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前後是否下雨打雷有多重要?民間諺語是這樣說的

2020-12-04 指尖芸薌

諺語中包含著民間的智慧,那是人們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生活的積累總結出來的。作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顯得十分重要,它不僅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也宣布著農忙的開始。靠天吃飯的人們對這一節氣的天氣狀況十分看重,就連驚蟄前後是否下雨和打雷也預示著一年的收成好壞,並以此來決定春耕的時機。

對於不用種地的人群,似乎不太需要關注這些。然而,「春雷響,萬物長」,驚蟄一到,萬物復甦,病菌開始活躍,天氣乍暖還寒,挑戰著人們的抵抗力,如果不加以重視和預防,疾病隨時會乘虛而入。所以自古以來,每當這個節氣到來後,人們除了忙於農事和各項工作外,還時刻注意著防病和養生。

預測天氣

昨天是九九第一天,青島烏雲密布,陣陣雷聲之後,細雨紛紛。未到驚蟄,春雷就等不及了。諺語有:「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真如此嗎?今天,雨過天晴,看來似乎沒什麼關係。當然,就差一天而已,也不算提前了。

天氣預報說青島今天刮5至6級的北風,而諺語說「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難道青島的驚蟄真把「冬天」留住了?於是,穿上厚厚的冬裝出門,果不其然,撲面的寒風把耳朵和鼻子都凍紅了,在背陰的地面還結了一層薄冰,是夠冷的。不過,向陽的草地上倒是溼潤潤的,新冒出了很多小草,看來這北風已經擋不住萬物復甦的腳步了。

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又有「驚蟄冷,冷半年」、「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二月(農曆)莫把棉衣撤,三月還下桃花雪」。這些都在提醒人們:驚蟄之後還有「倒春寒」,不要掉以輕心,急著脫下冬裝,別忘了「春捂秋凍」哦!

預測蟲害

諺語有「春雷驚百蟲」、「驚蟄有雷鳴,蟲蛇多成群」。對於古代人來說,這的確是令人擔憂的事兒,而對於現代人就沒那麼可怕了,畢竟有先進的農業科技做後盾。當然,蟲害畢竟令人煩惱,農民們據此早做防範,更有利。

指導農事

過了驚蟄,休息了一個冬天的農民們就要開始忙碌了,「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這一聲春雷,不僅驚醒了萬物,也敲起了催促農人下地幹活的鑼鼓。想要偷懶,那麼「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收成還有指望嗎?對於上班族來說,新的一年的工作也已經展開了,新的目標、計劃已經在制定中,接下來就進入一步步的實施過程了,想要偷懶,這年終獎還有指望嗎?一聲驚雷,悠閒的假期結束了,鬧鐘也要上班了。

預測收成

「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二月打雷麥成堆」、「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這些諺語都在說明驚蟄打雷預示好年成。我想,這雷並不是關鍵,那及時的春雨更重要。尤其對於較為乾旱的地區來說,這雨就更顯珍貴了。

桃花就快開啦

驚蟄「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在南方溫暖的地方,人們很快就可以出門踏春賞花了,桃花、油菜花、櫻花迎著春風綻放,春光無限好。而北方較冷的地方還要耐心的再等一等,或許一夜之間,千樹萬樹花滿枝。遠離疾病,預備好健康的身體,迎接出門踏春的日子。

