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陡門溪雕巖谷裡有龍井,藏在深谷人未識,你去過了嗎?

2020-12-06 騰訊網

陡門「龍井」雕巖谷地貌 楊偉興攝

終於見到雕巖谷了,就在陡門溪。

第一次去陡門溪,就大有所獲,考察成果「陡門巖臼天下奇,藏在深谷人未識」成了《楠溪江周末》「永嘉風物」的開篇之作,反響不錯。由於「甌上酒史」高遠醉夢,錯過了被他稱之為陡門溪最經典的地貌景觀----「龍井」,於是,隔了一個周日,高遠和老孫又專門陪我再探陡門溪,同行者還增加了「仙遊」老邵。當然,這次改在喝酒之前了,而且從三個不同的地段走進陡門溪。這段延續三五公裡長的陡門溪河谷,火山巖基巖河床的風化地貌景觀實在是太壯觀、太精美,太難以言表了,「龍井龍鱗龍爪痕」,一應俱全。而所謂的「龍井」,其實是由無數個壺穴貫通演變而成的「雕巖谷」。

跌水急流衝激之下的「龍井」 雕巖谷 謝文東攝

雕巖谷是一種全新的地貌景觀類型,在永嘉更是首次發現。雕巖谷的形成與其所處的沉積巖地層密不可分,無論是美國的羚羊谷還是中國的龍吟谷等已知的雕巖谷景觀,概莫能外。

陡門溪「龍井」 的雕巖谷地貌

「龍井」的巖性:層理分明的沉凝灰巖

「龍井」,是陡門溪河谷風化地貌景觀的精華所在,而我第一次知道「龍井」,緣於高遠的《燈下陡門》一書,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陡門風土人情的熱愛、熟悉及從中流露出來的一股淡淡的鄉愁。書上得來終覺淺,不入「龍穴」,焉識「龍井」。

陡門「龍井」 謝文東攝

「龍井」位於永嘉赤巖山赤巖硐附近的陡門溪裡。從虹三公路朝河床裡下行幾步,就到達「龍井」之所在。「龍井」的知名度很高,在攝影愛好者群體中尤其如此。但在此要提醒一句,下次若再到「龍井」,記得留意一下腳下的巖石類型。這裡的巖層,形同萬卷書,有著非常清晰的層理和非常平整的巖層面,因為這裡出露的全是沉凝灰巖地層,是永嘉少有的一種巖石類型。

考察陡門溪「龍井」沉凝灰巖地層 漢書下酒攝

沉凝灰巖屬於火山巖和沉積巖之間的過渡類型,顧名思義,沉凝灰巖就是指成巖物質源自火山噴發的火山灰和礦物晶屑,而成巖方式則與沉積巖一樣,由壓結和水化學沉澱物膠結而成。從巖層均勻而細密的層理構造判斷,成巖的沉積過程是非常緩慢的和周而復始的,屬於距今一億年前中生代白堊紀火山噴發間歇期的沉積產物。

沉凝灰巖的水平層理

永嘉在白堊紀期間,至少曾經歷過四次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活動,在兩次火山爆發之間的「太平日子」,就稱為間歇期,間歇期的時間長度可以是上萬年乃至幾十萬年。作為火山噴發間歇期沉積成巖的沉凝灰巖,其成巖環境是一個平靜、平穩的山間湖泊,類似於界坑鄉的「楠溪江天池」。也正因為這種巖石具有細密的層理和成層性,所以其堅實性就不如通常的火山碎屑巖。

陡門溪「龍井」及圍巖的水平層理 楊偉興攝

雕巖谷,由壺穴貫通而成的狹谷地貌

美國亞利桑那州著名的「狹縫峽谷」和攝影基地羚羊谷,上窄下寬,圍巖是斜層理髮育的紅、黃色砂巖,因不同時代、不同大小的壺穴被洪流磨蝕貫通後,在巖壁上留下交錯組合的弧狀曲面並在陽光折射、反射下,出現光怪陸離的迷人色彩而聞名遐邇。旅加地質學家嵇少丞考察過後,認為應該叫雕巖谷,並萌生了在國內尋找類似的地質地貌景觀的想法。

