-39)的機身結構和總體布局依然延續了蘇-25T的設計,和蘇-25UB一脈相承,但是蘇-39取消了後座艙,對機體進行了部分改進,比如加長加寬了機頭等。蘇-39改善了增壓系統,最大作戰飛行高度增加到了10000米。蘇-39可攜帶四個容積為800或1150升的標準副油箱,除了兩側機翼下方外,在機身尾部和前機身各增加一個。蘇-39沿用了蘇-25T的R-195改進型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44.1千牛,尾噴口處增加了一個遮蔽渦輪葉片的特殊裝置,可減少紅外特徵。

在航電系統方面,蘇-39的主要改進是將蘇-25T的CYB-25T武器控制系統改為了CYB-39火控系統,可以在複雜氣候條件下,對裝甲車輛、海上快艇等小型移動目標進行自動識別、跟蹤、制導等。CYB-39火控系統由多個系統組成,包括「矛」-25RLPK的多功能雷達綜合設備吊艙、改進型「颮-M」(風暴-M)自動光電瞄準系統和微光電視瞄準系統等。「矛」式合成孔徑雷達雷達搜索到的信息可傳輸到座艙內的電視顯示器上,通過「颮-M」光電瞄準裝置對目標進行指示和鎖定,再通過武器控制系統對目標實施攻擊。該系統可以摧毀200千米內的面目標、75千米內的快艇、57千米內的戰機和25千米內的坦克集群。

「矛」-25RLPK雷達吊艙採用了先進的數位訊號處理技術,擁有多種工作模式,包括邊搜索邊跟蹤、都卜勒波束銳化、對地面移動目標指示及跟蹤等不同模式。「矛」-25雷達是一款脈衝都卜勒雷達,不含吊艙時的重量為115千克,視場角為正負40度,對於雷達反射截面積值為5平方米的戰鬥機大小的目標,該雷達前半球的探測距離約為51千米,後半球的探測距離為25千米。「矛」-25雷達可以同時跟蹤10~12個空中目標,並引導武器系統直接攻擊其中的兩個目標。該雷達內部擁有直徑500毫米的平面天線,波束角為4.5度,在波束銳化模式下,可以進行地圖測繪,提供高解析度的地形信息。

改進型「颮-M」(風暴-M)自動光電瞄準系統位於蘇-39的機頭位置,集成了雷射測距儀和雷射目標指示器,能夠與晝間使用的電視系統相連接,為飛行員提供27度~36度範圍視場的電視圖像,或者具有23倍放大率的窄幅電視圖像。「颮-M」光電瞄準裝置能夠識別距離15千米內的單座房屋、距離10千米內的坦克、距離6千米內的武裝直升機等目標,即使目標進行快速移動,雷射測距儀都能將其鎖定。微光電視瞄準系統吊艙主要是在夜間及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下工作,可以確保蘇-39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在夜間月光視線下,微光電視瞄準吊艙能發現和識別8~12千米內的小船、6~8千米內的鐵橋、3千米內的坦克等目標。該系統還可以對圖像進行處理,提高其反差度和亮度,為飛行員提供更清晰的目標信息。

蘇-39可搭載的武器種類十分豐富,用於執行不同的任務。蘇-39的固定武器為一門雙管30毫米機炮,另有10個武器外掛點,可掛載多種對地、對艦及對空武器。蘇-39可掛載16枚9M120「旋風」反坦克飛彈,該飛彈不僅可以攻擊地面主戰坦克等目標,還可以選擇不同引信,用於攻擊空中目標,比如飛行中的武裝直升機等目標。用於對地攻擊時,蘇-39可選擇掛載電視制導飛彈/炸彈、雷射制導飛彈/炸彈、航空炸彈、集束炸彈以及火箭彈等。用於反艦作戰時,蘇-39可掛載的武器包括KH-31A或KH-35主動雷達制導反艦飛彈。當掛載KH-31P或者KH-58U反輻射飛彈時,蘇-39還可以攻擊對方的雷達等目標。在空對空攔截作戰或者自衛時,蘇-39可掛載R-60M、R-73紅外製導近距空空飛彈,以及R-77、R-27系列空空飛彈。