相關焦點

  • 農村諺語「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有無科學依據
    「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這句諺語意思是正月打雷年景不好,饑荒四起;二月打雷,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農村裡把天象跟收成關聯在一起的諺語有很多種,因為緯度的不同,每個地區的打雷的情況不同,所以諺語也各不相同。越往北方,緯度越高,打雷的時間越推遲。
  • 今日驚蟄,春雷響,桃花開,驚蟄前打雷是不好的預兆
    2019年3月6日,我們將迎來24節氣之一驚蟄。關於驚蟄時節,筆者認為最好的詩句莫過於白居易的: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空餘客方寸,依舊似寒灰。我國民間認為,驚蟄一到,便有可能出現打雷的自然現象。
  • 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
    這句俗語從字面的意思是說正月份就開始打雷了,預示著這一年的年景不會太好,收成不好,有很多人就會出去要飯,甚至會因為沒有糧食可吃而餓死。 民間還有類似的俗語,比如「正月打雷,遍地是賊」「正月雷,年成荒;「正月發雷墳堆堆,二月發雷谷堆堆」等,意思也是說正月打雷糧食收成不好,民間普遍都是認為正月打雷不好。
  • 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一個村子來說也是如此。很多村子裡都有一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懂得很多古人傳下來的老規矩、老禮儀,還懂得不少富有哲理的俗語、老話。
  • 農村諺語:「正月打雷,墳谷堆」,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古代我國農業不發達的年代裡,一年中糧食能否有收成至關重要,而糧食也是人們生活的物質的重要來源。而在以前農村年代裡,氣候預測和科學技術不發達,很多農業生產都是依靠農民們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通過不同時段觀察氣候變化來預測後期天氣情況。
  • 正月打雷到底是好是壞?幾句農村裡的老諺語,告訴你答案!
    摘要:正月雷二月雨,正月打雷到底是好是壞?幾句農村裡的老諺語,告訴你答案!目前正處於正月下旬,馬上進入到二月了,這打雷了,說明了什麼?會是倒春寒嗎?農民朋友應該怎麼辦?幾句春雷諺語告訴大家!對於正月打雷的說法,在我們農村裡那可是有很多老話的,例如這句「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說的就是正月打雷的跡象表明在二月份雨水會不斷,而且降溫的影響是不利於農耕進行的。
  • 農村諺語「正月打雷墳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的來歷,該不該相信
    農村的諺語有很多,大多數都是前人的經驗總結,把天氣現象和農事操作聯繫起來,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用於實踐當中。有人說:這是迷信!有人說:這是經驗!「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你們那裡有這種說法麼?
  • 「驚蟄」用英文怎麼翻譯?丨雙語說節氣
    驚蟄,即天上的雷聲驚醒了沉睡的萬物,所以驚蟄的英文表達為Awakening of Insects 。這,是一個有聲音的節氣。划過天空的春雷可以說是驚蟄節氣最典型的表現了,民間南方有「驚蟄始雷」的說法。有道是「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韋應物《觀田家》),這裡的「驚蟄」便是在指示:是雷聲震醒了冬眠中的動物。
  • 夏天經常打雷下雨,打雷時你會關閉家裡的各種電源插頭嗎?
    夏天經常打雷下雨,打雷時你會關閉家裡的各種電源插頭嗎?這兩天雨水天氣特別多,而且有時候下雨經常會伴隨著打雷閃電。有種說法說是在打雷閃電時要及時切斷家裡各種電器的電源,拔掉插頭,甚至連手機最好也別玩。這種說法有什麼根據嗎?你在打雷時會拔掉電器插頭嗎?
  • 夢見打雷下雨電閃雷鳴火光閃閃 夢見打雷下雨電閃雷鳴
    夢見打雷下雨電閃雷鳴火光閃閃 農民夢見下大雨,是祥瑞,會喜獲豐收。 夢見下大雨,事業會遇到障礙,夢見狂風暴雨,所從事的工作會有好收入。 病人夢見電閃雷鳴,距離身體康復的日子不遠了。
  • 農村諺語:臘月打雷刀兵動!十個牛圈九個空,啥意思呢,答案來了
    農村的諺語,都是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而來,對於天氣的變化農諺裡面,都有很多種的描述,在過去靠天收的年代,沒有什麼比天氣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最大了,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能夠帶來農業的豐收,大家才有豐收的糧食食用,而對於一些極端的天氣出現,對於我們農業生產來說,帶來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而且還因為極端天氣的出現