美國羚羊谷,發育於紅色砂巖中雕巖谷地貌 ( 據網絡照片)

2017年底,嵇教授在重慶大學曾衛教授的陪同下,在重慶江津區龍吟村孔目河河谷發現了長達千米的由壺穴貫通而成的狹縫型峽谷,圍巖是層理構造清楚的砂巖層。嵇少丞便正式將這一地貌景觀命名為「雕巖谷」,一種具陡立曲壁的狹窄峽谷地貌景觀。換言之,凡具備狹窄峽谷和陡立曲壁兩大特徵的地貌景觀就可稱之為雕巖谷。2018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嵇少丞關於重慶雕巖谷的文章後,在陝北等地也發現了類似的雕巖谷地貌,且與羚羊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發育於層理或斜層理清楚的沉積巖地層之中。

重慶江津龍吟村孔目河的雕巖谷地貌 嵇少丞攝

永嘉陡門溪「龍井」一帶也屬於雕巖谷地貌景觀,而且是永嘉第一個被發現的雕巖谷地貌。

永嘉「龍井」直立曲壁的雕巖谷地貌

永嘉陡門溪嶺後村直立曲壁的雕巖谷地貌

陡門溪發育有長達三公裡的雕巖谷

陡門溪的雕巖谷地貌景觀,不僅僅只限於「龍井」一個點,而是延續長達三公裡以上,即從「龍井」一直延續到下遊的嶺後村、銅鍋潭附近,其長度遠遠超過雕巖谷的命名地重慶孔目河,而且在國內火山巖巖層中首屈一指。現以「龍井」及其下遊的經典露頭來闡述陡門溪雕巖谷地貌景觀的特點及其形成過程。「龍井」,位於陡門溪基巖河床的一處陡崖下方,以巖壁呈圓曲狀、形如深潭而聞名,並可借用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小石潭記》來描述之:「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陡門「龍井」被譽為颱風天裡的「永嘉壺口瀑布」,這雖是溢美之詞,但也是恰如其分,「龍井」確實就是「壺口」,壺穴之口。

「龍井」殘留的大型壺穴穴壁 楊偉興攝

陡門溪的溪水從陡崖上以近乎垂直的角度衝激下來,將陡崖下方的沉凝灰巖衝出一個個凹穴,並在凹穴中形成旋轉的渦流,溪水中攜帶的礫石和砂粒,以強大的離心力和快速旋轉的圓周運動對凹穴進行撞擊、磨蝕和刻劃,漩渦中的礫石、石塊不斷對底部進行刨蝕和深掘,而懸浮狀的沙子則對穴壁加以研磨,以致凹穴的直徑和深度不斷擴大,穴壁光滑如鏡,最終成為圓桶狀或壺狀的凹穴。這種凹穴,在地質學上被稱之為壺穴或河成壺穴,以圓、光、曲、滑、漏、透、空為特徵,是永嘉和浙南山區溪谷上遊地帶常見的一種構造現象和旅遊資源。

「龍井」及其旁側底部凸起的壺穴

壺穴是河谷下切侵蝕的主要動因。「龍井」所在之處的沉凝灰巖,因巖性相對柔軟,層理之間存在薄弱環節,所以侵蝕速率就相對較高,致使這裡的壺穴被快速擴大拓深,渦流產生的離心力還將之塑造成口小肚大的經典形狀。激流在不斷加大壺穴的深度、導致河流下切的同時,也會導致相鄰壺穴的穴壁減薄、重疊並貫通形成槽流,並進而演變為狹長的峽谷。這就是說,以口小肚大的深潭和與眾不同的陡立曲壁而得名的「龍井」,並非單一的井狀深潭,而是狹長狀的槽狀深潭,屬於典型的雕巖谷。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郵票邊緣的齒孔和太湖石的千瘡百孔,這有助於對雕巖谷的理解和想像。