從綜合性能上看,蘇-39視乎兼顧了各個系統,幾乎不存在較大短板,成為了一款較為完美的攻擊機。但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是,蘇-39的機型設計和搭載的各種裝備已經落後於時代的最新發展。如果放在蘇-25剛剛誕生時的1980年代,那麼蘇-39無疑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攻擊機,但是經過不斷改進,蘇-39的性能得以完善時,已經來到了21世紀前夕。此時世界上各種先進戰鬥機已經陸續誕生和服役,對於專門的攻擊機的需求已經很小,蘇-39幾乎已經沒有任何市場,所以有點生不逢時的感覺。而且蘇-39的性價比並不高,因此和它的前代蘇-25T一樣,蘇-39也沒有投入大批量生產,僅僅組裝了數架。為了以較低的成本繼續擁有蘇-25攻擊機,俄羅斯選擇了繼續升級它的原有機型,推出了蘇-25SM攻擊機。

蘇-25SM的持續改進過程

在對蘇-25的後續機型——蘇-39項目進行改進時,俄羅斯已有的蘇-25攻擊機變得越來越老舊,陸續到了退役邊緣。於是在1990年代末期,俄羅斯決定先對現役的蘇-25機群進行現代化升級,改進後的機型稱為蘇-25SM。此次改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現役蘇-25攻擊機的性能,以及延長其服役時間。和之前的衍生版本蘇-25T以及蘇-39不同,蘇-25SM的改進是在原有飛機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為了以較低的成本完成現代化改裝,減少運營和維護成本。所以蘇-25SM保留了發動機等重要設備,主要是對武器系統和航電設備進行現代化改進,可以看成是蘇-25的中期翻新版本。

2002年3月3日,第一架完成升級的蘇-25SM進行了首飛。改進之後的蘇-25SM重新布置了座艙,加裝了許多新型電子設備和顯示設備,可以使用更精確的制導武器。蘇-25SM換裝了「雪豹」導航/攻擊雷達系統,集成了新型RLPK-25SM雷達和一個數字式高速計算機,使武器的打擊精度提高了2~3倍,導航精度提高了10倍。蘇-25SM還更換了多功能顯示器、RSBN-85輔助導航系統、ARK-35-1自動測向儀、全球定位系統和GLONASS接收器、模擬飛行數據記錄器、超高頻/甚高頻無線電通信裝置、SO-96轉發器和L150「蠟筆」雷達告警接收機等。蘇-25SM還可以加裝新型電子對抗吊艙,集成了發射/支援功能,能夠準確識別出電子幹擾設備的方位。

在武器系統方面,蘇-25SM換裝了新的MBD3-U2T-1武器掛架,有效載荷增加至5噸。蘇-25SM還可以發射R-73E空對空飛彈,還可以通過掛載B-13武器吊艙發射S-13T火箭彈。此外蘇-25SM還改進了空空飛彈的發射情況,可以同時向兩個不同目標發射兩枚空空飛彈。儘管蘇-25SM保留了原來的R-195發動機,但是加裝了防喘振裝置,可以提高發動機運行的穩定性和生存能力。到2005年,至少有2~3架蘇-25升級為蘇-25SM版本。到2006年12月,俄羅斯空軍接收了首批6架蘇-25SM。2007年升級了6架,2008年升級了8架, 2009年升級了13架。按計劃,到2020年俄羅斯將擁有約80架完成改進的蘇-25SM型攻擊機。

從2012年開始,蘇-25SM的又一版本蘇-25SM3開始了現代化改進。和蘇-25SM相比,蘇-25SM3的改進更大一些,幾乎重新設計了航電系統,包括瞄準/攻擊系統、全球制導系統和具有加密功能的遠程通信系統等。蘇-25SM3在機頭處安裝了SOLT-25光電瞄準裝置,集成了16倍變焦電視攝像機、雷射測距儀和目標指示器、熱成像儀等先進設備,可在全天候環境下鎖定8千米之外的地面移動目標。蘇-25SM3換裝了新型雷達告警接收機,還可在機翼下方加裝兩個L-370-3S機載電子幹擾吊艙,能夠對來襲的飛彈進行預警和幹擾,從而提高了戰場生存能力。

