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疣豬」攻擊機是世界上同類產品中最為出名的之一,服役至今,擊毀了無數的地面目標,堪稱蘇系坦克的「開罐器」。然而,這麼優秀的飛機,卻除了美國沒人願意要,尤其現在還是A-10攻擊機垂垂老矣,開始大批退役的時候,很多國家按過去的規律,早就該拿著錢來盤活了,但是到現在為止,一個買A-10的國家都沒有,這和俄羅斯差不多的蘇-25攻擊機大賣特賣形成顯著對比。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一個道理,不合適。A-10隻能適應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使用,但是西方超級大國就美國一家,所以其他國家也就沒有使用A-10的需求,自然不會去買A-10。A-10隻適合超級大國?為啥呢?首先是貴。說來也可笑,A-10就是為了壓縮對地打擊成本,擴大裝備數量,實現綿密的空對地打擊的武器,但是這種便宜、廉價是針對於美國而言的。
一架A-10要2000萬美元的單價,要知道一架俄羅斯的蘇-25才1100萬美元,而一架F-16B戰鬥機的單價也不過是4000萬美元,對於一般的小國來說,花費2000萬美元買一架不會空戰,只能對地打擊的A-10,還不如去買F-16B呢,好歹能對地能對空,一機多用。價格貴也表現在A-10昂貴的彈藥上,大家都知道二次消費吧?就是買來了平臺,還要買軟體和配件的那種產品,A-10就是這樣。
A-10的主要武器是一門GAU-8型7管30毫米速射機炮,射速為最慢2000發/分,最快4200發/分,備彈1350發。他的彈藥包括貧鈾彈和普通穿甲彈、高爆彈三種,最貴的貧鈾30毫米穿甲彈,一發要數千美元,便宜的普通穿甲彈,一發也得幾百美元,開一次炮,少說也得上萬美元,真可謂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樣的消費,美國花得起,畢竟一枚JDAM精確制飛彈藥就要5萬美元,與其如此,還不如用幾百美元的穿甲彈去打目標,但是其他國家就不行了,一開炮就上萬美元,真是養不起的。
何況,買了A-10,除了炮彈要買,機載飛彈、精確制導炸彈也得買,什麼郵畜空對地飛彈,什麼GBU-10、12、8雷射制導炸彈,一枚都要上萬美元到數萬美元,這哪裡用得起嘛。如果買了A-10,花費那麼多錢,換來的只是對地面目標的打擊能力,一點點的空戰能力都沒有,出擊時還需要其他戰鬥機護航,那可是圖了什麼嘛。當然,美國是不同的,美國人家空軍強大,總能穩穩拿住制空權,A-10巨大的載彈量就成為欺負小國家最好的飛機,反正小國也打不下來,這就另當別論了。
說到底,除了貴,A-10巨大的專用性也限制了他的用途。他一切為了對地攻擊,航程非常短,作戰半徑最多只有500公裡,信息化水平低,飛機蓋著厚厚的裝甲,22噸的最大起飛重量,一般都快用在裝甲上了,載油都只有3.6噸,機炮就佔據了1.8噸的裸重,還不帶炮彈。為了對地攻擊,他連起落架都放在了機首的右側,就是為了給機炮騰地方,兩翼都是平直翼,飛行速度為亞音速,莫說是躲避戰鬥機的攻擊,就算是躲避帶飛彈的武裝直升機,他都做不到。
說到武裝直升機,那就是A-10攻擊機出口的最大障礙了。如此性能,對於一般國家而言是用不到的,也就是美國能在絕對制空權下,用這種真正的「炸彈拖拉機」來傾瀉空對地彈藥了,一般的國家,只需要武裝直升機就足夠了。比如美國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就賣的很好,出口到了英國、日本、韓國、以色列、澳大利亞、義大利等多個國家,創造了重型武裝直升機出口數量的紀錄。
比如,土耳其就曾經打算在1994年購入一批A-10攻擊機,後來因為用不上,也太貴,就轉而開始研發自己的武裝直升機了,後來從義大利購入了A-126武裝直升機的技術,通過許可生產和技術改造,研發了自己的A-129武裝直升機,這就解決了土耳其空對地打擊的問題,畢竟對於小國來說,有個非常不錯的空對地打擊平臺就足夠了,至於他是直升機還是什麼固定翼飛機,這是無所謂的。
而俄羅斯的蘇-25「蛙足」攻擊機之所以賣得好,還是因為人家便宜,除了能和A-10一樣掛載大量的彈藥,使用平直翼保持飛行穩定,使用大量的裝甲加強外,人家還能實現超音速的飛行,而且售價才1100萬美元,比美國的主戰坦克都便宜,這個價格,很多國家都只能買到武裝直升機,人家能從俄羅斯買到高速的攻擊機,豈不是要更好更賺?
所以說,A-10最後賣不出去,還是和自己先天帶有的美國國情有關係,只有美國才能使用這種完全不考慮制空的攻擊機,只有美國,才能財大氣粗的管A-10叫「便宜」,也只有美國,才能在自己的獨特空軍體系中,完整的發揮出A-10攻擊機的實力來。那麼有人要問了,俄羅斯的蘇-25不會賣給西方其他國家,西方國家又不去買A-10,他們買什麼呢?除了上文說的武裝直升機外,西方國家人家還買了F-35戰鬥機嘛,F-35不就是「聯合攻擊戰鬥機」嘛,對地打擊妥妥的,還能隱身制空,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