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十億人民三億胖,還有兩億特別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在不斷地「常立志」:減肥口號經常喊,但減肥效果卻比較「慘」。
但不管怎麼樣,代謝健康是最應該重視的問題。因為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和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也是損害機體免疫系統的疾病,在大流行下甚至還會直接危及生命。因此,改善代謝健康已是活在當下的重中之重。
說到代謝健康,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吃什麼,更重要的是什麼時候吃。(相關閱讀:《科學》證實:吃飯時間真的很重要,它影響生物鐘與代謝健康)
研究表明,一個有效的減肥方法是減少一天中的進食時間,即在有限的時間內進食,簡稱限時進食,也稱間歇性禁食。此前,我們已報導過多項限時進食改善齧齒動物和人類的代謝健康,但科學家們對這一現象的生物學解釋仍然知之甚少。
有的人會認為,這種飲食模式會導致異常的能量內穩態,這可能會引發慢性代謝紊亂。
北京時間9月17日,發表在《Nature Commnications(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索。他們研究了人體對限時進食的早期適應力,觀察到骨骼肌和血清代謝中的一些關鍵變化,從而確定了限制進食對健康的積極影響。
此前,在嚙齒類動物中,延長禁食時間可以改善血糖控制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限時進食通常被定義為每天在10小時內進食,它是一種通過延長禁食時間來控制飲食攝入的實用方法,可以改善動物模型和人類的代謝健康。
對人類來說,有時間限制的飲食通過減少能量攝入來減輕體重,還可以在不依賴於每日能量攝入的情況下提高全身胰島素敏感性和β細胞反應性。總的來說,這些結果表明能量攝入時間(包括禁食時間)和全身晝夜節律的相互作用對全身代謝和代謝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
短期限時進食的新見解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檢測了骨骼肌和血液中代謝產物,以及限時進食後骨骼肌中的基因表達。通過關注短期限時進食的早期影響,研究人員識別出控制健康的信號與那些與減肥有關的信號。
研究第一作者、哥本哈根大學衛生與醫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Leonidas Lundell說:「我們觀察到的骨骼肌核心時鐘基因的節律在限時進食下沒有變化。這表明任何差異更多是由飲食而不是固有的節律所驅動的。我們還發現,在限時進食後,骨骼肌的代謝產物從以脂質為主轉變為以胺基酸為主。這與胺基酸轉運體的節律性變化相吻合,表明部分胺基酸可能是由於從血液中吸收所致。」
研究合著者、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Mary MacKillop健康研究所研究員Evelyn Parr補充道:「我們的研究是了解限時進食如何改善新陳代謝健康的重要一步,同時彌補了動物模型與人類幹預研究之間的差距。重要的是評估在一段時間限制進食後可能會發生的變化,並捕獲這些早期的代謝反應。」
進食行為不會影響身體的核心時鐘
在這項研究中,11名年齡在33到43歲的超重/肥胖男性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不限制進食;另一組是8小時限制進食,持續5天。在第5天時,每4小時抽取一次樣本。休息10天後,兩組交叉重複實驗。
在每次幹預後,研究人員研究了骨骼肌和血液中通過代謝過程形成的代謝物分子的情況。
他們觀察到,每日的能量攝入模式並沒有改變核心時鐘機制的表達,與骨骼肌相比,限制進食誘導了血清中更多的周期性代謝產物,還誘導了編碼脂肪酸和胺基酸轉運蛋白的周期性表達。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結果提供了關鍵的證據,證明超重/肥胖男性短期限時進食影響了周期性代謝,而不影響核心時鐘基因的表達。也就是說,限時進食並不會改變骨骼肌的核心時鐘,這種飲食模式引起的代謝產物節律性和基因表達的改變可能對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研究通訊作者、哥本哈根大學衛生與醫學學院和卡羅林斯卡研究所分子醫學與外科系教授Juleen R. Zierath說:「我們的發現為那些有興趣了解限時進食和改善代謝健康之間因果關係的科學家開闢了新的途徑。這些新見解有助於為肥胖患者開發新的治療方法,以改善他們的生活。」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41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