「龍井」附近因壺穴貫通殘留的弧形穴壁

在「龍井」所處的雕巖谷中,圓曲狀的、弧形的巖壁,或者說殘存的壺穴穴壁,隨處可見,「怪石巋然,竅穴逶邃」。開口方向相背的殘留的穴壁,甚至呈龍形扭曲,從而大大加強化了人們對「龍井」的印象。順帶說一下,上次提到的青龍湖「仙人腳」,其實也是殘留的壺穴穴壁,我二探青龍湖時,特意從下遊方向看過去,非常清楚。

「龍井」附近呈龍形扭曲的曲壁

青龍湖花崗巖中的「仙人腳」就是貫通壺穴的殘壁

溪水下切形成狹窄的峽谷、河谷,使河道水面隨之下降,但在峽谷邊緣「海拔」較高的地方,卻會遺存一些先期形成的壺穴,這在「龍井」周邊尤其顯著。這些遺存的壺穴,形態多為圓形,深度明顯大於直徑,基本上呈乾涸狀,有的底部堆積有磨圓的礫石,有的底部呈中心凸起,猶如颱風眼一樣,因所遭受的侵蝕應力最小所致,但其底部靠近穴壁的一角,則存在著一個磨蝕洞,可以清楚地看到壺穴外側的溪水並彼此相通。

「龍井」附近壺穴底部之一角與溪水貫通

有的壺穴由於口小肚大,因下部的穴壁破損,河水倒灌,不但形成與河道一致的水平面,而且還在壺穴內形成快速旋轉的渦流,因為漂浮於水面的一個礦泉水瓶子沿著穴壁轉個不停,這正好可以形象地詮釋渦流與壺穴的關係。殘留的壺穴、殘破的穴壁、陡立的曲壁及其狹長的河谷,共同構成了陡門溪雕巖谷地貌景觀,並堪稱教科書級的。

與陡門溪水貫通的壺穴

以「龍井」為起點,往陡門溪的下遊方向,形成了延續長達三公裡以上的雕巖谷,狹窄的河道狹谷兩側的巖壁,都呈陡立的圓曲狀或圓弧狀,連綿不絕,蔚為大觀。由於河谷下切較深,以致原來寬闊的陡門溪基巖河床就成了侵蝕階地,彼此的相對高差可達五米以上。湍急的溪水以不斷下切、磨蝕形成壺穴的方式,將原本寬闊的陡門溪塑造成狹窄的雕巖谷的同時,也在原來的基巖河床上留下不同時期的、不同「海拔」的壺穴。相較「龍井」,這裡遺存的壺穴,與湍急的溪水水面之間的相對高差更大,顯得高高在上。

陡門溪侵蝕階地基巖表面的壺穴群 訥溪攝

「龍井」下遊不同地段直立曲壁的雕巖谷

在緊挨著峽谷的北側陡壁上,我發現了一個「海拔」相對較低的「天窗」式壺穴,即壺穴的穴壁有一個大大的圓形空洞,透過圓洞可以清楚地看到底下溪水奔湧的峽谷,「竅穴風中號,急流亂澎湃」。這頗有點怒江大峽谷著名的石月亮景象,只不過後者是仰視,而這裡是俯視而已。我讓名牌相機胸前掛的老孫幫我拍張照片,留下一個有點探險味道的「光輝形象」,但老孫就是不肯過來,令我有點悻悻然。上周老孫陪我去楓林古鎮,才告訴我,他當時見我翻爬到這麼驚險、陡峻的峽谷邊,心裡發毛,不敢過去,也不敢臨淵而視,原來如此。不過,我卻於無意中,拍下同行的老邵的一個「飛升」鏡頭,雙腳臨空,雙手伸張,優美極了,畢竟也是花甲之人了,存此為「仙遊」立照。

陡門溪雕巖谷上方的天窗狀壺穴

在雕巖谷上飛升的「仙遊」

陡門溪雕巖谷地貌的發育,意味著這裡深切的V形基巖峽谷河道與壺穴的形成和發育密不可分,而且下遊的形成時間要早於上遊。換言之,大名鼎鼎的陡門「龍井」,是一個新生的或正在生成的雕巖谷地貌。研究表明,山間河流的下切侵蝕速率為每年0.01-0.10米,取其中間值測算,嶺後村附近高差深達五米的狹長的雕巖谷的形成,大概要二百五十年時間。換言之,我們目前所見的布滿了巖臼的河床侵蝕階地,已經經歷了大約二百五十年的風化侵蝕。歲月不但是把殺豬刀,也是一個雕刻師,正是漫長的時間歲月,才塑造了陡門溪獨特而豐富的河成風化地貌景觀。

