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並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姚檀棟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在這一主題中,科學家們圍繞水和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就亞洲水塔變化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最新科學評估。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發布專題報告
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的《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發布。《團結於科學2020》專題報告 姚檀棟是報告中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新聞—科學網
《團結在科學之中2020》專題報告 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並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此次發布的《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是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指導下完成的。 通過WMO、全球碳項目(GC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報告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 姚檀棟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
-
「亞洲水塔」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作者 |崔雪芹近期,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並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該報告是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指導下完成的。通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全球碳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報告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姚檀棟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
-
「亞洲水塔」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作者 |崔雪芹 近期,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並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該報告是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指導下完成的。
-
中國科學家支撐聯合國發布《團結於科學2020》專題報告
近期,姚檀棟院士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並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此次發布的《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是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指導下完成的。《團結於科學2020》專題報告姚檀棟院士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
-
姚檀棟等:「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
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國環境署(UNEP)等國際組織已將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提出的「亞洲水塔」觀測-模擬集成研究計劃納入其行動計劃。
-
「亞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青藏科考隊)21日發布消息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有「亞洲水塔」之譽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
-
「亞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青藏科考隊)21日發布消息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有「亞洲水塔」之譽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科考隊員利用直升飛機運載科考設備到極高海拔冰面作業。
-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了
這是科考隊近期在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階段性重大進展。此項成果是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絲路環境」的深入推動和第二次青藏科考國家專項成功實施所取得的重要科學成果之一。亞洲水塔失衡及其影響的科學發現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闡述「水資源空間分布失衡,帶來不少問題」的重要科學基礎,是國家水資源保護戰略的重要科學支撐。
-
中外科學家加強合作研究 共同應對「亞洲水塔」環境變化
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的首期研究成果在拉薩發布。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袁全 賈釗)聚焦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研究的「亞洲水塔國際研討會」11日至12日在京召開。來自全球40名頂尖科學家參會,分享科研成果,熱議應對措施。
-
科學網—亞洲水塔:最重要又最脆弱
2016年7月17日,阿汝冰川發生冰崩,崩塌方量為0.7億立方米,9位牧民及幾百頭牛羊因此失蹤。 兩個月後的9月21日,阿汝冰川再次冰崩,這次崩塌方量達到了1億立方米。 時隔兩年,2018年10月16日和10月29日,雅魯藏布江下遊米林縣加拉村附近的色東普溝連續兩次發生冰崩,進而形成碎屑流並堵塞雅魯藏布江。當地居民發現,江水突然漫到了自己家門口。
-
「亞洲水塔」水量摸清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近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最新研究成果,被稱為「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網易聯合綠色和平呼籲拯救"亞洲水塔"
網易新聞和綠色和平希望藉此凸顯氣「亞洲水塔」青藏高原的消融危機;同時提醒網友:現在離延續《京都議定書》的最後機會——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僅剩100天時間。喜馬拉雅—青藏高原地區的冰川、凍土與湖泊等每年向亞洲提供860萬立方米淡水。從這裡發源的河流包括我國境內的黃河、長江、印度境內的恆河、以及布拉馬普特拉河(我國境內稱雅魯藏布江)、湄公河(境內為瀾滄江)、薩爾溫江(境內為怒江)、印度河(境內稱森格藏布,即獅泉河)等國際河流。因此,喜馬拉雅—青藏高原地區被稱為「亞洲水塔」。
-
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當前的一項研究成果對此進行了「實錘」。1月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亞洲水塔全球最脆弱 我國建立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我們評估了全球78個水塔單元的脆弱性,發現亞洲水塔是全球最脆弱的水塔。」1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院士姚檀棟在科考成果發布會上介紹,阿姆河、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錫爾河、塔裡木河在亞洲水塔中脆弱性排名前5。
-
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聊點科技【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
-
「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此次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姚檀棟院士介紹,第三極地區的冰川、積雪、凍土、湖泊、河流等是「亞洲水塔」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冰川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常年積雪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多年凍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裡,湖泊面積約5萬平方公裡。
-
「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
原標題:「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高原將會更「溼」◎劉曉倩 本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將變溼?當前的一項研究成果對此進行了「實錘」。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