  • 為什麼冬天下雨不會打雷? 冬天下雨不打雷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冬天下雨不會打雷? 冬天下雨不打雷的原因是什麼?時間:2016-11-04 13:55   來源:知道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冬天下雨不會打雷? 冬天下雨不打雷的原因是什麼? 雷電是帶電雲層之間的放電現象,或者是帶電雲層與地面之間的放電現象。雷雨雲是如何帶電的與溫度有關。
  •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
    今年的驚蟄節氣是2020年3月5日,也就是農曆二月十二。驚蟄節氣是我國第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節氣的到來也預示著我國南北各地氣溫逐漸回升,而北方地區下雪的情況基本逐漸減少。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
  • 十月打雷下雨,真的是正常天氣變化嗎?古人說這是什麼徵兆?
    秋分之日,雷乃收聲這兩天,全國各地都下起了雨雪,有些地區還出現雷電天氣,現在已經過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這樣的極端現象曾經被祖先稱之為「冬天打雷」。按照正常雷電出現,應該是春分開始,到了秋分之後結束。現在已經到了農曆十月份的上旬,竟然還出現打雷下雨,如果這是古代時期,老祖宗肯定會有說道,要知道這在科技文化落後的祖先眼裡,這可是「天人感應」的大事啊!
  • 農村老話講「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是什麼原因?
    上段時間,多地發布了寒潮預警,不少地方都下起了雨雪,並且許多地方還出現了罕見的「雷電」現象。正是農曆和一月和二月交接的日子裡,按說不應該出現打雷的現象,對此村裡的老人講,「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今年的年頭不好呀,應該多做一些準備。那么正月打雷和二月打雷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 夢見打雷閃電下大雨地震 夢見打雷下雨電閃雷鳴地震
    談婚論嫁的人夢見打雷閃電下大雨,說明事有反覆,宜謹慎處之,否則難成。 懷有身孕的人夢見打雷閃電下大雨,預示冬佔生男,慎防流產。 採購生活小用品很有必要!出差、旅遊,或者短期學習班,都是接下來的這兩天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這兩天如果有家庭採購計劃的話,不妨為自己準備一點出門要用的生活用品,這樣也不至於到時候手忙腳亂的!
  • 冬天為什麼會打雷?是正常現象嗎?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是一句諺語,在古代,人們認為冬天打雷是一種「不詳」的徵兆。但是,有許多諺語是由於古代科學不發達,人們認知較差才形成的,缺乏科學依據。那麼,冬天打雷是不是正常的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會打雷?
  • 農村老諺語:「七月十五響雷公,大雨滿到平天溝」,說的啥意思?
    由於老廖平時在村裡就被大傢伙譽為「農業預測老專家」,所以對於老廖的訴說小編並未有任何懷疑,但出於好奇,還是向老廖討教了其中的緣由,老廖直接給出了兩句諺語,並解釋了起來!第一句:「七月十五響雷公,大雨滿到平天壟」。「七月十五打雷公」說的是七月十五這天打雷,那麼之後的日子就容易出現多雨天氣,雨水大到地壟溝都將被灌滿,自然地,農民的收成就會被降低。
  • 立春到,農事忙,立春當天對農事有啥影響?看完農諺就知道了
    ,那你知道哪些立春節氣的諺語呢?立春節氣對我們農民在生產上有什麼指導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20立春節氣的歇後語和諺語,僅供大家參考。《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020年北京時間2月4日17時3分迎來「立春」節氣。此時節,歷經冬日的蟄伏,天氣開始逐漸回暖,萬物漸次復甦,「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
  • 今年冬天打雷,這種天象有是什麼徵兆呢?
    在農村,每一個節氣的到來,都有很多的說法,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在民間自然少不了大家的熱議!農村人說,關於立冬有很多預測冬季冷暖以及來年收成的語句!但有時冬季氣溫偏高,暖溼空氣勢力較強,當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溼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就形成了雷雨雲,產生了雷電,並出現雨雪天氣,對流特別強盛,還可形成冰雹,這就會產生所謂「冬打雷」的天氣現象。二、冬天打雷有什麼影響?有人說,冬季打雷,必有大禍。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不然。冬季打雷說明空氣溼度大,容易形成雨雪,故有「冬天打雷雷打雪」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