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80 年代,甚至在 Su-25 攻擊機開始批生產之前。俄羅斯軍方就已經強烈地意識到,一種僅能在白天進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並只有有限使用制導空對地武器能力的空中支援飛機很難滿足未來現代化戰場的需求,同時提出,它們需要一種能夠在戰區前沿 450 千米以遠區域 30 至 4,500 米高度晝夜執行任務的空中支援飛機。它們能攻擊敵人的機動和固定目標、空防系統、直升機、運輸機和水面的小型艦。這種軍事需求被視為是俄羅斯對西方提出的能晝夜連續作戰、攻擊敵區縱深同標和精確打擊敵軍第二梯隊部隊空中支援飛機方案的響應。
Su-39 就是根據上述齋求。在俄羅斯 80 年代初期提出的 T8M(Su-25T)計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首架根據 T-8M 計劃研製的原型機 Su-25T 於 1984 年就進行了首飛,後來,設計局在其已研製出的幾架原型機的基礎上,於 90 年代生產了 8 架 Su-25T 預生產型。當時,T-8M 計劃已經被進一步修改為 T-8TM 計劃,其機型也在原型機 Su-25T 的基礎上通過增強武器系統和航空電子系統改名為 Su-25TM(也即現在的 Su-39〕,1995 年,設計局共生產了 3 架 Su-39 原型機。其中一架是新製造的。兩架由 Su-25T 預生產型飛機改裝而成,Su-39 的發展工作到 1997 年完成,並開始按照俄空軍的試驗計劃進行飛行試驗。主要設計特點除了有限的機體改進設計之外 Su-39 的機體主要是基於 Su-25UB 設計的。

此作品由江西攝影愛好者宋先生在著名的濰坊地區拍攝

此作品由浙江攝影愛好者文先生在著名的嘉興地區拍攝

此作品由山東攝影愛好者嚴先生在著名的廊坊地區拍攝

此作品由寧波攝影愛好者松先生在著名的陝西地區拍攝

此作品由廣西攝影愛好者向先生在著名的河北地區拍攝

此作品由蘇州攝影愛好者郭先生在著名的台州地區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