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咋補蛋白質?每千克體重1.2-1.5克蛋白都算正常
通常來說,要補充蛋白質,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雞胸肉、雞蛋、豆腐等等。而且因為雞胸肉的高蛋白低脂肪,更使他成為了減肥餐標配。久而久之,吃雞胸肉=減肥的概念,也就在我們的心中樹立起來了。
這個想法雖不至於有大錯,但卻容易讓人走向極端,比如經常性以雞胸肉為主食,使得蛋白質含量遠遠高於碳水的含量。這樣的飲食,看上去蛋白質豐富,但實際上並不能稱之為健康。
即使是減肥期,碳水也是不能忽略的,至少要佔到一餐熱量的一半,而蛋白質約在30%左右即可。但是當我們一餐全部以蛋白質為主時,看上去蛋白質豐富了,但實際上是身體並不需要那麼多的蛋白質,很容易造成蛋白質超量。
那麼問題就來了,蛋白質超標會如何呢?
1. 使骨質變脆
蛋白質超量之後,多餘的蛋白質就會轉化成脂肪,這時會使血液中的酸性提高,結果就是消耗大量的鈣質,進而使我們的骨頭變脆。
2. 增加腎臟的負擔
蛋白質在身體裡分解時會產生大量的氮素,這種物質會加得腎臟的負擔。
3. 加重痛風的風險
對於有痛風的人來說,高蛋白的食物會讓病情加重;而對於暫時沒有痛風的人來說,長期的超量蛋白,也會讓人增加患上痛風的可能。
這裡說的危害,都是指長期超量蛋白質的情況,如果你只是偶爾一頓吃多了一些,並不會導致這樣的損傷,我們的身體是有能力處理一些突發狀況的,大家不要過於擔心。
既然蛋白質吃多了有危害,那麼我們正常人一天應該攝入多少的蛋白質才合適呢?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公式,每千克體重攝入1.2-1.5克的蛋白質。如果你是運動員,或是在健身,那麼可以增加到每公斤體重2克。對於普通的上班族來說,只不超過1.5都屬正常範圍。
假設一個體重為60kg的成年女性,在不去健身房健身的情況下,每天吃60*1.5克蛋白質即可,即90克的蛋白質。
那麼這90克蛋白質大約是多少食物呢?按雞胸肉20%比例來算,100克雞胸肉可以補充20克蛋白質,每天吃200克雞胸肉即有40克蛋白質。
另外,牛奶中的蛋白質比例為3%左右,一袋牛奶240ml約為7.2克蛋白質。雞蛋中的蛋白質比例為13.3%,2個雞蛋約100克,即13.3克蛋白質。
另外我們平時吃的大米、蔬菜、水果中同樣也含有蛋白質。比如大米的比例是7.9%,蔬菜、水果一般不會超過3%。
200克雞胸肉、一袋牛奶、2個雞蛋約為60克蛋白質,再加上米飯、蔬菜、水果當中的蛋白質,基本上可以滿足一天的量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一道簡單的燒汁豆腐,同樣能給我們補充蛋白質,同時又不會增加過多熱量。
主料:大豆腐、小白菜
配料:大蒜
綠葉菜可以給我們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這裡的小白菜可以隨大家口味換成其他的蔬菜。
做法:
1. 豆腐切成小塊,冷水下鍋,煮上15分鐘左右。煮的時候可以加一小勺鹽,給豆腐增加底味。煮這麼久的目的是讓豆腐變嫩,這樣在後面的燒汁時就會更容易入味,也更好吃。煮好後撈出控水備用。
2. 小白切成段,莖和葉要分開。
3. 鍋內放適量油,炒香蒜末後加入生抽、蠔油、老抽,然後小半碗的水燒開,水開後倒入水澱粉做成芡汁。再將小白菜的莖和葉先後放進鍋中。
4. 最後把菜和料汁澆在豆腐上即可開吃。
這樣做出來的豆腐非常的低熱量,味道也很不錯,還能給我們補充蛋白質。豆腐中的蛋白質含量為9.2%,東北這邊的豆腐一塊約為500克,即46克蛋白質,2人分食的話也能補充23克蛋白質,還是很有效率的。
無論是不是減肥,想要身體健康我們都要補充蛋白質。但是在減肥時,我們容易把目光過多地聚焦在蛋白質上,而忽略了碳水和其他營養元素。所謂過猶不及,就算小夥伴們很希望自己能快速的減脂增肌,也要注意營養均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