陡門溪河谷基巖侵蝕階地

雕巖谷是世界地質公園的亮麗風景線

陡立的曲面巖壁和緊鄰曲面陡壁的不同「海拔」、不同形態、不同時代遺存的壺穴,共同構成了永嘉陡門溪壯觀的雕巖谷地貌景觀。雕巖谷,作為一個創立、定義時間不足三年的河成風化地貌類型,在絕大部分遊人尚不知雕巖谷為何物的時候,我們率先在永嘉陡門溪發現了這一新的地貌景觀類型,而且還是其他地方未見報導的火山巖雕巖谷,成就感滿滿的,也不枉高遠天天念叨,老孫次次開車當嚮導。

陡門溪雕巖谷及其侵蝕階地表面的巖臼群

我們在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也為永嘉擁有如此豐富而鮮為人知的地質構造現象和風光地貌景觀而感到歡欣鼓舞,並為此產生非常愉悅的探索樂趣。陡門溪雕巖谷獨特的形態美、視覺美和科學美,無疑將為永嘉全域旅遊增姿添彩,並成為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西園(楠溪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陡門溪「龍井」的雕巖谷地貌景觀 謝文東攝

雕巖谷,作為一種全新的峽谷地貌類型,用來描述由壺穴貫通而成的狹窄的曲壁峽谷,確實非常形象和貼切。但僅僅憑藉雕巖谷這一名稱,並不足以概括雕巖谷所在的陡門溪河谷整體的、尤其是從「龍井」到嶺後村這一段陡門溪精華所在地段的風化地貌景觀,因為在寬闊的侵蝕階地和原先的基巖河床的表面,還分布有大量的因流水侵蝕形成的仰瓦狀「龍鱗」地貌景觀,以及因積水風化作用形成的巖臼、風化坑(我們在野外戲稱為「龍爪痕」)。「龍井龍鱗龍爪痕」,壺穴巖臼雕巖谷,山谷河流陡門溪堪稱火山巖地區流水風化侵蝕地貌的百科全書,對此,筆者擬另行撰文,三論有永嘉小楠溪之譽的陡門溪獨特而充滿魅力的風化地貌景觀。

陡門溪的河谷風化地貌 楠溪古月 攝

底部有礫石的壺穴

陡門溪基巖河床的風化地貌 漢書下酒 攝

陡門溪基巖河床的風化地貌 漢書下酒 攝

陡門溪基巖河床侵蝕階地殘留的壺穴群

這正是:

