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暑期,安徽師範大學2018級產品設計和部分19級學生在李高舉老師和林恩迎老師的帶領下,組成了「安徽師範大學蕪湖鳩茲古鎮徽州文化雲調查雲宣傳實踐團隊」,分為線上線下走進蕪湖鳩茲古鎮進行實踐調研,由於當下疫情原因,隊長楊婷線下調研,其餘團隊成員線上整理調研進行宣傳。鳩茲古鎮是由中國五百強企業新華聯集團投資興建,整個景區佔地面積1100 畝,建築面積 40 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徽派建築群,中國首個以徽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景區。
我們對其中九個著名人文景觀進行了研究
鳩茲美食
調研鳩茲古鎮的人文景觀,也不能少這裡聞名遐邇的美食。俗話說,遊鳩茲古鎮,品美食佳餚。來到鳩茲古鎮,有些美食絕對不能錯過,安徽老字號「憶鍋香」的鍋巴、 「金隆興」甜而不膩的牛肉小籠湯包。、堅持現包現賣的朱婆餛飩,還有被稱作「鳩茲第一面」 承載著很多蕪湖人的回憶的鳩茲老麵館。最後是徽州美食博物館,就像一個小型徽州博物館」,美食自然也非常考究。徽州的名菜在這裡都能吃到:徽式臭鱖魚、徽府獅子頭、文思豆腐羹等等。南來北往的商人做生意的同時,也將家鄉的美食帶入這座城市,正是因為如此,鳩茲古鎮的美食才如此醉人。
徽商百傑館
徽商作為徽州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鳩茲古鎮的代表之一。鳩茲古鎮的徽商百傑館以徽商人物、徽商故事、徽商故裡、徽商民俗等節點為主線,集中記述了徽商從小本起家,到雄踞全國的經商曆程,場館真實再現徽商行商、坐商的各種場景:「江氏茶行」、趙雲生刀剪鋪、王泰和中藥鋪、西施豆腐坊、文華堂筆莊、陳祥記秤鋪、許源記裱畫店、廣濟香燭燈籠店、博雅軒瓷器店、等。體會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也可以看見徽商主營行業:鹽、典、木、茶;安徽「文房四寶」:歙硯、宣紙、徽墨、湖筆;感受徽商文化和商業的魅力。
大江鏢局
鳩茲古鎮內的大江鏢局,以明清時代為背景,大面積採用徽州三雕的建築特色,以真實場景全面展示徽州鏢局的歷史沿革、組織機構與經營管理等內容。大江鏢局的最大特點,是以「水上鏢局」的形制打造。不僅展示了古代行鏢的生活用品,更展示了鏢局的內部管理制度。大江鏢局內,還有安徽省首家暗器展陳館。對古代兵器有研究興趣的遊客,將在這裡大飽眼福。
鳩茲梨園堂
梨園堂的年代久遠,當梨園堂來到鳩茲古鎮時,也受到了很多戲曲愛好者的歡迎。在這裡有正宗的黃梅戲唱腔,也有技藝高超的雜技表演,更能欣賞到不同時代的戲曲表演。梨園堂是一座典型的徽派風格的祠堂戲樓。這座祠堂戲樓的主人汪道誠,是一名清朝時期的武狀元,古宅是他於鹹豐二年所建,距今逾160年。
蕪湖鐵畫
蕪湖鐵畫原名「鐵花」,安徽省蕪湖地區特產,為中國傳統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是蕪湖市特有的工藝美術品。蕪湖鐵畫歷經了340多年的承傳和發展,在傳統形式的尺幅小景、畫燈、屏風基礎上,又創有立體鐵畫、盆景鐵畫、瓷板鐵畫和鍍金鐵畫,形成了座屏、壁畫、書法、裝飾陳設和文化禮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個品種,以其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在藝壇獨樹一幟。
中江書院
翻開書院的篇章,每一個時代的書院文化從起源、發展、興盛、變遷都鐫刻著不可磨滅的記憶。荀子有言:「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書院是儒家的道場,美俗是當代書院的重要職責與使命,而優良社會習俗的形成源於社會教化,因而成就社會教化就是當代書院對社會的價值,對大眾的意義。
賈儒堂
徽商也稱儒商。所謂亦商亦儒,傳統世代的儒化徽商,一方面促進了徽州故地的儒學繁榮,另一方面又藉助於儒學對徽商的商業經營活動產生了深刻的歷史影響。在此基礎上傳承和發揚了徽商文化。表明了徽商在生意之外,好讀書、存仁義、崇尚平靜的人生追求。墨香猶存,經久不散。
樂善好施功德坊
樂善好施功德坊是徽州三絕之一,為中山現存形制、結構較完整的清代牌坊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樂善好施,既是一種高尚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行為;既是一種社會文明,也是一種社會需要。
對鳩茲古鎮中徽文化九大內容研究的同時團隊參與2020「鳩茲古鎮」杯首屆安徽徽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針對鳩茲古鎮文化、故事,依託專業技能進行文創產品創作,用成果宣傳徽文化。後續開展多次線上會議,來溝通團隊研究內容、設計思路。
近日,以鳩茲古鎮徽州文創內容與古鎮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座談。代表人員匯報了近期文創內容,古鎮工作人員進行了分析交流,對大家文創產品的讚揚與肯定,期望能創作出更好的文創作品。通過開發"徽州"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對弘揚徽州文化具有深層次的文化傳承效果。此次徽州文創不僅僅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技能,為自己增加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更為傳承和發揚徽州文化做出了創新的傳播途徑。
設計一款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創新的創意產品,其實最大的意義在於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能夠融入進日常使用的文創產品中,使每一位使用者在使用該產品時,能用一種更加輕鬆,有趣的方式去解讀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而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發揚徽文化。大學生以鳩茲古鎮為平臺來了解徽文化並進行產品創作,不僅僅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技能,為自己增加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更為傳承和發揚徽州文化做出了創新的傳播途徑,更具有現實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安徽網無關。其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網友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站無法鑑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