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蛋白質老化成麥克斯韋流體

2021-01-09 科學網

凝聚蛋白質老化成麥克斯韋流體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5:57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Frank Jülicher研究團隊發現凝聚蛋白質老化後呈現為麥克斯韋流體。 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11日出版的《科學》。

凝聚蛋白質是一種複雜的流體,可以隨時間改變其物質的流變性。然而,這些流體合適的流變學描述仍然缺失。

該文中,研究人員使用基於雷射鑷子的主動流變學和基於微珠的被動流變學來表徵體外蛋白質聚合物的時間依賴特性。對於不同的蛋白質,凝聚蛋白質經不同老化時間均表現為粘彈性麥克斯韋流體。它們的粘度隨老化時間的增加而顯著增加,而彈性模量變化不大。在早期和晚期,電子顯微鏡下未發現明顯的結構差異。

因此得出結論,蛋白質凝聚物可以是軟玻璃狀材料,具有與老化時間相關的材料屬性,研究人員稱之為麥克斯韋玻璃。研究人員討論了玻璃化行為對細胞生物化學調節的可能優勢。

附:英文原文

Title: Protein condensates as aging Maxwell fluids

Author: Louise Jawerth, Elisabeth Fischer-Friedrich, Suropriya Saha, Jie Wang, Titus Franzmann, Xiaojie Zhang, Jenny Sachweh, Martine Ruer, Mahdiye Ijavi, Shambaditya Saha, Julia Mahamid, Anthony A. Hyman, Frank Jülicher

Issue&Volume: 2020/12/11

Abstract: Protein condensates are complex fluids that can change their material properties with time. However, an appropriate rheological description of these fluids remains missing. We characterize the time-dependent material properties of in vitro protein condensates using laser tweezer–based active and microbead-based passive rheology. For different proteins, the condensates behave at all ages as viscoelastic Maxwell fluids. Their viscosity strongly increases with age while their elastic modulus varies weak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ructure were seen by electron microscopy at early and late ages. We conclude that protein condensates can be soft glassy materials that we call Maxwell glasses with age-dependent material properties. We discuss possible advantages of glassy behavior for modulation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DOI: 10.1126/science.aaw4951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22/1317