永嘉山水多奇蹟,雕巖谷現陡門溪。

壺穴貫通化龍井,曲壁陡立世間稀。

本文2020年5月8日刊發於《今日永嘉》報楠溪江周末版「永嘉風物」專欄

相關焦點

  • 10個月2400公裡,這位「金錘獎」得主為永嘉挖掘出不一樣的寶藏
    但是地質專家的生活,可以與百年之間去探尋億年的地球故事。地質專家的生活,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可能是嚴肅又枯燥的。而最近我們《家鄉》欄目採訪的地質專家胡雄健,他的生活卻著實讓我們有點羨慕。約上三五好友,探訪永嘉各處的奇山異水是他的日常。呼吸著清新的山間空氣,聆聽著大自然發出的最悅耳的聲音,不知不覺間讀懂了成千上萬年間,山水的動人故事。
  • 永嘉一條百走不厭的醉美古道,你去過嗎?
    上周六,驢友六人相約一起走永嘉太平嶺古道。該古道始建於明代,坐落於南北走向的雁蕩山脈的群山峽谷中,北起沙頭鎮花坦小溪村,途徑張田庵、古廟岙、龍搶珠、上橋到林窟自然村。是古時連接珍溪港與古廟港的主要通道,更是永嘉與樂清東部虹橋、蒲岐貿易交流的重要商道,故樂清稱之為蒲嶺。
  • 46個永嘉「之最」,有些全國聞名,你知道幾個?
    發源於溪下鄉的羅垟嶺西側,東流至溪口鄉溪口村納巖坦溪後蜿蜒南下,沿途納張溪、東皋溪、五溪、孤山溪、花坦溪、小楠溪、古廟溪、陡門溪、路口溪、中塘溪、橫溪諸溪流,在甌北城市新區清水埠注入甌江。 楠溪江天池 永嘉海拔最高的湖泊
  • 永嘉這裡有條花崗巖石河、平板溪……
    永嘉有條石河,有石有水,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花崗巖石河,其中甚至還可能保留有第四紀冰川的痕跡,你知道在哪嗎?花崗巖石河一探石河:滾石堆疊人驚豔秋高氣爽,雲淡日麗。10月底,應媒體之邀,前往雲嶺鄉探遊。雲嶺,好有詩意的地名,不禁讓人想起1600年前「山中宰相」陶弘景留給溫州的著名詩句: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永嘉還保留「鄉」名的地方早已寥寥無幾,雲嶺鄉,無疑是青山綠水和原生態的代名詞。幾經周折,我們終與「線人」陳林榮會合了。老陳曾當過24年的小陳村村長,但小陳現已歸屬於雲棲村了,一個比雲嶺還有詩意的地名。
  • 陡門崗上的鴨叫聲
    可是望著那幽暗的宿舍裡,竟然密密匝匝地架著六張高低床時,特別是男生宿舍總長年瀰漫著一股襪子的臭味與衝動男生的體味,他就死乞白賴地向班主任要回了住宿費。好在他一個遠房表姐就嫁在離學校不遠的陡門崗上,由於表姐在街道上另建了一個門面房,便將陡門崗上的老屋閒置了下來。
  • 甘肅阿克塞丹霞地貌「藏在深山人未識」
    原標題:甘肅阿克塞丹霞地貌「藏在深山人未識」
  • 山村版「死神來了」——浙江永嘉溪下「羅垟鬼村」殺人事件!
    由於麻某銀小店的地理位置比較好,所以遊客們更喜歡去他店裡,這樣一來麻付滿原本生意興隆的小店頓時變得門可羅雀,因此心生不滿的麻付滿決定發洩一下燒幾間屋子「玩玩」…不過他說自己並不敢殺人,所以僅是點燃了村裡沒人住的北區空屋,也因此兩次沖天大火都沒有造成任何的人員傷亡…起火的原因找到了,但前面說了,這次永嘉警方可不僅僅是調查火災那麼簡單,他們更想挖出村裡的那隻「鬼」!
  • 探村溫州永嘉|茶園坑村,溪流山谷深處,戴氏人家靜美
    一條清溪橫臥在古村中央,沿山而建的層疊古屋,如同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溪間有20米左右的碇步,過溪,可進入清雅怡人的村落中。這個村落,時光頗為久遠。清代屬永嘉仙居鄉五十二都,現屬於永嘉巖坦鎮。據《合溪總譜南山三房》記載:北宋仁宗皇佑年間(1049-1054),戴氏始祖戴天旭從仙居皤灘遷來,在永嘉合溪孤田逐步形成了如今以宗族血緣為紐帶的古村落聚集群。
  • 央視《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永嘉十二峰
    藍朝陽十二峰 陳光武 / 攝11月21日,中央電視臺《地理中國》欄目組為了展現永嘉的山水旅遊資源和楠溪江迷人的風光,一行多人來到十二峰景區,重點拍攝十二峰的險峻陡峭和獨特的景觀。為了保證欄目組人員的絕對安全,協助他們順利登頂,我們永嘉登協出動11人,登協「沙漠駱駝」,金牌領隊學親自上陣一路做保護放繩,隊員負責背拍攝器材並扶央視工作人員上下山,一路上特別得辛苦。但為了宣傳楠溪江的風光,再苦再累也值,這也是我們永嘉登協人的驕傲!十二峰位於浙江溫州市永嘉縣楠溪江大若巖景區,在陶公洞西北約3公裡處,是一組流紋巖因節理風化和流水侵蝕,地殼抬升而成的峰群。