從蘇-25SM到蘇-25SM3,俄羅斯通過對原有的老舊蘇-25攻擊機的改進,提高了蘇-25的現代化水平和總體性能。蘇-25SM及蘇-25SM3的改造雖然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和生產全新飛機的成本相比,改造舊飛機的費用顯然更低一些。這樣一來,通過較低的投入便能繼續擁有一批蘇-25攻擊機,能夠在特定情況下繼續執行任務。為了提高戰場生存能力,蘇-25SM3特別加裝了飛彈逼近告警系統、雷達告警接收機和機載電子幹擾吊艙等設備。而且,經過改進的蘇-25SM及蘇-25SM3,還延長了使用壽命,預計將服役至本世紀三十年代。這樣的改進對於俄羅斯來說,肯定比生產蘇-39等新機型更為合算。

蘇-25的其他現代化改進型號

除了以上幾種關於蘇-25的現代化改進方案外,蘇-25的其他現代化改進型號還包括蘇-25KM和蘇-25UBM。首先來了解一下蘇-25KM。蘇-25KM是在蘇-25的最初版本上推出的改進型號,使用的仍是蘇-25的機身。確切來說,蘇-25KM是喬治亞提比里西飛機製造廠和以色列埃爾塔公司合作推出的蘇-25的改進型,主要是對座艙、航電系統和機載武器進行了升級。

蘇-25KM的座艙安裝了兩個15×20釐米的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和一個平顯,由以色列埃爾比特系統公司生產。蘇-25KM還為飛行員提供了埃爾比特公司生產的頭盔顯示器,具有態勢感知能力。在武器系統方面,蘇-25KM既可以使用原來的蘇聯武器,也可以使用西式機載武器,比如以色列生產的「Opher」紅外製導炸彈、新式「Lizard」雷射制導炸彈,以及Mk82炸彈等。第一架經過改進的蘇-25KM,於2001年4月18日進行了首飛,但之後並沒有太多的消息傳來。

最後介紹一下蘇-25UB的改進型號蘇-25UBM。蘇-25UBM是在蘇-25的雙座教練型飛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於2008年12月6日進行首飛,飛行測試工作於2011年12月底完成。蘇-25UBM區別於蘇-25UB的地方是,蘇-25UBM不僅具有培訓飛行員的教練機的用途,還具有一定的作戰和偵察能力。據報導,雖然蘇-25UBM的飛行性能並沒有顯著提高,但是通過加裝新型航電系統和機載武器,該機擁有了和單座型蘇-25攻擊機相當的作戰能力,可以在全天候和多種氣象條件下執行任務。

蘇-25UBM配備了全新的Kopyo-25機載雷達、「雪豹」(Bars)導航/瞄準系統,集成了控制系統、顯示系統和無線電通信系統等,導航精度比之前的蘇-25UB提高了三倍。蘇-25UBM還可以攜帶機載電子幹擾吊艙,用於對付襲來的紅外製導飛彈。在機載武器方面,蘇-25UBM既可以使用普通航空炸彈,還可以發射精準制導武器,包括紅外近距格鬥空空飛彈等。俄羅斯在升級蘇-25SM的同時,也採購了一批蘇-25UBM飛機。

蘇-25生命力長久的原因

通過對蘇-25一波三折的現代化改進過程的梳理可以發現,蘇-25之所以能夠持續服役到現在,跟它的升級有密切關係。任何一種武器裝備,服役到一定年限的時候,總會出現老舊、落後的情況,蘇-25攻擊機也不例外。早期蘇-25的性能並不算特別突出,其航電系統可以說是十分簡陋,航程也存在短板。為了提升蘇-25的戰鬥力,蘇霍伊設計局先後推出了蘇-25T和蘇-39。這兩種機型雖然沒有投入量產,但是無疑做了有益的嘗試,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為後來蘇-25SM的改進打下了基礎。如果直接從蘇-25發展到蘇-25SM的話,難度肯定很大。但是從蘇-39過渡到蘇-25SM的話,就會容易很多。

為了減少資金投入,俄羅斯選擇在原本蘇-25攻擊機的機身上直接進行升級,通過加裝現代化套件推出蘇-25SM,這既是一種經濟可行的辦法,其實也是無奈之舉。蘇-25SM、蘇-25SM3以及蘇-25UBM的批量改造,延續了蘇-25的生命力,改進之後的蘇-25將繼續服役下去,續寫不死「蛙足」的傳奇。

