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這個字大家都認識吧?
↓
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
↑
麻煩大家對著上面的30個「西」字看一分鐘
是不是怎麼看怎麼彆扭,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了???是不是開始在腦子裡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疑問了?「西」字我們一直都是這麼寫的嗎?為什麼原來沒有覺得這個字怪怪的,現在怎麼就看起來怪怪的了?
義大利的一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邀請了20個人分成10組,兩兩相對,盯著對方的眼睛看十分鐘,結果有90%的人看到了變形的臉,甚至有的人把對方的臉看成了怪獸。
為什麼我們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還不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嗎?是的,不用懷疑,我們大家的小腦袋瓜都可有意思了呢!因為大腦是個有意思的地方,它討厭古板,討厭一成不變,很喜歡不斷接受不同的刺激。如果我們一直在看同一樣東西,我們的大腦就會覺得很累很累,很無聊很乏味,所以它就想找點事兒做,自動切換頻道,自主產生幻覺。
當然我們的生活經驗和常識告訴我們很多大腦反饋給眼睛的幻覺都是假的,比如最開始的「西」字,我們即便看出來它變形了,讓我們的認知動搖了,但依然清晰明了得知道,它就是「西」字。即便我們從別人臉上看出花來,也知道花是假的,人臉才是真的。所以一切都只是大腦在自娛自樂,並不會跟我們的理智認知產生衝突。
義大利心理學家的這個實驗也充分證明了大腦是個不羈放縱愛自由的小東西,所以我們在日常學習中,不要完全重複刻板,適當去發掘點有意思的東西,即便不能長久堅持,只要讓大腦接收一些新鮮訊息,它也是會感到很開心快樂,工作也會更加賣力。
很多人一定聽過日本的一個比較詭異的實驗——格式塔崩潰實驗。做這個實驗的人宣稱:「每天在寂靜之時,對著一面半人尺寸的鏡子(比如洗漱間裡的衣冠鏡),問『你是誰』十遍,堅持30天,便會出現注意力渙散、混亂等症狀,甚至還會陷入瘋狂狀態。」也確實有節目做了這個試驗,一位叫做達仔的日本人願意做這個實驗,於是他被帶到了一個封閉的房間裡面,每天晚上都對著鏡子問「你是誰」。剛開始的時候達仔還非常輕鬆的每天晚上對著鏡子說十遍「你是誰」,越到後來達仔的狀態越不對,整個人看上去既詭異又頹喪,最後一天他直接消失掉了。

這個實驗在日本引起不小的轟動,人們既想證實格式塔崩潰試驗的真實性,又害怕代價不可逆,而且這樣的試驗完全沒有科學客觀的支撐條件,所以並沒有被任何心理學派承認。不過雖然事件的存在充斥著漏洞,但我們也不難看出人類普遍對心理暗示論是承認的,也至少承認我們的大腦容易在刻板中脫離客觀,製造幻覺。
日本的這個實驗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學上的衍生,真正有學術價值的內核應該是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學派(Gestalt Psychology)是心理學中重要的流派之一,興起於20世紀初的德國,他們強調心理現象的整體性,認為心理現象的特性是神經系統內生理興奮過程的全體依存而具有動力的次序,因此任何研究均應該保留心理現象的原來形狀,儘量忠實而完備地觀察其特色,因此又被稱為完形心理學。
假如我們在看一個圓環時,即便其沒有閉合,我們也會趨於認知這是一個圓環,嚴謹點最多加個補充,說這是個還沒閉合的圓環。這種下意識的整體化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心理日常。並且「格式塔」心理學既研究的是整體,又強調整體是不可分析為元素的,並不等於部分的總和,整體是先於部分而又決定各個部分的性質和意義的。
我們看到任何一個事物,對該事物有了認知,這個認知並不是你對這個事物拆分開的任何部分加起來的總和,還包括你曾經接收到的經驗和印象。所以我們看「西」不像西卻依然篤定它是,看人不像人也依然篤定他是,這其中蘊含著很深的道理,可見我們的大腦是多麼不耐寂寞,如此喜歡自娛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