  • 李白詩中描述了「永嘉遊石門」,這個石門到底在哪裡呢?
    就是石門臺嗎?謝靈運成就了山水詩,永嘉的山水也成就了謝靈運,正如夏妍在最近一期《甌風》上著文所說的:「在文學性的社會中,這樣的詩文與山水、謝靈運與永嘉之間,自然就畫上了文學的等號」。而唐詩則將謝靈運符號化以象徵永嘉、象徵溫州。
  • 為什麼「十八界」,也都是如來藏裡的妙真如性呢?
    今天開始講十八界,雖然好像是在名詞上又多了,其實它的理還是這一門,如來藏妙真如性。要了解十八界,我們首先要看一下什麼叫做界?一般我們說,宇宙裡邊世界,就是上下左右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世界一定是有界限,就是隔斷的意思,這是我們通常的理解。今天我們還要賦予它一個理解是什麼呢?
  • 浙江衢州最有名的3個景點,其中1處是江郎山,你去過嗎
    浙江衢州歷史悠久,境內名勝古蹟遍布,這裡位於浙江省的西部,山水秀美,人文豐富,旅遊景點眾多,最有名的有3個景點,其中1處就是江郎山,不知道你去過嗎?衢州之名沿用已久,早在唐武德四年,因境內有三衢山故而稱之為衢州,有「八方通衢」的意思。
  • 未那識所識法塵是內塵還是外塵?
    意識心的三世,其中的「現在名識」,是所有人都無異議的說法,不必再加以解釋或說明。但從實證法義上來說明,可能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平實導師的意思,可以免除大家落入聲聞羅漢的錯解中。我們曾請問過平實導師,平實導師的看法如下:  若說過去是意,未來名心,將會出現問題。
  • 30多年前,永嘉發現一瓷罐,裡面居然藏有這麼多寶貝!
    而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南宋磁州窯白釉黑彩花卉紋荷葉形蓋瓷罐30多年前,永嘉縣出土了一件南宋磁州窯白釉黑彩花卉紋荷葉形蓋瓷罐,當人們打開罐蓋時,發現其中竟還藏著60餘件銀器。是誰將這隻產自北方的磁州窯瓷罐帶到了這裡?他又為何將如此之多的銀器藏於罐中?
  • 遊在杭州,尷尬初遇茶鄉第一村,日久情深邂逅龍井之巔
    在一個你不熟悉的地方看日月星辰,賞自然美景,品歷史文化,體驗異域他鄉的生活,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與自己進行深層的溝通與交流。杭州是個很美的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佳話由來已久。不僅有美好的生態,還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置身其中,就像住在詩裡、遊在畫中,隨時可以出塵入世,隨時都能發現觸動心靈的美!我覺得,那是一個需要住下來,慢慢地生活一段時間,才能更好地品味與解讀的地方。
  • 貓眼睛裡都藏有一個宇宙!
    雖然相機拍不出100%的美感但是依然讓人忍不住去吸貓瞳孔裡面肯定藏有宇宙星辰綠森林要是12.96億像素數的人眼睛去看將會看到兩枚水靈靈的綠寶石造物者真偏心,貓咪的一切都那麼完美綠眼橘貓真的很少見,超帥氣仙女貓呀,還有誰願意給她啃手指這隻喵超可愛
  • 譯製片的未來,藏在時間裡的答案…
    在這幾天的時間裡,那些躲在幕後的聲音、栩栩如生的精彩人物走到了鏡頭之前…文章下的留言中,也都是滿滿的回憶與情懷…   今天,《儂講》系列將推出最後一期——譯製片的未來,藏在時間裡的答案。
  • 如來藏的空相和諸法空相
    能依此經而修行的人在了解了五蘊的實相,證得五蘊皆空以後,身心越來越解脫,智慧越來越深利,就像觀自在菩薩一樣心無掛礙,越來越自在,有能力渡越一切生死苦厄。願越來越多的人遠離顛倒夢想,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歡迎大眾學習和轉發。若文章中途未讀完,可以點擊當前界面右上角···標誌,選擇下方出現的浮窗◎按鈕,可以方便閒時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