相關焦點

  • 終極蛙足誕生!蘇25SM3深度改進型將繼續挑起俄軍攻擊機大梁
    簡氏近日報導,俄羅斯國防部正在實施一項把蘇霍伊蘇-25攻擊機升級為蘇-25SM3的重大項目,自2018年以來,俄空天軍(VKS)已經接收了25架蘇-25SM3,現役大部分蘇-25都將被升級到這種「終極蛙足」標準。
  • 飛行的坦克——俄羅斯 蘇-25「蛙足」攻擊機
    作為一款蘇聯時期研製的戰鬥機,如今依舊能在各個戰場上看到蘇25的身影。蘇-25結構簡單,裝甲厚重堅固,易於操作維護,非常適合前線戰場的惡劣環境,能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上起降,緊急情況下甚至可以使用車用柴油來作為燃料。
  • 真正的野獸蘇-25對地攻擊機,A-10的蘇聯表親
    (蘇-25蛙足)【軍武次位面】superflanker編譯整理在冷戰的高潮階段,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幾乎在同一時間段創造出了以一種全新的作戰飛機,而且他們的用途和威力還非常相似。其中一個是在美國備受推崇的A-10雷電II,更多人喜歡親切的稱他為疣豬。
  • 攻擊機的兩把尖刀,蘇-25蛙足和A-10疣豬哪個更強悍?
    蘇-25和A-10兩款戰機,都是同一時代的專用對地攻擊機。對比兩個型號不同國家生產的飛機要參考多種層面,包括飛機的結構,機動性能,對地攻擊的能力,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裝備,後勤的維護的情況等等。二者的作用不一樣,蘇-25更偏向低空突防攻擊 ,A-10與之不同,抵近進行反坦克和對地近距離火力支援。
  • 俄羅斯新版「蛙足」攻擊機飛向敘利亞
    但在軍事領域,卻有一種也叫青蛙的武器,這就是俄羅斯著名的蘇-25「蛙足」對地攻擊機。據稱,其最新改進型號蘇-25SM3攻擊機已經踏上了遠行的徵途,抵達敘利亞的赫梅明空軍基地,參與了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我想,這隻「青蛙」寄回來的旅遊照片一定更加勁爆。圖片: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上的蘇-25SM3攻擊機和堆積如山的機炮炮彈。
  • 蘇-25攻擊機怎麼樣?皮實耐造,技術一般
    蘇-25攻擊機,是蘇聯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研製的一種近距離的空中支援攻擊機。北約給它起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代號:蛙足。當然這個代號,其實是有貶低的意思。因為它是一種「近距離」支援型的攻擊機,因此它速度和航程都很一般,因此給它起了「蛙足」。
  • 《蘇-25攻擊機》金眼彪-協助拍攝
    主要設計特點除了有限的機體改進設計之外 Su-39 的機體主要是基於 Su-25UB 設計的。蘇-25攻擊機【第1幅圖】此作品由江西攝影愛好者宋先生在著名的濰坊地區拍攝蘇-25攻擊機【第2幅圖】此作品由浙江攝影愛好者文先生在著名的嘉興地區拍攝
  • 俄羅斯的蘇-25「蛙足」和美國的A-10「疣豬」哪個更強悍?
    世界上目前仍然在服役的攻擊機並不多,其中最先進的就要屬俄羅斯的蘇-25「蛙足」攻擊機和美國的A-10「疣豬」攻擊機,但是這兩者各具特色,都是符合本國國情和實際需求的好飛機,很難分出一個勝負來,不過就先進性來看的話,還是A-10要強一些,但是話說回來,俄羅斯有蘇-34戰術轟炸機在手,也不會研發類似於A-10這樣的攻擊機。
  • 繼亞美尼亞蘇-25攻擊機遭擊落後,亞塞拜然的一架同型機在納卡上空...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12日報導稱,亞美尼亞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斯捷潘尼揚發布最新聲明稱,位於納卡地區的防空部隊擊落了一架隸屬於亞塞拜然空軍的蘇-25攻擊機。另據俄羅斯塔斯社於9月29日晚間發布的消息,亞美尼亞國防部當日發布聲明稱,本國空軍的一架蘇-25攻擊機被土耳其F-16戰鬥機擊落,機上飛行員陣亡。