相關焦點

  • 蛋白質流變學登上《Science》:三體人?星際旅行?蛋白質相變或給你...
    蛋白質以多種形態存在於細胞中,比如液態的應激顆粒,無定形凝膠態的中心粒,固態的微管等等。在某種條件下,蛋白質會通過相態分離形成濃縮的凝聚的蛋白質液滴(protein condensates)。凝聚蛋白質是一種複雜的流體,其材料屬性表現出隨著時間變化的流變性。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Louise Jawerth和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Frank Julicher教授研究了5種凝聚蛋白質的流變性質。研究表明,凝聚蛋白質的粘性隨老化時長而增加,但塑性幾乎保持不變。
  • 韓發現逆轉細胞老化關鍵蛋白質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邰舉)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老化的機理和關鍵蛋白質。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人員建立了細胞衰老調控網狀模型,通過仿真發現,PDK1蛋白質(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老化進程。隨後,研究人員通過正常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進行實驗,驗證了這一發現。
  • 天才物理學家麥克斯韋
    赫茲是德國的一位青年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的《電磁學通論》發表之時,他只16歲。在當時的德國,人們依然固守著牛頓的傳統物理學觀念,法拉第、麥克斯韋的理論對物質世界進行了嶄新的描繪,但是違背了傳統,因此在德國等歐洲中心地帶毫無立足之地,甚而被當成奇談怪論。當時支持電磁理論研究的,只有波爾茨曼和赫爾姆霍茨。赫茲後來成了赫姆霍茨的學生。
  • 流體力學野史
    也可以正面理解成說話有條理,某些事情點破不說破。  提到了名人,也提到了故事。那麼我倒是很想講一串名人的故事,這些我熟悉的名人穿插了兩三個世紀,給人類建立了理論流體力學和應用流體力學大廈。幾個世紀的故事,瑕疵是難免的了,本篇取名野史就是希望各位正史愛好者們見諒。
  • 皮膚「逆齡」可望實現 韓發現逆轉細胞老化關鍵蛋白質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邰舉)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老化的機理和關鍵蛋白質。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人員建立了細胞衰老調控網狀模型,通過仿真發現,PDK1蛋白質(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老化進程。隨後,研究人員通過正常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進行實驗,驗證了這一發現。
  • 皮膚「逆齡」可望實現 研究發現逆轉細胞老化關鍵蛋白質
    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老化的機理和關鍵蛋白質。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研究人員建立了細胞衰老調控網狀模型,通過仿真發現,PDK1蛋白質(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老化進程。
  • 韓發現逆轉細胞老化關鍵蛋白質,有望幫你「重返年輕」
    科技日報記者 邰舉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老化的機理和關鍵蛋白質。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人員建立了細胞衰老調控網狀模型,通過仿真發現,PDK1蛋白質(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老化進程。隨後,研究人員通過正常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進行實驗,驗證了這一發現。實驗結果顯示,經過幹預,皮膚中原本已經減少的膠原蛋白合成可以重新增加,皮膚再生能力也可以提升。
  • 韓發現逆轉細胞老化關鍵蛋白質 膚再生能力也可以提升
    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老化的機理和關鍵蛋白質。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研究人員建立了細胞衰老調控網狀模型,通過仿真發現,PDK1蛋白質(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老化進程。
  • 一種不假設存在時空的物理理論:時間本身凝聚成現實
    副標題:在某些形式的量子引力中,時間本身凝聚成現實。這篇文章今天被列為谷歌科技新聞的頭條。文章指出,在過去的十年中,物理學領域得到發展,它推測了神秘的代數實體——稱為自旋網絡(Spin Networks)的存在。該網絡被建議為空間和時間的組成部分,被壓縮以產生我們所知的宇宙。
  • 麥克斯韋方程進化史
    位移場D是麥克斯韋的關鍵貢獻之一,最後一個方程描述了電流和變化的電場如何產生磁場。每個方程最左邊的符號代表微分算符。這些簡潔的微分式包含了矢量,即擁有方向性的物理量,從而將x、y和z的空間分量也包含在其中。麥克斯韋最初提出的電磁理論公式包含了二十則方程。
  • 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
    (另外的analytical intelligence,我估計應該是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因為我查不到analytical intelligence和fluid intelligence對應的說法)        Fluid Intelligenc,流體智力,是一種以生理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如知覺、記憶、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
  • 流體作用痕跡與成礦
    尤其平巷中斷面尺寸較大,詳細觀察或編錄工作可能會發現一些比較確定的與成礦緊密相關的現象。      近期在某礦山的地質工作中,筆者發現了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構造和流體作用現象。該礦區成礦地質背景為區域變質,礦區以北見成條帶狀的基性巖體成北東-南西向展布。在不同的平巷中均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與構造作用和流體作用相關的一些現象,能夠給判斷區域構造和礦區構造、巖漿巖和流體作用提供直接的證據。
  • 楊振寧的理論是麥克斯韋方程的推廣,他是量子力學裡的麥克斯韋
    法國科學家安培認為,如果導線中的電流對羅盤指針施加了磁力,兩條這樣的導線也應該發生磁力相互作用,在一系列巧妙的實驗後,安培證明了以下定律:兩條長而直的平行電流之間的作用力和它們之間的距離成反比,與電流強度成正比。這是人類為了描述電磁現象在數學上跨出的第1步。
  • 磁流體密封的工作原理
    1、磁流體的組成1995年由美國帕佩爾(Papell)發明的磁性流體,是把磁鐵礦等強磁性的微細粉末(約100?)這種液體具有在通常離心力和磁場作用下,既不沉降和凝聚又能使其本身承受磁性,可以被磁鐵所吸引的特性。磁流體由3種主要成分組成:①固體鐵磁體微粒(Fe3O4);②包覆著微粒並阻止其相互凝聚的表面活性劑(穩定劑);③載液(溶媒)。2、磁流體的特性磁流體是一種叫膠體溶液。
  • 牛頓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為什麼統一電磁學的麥克斯韋卻低一檔?
    但他們之間都缺乏一個粘合劑,將現象從原理角度來闡述的理論,牛頓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成了聯繫這些現象的一個紐帶,並且成為從牛頓之後的力學和天文學的基礎,也是現代工程學的基礎。天體運行遵循人類發現的自然規律,科學第一次在理論上徹底戰勝神學,佔據了理論絕對制高點,成了開啟科學革命重要契機與動力,這是牛頓力學在科學史上的地位,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伽利略開創了實驗科學,牛頓則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完美的詮釋了科學,當然牛頓除了這些成就外,還有角動量與動量守恆,光學以及光譜觀察和微積分等牛頓力學體系伴隨著現代科學發展的方方面面,甚至登陸火星都可以用牛頓經典力學計算完成
  • 麥克斯韋放出的麥克斯韋妖,糾纏了物理學家將近150年
    而連接這兩位的,毫無疑問是麥克斯韋,他是舊時代的終結者,也是新時代的開創者。他建立的電磁場理論,將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是19世紀物理學發展的最光輝的成果,也是物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可以說沒有麥克斯韋,就沒有現代文明。
  • 麥克斯韋方程租,跨時代的電磁學
    然而關於麥克斯韋簡介不單單只是如此而已,以上介紹的只是關於麥克斯韋一生極少數的一部分成就而已,其實在19世紀,人們普遍認為麥克斯韋是最具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以及科學家了,後人把麥克斯韋和牛頓齊名,統稱為是實現光,電,磁的第二次大綜合,而牛頓是第一個實現大綜合的人,所以麥克斯韋成就完全可以和牛頓媲美。
  • 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的區別
    流體智力是一種以生理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如知覺、記憶、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流體智力是與晶體智力相對應的概念,流體智力隨年齡的老化而減退。
  • 麥克斯韋明明統一了電磁學,為何只能排在牛頓、愛因斯坦後面?
    無論是哪個排行榜,前三必定是牛頓、愛因斯坦與麥克斯韋,其中牛頓與愛因斯坦兩位物理學家的成就太過於驚人,論地位完全可以平起平坐,而麥克斯韋只能獨享第三把交椅。不過若論對物理學以及人類生活的影響力,三位大神基本上不分高下。作為電磁學的創始人,現代文明的先驅者,麥克斯韋為何只能夠排行第三?咱們來探討一下:牛頓牛頓的成就大家基本上耳熟能詳,從初中課本上,我們就開始接觸牛頓。
  • 韓國發現逆轉細胞老化的關鍵蛋白質
    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真皮成纖維細胞衰老的機制和關鍵蛋白。相關論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 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細胞衰老調節的網絡模型。通過模擬發現,PDK1蛋白(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衰老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