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會問我:找工作是去大公司好還是創業公司好;怎樣才能拉開和同齡人之間的差距;想要改變自己懶散的性格怎麼做。我覺得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內核,並且有跡可循。
生物學上有一個邊界效應,講的是在不同生態環境的邊界上生存的生物,往往多樣性更高,適應性更好。比如說沼澤溼地上的生物多樣性特別高,沙漠和綠洲之間會有很多不同生物,兩棲動物繁殖能力更強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邊界環境往往更多變和多樣,它同時具有多個生態環境的特點,而且比例會隨著時間的改變幅度會很大。這種特點會讓生活在這一邊界的生物發展出更多的適應行為。
這一點對我們的成長有很大啟發。怎樣讓自己成長地更快,變化更大呢?那就是讓自己進入一個更多變更複雜的環境之中。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你必須思考更多的問題,做更多的事情,以及見識更大的世界。
拿我做一個例子吧。很多人認為我是同齡人的佼佼者。大一獲得了各種比賽的獎項。大二組建了創業團隊,成了學院裡的風雲人物。大三完成了一本著作,並且成了暢銷書。畢業不久又入股了深圳的一個酒店。然而我並不是家裡有礦的那種人。
我覺得我能夠比同齡人走得更順利些,主要原因在於我一直讓自己去適應更複雜的環境。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已經做過將近十種不同的兼職,這個過程讓我受益匪淺。我的一些能力也是在這個階段培養起來的,比如說協調能力,計劃能力等。
大一的工作經驗也為我大二做項目做了鋪墊。大二做項目的時候,為了團隊更好的發展,我又學習了很多營銷和管理的知識,這個過程又為我後來的創作打了基礎。而這些收入又為我畢業後入股酒店創造了經濟條件。一環扣一環,基本沒有誤差。
兼職過程中讓我見識到不同的工作環境,讓我在後來管理團隊時,總是有經驗可以借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問題。或者說,這些經驗讓我覺得團隊管理並不複雜,就像我們以前學會了乘法之後,就會覺得加法簡單一樣。所以我在管理團隊中,基本沒出什麼大問題,成長非常迅速。所以有時合作夥伴為一些問題急得團團轉時,我總覺得那是大驚小怪。
相反,如果你把自己放在一個溫室中,那麼就很難有實質的能力提升。當更為突發的情況發生時,你只能坐以待斃,因為你束手無策。
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發生過很多次的生物入侵,比如野兔、紅狐狸、小龍蝦、牛蛙等等。生物入侵一輪接著一輪,近乎讓一些本土生物滅絕。因為澳大利亞遠離主體大陸,環境多樣性比較低,又缺乏足夠的競爭,當環境發生改變時,很難快速調整過來。因此很容易出現大規模的物種問題。
同樣的,一個人如果一直生活在非常安逸的環境中,當環境引入新的元素時,他們往往會驚慌失措,沒有應對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在招聘時,對事業單位出來的員工不感冒,因為他們原先的工作環境就是屬於安逸的環境,各方面的競爭力退化了,且需要重新培養,這個回報周期又太長。
總之,你想要獲得某種能力,環境對你的倒逼是最有用的,你會想方設法去解決那些威脅自己生存的問題。這個過程也是進步最快的一個階段。環境越複雜,麻煩也越多,你必須釐清的關係就越多,你為此發展出來的能力和思維也越好。
所以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找工作是去大公司好還是創業公司好?我想說,如果要培養能力就去小公司。他們會給你做不完的事情,給你挖數不清的坑,但是你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學習如何見招拆招。
欲上天堂,先下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