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熱紅外傳感器接收的來自地表和大氣的輻射項 中國農科院供圖
非目標像元對目標像元的輻射貢獻示意圖 中國農科院供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簡稱資劃所)農業遙感團隊解析了鄰近效應對高空間解析度熱紅外遙感數據的影響。他們從輻射傳輸模擬和地表溫度反演兩方面定量分析了鄰近效應的大小,為熱紅外譜段的高精度輻射傳輸模擬與地表溫度反演提供了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環境遙感》。
論文第一作者、資劃所副研究員段四波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外學者就開展了高空間解析度可見光遙感數據的鄰近效應影響分析。鄰近效應是指經過大氣的散射,非目標像元對目標像元的輻射貢獻。鄰近效應使圖像中地物的邊緣變得模糊,從而導致圖像的鈍化和失真。為了獲取高精度的地表參數,需要消除鄰近效應影響。
在熱紅外譜段,前人的研究通常忽略鄰近效應影響。常規的熱輻射傳輸方程只考慮目標像元的熱輻射貢獻而忽略周圍鄰近像元的熱輻射貢獻。而該研究從熱輻射傳輸模擬和地表溫度反演兩方面解析了鄰近效應對高空間解析度熱紅外遙感數據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當氣溶膠光學厚度大於0.3時,需要考慮鄰近效應對高空間解析度熱紅外遙感數據的影響,反演的地表溫度與地面實測地表溫度之差的均方根誤差從鄰近效應校正前的1.4 K降低到鄰近效應校正後的0.6 K。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rse.2020.111852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