  • 蘇-25攻擊機年滿45歲 1975年首次試飛 成為蘇聯俄羅斯傳奇戰機
    就在T8-1和T8-2原型機進行飛行測試階段,蘇霍伊設計局的管理層就向蘇聯國防部建議,在喬治亞首都提比里西的第31航空廠批量生產蘇-25攻擊機,這裡也是米格-21UM教練機的主要生產基地。在完成了所有國家試飛之後,蘇聯航空製造部授權在提比里西製造蘇-25,批量生產從1978年正式開始。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現了多款蘇-25改進型,包括現代化升級版和特殊型號。
  • 前蘇聯暴力美學的經典之一,蘇-25攻擊機
    蘇-25攻擊機(北約代號「蛙足」)是前蘇聯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蘇霍伊設計局研發的單座雙引發高亞音速近距離空中支援噴氣式攻擊機
  • 蘇-25攻擊機竟用反坦克飛彈擊落了轟炸機
    據《thedrive》網站報導,俄羅斯紅星電視臺軍事頻道最近在YouTube 網站上發布了一段令人驚異的視頻,顯示一架蘇-25攻擊機用一枚「旋風」反坦克飛彈擊落了一架圖-16轟炸機。「旋風」飛彈一般用來攻擊坦克或其他地面目標,並不是空對空飛彈,因此這段視頻非常難得。
  • 一代名機陸海空三棲通用,蘇-25成首款艦載教練機,實戰火力強悍
    而在衛國戰爭中對裝甲部隊認識深刻的自然也不甘落後,其研發的蘇-25"蛙足"攻擊機各方面性能都與美軍A-10"疣豬"攻擊機非常接近,因此也被成為"疣豬斯基"。不僅如此,蘇-25還是唯一一款陸軍攻擊機卻登上航母,成為陸海空三棲裝備一代名機。
  • 越軍蘇-22攻擊機裝備新型電子戰吊艙,戰力不可忽視
    日前,越南空軍罕見的曝光蘇-22M4攻擊機掛載新型電戰吊艙的畫面。這款電戰吊艙的外形與我國KG600電子幹擾吊艙相似,由白俄羅斯BKO公司研發,名稱為BKO「護身符」。據稱,BKO「護身符」電戰吊艙旨在確保戰機免受地面/水面艦艇防空系統的跟蹤、鎖定與攻擊。
  • A10「疣豬」攻擊機並不先進,美國為什麼不出口呢?
    然而,這麼優秀的飛機,卻除了美國沒人願意要,尤其現在還是A-10攻擊機垂垂老矣,開始大批退役的時候,很多國家按過去的規律,早就該拿著錢來盤活了,但是到現在為止,一個買A-10的國家都沒有,這和俄羅斯差不多的蘇-25攻擊機大賣特賣形成顯著對比。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一個道理,不合適。
  • 蘇-32海蛇海上攻擊機,神秘的蘇霍伊戰機,叫好不叫座意料之中
    然而圖中這一架真不是蘇-34鴨嘴獸戰鬥轟炸機,而是傳聞多年的蘇-32海蛇超音速多用途遠程岸基海上攻擊機。說到蘇-32戰機,對於一些軍迷可能有一些陌生。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蘇-32海蛇超音速多用途遠程岸基海上攻擊機公開的時候,還是非常轟動的。蘇-32與蘇-34戰機一樣,都是發展自當年的蘇-27IB戰機。兩者是蘇-27家族中體型最為龐大的機型。
  • 美軍看不上專用攻擊機,俄軍喜歡的不得了,蘇34連加訂單造不過來
    蘇34攻擊機從目前的情況來說,俄羅斯的軍工採購項目依然沒有什麼明顯的壓縮,相反還有增加之像,比如:蘇34攻擊機的採購沒有被壓縮,現在俄軍購買蘇34不怕花錢,整個生產線自從開動就沒有停過。蘇34攻擊機在2020年12月初時,蘇霍伊公司向俄軍方交付了年度生產計劃內的最後一批蘇34攻擊機,表示「已完成了一批蘇-34戰鬥轟炸機俄國防部交付的下一個長期合同的履行」,這樣俄軍列裝的蘇34數量已經突破100架。
  • 俄羅斯至今還在用蘇25,我軍為何要讓強5退役?三大硬傷是關鍵
    ,蘇聯在60年代研製出了蘇-25,我國在同時期也研製出了強-5當然美國也有大名鼎鼎的A-10。,紛紛對攻擊機進行延壽升級,如前面的蘇25一直發展到了裝備精準製造系統和新型火控的蘇- 25SM,等數十個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